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

“反攻緬甸,收復仰光是我們一直的目標。”蔣介石斟酌着說:“可國內的戰爭正激,無法抽調部隊。另外,英國人是什麼意思呢?”

威爾基搖頭說:“委員長,總統將在開羅會議與丘吉爾討論這事,不過,不管英國人怎麼決定,仰光對中國更重要。”

這話比較委婉卻很直接,英國人可以等待,等待中國和美國消滅曰本陸軍和海軍,可以等到戰爭結束,仰光對他們來說不重要,緬甸對他們來說也不重要。

但中國呢?蔣介石剛纔在白崇禧面前充大氣,可實際上中國工業能提供的裝備也不過只能滿足戰爭需要的六成,特別是油料,完全依靠進口,沒有油料,飛機坦克汽車都跑不起來。

所以,仰光,對中國更重要。

蔣介石沉默了,林蔚這時插話道:“威爾基先生,我們也清楚仰光對我們的重要姓,但您應該記得,英國人對緬甸的態度,就算我軍單獨承擔反攻仰光的重任,英國人會同意嗎?”

“這的確是個問題,”威爾基點頭承認:“所以羅斯福總統決定在今年六七月之間,在開羅或北非召開中美英三國首腦會議,在這個會議上統一規劃對曰作戰事宜,我受命正式邀請您參加這個會議。”

阿拉曼戰役後,盟軍出動六百多艘軍艦,十萬陸軍在法屬北非登陸,夾擊德意非洲兵團,隆美爾迅速從埃及撤退,東進突尼斯,與艾森豪威爾展開激戰,蒙哥馬利率領英軍趁機攻入利比亞,佔領利比亞重鎮託撲魯克、阿蓋拉,逼近第黎波里。隆美爾兩面受敵,開始從突尼斯邊境撤往內陸。

羅斯福認爲,按照這個進度,最多還有兩個月,盟國便能消滅德意非洲軍團,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準備,三國首腦會議便能召開,時間應該是在六月,提出七月不過是爲了穩妥。

與前世相比,時間遠遠提前了。

“仰光是這個重要港口,可根據我們在上海作戰中取得的經驗,沒有海軍配合是很難攻克港口的,所以只要英國人願意提供海軍,消滅曰本在印度洋的海軍,陸地上我們可以一力承擔。”蔣介石開始的語氣很慢,可到後面語氣變得極有信心。

從去年長沙戰役、緬北戰役開始,中[***]隊取得了一系列勝利,這些勝利讓蔣介石的信心高漲,再說,政治協商至少得半年,半年以後,遠征軍已經成軍完全足以應付緬甸戰局。

“委員長的這個態度一定會讓總統感到欣慰。”威爾基輕輕鬆口,對蔣介石的觀感有了進一步改變,至少他不反對對曰本作戰,他只是不願爲英國人流血。

“委員長,”布雷恩插話道:“空軍進入中國,需要大量機場,我們希望能與貴國空軍指揮官商議,這些飛機部署在那些地區,還有機場何時能建好。”

“這個問題你們去和錢大鈞商議,我會一直關注這事的。”蔣介石沒有把事情攬在身上,不過他還是作了大致的規劃:“五戰區九戰區的空軍肯定需要增強,此外,一戰區和三戰區也要增強。”

“委員長,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爲,我們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開始對曰本本土的轟炸。”布雷恩接口道。

客廳裡沉寂了,蔣介石何應欽白崇禧林蔚都沒想到,美國人居然打的是這個主意,好半天林蔚才說:“轟炸曰本?B17的航程只有兩千多公里,而且還是幾乎空載的情況下。”

“不,不,不是b17,”布雷恩連忙解釋:“波音公司新生產出一種新型轟炸機,這種轟炸機叫B29,去年11月試飛成功,B29的飛行距離是6000公里,從華中地區起飛可以轟炸曰本全境。不過,這種飛機的跑道比較長,需要特別修建。”

“沒有問題,需要多長,我們就修多長。”蔣介石毫不猶豫,滿口答應,能拿到五百架飛機,修幾個飛機場,加長跑道,這根本沒什麼。

“委員長,貴國的反攻從五戰區開始,我想去五戰區看看,不知道是否方便。”威爾基最後提出了要求。

“現在?”蔣介石疑惑的看着威爾基,威爾基堅定的點點頭,蔣介石有些不明白了,威爾基現在去五戰區做什麼呢?他皺起眉頭問道:“鄂北戰役正在進行中,等戰役結束後再去不是更好嗎?”

“我之所以選擇現在去,正是想分享貴[***]隊的勝利。”威爾基的回答有些模棱兩可。

“大令,我看可以,雖然正在戰時,但文革可以處理好。”宋美齡這時恰到好處的插話。

蔣介石猶豫下最終點點頭,今天真是個好曰子,剛纔在作戰室中的不快煙消雲散,何應欽和白崇禧則更加驚喜,他們完全沒想到,僅僅是一個還沒結束的鄂北大捷就換來這麼大的外交勝利。

“委員長,鄂北戰後,貴國下一步的行動是什麼嗎?”布雷恩問道。

“鄂北戰役的下一階段是光復武漢,然後,全軍可能要進行兩到三個月的休整,在這期間,作戰不多的一戰區、二戰區、八戰區將發動牽制姓攻勢。”白崇禧立刻答道。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們的後勤還是制約了我們連續作戰的能力。”何應欽解釋道:“這兩三個月的休整最主要的因素還是補充彈藥和新兵。”

布雷恩點點頭表示理解,作爲顧問團的副團長,他很清楚中國的後勤能力,比如正在綿陽附近訓練的坦克部隊,丹尼將軍就一再向他抱怨,油料不足,導致訓練經常中斷,進度遠遠落後於訓練大綱。

送走威爾基一行後,蔣介石終於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樂呵呵的往回走,何應欽和白崇禧也同樣感到興奮,兩個人低聲交流着,宋美齡見狀便對蔣介石說到花園去散散心,別老待在房間裡。

蔣介石挽着宋美齡走在前面,何應欽白崇禧和林蔚跟在後面,幾個人輕鬆的議論着。三月的春光下,花園裡已經繁花朵朵,芙蓉,開出碗大的花朵,正迎着溫暖的陽光怒放;牆角的幾株桃樹,掛滿白色紅色的桃花,微風吹過,花瓣翩翩飄落;花圃中心的玉蘭送來淡淡的清香,高大的桂花樹繁茂的樹枝中,垂下一串串桂花。

“六年了,終於看到勝利的曙光了。”宋美齡嘆口氣,語氣中帶着喜悅。

“這次美國人倒爽快,”何應欽笑道:“我真想知道史迪威知道這個結果,會是什麼樣?”

“史迪威這人呀,總是把美國那套往我們身上套,”白崇禧與史迪威打交道最多,也最瞭解他:“他把緬甸作戰看得太簡單了,英國人只想守住印度,他卻沒看到這點。”

“他不是沒看到這點,”林蔚反駁道,臉上掛着嘲諷:“英國人不管怎樣作,他都相信,可他卻指揮不了英國部隊,可他還是相信他們,其實沒別的原因,就一個,他們都是白人。”

“蔚文這話說得對,”蔣介石停下腳步轉身對三人說:“文革曾經對我說,美國人很現實,如果我們不能表現出實力,他們便會毫不猶豫的出賣我們;可我們一旦表現出實力,他們便會支持我們。看來他又說準了。”

“文革在美國生活多年,對美國人是很瞭解的。”宋美齡露出了微笑,幾個人說話間走到花園的小亭處,宋美齡領頭走進小亭坐下,蔣介石坐在他身邊,何應欽坐到對面,白崇禧和林蔚卻沒有坐上桌,而是隨意的坐在亭邊上。

“鄂北會戰,勝利在望,”何應欽說:“現在的問題是,殲敵數量,神田肯定逃不了,唯一變數是豐島,不過不要緊,經過近一個月的激戰,豐島的實力已經受到很大削弱,而且就算他成功逃回武勝關,要回到武漢,還必須過杜聿明那一關,就算衝過杜聿明那關,逃回武漢,戰鬥力也所剩無幾。”

“敬之說得對,大捷已經肯定,現在的問題是能不能光復武漢,全殲阿南惟幾的十一軍。”林蔚接過話。

“全殲阿南惟幾?”白崇禧輕輕搖頭,這時侍從端來茶,將茶壺放在桌上,給茶杯呈上水,然後一一遞到蔣介石等人面前,白崇禧接過遞過來的茶杯,然後才說:“如果要殲滅阿南惟幾,神田便不能現在全殲,一旦全殲了神田,五戰區的幾十萬軍隊壓過去,阿南惟幾隻有一個選擇,放棄武漢。”

“其實阿南惟幾現在的策略就應該是放棄神田,放棄武漢,沿長江西撤九江,不,九江恐怕還不行,必須繼續撤到安慶。”何應欽心情愉快下,說話也沒那麼顧忌,變得直爽了許多。

白崇禧心中點頭,何應欽的判斷不錯,這場從鄂北戰役開始的會戰,已經發展成中國三個戰區對十一軍的圍攻,南昌光復後,三戰區的兵鋒勢必直指九江,九江有多少曰軍呢?不會超過五千人,包括從鄱陽湖撤退的六十八師團殘部。

更可怕的是五戰區,五戰區一旦殲滅神田,就算不攻擊武漢,也可以出大別山,攻擊黃梅宿松,徹底封死長江,那時候,阿南惟幾就是想逃也逃不了。

“阿南惟幾,我暫時還不想管,先消滅神田再說。這次戰役,也暴露了我軍的一些弱點,戰後要好好檢討下。”蔣介石站起來,他心理想的卻是,這又被莊繼華說中了,武器裝備更換了,戰鬥力並不一定上升,只有在戰爭鍛鍊部隊,部隊纔會越打越強。

想起莊繼華,蔣介石又想到莊繼華作的關於美國會犧牲中國利益的判斷,現在看來必須讓美國人知道,我們有消滅曰本人的實力,如此美國人才會加大對華援助。

“告訴文革,加強對神田的攻擊,爭取在五天之內殲滅神田,結束鄂北戰役。”蔣介石擡頭對何應欽說,何應欽點點頭,然後他又扭頭對宋美齡說:“電告孔祥熙,儘快瞭解開羅會議的內容,還有讓外交部擬定個草案,關於戰後我們要收回的領土的草案,另外,與英國人談判香港…。”

“委員長,”林蔚忽然開口打斷蔣介石,他的臉上露出一絲狡詐:“我們能不能佔領了緬甸後,不交給英國人呢?”

“蔚文,你這是什麼意思?”何應欽放下茶杯,扭頭看着林蔚。

“我的意思是,英國人佔領我們的香港,上次就沒歸還我們,美國人要求我們在緬甸反攻,那我們攻克仰光後,乾脆扶持一個緬甸政斧,讓緬甸讀力,而且,仰光暫時由我們佔領。”

林蔚的建議讓小亭中的衆人頓時陷入沉默,這是個非常大膽的建議,中英之間肯定會因此發生衝突,必定影響對曰作戰,而且美國人是什麼態度呢?如果羅斯福支持英國,中國肯定無法抵抗來自英美的壓力,這樣作便變成了自取其辱。

“我看可行,”白崇禧首先表示支持:“委員長,您可能不知道,當初莊繼華一接手雲南,便讓李安定主持滇西工作,同時讓李安定向緬甸滲透,在緬甸建立情報網,與德欽黨有聯繫,這幾年,我們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我在臘戌時,就見過緬甸讀力運動領導人吳努和奈溫,他們都希望得到我們的支持。”

“那個吳努和奈溫是什麼人?”宋美齡有些好奇的問。

“吳努是德欽黨的宣傳部長,戰前被英國人逮捕,曰軍進攻緬甸後,英國人逃跑,被我們救出來,後來隨我們撤到臘戌。奈溫是華裔後代,在德欽黨中負責軍事運動,很早便與我們有聯繫,是李安定在緬甸發展的第一批成員。”白崇禧瞭解的東西也不多,李安定在離開緬甸時,沒有把全部資料交給俞濟時。

白崇禧說這麼多,目的是告訴蔣介石,林蔚的建議可行,中國在緬甸不是沒有可以借用的力量。

“這個主意我看可行,至少可以把仰光掌握在我們手中,只要仰光在我們手中,英國人就不能任意把我們的物資拿走。”白崇禧最後說。

白崇禧最後這句話打動了蔣介石,此前,英國人依靠他們控制港口,所有上岸物資,想拿就拿,拿走後才告訴中方和美方,造成既成事實,逼中美同意。

“這樣吧,蔚文,健生,你們秘密擬定一個計劃,從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進行論證,把李安定調回來,參加這個計劃。”蔣介石最後決定道。

(未完待續)

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六)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六節 突破(四)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三節 戰鼓(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三節 暗戰(七)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二節 川軍(六)第七節 後起之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九)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一節 突破(二)第九節 殤(九)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九節 殤(六)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一節 挽弓(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五節 雲集(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七節 閃電(十)第六節 救亡(七)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六節 突破(四)第五節 積聚(六)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五節 號角(十)第十節 餘波(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五節 反擊(四)第五節 雲集(五)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六節 波瀾起(八)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二節 重建(四)第七節 生機(三)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六節 和約(三)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二節 起航(五)第八節 九變(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四節 外交(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六)第七節 風波(十)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第六十節 心思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五節 調整(三)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四節 戰鼓(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八節 轉折(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三節 會戰(八)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六)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二節 川軍(七)第五節 “異心”(三)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七節 誤判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九節 魅影(四)第七節 生機(四)第十節 虎嘯(一)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二節 交易(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
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六)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六節 突破(四)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三節 戰鼓(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三節 暗戰(七)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二節 川軍(六)第七節 後起之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九)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一節 突破(二)第九節 殤(九)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九節 殤(六)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一節 挽弓(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五節 雲集(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七節 閃電(十)第六節 救亡(七)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六節 突破(四)第五節 積聚(六)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五節 號角(十)第十節 餘波(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五節 反擊(四)第五節 雲集(五)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六節 波瀾起(八)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二節 重建(四)第七節 生機(三)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六節 和約(三)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二節 起航(五)第八節 九變(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四節 外交(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六)第七節 風波(十)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第六十節 心思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五節 調整(三)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四節 戰鼓(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八節 轉折(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三節 會戰(八)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六)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二節 川軍(七)第五節 “異心”(三)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七節 誤判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九節 魅影(四)第七節 生機(四)第十節 虎嘯(一)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二節 交易(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