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挽弓(五)

蔣介石緊緊抿下嘴,也重重重複下:“我們能收復它們。”

然後轉身面對衆將:“武漢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該如何辦?”

薛嶽上前一步:“卑職認爲,以九戰區主力進攻安慶,安慶一下,南京門戶大開;以三戰區主力動移浙南,進攻蘇杭;五戰區主力則沿長江北岸東下,從北面威脅南京。爭取一戰收復南京。”

莊繼華和林蔚交換個眼神,兩人默契的沒有開口。陳誠想了想說:“委員長,我認爲隨着武漢九江光復,九戰區已經全部光復,我建議將九戰區和三戰區合併。”

蔣介石的目光轉向莊繼華和林蔚,莊繼華看了林蔚一眼,林蔚緊閉着嘴,顯然是要他自己來說,莊繼華想了想,自己以前也給蔣介石打了預防針,看這個樣子,光復武漢後,蔣介石的興致很高,有點按奈不住想收復南京。

“曰本人也是這樣判斷的,”蔣介石微微皺眉,莊繼華解釋說:“武漢戰後,曰軍勢必大規模增兵中國戰場,援兵勢必集中在京滬杭地區,所以走這條路線,我們勢必困難重重。另外,陳總指揮說得好,九戰區目前失地已經全部收復,九戰區應該與三戰區合併;此外,薛司令的建議也很好,九戰區主力從皖南進攻安慶,三戰區主力東移浙南,威逼京滬杭,但這一切不是真攻,而是佯動,迫使曰軍集中在江南的部隊不敢輕舉妄動。

我們真正的攻勢,應該放在江北。在長江以北,特別是河南河北地區,地形平坦,利於機械化作戰;所以,我們首先以機械化力量掃蕩河南曰軍,減輕來自北方的壓力,而主力則越過大別山,突襲徐州,這項作戰可由五戰區完成。

選擇這條路線,還有個考慮,京滬杭地區是我國財富和人口集中之區域,武漢戰後的情況,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可武漢的破壞程度遠不如京山宜城,這兩座城市已經完全被摧毀,整個五戰區,據不完全統計,難民有近百萬;如果京滬杭地區全部毀於戰火,勢必產生數百萬上千萬難民,所有工廠都會被摧毀,戰後,政斧的負擔特別重,經濟上的壓力非常大。”

莊繼華的話讓房間陷入沉默,漢口的情況它們已經看到了,那個情況已經讓人有些心驚,可沒想到京山宜城的情況更糟。

“這是戰爭必須付出的代價。”布雷恩這時插話了,莊繼華微微皺眉,宋美齡微微一笑:“大家坐下聊吧。”

莊繼華不得不佩服宋美齡,本來已經開始有些緊張的氣氛被她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化解了,原來有些正式的會議變成了聊天姓的閒聊。

“大家隨意坐。”宋美齡就像女主人一樣請大家坐下,蔣介石首先拉開首位的椅子坐下。其他人也比較隨意的坐下。

“委員長閣下,順長江東下,可以直接打擊曰軍心臟,消滅曰軍集結在長江下游的重兵集團,徹底擊潰曰本的信心。”布雷恩接着說,他很是不理解,雙手攤開:“如果我們避開京滬杭地區的曰軍主力,它們就一直在那,牽制我們近百萬兵力。”

“布雷恩將軍,這就是貴國和我們在戰術和戰略方法上的不同,在孫子兵法上叫避實擊虛。”莊繼華立刻接過話題,他不像其他人那樣正襟危坐,而是身體略微後靠,這樣的坐姿讓他感到舒服點,他的一手在桌面上輕輕敲擊,面無表情:“曰本的心臟不在京滬杭,而是在北方,拿下京滬杭,戰爭不會停止,對曰本而言,最重要的是華北、東北。華北、東北是曰本支撐戰爭的兩大支柱,他們需要華北東北的煤炭、鐵礦石、糧食,而且從東北到曰本是空中最短路徑,可以轟炸曰本全境。”

“順江直下,看上去很好,順理成章,晉滅東吳就是這樣作的,但不能生搬硬套,”林蔚立刻接過話題,繼續說到:“京滬杭地區對戰後我們穩定國家非常重要,特別是上海,上海一旦毀於戰火,中央要拿多少錢才能重建一個上海。而從歷史來看,每次大戰之後,國家必定進入一個財政困難時期,沒有上海的財政,國家財政勢必更加困難。所以我認爲,文革的戰略可行。”

蔣介石、陳誠都露出深思的神態,宋美齡關切的問:“文革,鄂北戰役後,救濟難民需要多少錢?”

“到目前爲止,我還沒有收到詳細報告,不過統計幾個主戰場,宜城京山鍾祥,難民人數已經有七十多萬,如果再加上信陽應城,我估計絕不會低於一百萬,如果再把漢口漢陽算上,總的人數會在一百五十萬到兩百萬之間。”莊繼華斟酌着說。

“那目前有什麼辦法呢?”宋美齡擔心的問。

“我制定了計劃,駐軍邊休整邊幫助難民,首先是幫助難民重建家園,駐軍要拿出部分帳篷,或先幫他們建臨時住所,在兩個月內幫助他們建好房屋,此外就是幫助農民春耕,還有就是必須大力推行減租減息,建議校長,對戰區範圍實行免稅或降稅。之所以要免稅或降稅,一方面是讓百姓緩口氣,另一方面也是爲下一步進攻打下基礎。”

“下一步進攻?”陳誠納悶的反問了一句。

“到目前爲止,西南三省的人力或者還有裕,但物力實際已經耗盡,再也無法提供更多的物資,我們必須以新光復區域支撐戰爭,但首先需要讓新光復區緩口氣。”莊繼華解釋說。

“自古湖廣熟天下足,收復兩湖,糧食上,我們應該寬鬆很多。”陳誠語氣有些遲疑。

“糧食上雖然寬鬆了,可其他方面依舊緊張。”林蔚卻罕見的補充了一句:“而且戰場越來越大,將來各種可能姓都存在。”

陳誠猶豫下,緩緩點頭,物資方面看,除了糧食之外,還有棉花、布匹等,而且戰場會越打越大,這些物資能不能滿足需要還是個未知數。

“委員長閣下,”威爾基緩緩開口:“如此看來,打通滇緬線就更有必要了,一旦滇緬公路打通,盟國便能提供更多物資。”

蔣介石淡淡一笑站起來:“非常感謝威爾基先生,光復武漢,是件天大的好事,振奮了軍心民心,增強了全軍抗戰必勝的信念。辭修,文革,蔚文,伯陵領我到各處看看,這阿南惟幾的司令部還不錯,以前這是武漢大學的校園吧。”

“是的,曰軍佔領武漢後,十一軍司令部便設在這裡。”薛嶽站起來答道。

宋美齡迎着威爾基和布雷恩走過去,邀請他們到花園裡散佈;威爾基和布雷恩完全知道蔣介石肯定要與他的幕僚商議,然後才能決定未來的政略和戰略。

多年以後,威爾基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此刻我完全明白了,中國領導人爲何對反攻有這樣多的顧慮,他們除了考慮正常的軍事因素外,他們還必須考慮政治,經濟,而這些因素很可能決定在軍事上的決策,這與在歐洲作戰完全不一樣。……”

“蔚文,武漢光復後,武漢市長人選有沒有想法?”在上樓的樓梯上,蔣介石見威爾基出去了,開口便問林蔚。

林蔚略微想想:“是不是徵求下陳立夫和楊暢卿的意見?”

林蔚的這話很有道理,陳立夫是中央組織部,楊永泰是國民政斧主席,他們的態度非常重要。沒想到蔣介石微微搖頭:“陳立夫推薦爲張道藩湖北省主席,李彥國武漢市長;楊暢卿舉薦熊式輝爲湖北省主席,蔡省三爲武漢市長。”

陳誠四人一下便沉默了,誰都知道這潭水的深度,林蔚、薛嶽根本不想摻合進去,莊繼華目光亂轉,心中早有定見,他們當中唯一可能支持陳立夫的只有陳誠,在去年,兩人結成同盟,共同陰了莊繼華一把,可陳誠知道,楊永泰代表的政學系實際已經瓦解,張羣、熊式輝成了蔣介石嫡系,楊永泰則成了蔣經國老師,蔡省三是蔣經國的心腹,楊永泰舉薦這個人,明顯是爲蔣經國鋪路,反對他,蔣經國,更重要的是蔣介石會怎麼想。

“文革,你是怎麼看的?”見四人都不開口,蔣介石乾脆直接點莊繼華的名。

林蔚輕輕舒口氣,莊繼華則苦笑下,他想了想說:“校長,作爲戰區司令,按道理,我是不該干涉地方行政官員任命的。”

莊繼華先把自己撇清,然後才提出自己的觀點:“我以爲湖北和武漢的問題可以放在抗戰建國的整個戰略上考慮。”

陳誠心中一撇嘴,這個莊繼華就是愛弄玄虛,這明明是兩派在爭權奪利,卻說什麼整個戰略,真是笑話。

“抗戰建國,不僅僅是實業和經濟,我認爲必須完成軍令政令的統一,如果完成不了,那麼黨內的軍令政令統一也應該做到。”

這兩句話很有殺傷力,國民黨從來沒統一過,黨內軍內都沒有,蔣介石苦戰九年,到抗戰開始前,也沒能完全統一中國。

“在軍中,有中央軍和地方軍之別,中央數次想整編地方軍,都受到地方將領極力抗拒,究其原因,地方將領擔心失去軍隊後,他們的利益受到損害,另外,很多地方將領除了會打仗外,其他什麼都不懂。可有些地方將領同樣文武雙全。所以我認爲熊式輝出任湖北省主席是可行的,但蔡省三擔任武漢市長不合適,不過可以擔任武漢市黨部主任,另外,我建議將整個湖北劃分爲六個警備區,警備司令部設在武漢。”

“至於人選,我建議校長將北方將領調往南方,南方將領調往北方,逐步剝奪不能信任的將領的指揮權。此舉也可能遭到他們的反對,不過,我估計他們最大的可能是被動抗議,比如辭職或拒絕就任。但現在,武漢光復,政斧威望高漲,採取這種方式牴觸的會很少,可以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此外,校長,疆省可以採取行動了,還可以把部分將領放到疆省。”

林蔚和薛嶽對視一眼,心中同時升起個感覺,這個方案好毒,陳誠臉色陰晴不定,蔣介石心中卻非常滿意,這個方案在某種程度就如莊繼華整編川軍的翻版,用政治壓人,以大勢逼你接受,前者不接受就不是革命者,現在不接受就是破壞抗戰。

“文革的提議很好,這是個大的框架,不過既然這樣,你們看餘漢謀出任湖北省主席,熊式輝出任廣東省主席,曹福林出任湖北警備司令,湖北警備區劃分爲六個警備分區,從粵軍和湘軍中抽調師級軍官擔任分區司令。湖南同樣劃分六個警備分區,從西北軍和黔軍中抽調師旅級幹部。”蔣介石很快便作出決定。

“文革,曹福林調走後,五十五軍軍長由誰來接任?”蔣介石在阿南惟幾的臥室門口站定,向屋內掃視一眼後,扭頭問莊繼華。

“黃伯韜。”莊繼華毫不猶豫的回答道:“黃伯韜不是黃埔出身,但爲人忠貞剛強,由他來接任,其他人說不出話來。”

莊繼華決定整編五戰區部隊後,曾經向蔣介石提出過一份名單,要求將自己在遠征軍的舊部調來,結果夏陽林、魯瑞山這些師級幹部調來了,兩個軍長陳明仁和黃伯韜卻沒有,依舊留在遠征軍。

“黃寒冰我是知道的,俞濟時對他也很讚賞,”蔣介石的語氣有些遊移,好像俞濟時也在要黃伯韜,好一會他才點頭:“好,就是黃伯韜。”

短短一席話,就把大部分事情決定了,陳誠知道,蔣介石已經全盤接受了莊繼華的建議,陳立夫這次敗得很慘,他想要的湖北省主席和武漢市長不但沒拿到,甚至連武漢市黨部主任也丟了,現在就剩湖北省黨部主任的位置去搶。

“文革,威爾基建議在緬甸發動進攻,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蔣介石又問起另一個他非常關心的問題。

“可以,不過,不是現在,必須等良楨整編部隊完成後,另外,美國方面還必須提供更多的裝備物資。”莊繼華的回答很簡單,這個問題他已經與林蔚談過了:“校長,安定在整編五十九軍,還需要兩個月左右李之龍才能騰出手來接替他。”

“可以,完全可以。”蔣介石今天心情非常好,對莊繼華的要求幾乎全部接受。

不過,林蔚卻知道,這是蔣介石對莊繼華的獎勵,莊繼華出任五戰區司令不過區區半年,即獲得如此大勝,理所應當應該得到的。

幾個人很快將二樓三樓巡視完畢,轉身下來,宋美齡陪着威爾基布雷恩也在外面轉了一圈回來了。

(未完待續)

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三節 重起(五)第五節 謀功(四)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三節 魅影(五)第二節 沙基(二)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三節 調整(三)第一節 出兵(六)第三節 會戰(七)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一節 遏制(六)第九節 豪賭(二)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一節 黨爭(五)第三節 調整(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五節 反擊(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三節 聚才(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五節 圈套(二)第五節 反擊(一)第七節 曙光(七)第九節 殤(九)第一節 蟄伏(二)第四節 戰鼓(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三節 魅影(三)第四節 戰爭(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五節 兩全(一)第五節 圈套(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五節 “異心”(三)第九節 號角(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九)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第十六節 招生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四節 外交(六)第三節 戰鼓(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二節 投敵(十)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三節 魅影(七)第六節 突破(四)第三節 狙擊(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一節 挽弓(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四)第六節 和約(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七十節 密商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七節 生機(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二節 沙基(四)第一節 奪軍(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五)第六節 救亡(五)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二節 初戰(三)第五節 號角(六)第四節 謀殺(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一節 挽弓(七)第四節 視察(二)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二節 起航(二)第五節 曙光(二)第七節 曙光(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二節 重建(四)第二節 重建(三)第二節 初戰(一)第八節 轉折(十一)第十一節 重振(六)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四節 戰鼓(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六節 突破(五)
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三節 重起(五)第五節 謀功(四)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三節 魅影(五)第二節 沙基(二)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三節 調整(三)第一節 出兵(六)第三節 會戰(七)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一節 遏制(六)第九節 豪賭(二)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一節 黨爭(五)第三節 調整(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五節 反擊(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三節 聚才(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五節 圈套(二)第五節 反擊(一)第七節 曙光(七)第九節 殤(九)第一節 蟄伏(二)第四節 戰鼓(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三節 魅影(三)第四節 戰爭(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五節 兩全(一)第五節 圈套(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五節 “異心”(三)第九節 號角(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九)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第十六節 招生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四節 外交(六)第三節 戰鼓(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二節 投敵(十)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三節 魅影(七)第六節 突破(四)第三節 狙擊(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一節 挽弓(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四)第六節 和約(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七十節 密商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七節 生機(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二節 沙基(四)第一節 奪軍(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五)第六節 救亡(五)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二節 初戰(三)第五節 號角(六)第四節 謀殺(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一節 挽弓(七)第四節 視察(二)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二節 起航(二)第五節 曙光(二)第七節 曙光(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二節 重建(四)第二節 重建(三)第二節 初戰(一)第八節 轉折(十一)第十一節 重振(六)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四節 戰鼓(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六節 突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