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

朱祁鎮好容易才應付了孫氏。

離開坤寧宮之後,重重的鬆了一口氣。

面對孫氏的慈愛之心,朱祁鎮實在有些承受不了。

說孫氏不好嗎?

孫氏與常德公主對朱祁鎮的愛護之心,是實打實的。雖然有專門的織造部門,但是孫氏還是堅持親手爲朱祁鎮做貼身衣物。

在小事上,幾乎是無微不至。

朱祁鎮感激涕零,讓朱祁鎮深感慈母的關懷,但是孫氏在政治大局上的幼稚,卻讓朱祁鎮很頭疼。

而且他似乎預料到,今後很長時間,他都要爲此頭疼了。

也幸好太皇太后對孫氏一般不計較。

但是太皇太后不計較,朱祁鎮不能有所補救。

畢竟而今天下大權都在太皇太后的手中。

朱祁鎮在坤寧宮中午睡片刻,就在刺耳的蟬聲之中驚醒,陽光好像將整個天地都鍍上了一層金。特別是與故宮之中,紅牆金瓦混合在一起,讓人別有一種燥熱的感覺。

對習慣後世各種工業噪音,重金屬音樂的朱祁鎮,對這刺耳的蟬鳴之聲,卻能從中間聽出一種旋律。

朱祁鎮起身,立即有宮女伺候朱祁鎮穿衣服。

只是朱祁鎮身邊,並沒有什麼漂亮宮女,爲首的就是朱祁鎮的奶媽李氏。除卻李氏之外,少有年輕女子。

一來,這上了年紀的中年婦女,在照顧人方面,比一些少女要好上不少。

這也是太皇太后的做法。

擔心朱祁鎮沉迷女色。

雖然朱祁鎮年紀小。但是宣宗皇帝前車之鑑,宣宗皇帝病情惡化之快,未必沒有因爲女人的原因,只是爲尊者諱,有些話不好說罷了。

所以,朱祁鎮年紀雖然小,但是太皇太后卻有防微杜漸之心。

朱祁鎮來到慈寧宮之後,卻見太皇太后似乎根本沒有午睡。手中翻着一封封奏疏。朱祁鎮說道:“奶奶,”一邊說一邊站在太皇太后身後,輕輕的按着太皇太后的肩膀,輕輕的按壓。

太皇太后一見此,輕輕一笑說道:“你娘又說什麼不中聽的話了。”

朱祁鎮有些尷尬,說道:“太皇太后英明。”

每當孫氏說了什麼不中聽的話,朱祁鎮都會來這邊求情,而求情之前,都要變着花樣討好她。

太皇太后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

幾個孩子之中,唯有越王因爲身體原因留在京師,但是畢竟是成年王爺,不可能時常入宮。

身邊難免寂寞,這也是爲什麼要將順德公主養在身邊的緣故。

朱祁鎮這種小討好,太皇太后其實是很享受的。

太皇太后說道:“她不管怎麼說,也是我大明的皇后,看在先帝的面子,還有你的面子上,只要沒有什麼大逆不道的行爲,我都容着她。”隨即她輕輕一笑,說道:“我這兒媳,也做不出大逆不道的事情,你就放心吧。”

太皇太后看人極準,這孫氏要說是一個大壞人,卻也不是。其實爲人也算不得糊塗,如果在普通家庭,也擔得起當家主母的位置。

但是到底是小門小戶出身。眼皮子淺薄,以尋常大戶人家的形態,當大明的皇太后也就萬萬不可了。

沒有辦法。

太祖皇帝的祖宗家法,挑選出來的大明皇后,在政治上,可以用無知婦人來形容。

終大明一朝,在政治上有所作爲的太后。也不過張太后而已。

至於萬曆皇帝的母親李氏,看似做的不錯,但是本質上是被外廷給糊弄的。只是嘉靖權力爭鬥下來黃金陣容落在她手上而已。

真不是太皇太后看不起孫氏。

要知道沒有一點天分,即便是做壞事也是做不來的。

不是每一個女人,都能成爲呂后與武則天的。

朱祁鎮說道:“謝太皇太后寬容。”

太皇太后輕輕一笑,幾乎彷彿說笑一般,說道:“說吧,你娘又說了些什麼?”

朱祁鎮將他與孫氏之間的談話,一五一十說了出來。

太皇太后聽了,輕輕一笑說道:“你娘吩咐,你早做便是了,不是我小看孫家,孫家裡面也就老大有些才能。其餘的人才,給些富貴便是了。”

“孫家畢竟是你的母族,不要因爲區區小事,惹你母親不快。外廷說嘴。”

朱祁鎮說道:“孫兒知道。”

太皇太后說道:“聽說,今天你見了張忠與阮安。你感覺怎麼樣?”

朱祁鎮說道:“張忠有英國公之風,而阮安乃是本朝宇文愷。只是朝中沒有匠作大將,否則定是阮安。”

太皇太后說道:“張忠這孩子身子骨太單薄了,英國公年過半百,只有這一根獨苗,實在是可惜了。 你待他好點,英國公會感激你的,至於阮安,是一個老實人。有營造之事,交給他便是了,比一些外臣還好用,最少他決計不會上下其手。”

朱祁鎮不知道太皇太后看人之準,歷史上十幾年後,阮安去世,全家只有十兩紋銀。卻留下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就是北京城。

不過朱祁鎮對阮安本身就有好感,說道:“孫兒明白。”

太皇太后說道:“你與張忠所說的是交趾吧。”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而今天下,正是與民休息的時候,不可大動干戈,只是交趾之事,乃是父皇之恨事,孫兒總要弄明白纔是。”

太皇太后看了朱祁鎮一眼,搖搖頭說道:“你啊,太聰明瞭,將我要說的話都說了。而今真不是動武的時候,即便不計算錢糧,欲成其事,先得其人,滿朝文武,誰能比得上英國公當年。”

“即便是英國公本身,也老了。”

“我也不是阻你做事,只是凡是要有輕重緩急,欲速則不達。將領你有大把的事情去做事。而今卻要好好學,好好看。”

“這江山遲早是你的。”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奶奶是對我好。”

太皇太后對朱祁鎮如此順服的樣子,心中卻越發忐忑不放心。

與朱祁鎮相處的時間長了,太皇太后滿意之餘,心中卻越發不敢小看輕朱祁鎮了。

因爲朱祁鎮對太皇太后教授的,幾乎一點就會,一說就通,一聽就明白。只是太皇太后教的越多,心中也就越明白一件事情。

皇帝這東西,就是一隻老虎。

朱祁鎮看似對他服服帖帖的,但是內心之中到底是怎麼想的?太皇太后也不明白,不敢壓制過分。

如果朱祁鎮是不懂事的話,太皇太后爲了大明江山,即便用些強制手段,也不在乎。但是朱祁鎮太懂事了。

甚至讓太皇太后擔心,朱祁鎮這一切是不是裝出來的。

如果他一切都是裝出來的,她在的時候,還好說,她一旦去了,她身邊的人未必有什麼好下場。

所以,不願意也不敢強制扭着朱祁鎮做事。

如果剛剛開始的時候,是太皇太后教授朱祁鎮朝政,之後是朱祁鎮主動向太皇太后提問,而今太皇太后卻覺得沒有什麼好教的。

倒不是說朱祁鎮都學會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八十章 西寧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八十章 西寧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
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八十章 西寧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八十章 西寧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