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積聚(六)

“一戰區司令官衛立煌您是否熟悉?”莊繼華思索着問。

“能拉上關係。”鄧演達瞟了嚴重一眼,衛立煌雖然是莊繼華從粵軍中挖過來的,但此後與他的活動交集卻不多,北伐之後,倆人的聯繫就少了。相反嚴重與他的交往卻很多,倆人關係比較密切。

“既然如此,那就請衛立煌給他們一個名號,支援一批武器彈藥,國民政斧這塊牌子還是很有用的,”莊繼華的語氣依舊平淡:“接下來,不要急於擴大根據地,根據地的發展首先是黨團潛入,而後成立區縣游擊隊,不要輕易開展大規模戰鬥,主力部隊分散進行小規模戰鬥,以連爲單位,敵人超過五十人以上的,就不要打,這樣積少成多,積沙成塔,而且也不容易引起敵人的注意。”

“要加快根據地建設,在根據地內加強黨的建設,進行社會改革,首先是減租減息,,然後將民衆組織起來,每個村都要組建民兵隊,每個區組建區小隊,每個縣組建縣大隊。村民兵爲不脫產組織,平時訓練警戒,區小隊縣大隊是脫產部隊,平時打擊僞軍,獲取情報,戰時配合主力部隊作戰。”

“敵後作戰最重要的是生存,這些在我的那些小冊子裡有,”莊繼華說,鄧演達培訓學校的敵後游擊戰教程是莊繼華編寫的,裡面涵蓋了部隊建設,作戰原則,政權建設,黨的建設,民衆組織等等,各個方面。

鄧演達雖然對莊繼華的能力估計已經很高了,可看了這個小冊子後,仍然讚歎不已。

“在敵後,有兩個方面必須注意,一個是與GCD的關係;另一個是與僞軍的關係;”莊繼華斟酌着說:“GCD也在敵後發展,雙方必然存在地盤糧食兵源的爭奪,衝突要避免,但不能一味退讓,要立足於有理有利的原則,不打第一槍,要充分團結當地開明士紳,將他們團結進政斧中,部隊的紀律必須嚴格,一定要做到不擾民不害民,這方面要比GCD做得更好才行。”

“與GCD發生衝突,”鄧演達皺起眉頭,他與周EN來數次合作,雙方已經達成默契,在政治上互相配合,形成兩黨合作,共同對抗蔣介石的局面。

“老師,這點不要抱幻想,”莊繼華看出鄧演達的顧慮,便直截了當的說道:“在敵後生存,首要問題是糧食,糧食從何而來,您不會寄希望於校長吧,打個比方,GCD在太行山很活躍,可太行山物產匱乏,糧食根本不足以自持,因此他們需要冀中,如果你們把冀中佔了,可以說立刻卡住了太行山上的八路軍的發展空間,他們能不下山爭奪冀中?”

鄧演達與嚴重幾乎同時嘆口氣,他們在心裡承認莊繼華說得沒錯,莊繼華也只能苦澀的嘆口氣,這就是國家不能統一的結果。

“對僞軍,要分別對待,那些鐵心當漢殲的要堅決打擊,那些迫於無奈才當漢殲的,要儘量爭取,即便他們一時半會不站過來,也要爭取他們保持中立,暗中協助我們也可,對地方武裝和綠林武裝,要做到真心交朋友,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做到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

“此外,老師,你們該成立一個總指揮部了,統一指揮貴黨全國武裝,這個指揮部要小,要精幹,要有大功率無線電臺,指揮部的位置不能在國統區,我建議選在鄂豫皖之間的大別山區。”

“大別山目前是桂系二十一集團軍佔領,指揮官是廖磊,你們與桂系的關係怎樣?”莊繼華有些猶豫的問。

“不好不壞。”鄧演達苦笑下,軍事指揮部不同其他,要有大量的設備,還要有保衛人員,在國統區即便能瞞過一時,時間長了,難免暴露,因此總指揮部不能留在國統區。

“這個需要你們區努力了,還有就是人選問題,貴黨都是正規軍出身,對游擊戰缺少認識,我給你們推薦一個人,龔楚,目前在五戰區,這個人當過GCD,是游擊戰高手,對GCD那套很熟悉,不過總指揮還需要你們自己確定。”

鄧演達迅速在心中將第三黨內的幾個主要將領梳理了一遍,還真沒找出幾個,都是[***]將領出身,打陣地戰還行,游擊戰就差得太遠,他禁不住看了嚴重一眼。

嚴重苦笑下:“黃琪祥、蔡廷鍇、蔣光鼐,這幾個人名望最高,就從他們中間選一個吧。”

“我的意見是嚴老師。”莊繼華沒等鄧演達表態,便搶先說道,鄧演達稍微楞了下,嚴重也有些詫異,倆人都不解的看着莊繼華。

嚴重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直接帶兵了,在第三黨中現在名氣最大將領是蔣光鼐和蔡廷鍇,交際最廣的是陳銘樞,政治領袖則是鄧演達和李濟森。這些人中莊繼華選誰不會讓他們感到意外,可他卻偏偏選了嚴重。

“老師雖然很長時間沒有帶兵了。可這正好是平靜您的長處,”莊繼華向嚴重解釋說:“敵後游擊戰與正規戰不同,不需要大規模作戰,甚至大規模作戰是一種忌諱,此外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敵後作戰的戰略目的,還有政治目的,目前貴黨內能理解到這點的唯有老師,所以老師去是最合適,其次是陳銘樞,不過,陳銘樞的問題是,有些時候有點好大喜功,這會招致不必要的損失。”

“游擊戰的戰略目的我清楚,可政治目的,我也不清楚。”嚴重也不迴避,直接問道。

“第三黨要發展壯大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莊繼華沒有直接回答嚴重的問題,相反退了一步從第三黨本身開始:“現在的第三黨是個聯合體,原第三黨理論顯然不合適了,國民黨有三明煮義,GCD主義社會有,平民革命理論能否指導中國革命?還有第三黨臨時委員會行動或這個名字,都不適合形式的發展。”

鄧演達默默的聽着,他一直以自己提出的平民革命理論指導第三黨發展,可這個理論卻沒有得到李濟深和陳銘樞的支持,認爲這個理論過於激烈,引起的社會動盪太大,不適合中國社會。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第三黨的政治綱領還處於混亂狀態。

嚴重見莊繼華繞了半天,始終沒有說政治目的,以他對莊繼華的瞭解,如此作肯定有目的,因此也沒急於發問。但莊繼華說第三黨的理論,這讓他有些擔心,禁不住看了鄧演達一眼。

“內部的問題解決了,政治目的自然就出來,自然也就形成政治策略。目前中國有四大黨派,國民黨、GCD、青年黨和貴黨,除開青年黨,另外兩黨都有自己的武裝,中國的政治環境只相信實力,沒有軍事實力國共兩黨都不會真正考慮你的是政治主張,敵後作戰的首要目標保存實力,發展部隊,壯大部隊。”

聽到這裡,嚴重還是不明白,可鄧演達卻聽出點東西來了,他略微皺眉的問道:“如此說來,敵後作戰打擊鬼子不是首要任務,是這樣嗎?那首要任務是什麼?爭地盤?”

“不能這樣說,”莊繼華搖搖頭,心中有些惋惜,鄧演達畢竟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敵後作戰,永遠是敵強我弱,只有先生存下來,才能打擊敵人,老師可以仔細研究下,GCD在敵後的做法,就明白了。”

說這話時,莊繼華感到自己快成政治家了,房間裡暫時陷入沉默,鄧演達又點燃一支菸,嚴重將茶杯端在在手裡,默默的思索。

莊繼華在心裡再度嘆口氣,難怪前世中國明煮黨派無所作爲,他們只有政治熱情,卻無政治手腕,最終於淪爲兩黨附庸。

“很快我要在雲南成立兩個軍,你們有沒有幹部,旅團長級別的。”莊繼華問。

“有,名單明天給你。”鄧演達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不過他沒打算放過莊繼華,正要繼續說下去時,卻看到嚴重在一個勁的使眼色,他一下就住口了。

莊繼華與他們是的關係是盟友的關係,並不是上下級關係,甚至不是黨內同志關係,現在幫他們是友情協助,你可以不聽他的,但不能以此指責他。

“好,明天我讓繡畫來拿,主要旅長站起來級別。”莊繼華告辭:“老師旅途疲憊學生不打擾老師休息了,先告辭。”

鄧演達面無表情的點點頭,嚴重站起來送到門口,莊繼華堅決請他留步,他沒有出門也沒有關上,而是站在那目送莊繼華一行消失在是黑暗中。

“他是什麼意思?”鄧演達在身後問道。他當然不相信莊繼華害怕曰本人,但若執行這個策略,與GCD的關係恐怕就危險了,若在敵後發生衝突,如何處理?此外還有如何統一全黨思想的問題。第三黨成員複雜,主要是前國民黨和GCD轉變而來,可那些還是,那些是真的脫離了前組織,誰也不知道。

“他的幾點建議很是關鍵,”嚴重關上門轉身說道,但他沒有回答鄧演達的問題,他的心中只有遺憾,莊繼華推薦他擔任總指揮,可他認爲,莊繼華纔是總指揮的最佳人選,軍政雙優,有他的指揮,敵後游擊隊纔可能發展壯大。

“黨內思想混亂,又缺少明確目標,擇生這些都是關係到黨生死存亡的要害問題,必須儘快解決,”嚴重說到這裡停頓下:“明天我們去見見陳真如,和他商議下,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鄧演達默然點頭,嚴重站起來從臥室裡抱出一牀被子,往沙發上一扔:“臥室歸你,沙發歸我,”隨後又拿出一條毛巾扔給鄧演達:“快去洗洗,也不聞聞,臭烘烘的。”

鄧演達也不接話,又點上一支菸:“你先去吧,我再想想。”

“行,”嚴重也不管他,端起搪瓷盆子就朝外走,邊走邊說:“還盡說別人,我看你就最不講衛生,一週洗幾次澡呀,又不是沒條件。”

鄧演達苦笑搖頭,嚴重走後,他依舊默默的思考,莊繼華的話刺痛了他,特別是關於平民革命理論,這個理論凝結了他的心血,莊繼華一句輕飄飄的不合適就把他否決了,這讓他在感情上難以接受。

可細細一想,由不得不承認莊繼華說得有道理,無論是社會主義理論還是三明煮義,經過幾代人的發展,都顯得比較成熟,特別是社會主義理論,平民革命理論就顯得比較稚嫩,特別是在改造社會這個環節上。鄧演達感到這些年自己忙於辦學,推廣革命,忽略了理論建設,平民革命理論還需要豐富和發展。

就在他思索時,門被推開了,開門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路,他頭都沒回就說:“這麼快,我看你也就打溼了下毛巾。”

“呵呵,擇生兄,說什麼呢?朐園兄呢?”

陳銘樞的聲音從背後傳來,鄧演達扭頭見陳銘樞已經推門進來,他淡淡一笑:“原來是你呀,真如正說明天去找你聊聊,沒想到你已經來了,快進來吧,朐園洗澡去了。”

陳銘樞一屁股就坐到沙發上,伸手從煙盒裡拿出一支菸給自己點上,猛吸口後,噴出一股厚重的煙霧,然後才問:“你這是悄悄的來,我要不是得到陳明仁通知,還不知道呢。”

陳銘樞原本還樂呵呵的,可見鄧演達臉色不太好,連忙正色問道:“怎麼啦?出什麼事了。”

鄧演達苦笑下沒有瞞他,把莊繼華剛纔的話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當然隱去了對陳銘樞的評價。陳銘樞聽完後,思索片刻後將還剩下的半截香菸摁在菸灰缸裡。

“看來,文革還是很關心我黨的,這是好事。”陳銘樞的第一句話就讓鄧演達感到寬慰,不錯,莊繼華要不是關心他們,以他的姓格,他才懶得理你,你們愛怎麼打就怎麼打,關我何事。

(未完待續)

第十節 暗棋(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十二節 陰雲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一節 辦學(一)第五節 號角(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一節 出兵(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三節 暗戰(一)第二節 投敵(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六)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二節 起航(三)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三節 會戰(五)第九節 號角(四)第五節 號角(十)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二節 初戰(五)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七節 風波(五)第二節 空軍(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三節 會戰(十)第八節 天火(五)第三節 戰鼓(十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二節 起航(二)第三節 彙報第九節 殤(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四十五節 遷都(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三節 戰鼓(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九節 倒胡驅許(二)第八節 天火(五)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六節 耳光第三節 調整(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二節 沙基(二)第八節 轉折(二十一)第一節 辦學(三)第四節 戰鼓(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二節 策劃(四)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五節 曙光(四)第四十節 欺敵(二)第三節 結盟(六)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七十節 密商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五節 反攻(二)第二節 報紙第一節 亂起(二)第二節 沙基(三)第一節 諜影(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五節 海關(三)第三節 結盟(六)第十四節 家宴第二節 策劃(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一)
第十節 暗棋(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十二節 陰雲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一節 辦學(一)第五節 號角(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一節 出兵(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三節 暗戰(一)第二節 投敵(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六)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二節 起航(三)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三節 會戰(五)第九節 號角(四)第五節 號角(十)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二節 初戰(五)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七節 風波(五)第二節 空軍(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三節 會戰(十)第八節 天火(五)第三節 戰鼓(十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二節 起航(二)第三節 彙報第九節 殤(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四十五節 遷都(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三節 戰鼓(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九節 倒胡驅許(二)第八節 天火(五)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六節 耳光第三節 調整(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二節 沙基(二)第八節 轉折(二十一)第一節 辦學(三)第四節 戰鼓(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二節 策劃(四)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五節 曙光(四)第四十節 欺敵(二)第三節 結盟(六)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七十節 密商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五節 反攻(二)第二節 報紙第一節 亂起(二)第二節 沙基(三)第一節 諜影(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五節 海關(三)第三節 結盟(六)第十四節 家宴第二節 策劃(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