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

袁世凱在山東巡撫任上二年,公平的說,他還是十分努力做事,也是很認真履職的。

特別是在處理膠濟鐵路修築中的高密事件,和在庚子國難中保境安民,保護外國人等方面,表現得尤爲突出。

此前他帶過兵,幹過外交,政.府工作他還是首次嘗試。這也爲他今後的從政,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儘管因爲鎮壓義和團被一些人恨之入骨,但還是被山東的士紳和很多民衆所稱頌。

山東巡撫的二年,他自己也是很得意的。

在後來的日子,他不止一次的和別人說,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須瞭解下情,可不能被假像所屏蔽。

他是巡撫,不能什麼事都親歷親爲,怎麼才能瞭解到真實情況呢?

他的做法是調查一件事,他總是派出不相干的兩夥人。調查回結果如不一樣,他就再派出一夥人,把調查的結果進行比對。

他說,他不是不相信別人,但調查事情也要受能力和條件的限制。比如有的人喜歡先入爲主,誰先告狀信誰,誰先告狀誰贏。

這二年他的仕途也收穫滿滿,從巡撫一下子躍升爲總督;而且是京畿重地的直隸總督,被稱做天下第一總督。

一不留神,還有意外收穫,得太子少保銜。

這雖然是個虛銜,但袁世凱可很看重。在很多年裡,他都喜歡別人叫他“袁少保”。

說心裡話,參加“東南互保”他心裡是不落底的,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

他和劉坤一、張之洞、以及他的恩公李鴻章不一樣,那些人把天捅個窟窿,誰能把他們怎麼樣?人家幾個人和慈禧什麼關係?

自己不一樣,所謂殺雞給猴看,說不定上方正需要自己這樣的腦瓜皮薄的人。

他爲什麼敢冒天下大不違參加“東南互保”?除了受李鴻章的影響,隨大幫之外,更主要的的是他同義和團的矛盾已勢同水火。有他袁世凱沒義和團,有義和團沒他袁世凱。

那是一場豪賭,把一切都賭上了的豪賭。

雖然,在那其間,他做了大量的補救,給落難的慈禧太后幾次送上大筆銀錢,事情遮掩得好像也可以。

但他自己比誰都清楚,漏洞百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定他個抗旨不遵的罪。

賭贏了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這一點他能夠想到。但贏得這樣的燦爛和輝煌,他還是很出乎意料的。

到了直隸總督任上後,權力更大了,他幹得也就更得心應手,春風得意了。

很多年後,他的孫子袁家誠在爲周醉天所著《千秋功罪袁世凱》一書的序言中寫道:“祖父啊,你到底是個什麼人呢?晚輩的我已成老夫,欣逢盛世,遂常漫步於海河兩岸,見大經路、新車站、種植園、造幣廠、官銀號、勸業會場、女子師範,居然都有你的足跡;警察、法院、選舉,也有你的身影:環顧直隸京師,水泥工業,京張鐵路,灤州媒礦……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可祖父的身影卻越來越朦朧,……”

袁世凱在直隸總督的業績,周醉天在《千秋功罪袁世凱》一書中做了列舉。

第一、 中國警察制度的奠基人。

關於這一點,周醉天寫到:“中國警察的締造者是誰?估計現在調查問卷,一百個人中可能有九十九個不知道,說了您別不信,中國警察的締造者是袁世凱,中國警察制度的奠基人也是袁世凱。”

袁世凱怎麼想起創立警察,真不是他想搶這個頭功,搶這個發明創造權。怎麼回事,他是被逼的,是沒辦法的辦法。

一九零零年七月十四日,外國人佔領了直隸的首府天津。位於河北大街關上的直隸總督衙門,也變成了一堆瓦礫。

在這裡幹了二十五年總督的李鴻章,在那一年的九月二十九日,在廢墟上再次接過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的官印,難過地坐在瓦礫上嚎啕大哭。

因爲馬關條約,他被罵了五年多,現在罵聲還不絕於耳。又簽下了砸鍋賣鐵也很難還上的辛丑條約,國人會怎麼樣罵他,李鴻章能想不到嗎?

可是,事不是他惹的,屎不是他拉的,他得去給人家擦屁.股。

總要有這麼個人,事情總得有人去做,落到了他的頭上,只能認倒黴。

如果把慈禧送上斷頭臺,肯定不用花這麼多錢。而且歸政光緒,中國的歷史就不知道怎麼寫了。

袁世凱肯定是要掉腦袋的,被袁世凱玩得團團轉,還給他升官晉級,最後反而被他出賣。光緒是永遠都不會寬恕袁世凱的。

但是,慈禧能甘心把命交出來嗎?不又是一場內亂嗎?

國家還承受得起嗎?老百姓和後人怎麼看。

別看現在大家都對她恨得咬牙切齒,但要是她大義凜然的爲國家上了斷頭臺,那老太婆說不定就成了英雄了。

人嘴兩張皮,人們的吐沫星子也能把他李鴻章淹死。

罵人能把人罵死嗎?李鴻章的死和全國的一片罵聲有關係嗎?我們不知道。反正,再次就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沒幾天,李鴻章就結束了他那被大家一直爭論不休的人生。

在訂立“東南互保”協議時,還有一條。如果慈禧和光緒都一命嗚呼,大家本來是要推舉他爲新型國家的大總統的。

據說這件事,中.山先生也是很贊成的。

如果是這樣,恐怕就輪不上袁世凱當中華民國的第一任大總統了。

這對袁世凱到未必不是好事,因爲,他有可能就沒有機會和條件去拉歷史的倒車而遺臭萬年了。

汪精衛的孫子,看到他的爺爺奶奶在兩個人墓前,跪着的塑像,說了句非常公道的話:幹了壞事就要受到懲處。

沒錯,還是筆者在前邊說得那句:每個人都必須爲自己的行爲付出代價,想不付出代價,就別做人神共憤的事。

李鴻章對袁世凱是真夠意思,臨死之前還爲他做了最後一件事,舉薦他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

當然,德高望衆的劉坤一和張之洞也極力推薦他。

對了,我們還是回過頭來談袁世凱創建警察吧!

辛丑條約規定,天津外二十里之內不能駐軍隊。

自從人的能動行爲逐步取代動物的本能活動,人類社會就陷入了一種自我矛盾之中。矛盾產生的原因是,人們還不能自覺的去做自己必須要做的事。

也就是說,既然是必須要做的事,人們又不能或不願意心甘情願去做這件事,怎麼可以呢?社會不是就陷入了自我矛盾嗎?

社會總是要頑強的爲自己開拓道路的。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凌駕在社會之上的力量。

這個力量調合矛盾,排解糾紛,甚至使用暴力去強制人們去做他們還不能自覺去做的事。這就是國家機器,我們有時也叫它暴力機關。

有了國家機器,就要有武裝起來的人去執行這種強制。

或者,我們也可以換一種說法,這個世界是需要秩序的,也就需要維持秩序的人。至少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這是必須的。

這夥人的名字叫差役還是叫軍隊,並不重要。總要有人拿着武器去維持秩序的,不讓駐軍,誰去維持秩序?怎麼辦?

這難不倒袁世凱,他當過外交使節,常和外國人打交道。

他聽說過,外國有警察,他們和軍隊的職權不一樣。

有些國家爲了防止軍隊利用槍桿子搞軍事政變,規定,軍隊除了國防,不經特殊授權是不能參與國家內政的。

正常情況下,維持社會秩序,只能靠警察。

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165章 模範團第390章 內幕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66章 機會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491章 求博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405章 八股文第70章 呼聲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112章 兵變第390章 內幕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35章 多事之秋第609章 考據癖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106章 小德張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20章 心機第41章 東南互保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16章 柳暗花明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15章 挫折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39章 全力追剿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
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165章 模範團第390章 內幕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66章 機會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491章 求博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405章 八股文第70章 呼聲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112章 兵變第390章 內幕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35章 多事之秋第609章 考據癖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106章 小德張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20章 心機第41章 東南互保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16章 柳暗花明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15章 挫折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39章 全力追剿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