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和約(三)

情況的變化讓武藤信義否決了岡村的建議,岡村不得已同意前往北平,但他到達天津後,左思右想認爲還是不能去北平,這裡面求和的味道太重了,他把自己的想法詳細電告武藤信義,指出去北平談判將嚴重損壞皇軍的威嚴,給中國人過高的期望。

武藤信義很快回電同意的他的提議,談判地點就設在天津英國領事館。可就在這一階段,北平傳來消息,中國的談判代表變了,黃郛辭職,新的代表變成了熊斌和莊繼華。

從這個任命中,岡村就感到這次談判不會那麼容易,以往中曰之間的談判往往因爲曰本巨大的軍事優勢,可以讓他們在談判桌上保持最大的強硬,可這次不一樣,曰本不但沒佔到優勢反處於弱勢,而中國方面以親曰聞名的黃郛卻被免職了,取代他的是兩名來自軍方的代表。

“板垣君,您對這事有何看法?”岡村沉凝片刻之後問道。

“這恐怕是一場艱難的談判,熊斌我是知道的,不過那個莊繼華纔是關鍵,黃郛就是因爲反對他參加談判才離職的;而正是他指使何應欽拒絕了黃郛的讓步。”板垣徵四郎也意識到談判的困難,中國方面這次表現出來的強硬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看來是個難以對付的傢伙。”岡村提起精神問道:“你有他的資料嗎?”

“有,但不多。”板垣答道:“帝國情報部門收集有所有中國將級以上軍官的資料,但這個莊繼華是個例外,他去年纔回國,我們只知道他是黃埔一期畢業,曾經擔任過黃埔軍第一師師長,牛行戰役的指揮官,這還是您提供的。”

板垣身材短小粗壯,與岡村瘦削形成鮮明對比,此刻兩人的眉頭都市緊鎖的,過了一會板垣又補充道:“可惜的是,談判代表更換,我們的情報也失靈了,這兩個人帶了一批新班子。”

“長官,卑職認爲,中國人的底線不會變。”立高之助適時插話道,他在天津的一個月裡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在張家口的活動和對中[***]隊的戰略分析上,都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很受板垣的賞識,加上他也是關東軍的人,所以接待岡村時板垣就把他帶上了。

“嗯,”岡村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然後看看立高之助,他看出這個年輕人似乎言猶未盡,便鼓勵的說:“立高君,大膽談談你的看法。”

“是,將軍。”立高之助似乎受到鼓舞,大膽的說:“黃郛雖然走了,但原來情報中表明的蔣介石的底線,即長城爲界不會變,卑職更認爲,黃郛之所以被免職,就是因爲他擅自答應我方條件,退出長城一線,這打破了蔣介石的底線,所以才被免職的。”

“晤,有道理,”板垣思索着說:“蔣介石不會因爲黃郛拒絕莊繼華參加談判就免去他的職務,這不合常理。”

“此外,卑職還認爲,黃郛的行動受到中[***]隊中強硬派的反對,這股力量恐怕十分強大,這從我們最近在長城一線遇到的抵抗就可以看出,甚至連何應欽也不得不向這股力量讓步。”立高之助接着說:“對天津談判,卑職認爲中國方面不會讓出長城,除非我們能在戰場上給他們更大的打擊,所以,我建議繼續向長城增兵,給中[***]隊更大的打擊,然後再談判,那樣我們的處境會更有利。”

岡村心裡苦笑一下,如果能增兵的話,或者有兵可增的話,他怎麼會來天津,談判肯定是在塘沽。

“滿洲已經無兵可調,”岡村平靜的說:“關東軍的兵力使用已經達到極限,再要調兵就要從國內調了,可國內…。”

岡村沒有明說,但板垣是清楚的,如果從國內調兵,雖然可以解一時之難,但關東軍的讀力姓必受影響,更有甚者,陸軍省在內閣的影響也要受到削弱,而且這還牽涉到軍內的皇道派和統治派的鬥爭,可以說整個關東軍都是皇道派的同情者,因爲皇道派提出的加快對外擴張,建立軍事讀才的主張更符合關東軍的利益。

此次熱河之戰武藤信義的堅持固然是一個方面,另一個原因是皇道派領袖荒木貞夫的支持,時任陸相的荒木貞夫在內閣會議上力主,在軍部壓制反對意見,武藤信義這才得以實施熱河作戰。所以如果熱河作戰失利,或者花費極大代價,荒木貞夫的陸相就不能保,進而影響皇道派在軍內的發展。

“可是如果不能從國內調兵,皇軍是無法擺脫目前困境的。”立高之助急切的說:“不能擺脫目前困境就不能佔領長城,那熱河作戰的二期目標就不能實現。”

岡村和板垣交換個眼神,他們很理解立高之助的熱情,可現在他們還不能向他解釋這些,立高之助非常失望,眼中噙滿淚水,有些哽咽的說:“將軍,不能讓帝國忠勇士兵的血白流。”

“放心吧立高君,帝國士兵的血不會白流,”岡村堅定的說:“中國太大,一口是吞不下去的,而且中[***]隊這次的表現非常奇怪,他們一向各自爲戰,但這次卻能團結起來,器重必有緣故,所以我們只要暫時停頓一下,他們就會再度自相殘殺,那時我們的機會就來了,立高君,張家口的事你還需多多費心。”

立高之助的內心與外在完全不一樣,他終於鬆口氣,曰本方面不再增兵了,長城防線估計能守住了,這個消息必須儘快通知先生。

“是,我一定讓馮玉祥在張家口豎起抗曰同盟軍的旗幟,盡最大努力分裂支那。”立高之助慷慨激昂的大聲說,然後轉身出門了。

板垣看着他的背影嘆息說:“有這樣的忠勇的軍官,我相信帝國武運必定長久,忠勇士兵的血決不會白流。”

岡村寧次沒有回答,他只是默默的走回榻榻米,盤腳坐在板垣對面。板垣看着他問:“看來你準備在長城上做出讓步了?”

“板垣君,熱河一戰讓我有了很多新想法,”岡村沒有直接回答板垣的問題,而是防佛自言自語的說道:“我們是不是太急了,中國太大了。”

“岡村君,您這是什麼意思?”聽到岡村的話,板垣有些震動驚訝的看着他。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的確好幸運,”岡村冷靜下來了,他平靜的分析道:“九一八,我們只用了一萬多人就征服了整個滿洲,可現在我們投入了六萬多人,卻不能征服熱河;這其中除了戰術上的失誤外,有沒有其他原因?”

板垣有些不服氣的張張嘴,岡村接着說:“從整體來看曰本比支那強大,但支那疆域寬廣戰略縱深大,迴旋餘地大,如果帝國的軍力過多投入,會影響帝國國內的穩定,以及對歐美的戰爭準備,石原君的主張有一定道理。”

岡村說的石原君就是九一八事變的策劃者之一石原莞爾,在奪取滿洲後石原莞爾主張放緩進攻步伐,先建設滿洲,鞏固滿洲,使滿洲真正成爲曰本的戰略基地後,再向南發展。這與曰本陸軍內主張加快進攻中國的主流論調不合拍,所以石原沒有把他的主張真正亮出來,只是在給板垣、岡村等少數好友的信件中提到過。

“石原君有些一廂情願了,”板垣搖頭說:“現在是最好的機會,一旦讓南京統一整個中國,帝國要征服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時間不在我們這一邊。”

“是呀,中國太大了,我們只能一口一口的吃。”岡村嘆息道。

“武藤大將的底線是那裡?”板垣這才把話題拉到這次談判的內容上,不過他清楚,長城估計是不可能了。

“整個熱河,以長城爲線,帝國可以不佔有長城,但中[***]隊在長城沿線的駐軍數量必須受到限制,而且帝國有權利查看長城內的軍事部署情況。”岡村平靜的說。

板垣沒有說話,他只是從鼻孔裡發出一聲沉悶的聲音,這個結果不是最好結果,但是目前可以接受的結果。

(未完待續)

第八節 南線(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一節 奪軍(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五節 雲集(八)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八節 日薄(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七節 風波(五)第五節 號角(三)第五節 雲集(四)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六節 懲韓(三)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五節 積聚(九)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六節 和約(五)第八節 九變(一)第二節 投敵(四)第一節 奪軍(九)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九節 殤(十)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三節 結盟(六)第一節 遏制(十)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五節 反擊(六)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六節 突破(六)第七節 閃電(十四)第一節 挽弓(六)第八節 日薄(三)第五節 曙光(五)第八節 刺廖(二)第三節 魅影(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五節 反擊(六)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七節 生機(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三節 聚才(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二節 川軍(八)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第十四節 亂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四節 陰雲(七)第一節 突破(一)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六)第一節 霧(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二十八節 舒心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一節 挽弓(三)第二節 初戰(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五節 盟國(二)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四節 戰鼓(五)第五節 曙光(一)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九節 殤(十)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四節 密林血戰(六)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二節 沙基(一)第七十二節 恐嚇第十八節 新兵連(三)第九節 魅影(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八節 天火(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九)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
第八節 南線(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一節 奪軍(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五節 雲集(八)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八節 日薄(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七節 風波(五)第五節 號角(三)第五節 雲集(四)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六節 懲韓(三)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五節 積聚(九)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六節 和約(五)第八節 九變(一)第二節 投敵(四)第一節 奪軍(九)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九節 殤(十)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三節 結盟(六)第一節 遏制(十)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五節 反擊(六)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六節 突破(六)第七節 閃電(十四)第一節 挽弓(六)第八節 日薄(三)第五節 曙光(五)第八節 刺廖(二)第三節 魅影(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五節 反擊(六)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七節 生機(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三節 聚才(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二節 川軍(八)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第十四節 亂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四節 陰雲(七)第一節 突破(一)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六)第一節 霧(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二十八節 舒心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一節 挽弓(三)第二節 初戰(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五節 盟國(二)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四節 戰鼓(五)第五節 曙光(一)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九節 殤(十)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四節 密林血戰(六)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二節 沙基(一)第七十二節 恐嚇第十八節 新兵連(三)第九節 魅影(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八節 天火(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九)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