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

顧品珍帶着滇軍退出四川時,未發的軍餉已達九百萬元。出來好幾年,兩手空空回家,讓這些軍人情何以堪。對此,唐繼堯自然不能視而不見,即使不能全部解決,解決一部分也是好的。他曾懇請求廣州政.府接濟,但孫中山在穗也是非常拮据,無能爲力。

他也曾和美國商人代表安迪生接洽,准許美商組織明興公司,在雲南採礦,交換條件是美商先墊借二百萬元,並贈唐本人乾股二百萬元。出讓礦權是很敏感的事,消息傳出後,遭到雲南省內外的人士一致反對。美商因此而不敢投資,唐繼堯籌款發餉的計劃也隨之落空。

從四川退下來的滇軍取道畢節進抵宣威時,外間便傳出顧品珍要取昆明,奪帥印等消息。唐繼堯爲安撫和安置這支部隊,派省長周鍾嶽到宣威,擬請顧品珍擔任東防督辦,劃出雲南迤東爲顧的防地,並且答應迅速發餉以安軍心。

當週將此意見傳達給顧後,顧立刻表示接受,同時發出通電聲明自己沒有政治野心,所謂進軍昆明完全是謠言。

但是,唐的安撫政策並沒有收效,因爲欠餉沒有發下,軍心仍然搖動。

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葉荃(原護國第五軍軍長)所屬靖國聯軍第八軍之一部在雲南尋甸、宜良鬧餉,聲言進攻昆明,唐繼堯派兵前往鎮壓。

二月五日省軍戰勝了葉部,把被俘的叛軍軍官就地槍決。因唐的軍隊調出了昆明,城防空虛,使得宣威的顧軍得以乘虛而入。

顧品珍率軍向昆明疾進,二月七日便抵達距昆明只有一百里的楊林。唐繼堯已無可靠的部隊抵抗顧軍,只好再派周鍾嶽前往楊林歡迎顧軍入城。

二月八日,唐繼堯懷着沉重的心情離開了昆明,乘滇越鐵路的火車前往迤南。

唐繼堯離開昆明後,顧品珍於九日率軍進入昆明接任雲南總司令。前滇軍將領鄧泰中等通電討唐,顧品珍未曾參加。

他對唐仍保持一定的尊重,發出通電說:“唐公暨葵賡(唐繼虞)司令聯翩高蹈,挽留不及,甚爲歉然。並派專員馳赴河口祖餞歡送,以表寸心。”

顧品珍進入昆明後,儘量讓昆明的一切和唐繼堯在時一樣,除了唐及其弟唐繼虞等少數人出走外,其他均沒有更動,省長還是周鍾嶽。

周鍾嶽(1876—1955),字生甫,號惺庵,劍川金華忠義巷人,白族。出生貧寒,刻苦自勵,光緒二十九年(1903)應癸卯科鄉試,中第一名,稱解元。一九零四年至日本弘文學院留學,肄業師範;一九零五年復進日本私立第一學府早稻田大學,習法政。

這是個特別優秀的人,其治學,主張取古今中外之長,尤貴創新。常嘲笑拒學新籍者爲“瞢儒”,無異於“井蛙自深閉”,主張學習不可泥古不化,亦不能盲從附和。提出“研閱以窮照”,才能“瞭然於心,洞若觀火”。

曾彙編《師範叢編》十卷,輯譯鬆村介石《中國教育制度變遷通論》一卷。雲南同學創設“雲南雜誌社”,鍾嶽任總編,撰有《論雲南對於中國之地位》及《滇越鐵路贖回之時機及其辦法》等論文。與範熙壬、張耀曾、席聘臣等合組《新譯界》雜誌社,從事譯述。博採中外圖籍,寫就《法佔安南始末記》一書。

一九零七年,由日本回雲南,任兩級師範學堂教員、教務長。到職後,釐定規章,擴充校舍,編次學級,添聘教員;並函請雲南留學北京、日本之教育人士還滇襄助,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繼掌雲南教育司,確定“推廣小學、養成教育、整頓學風、注意實用四大端”。制定獨立教育經費,增設師範學校,鞏固普通中學,增設中等專業學校實驗地點四條措施,並全力督導執行。

此人特別識大體,持大節,凡與桑梓安危所關,均能挺身而出。如鹽斤加價,米糧進口,法人要求在省會分設“東方匯理銀行”,挪威花蒙生私購北倉坡地基諸端,得悉後,及時向大使詳陳利害,據理力爭,得以消弭後患。

一九一一年,雲南發生英法“隆興公司”攫取雲南七府礦權及英佔片馬兩樁外交大事,公推周鍾嶽、李燦高爲代表,赴京請外務部廢約及照會英國退兵。當時學使葉爾凱不準鍾嶽離校赴京抗議交涉,鍾嶽憤慨不已,不辭而去。經鍾嶽等赴京嚴正抗議,英、法迫於雲南人民以死力爭之決心,不得不答應廢約。政.府允予賠償,承擔雲南負擔。

其後數年,雲南省財政廳長吳琨與美國礦業公司代表安德森訂立勘礦條件草案十四條,鍾嶽代表唐繼堯指令:“一、開礦之權,操之自我;二、開採資本以本國人爲限;三、即利用外資,亦只宜借款,而不宜合辦。核閱所訂條件,殊與此旨不符,應即由該廳長等負責,設法磋商修改,是爲至要。”時論認爲:“自中國與外人合辦事業以來:未有如此之合算者也”。

民國元年二月,孫中山辭去總統職務,推薦袁世凱爲臨時大總統。雲南得知情況後,商量對策。時任都督府秘書長之周鍾嶽力陳利害,指出:袁世凱一旦掌握政權,必爲中國禍害。蔡鍔聽了他的話,雲南便沒有表態。

一九一三年,任滇中觀察使,轄州縣四十一個,所到之處,嚴於察吏,認真貫徹鴉片禁令,頗著成效。

一九一五年,雲南宣佈獨立,討袁護國,全國多省響應,打破了袁世凱的皇帝夢。

對此,梁啓超輩在南京演說,抹煞雲南首義功績,自稱“護國之役,吾所指使也,雲南何有焉?”

鍾嶽義憤填膺,作《雲南護國首義之歷史談》,以如山鐵證駁斥梁啓超輩捏造黑白之政治駔商行徑,指出:“誠以護國之役,吾滇軍政各界及全省人民皆與有力,使非吾滇人這慷慨好義,則唐公一人亦不能成功。”

一九一七年,張勳復辟,周鍾嶽積極倡導唐繼堯響應孫中山護法之舉。滇黔靖國聯軍成立,周鍾嶽任靖國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

當時的代總統馮國璋電脅唐繼堯息兵,鍾嶽代擬覆電強調:“惟國家之治安,全恃法律爲維繫”。表示:“若執政者必欲叛法而行,殘民以逞,則西南各省人民寧葬死於槍林彈雨之中,而不能苟活於專制淫威之下;”嚴正警告馮國璋:“安危利害,只在當局一轉移間而已。”

此電據說對馮國璋觸動很大,有人說馮後來所以主和,與此不無關係。

顧品珍逐走唐繼堯後,北京政.府大爲興奮。但顧很快表態,擁護在廣州的孫中山。

唐聯帥出走的消息,是當時的一個大新聞,引起多方的矚目。

唐自從辛亥革命起,就是西南的實力派,他的影響力及於雲南、貴州、四川。護國討袁成功後,使他的功業聲名達於最高峰,他的一言一行都對時局產生影響。

但是,自從民國六年起,他在四川和貴州都受到頓挫。四川軍人一直集中力量要把滇軍驅逐出川,而在川在粵的滇軍事實上也不完全服從他的命令,他雖然擔任西南軍政.府的三巨頭之一(孫中山、岑春煊和唐繼堯),事實上也不過掛名而已。

唐繼堯的弟弟唐繼虞,在雲南名聲很不好,竟一直受他重用,給他造成的影響也很壞。

唐這次出走,對他是一生中最慘重的打擊,也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教訓。旅途中不能不打算未來,他的初步目標是廣州。

唐繼堯有一個派在上海的代表名叫李小川,曾在日本留學,和蔣方震、蔡鍔、唐繼堯都是莫逆之交。擔任過雲南講武堂的總辦,唐繼堯之弟唐繼虞便是李小川的學生,李也認識孫中山。蔡鍔在四川病重時,李陪蔣方震去探視,隨後陪同蔡鍔到日本就醫,蔡歿後他又和蔣方震扶蔡柩回國,此後便一直代表唐繼堯駐上海。

顧品珍回滇,唐下野出走,李小川剛好由上海去香.港,搭乘太古公司的廣東輪,與汪兆銘和張繼同船。

幾個人在一起談及唐繼堯出走,張繼主張李小川勸唐繼堯出國“養望”,不必去廣州做軍政.府的“空頭”總裁。

言道:“現在的軍政.府只是廣東省的軍政.府,迫切需要團結滇、川、黔、湘四省,才能發揮作用。不幸因頌雲(程潛)的關係,我們已失去湖南,蓂賡(唐繼堯)現在和川、滇、黔關係都搞壞了,如果到了廣州,勢必因蓂賡一人的關係而使川、滇、黔都離開了先生(指孫中山),這對大局無益,對蓂賡也不利。”

李小川不同意張繼的意見,他說:“如果中山先生因爲蓂賡垮臺而拒絕與唐合作,就不是中山先生了,何況蓂賡今天並未倒下來,他仍然有潛勢力。如果中山先生和國民黨能在這個時候拉蓂賡一把,扶植他重整旗鼓,他今後必然會在中山先生領導下共圖革命大業。”

汪兆銘贊成李小川的意見,他們抵香.港後,便同去廣州謁見孫中山。孫中山見到他們三人,只顧着問及長江一帶情況,忘了李小川是唐繼堯的代表。李不得已,只好把話題往雲南帶,談到唐繼堯下野,以及將到香.港,請孫中山表示看法。

孫中山看來對唐繼堯沒有太多的好感,淡淡地說:“蓂賡從來就不服從我,他有權有勢時總是和我相左,現在會服從我嗎?”

李小川便以唐的個性做出解釋,說唐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人,並非不服從孫中山,如今受了頓挫,對一個自視甚高且從來未受過挫折的人,反而是一個懷柔他的好機會……。

他話還沒說完,孫中山已不耐煩,站起身來大聲地說:“革命工作不能靠自以爲是的軍人做基礎,如果軍人們不能先進行政治教育,就無法貫徹革命。這些年來我吃夠了軍人們的苦頭,我告訴你們,我現在要北伐,要選舉總統。我已命令陳炯明在一個月內籌足北伐的軍費二百萬元,如果他故意推延,我就拿對待莫榮新的方法對付他,別人罵我孫大炮,我就會用大炮來打倒這些不聽命令的軍人。”

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336章 張瑞璣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134章 較量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479章 新人物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165章 模範團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235章 立法第94章 僵局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93章 南北議和第23章 離開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9章 全力追剿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182章 開張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30章 朋友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22章 大事不妙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37章 涉外事件第409章 怪八股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530章 白話詩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19章 一心離開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313章 如此選舉
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336章 張瑞璣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134章 較量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479章 新人物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165章 模範團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235章 立法第94章 僵局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93章 南北議和第23章 離開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9章 全力追剿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182章 開張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30章 朋友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22章 大事不妙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37章 涉外事件第409章 怪八股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530章 白話詩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19章 一心離開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313章 如此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