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會戰(十一)

史迪威沒想到自己的設計的宏圖偉業居然被莊繼華輕蔑的丟在一邊,甚至連考慮都不願意考慮一下,由不得他不勃然大怒。

“我現在宣佈調112軍到喬克巴當,將五十八軍調到曼德勒,莊,你留在曼德勒組織防禦,西進部隊由黃伯韜軍長負責指揮。”

戰機稍縱即逝,史迪威也不想與莊繼華多廢話,要直接調動部隊。對這個完全不懂中[***]隊的中國通,莊繼華實在無言以對,他心中感到好笑,可又不能笑。

“很遺憾,我不能同意這個兵力部署,”莊繼華鄭重的對史迪威說:“將軍,你這是一廂情願,你完全無視棠吉出現的敵情,更無視曰軍對我側後的威脅,你的這個部署正好符合飯田的心願。”

莊繼華說完後站起來,毫不客氣的說:“雖然我是你的下屬,但我必須對部隊負責,對整個戰局負責……。”

“亞歷山大將軍纔是緬甸最高指揮官,而我纔要對緬甸戰局負責!”史迪威打斷莊繼華的話,同樣沒有絲毫客氣:“如果你拒絕服從命令,我就解除你的指揮權。”

“只有中國戰區最高司令,委員長才有權力解除我的指揮權。”莊繼華當然予以堅決拒絕,同時沒有絲毫容情的下了逐客令:“將軍,如果沒有其他事情,請便吧。”

亞歷山大心中高興,英軍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向印度撤退了,但他依舊矜持:“莊將軍,這是挽回緬甸戰局的唯一希望,我希望你鄭重考慮下。”

“沒什麼好考慮的,”莊繼華心中憤恨,他知道這個坑他只能跳下去了,但史迪威的計劃明顯有巨大漏洞,一旦曰軍迂迴成功,整個遠征軍都將處在危險之中。

沒等莊繼華說完,史迪威便憤憤不平的走了,亞歷山大如釋重負,一身輕鬆的向莊繼華告辭。等他們走後,莊繼華立刻向蕭毅肅下令:“電告餘程萬,立刻銷燬平滿納的所有物資,迅速撤退到曼德勒,電告何畏,擊退曰軍後,銷燬棠吉的所有物資,撤到眉苗,黃軍長,榮譽十師和新五十一師立刻向臘戌以南的和安集結,電告盧漢,臘戌立刻進入戰備狀態,遠征軍司令部由龔副參謀長統帥,我和蕭蔘謀長帶一個精幹小組立刻去臘戌。”

蕭毅肅記錄命令後,擡頭猶豫的對莊繼華說:“司令,與史迪威弄得這麼僵,委員長那裡怎麼解釋?”

“把我們的判斷報告給委員長,他頂破天就是向委員長抱怨,不懂裝懂,瞎指揮。”莊繼華輕蔑的說。

史迪威出來後,心中越想越憤怒,大好局面就這樣被莊繼華斷送,他很不甘心,於是找到夏陽林,希望能說服他,服從他的命令,西進喬克巴當,會同英軍反擊西路曰軍,選擇夏陽林是看中了他的美國留學背景。

但這樣重大的轉變,夏陽林不敢擅自行動,連忙向莊繼華請示,莊繼華對史迪威的這個動作非常憤怒,向全軍下令沒有他的命令,任何部隊不得輕舉妄動。

至此史迪威的全部企圖化爲泡影,他無可奈何的帶着幕僚撤向臘戌,沿途都在咒罵莊繼華,同時他開始起草給羅斯福的報告。

“總統先生,緬甸戰局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急轉直下,我們獲勝的一切希望都在今天破滅了。

今天,中國遠征軍總司令莊繼華上將下令,放棄曼德勒會戰,向臘戌撤退,促使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我認爲是中英兩國之間的猜忌。公正的說,在緬甸戰場上,中國人的表現遠遠超過英國人,皇家陸軍在緬甸丟掉了幾百年來積累的所有光榮,英國人唯一想作的是逃回印度,他們不願意爲保衛緬甸流血,而中國人則不願爲英國人流血。

莊繼華將軍的表現完全顛覆了之前我對他的良好印象,在緬甸的莊繼華與南京徐州的莊繼華判若兩人,瞻前顧後,膽怯懦弱,一心只想把部隊帶回中國。中國在緬甸投入二十萬軍隊,卻是在一個懦弱的領導者手上。

總統先生,我再次建議向東南亞戰場派出一支美國部隊,那怕只有一個師也能改變目前的局面。

此外,爲了讓美國物資更好的用於作戰,我要求獲得美國物資分配權,如此我才能更深的影響中國政斧,獲得更大的發言權。

……”

整份報告充滿了憤怒,史迪威決定向蔣介石施加壓力,獲得更大的權力,同時撤換莊繼華,他認爲這個人的存在是緬甸戰局好轉的最大障礙。

汽車還沒停穩,西蒙斯就從後面快步過來,將一紙電報交給史迪威,史迪威接過來一看,忍不住問道:“這是什麼時候收到的?”

史迪威的內心不像他表面這樣,而是非常震驚,電報是亞歷山大發來的。與莊繼華會談後,亞歷山大準備返回西線組織撤退,可沒想到,他還沒有動身,曰軍就突然在仁安羌側後冒出來,攻佔仁安羌大橋,切斷了英軍的退路,兩個師的英軍被包圍在仁安羌。這封電報是亞歷山大的求援電報。

史迪威不明白的是,英軍在仁安羌之前設置了三道防線,曰軍是怎麼穿越這三道防線,攻克位於仁安羌西北的咽喉要道仁安羌大橋的呢?

西蒙斯本是派到遠征軍司令部的聯絡官,莊繼華與史迪威公開翻臉後,史迪威乾脆把他也叫回來,以表示美國對丟失緬甸沒有任何責任。

史迪威現在有些犯愁了,他手上沒有兵力,要給亞歷山大解圍,就只能求莊繼華出兵,可他已經佛袖而去,再回過頭去求莊繼華,這讓他難以啓齒。

“英[***]隊不是在曼德勒還有個十七師嗎。”西蒙斯提醒道,這支部隊是亞歷山大爲了取信史迪威而交給他指揮的。不過這支部隊並沒有直接駐紮在曼德勒,而是在曼德勒的西北納望,以作爲曼德勒會戰的預備隊。

“亞歷山大爲何不直接調動十七師?”史迪威反問道,十七師不是沒在他腦子裡轉過,但曼德勒會戰取消後,十七師的指揮權自然就移交回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既然求援,爲何不直接調動這支部隊?

西蒙斯想了想說:“可能亞歷山大將軍認爲僅憑十七師還不足以爲仁安羌解圍。”

史迪威又追問道:“可根據我們得到的情報,西路曰軍僅有一個半師團,總兵力不過四萬多人,英軍在西線有四萬多人,怎麼會敗得這樣慘。”

西蒙斯腦中閃過一個念頭,他彷彿又聽見莊繼華在說:“此戰不考慮英軍”,他恍然明白,於是試探着說:“將軍,莊將軍是不是早就看出了英軍戰鬥力低下,所以才拒絕在曼德勒與曰軍會戰?”

史迪威眉毛一揚,堅決的搖搖頭:“如果中[***]隊主力西進,不但能解仁安羌之圍,還能徹底擊潰西線曰軍,一旦西線曰軍潰敗,中路曰軍和東線曰軍就會不戰而退,一舉扭轉緬甸戰局。”

說到這裡他嘆口氣,苦澀的搖搖頭:“算了,把這封電報轉給中國人吧,讓莊派人爲他們解圍。”

西蒙斯卻搖搖頭:“莊肯定不會派部隊爲他們解圍,可如果莊不救英國人,那英國人就難逃覆滅,仁安羌的英軍是英國人在東南亞的主力,失去這支部隊,英國人拿什麼保衛印度?曰軍可以一直衝到中東。”

史迪威心中一驚,他從車上跳下來,焦急的站在車前,他現在沒有絲毫辦法,西蒙斯上前一步:“將軍,我們把這封電報轉給蔣介石,莊可以不聽我的,但絕不能不聽蔣介石的。”

史迪威站住腳,臉上露出笑意,這絲笑意隨即消失,煩躁又在胸中升起,他好不容易從蔣介石那裡要到遠征軍指揮權,可最終卻沒有絲毫用處,可權衡輕重,他還是點點頭。西蒙斯轉身要走,史迪威又加上句:“把你剛纔的話加上去。”

莊繼華已經得到仁安羌被圍的消息,他沒有理會,相反卻是收縮部隊,自己率領先頭部隊登上火車向臘戌疾馳,在火車上接到蔣介石的電報,蔣介石要他派兵爲仁安羌英軍解圍。

“回電校長,曼德勒會戰已經取消,各部正在向臘戌撤退,無法抽兵回救仁安羌。仁安羌曰軍不多,如果英軍努力,完全可以殺出重圍,況且,英軍十七師還在曼德勒,足以解圍仁安羌。”

莊繼華依舊強硬,他堅決拒絕了爲英國人解圍的命令,蕭毅肅忍不住提醒他:“司令,用不着這樣硬頂吧,恐怕美國人給委座施加了很大壓力,我們派一個團,能救就救,不能救就算了。這樣,上上下下都有交代。”

“一個團,用不着。”莊繼華冷笑下,頭都沒擡,低頭看着地圖:“一個團若能把他們救出來,他們自己就能殺出來;若救不了,美國人照樣有話說,可要多派,那就會影響阻擊兵力。緬甸曰軍很可能全軍壓過來,我這裡每個士兵都是有用的。”

(未完待續)

第一節 霧(一)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五節 兩全(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二節 說汪(三)第五節 海關(一)第十四節 家宴第十節 餘波(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三節 戰鼓(八)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九節 魅影(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三節 巧取(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二)第十節 風雲(十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三節 會戰(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三節 暗戰(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一節 蟄伏(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四節 酒會(二)第二節 重建(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一節 戰局(四)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三節 魅影(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七節 曙光(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六節 禍根(二)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八節 轉折(四)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五節 突擊(五)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三)第八節 南線(四)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七十節 劫持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六節 懲韓(二)第三十五節 各懷心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八)第三節 巧取(二)第一節 法幣(二)第七節 生機(三)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十節 風雲(二)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一節 戰局(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八)第四節 視察(四)第一節 法幣(六)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一節 蟄伏(十)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三節 戰鼓(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二)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八)第三節 交易(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
第一節 霧(一)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五節 兩全(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二節 說汪(三)第五節 海關(一)第十四節 家宴第十節 餘波(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三節 戰鼓(八)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九節 魅影(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三節 巧取(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二)第十節 風雲(十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三節 會戰(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三節 暗戰(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一節 蟄伏(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四節 酒會(二)第二節 重建(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一節 戰局(四)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三節 魅影(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七節 曙光(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六節 禍根(二)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八節 轉折(四)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五節 突擊(五)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三)第八節 南線(四)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七十節 劫持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六節 懲韓(二)第三十五節 各懷心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八)第三節 巧取(二)第一節 法幣(二)第七節 生機(三)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十節 風雲(二)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一節 戰局(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八)第四節 視察(四)第一節 法幣(六)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一節 蟄伏(十)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三節 戰鼓(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二)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八)第三節 交易(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