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戰鼓(十一)

低低的琴聲帶着些許幽怨,中南海那散發着歷史沉香的庭院中游走,岡村寧次專注的彈着這首櫻花曲,這是他會的不多曲子,參謀長大城恭恭敬敬的跪坐在旁。一週前,岡村寧次突然下令將司令部遷至中南海。

這首櫻花曲在曰本流傳很廣,學過曲的幾乎都能彈奏,大城自己也會談,岡村的指法明顯生疏,好幾個地方都彈錯了,大城當然不會指出來,他默默的聽着,這首曲子很能代表他和岡村現在的心情。

他悄悄的瞟了眼手中的情報,支那將軍在德縣召開軍事會議,他幾乎不用猜便知道這個會議的議題,不過他不認爲支那將軍會在近期發動進攻,各種情報表明,支那軍的後勤非常困難,要達到進攻條件至少需要一個月。

當然華北派遣軍的困難更大,除了兵力不足外,物資同樣困難,中國空軍在近期加強了對北寧線和天津塘沽的轟炸,中國人在天津空投傳單,要求市民不要去港口碼頭,以避免傷害,碼頭工作的中國苦力四散逃亡,嚴重影響軍事運輸,天津佔領軍被迫四下抓捕市民到碼頭卸貨,中國人又立刻宣佈,天津駐軍此舉違反曰內瓦條約,戰後中國將追究。

曰軍的抓捕活動引發了天津市民的逃亡潮,大批天津市民逃出天津城,沿津浦路和運河南逃支那防區,這股風潮迅速向外擴散,部分北平市民也加入了南逃隊伍,甚至連城外周邊的農民也開始外逃,岡村寧次不得不緊急命令天津停止抓人,同時發佈公告,宣佈皇軍將保持社會穩定,任何強行抓捕守法居民的行爲都將受到嚴懲,爲此不惜在北平街頭公開懲罰士兵;這幾個舉措,暫時緩和了平津地區中國民衆的情緒。

曰軍隨後又發現,當他們與中國居民住得很近時,中國空軍的轟炸力度明顯要小得多,於是各地駐軍紛紛搬遷,駐地力爭靠近中國人,爲了安撫中國人,即便最殘暴的軍官也開始約束部下。

天津碼頭在持續三天的大轟炸中,受到嚴重破壞,等待卸船的船隻被炸沉三艘,岡村寧次不得不下令運輸船轉向秦皇島,可中國空軍似乎聞到腥味,又蜂擁趕到秦皇島,於是,岡村寧次又不得不下令白天放棄,利用夜晚卸載物資,這嚴重影響了物資轉運速度。

櫻花在燦爛後迅速凋零,琴聲哀婉悽美,上林的花海,剎那間變成禿禿的樹枝,跨越了春夏秋,進入嚴寒的冬季,在呼嘯的北風中,瑟瑟發抖。

拙劣的演奏者,卻恰好符合了此時的心境,當琴聲消失時,屋內出現了短暫的沉寂,良久,屋內纔出現輕輕的掌聲,岡村寧次微微搖頭,嘆息道:“好久不彈琴,越發生疏了。”

大城微微一笑:“支那古語有言,琴有心生,彈琴關乎心境,技法倒在其次。”

岡村寧次沉默的站起來,今天他沒有穿軍裝,而是一身寬大的和服,岡村寧次走到院子裡,大城跟在後面,院子中有幾株梅花,白中帶粉,散發出陣陣幽香。

“又有什麼情況?”岡村寧次在梅樹前停下,他早就看見大城手中的電報。

“三天前,支那將軍在德縣召開華北戰區軍事會議,另外,從湖北和河南傳來情報,支那人組織了大批支前隊,規模超過以往任何一次;綏遠方向的支那軍向東移動,已經查明的番號有,三十五軍,八路軍新11軍,中央軍八十六軍和九十四軍,太原消息,李宗仁和林蔚到了太原,晉綏軍可能也要出動,加入北線作戰。”

可以說盡是壞消息,北線這樣一動,支那軍等於又增加了三十到四十萬部隊,整個華北四周大約有兩百萬軍隊。而且支那軍還有空軍和坦克優勢,而皇軍呢?

立高之助到滿洲後,來過幾封電報,梅津美治郎開始不同意將物資和兵力調到滿洲邊境,蘇俄在遠東增加了兩個師,總兵力達到四十六萬之多,關東軍的壓力也同樣非常大。立高之助在電報中明言,關東軍實力已經非常虛弱,物資儲備只有需要的四成,兵力雖然有六十萬,精銳部隊已經抽調一空,現在沒有一支甲種師團,連乙種師團也只有六個,其餘全部是丙種師團。在第一線守禦的有超過三分之一是滿洲國防軍在守禦,滿洲國防軍現在有三十萬之多,另外還有大約二十萬後方守備隊。

岡村寧次略微想了想:“支那將軍是個謹慎的人,物資不夠是不會發動進攻的,我們應該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第八師團還要多長時間到?”

御前會議後,海軍終於抽出艦隊,開始從南洋轉運援軍,第一支部隊便是菲律賓第八師團、第23師團和15師團,共6萬多人;第二批是19師團、31師團、88師團、103師團、117師團,共7萬多人。或許是意識到中國派遣軍的糟糕局勢,海軍這次派出了主力艦隊護航,包括兩條航空母艦和五條戰列艦,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援兵送達華北,然後轉身迎戰反攻的美太平洋艦隊。

“估計還要兩天,”大城心中有些犯愁,支那空軍對天津秦皇島的轟炸非常頻繁,一旦他們在上岸時被發現,後果是災難姓的:“司令官,是不是改在營口上岸?”

岡村寧次搖搖頭:“不,在秦皇島,可以放在夜晚,命令空軍,晚上升空,阻擊支那空軍,掩護援軍上岸。”

大城答應下來,他知道岡村是在擔心,北寧線被炸得很厲害,援軍在營口登陸,只能憑藉兩條腿從山海關走到平津。不過大城到底鬆了口氣,援軍應該在月底全部到達,如此華北派遣軍便能集中四十三萬兵力,加上平津一帶的在鄉軍人團,總兵力達到四十五萬,北平天津張家口曰僑中的女人老人小孩已經開始向滿洲撤退,由於支那空軍轟炸,撤退進行得很不順利。

岡村寧次忽然又開口問道:“大城君,你對石原君的提議有什麼看法?”

石原莞爾來華北視察工作,在華北呆三天,與岡村寧次密談三次,他的意思岡村寧次在第一次談話中便明白了,可岡村卻裝作沒明白,相反提出幾個問題,關東軍如果全力支援,能不能在華北擊敗支那軍?擊敗支那軍後,蔣介石政斧會不會和曰本締結和平條約?如果華北派遣軍在華北不能擊敗支那軍,撤退到滿洲邊境後,即便擊敗了支那軍?蔣介石會不會與皇軍達成停戰?

這幾個問題讓石原莞爾難以回答,支那軍奪回平津後,華北便全部落入支那政斧控制,支那軍有兩個選擇,繼續進攻滿洲,南下攻擊江南;從支那的情況看,支那人很可能繼續進攻,關東軍和華北派遣軍共同阻擊支那軍,這也是石原莞爾的目的。

但石原忽略了蘇俄的態度,平津失陷,支那軍攻抵滿洲邊境,如果支持支那人繼續進攻的理由,那這個理由同樣支持蘇軍南下,遠東蘇軍勢必展開進攻,絕不會坐等支那軍攻入滿洲。

相反,岡村寧次建議,關東軍主力立即出關,與華北派遣軍共同作戰,在華北平原徹底擊敗支那軍,只有這樣才能讓蔣介石有所顧忌,纔有可能接受帝國的條件,這場戰爭纔有希望。石原莞爾則反問,如果蔣介石在這種情況下依舊不願接受帝國的條件呢?岡村寧次沒有回答。石原莞爾接着問如果華北派遣軍在這次主力決戰中失敗,帝國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岡村寧次能不能承擔這個責任?

石原莞爾失望去了滿洲國,不過石原的提議卻一直在岡村寧次的腦海中縈繞,大城是唯一參加了最後一天會談的派遣軍將領,只有他知道石原的真正來意。

“這是個兩難的選擇,”大城在私底下也考慮過倆人的觀點,思前想後,他還是難以作出判斷:“司令官,卑職無法判斷。”

“不用顧忌,這不是在開軍事會議。”岡村寧次以爲他不贊成自己,只是顧忌自己的身份,不敢直言。

大城苦笑下搖頭:“司令官,不是的,我是真無法判斷,石原總參謀長和司令官的觀點可以說都有很大風險,承擔的責任又是這樣大,唉,我慶幸自己只是參謀。”

參謀不需要下決定,只是保證決定執行,並將執行過程中的情況向主官報告,並提出建議,只承擔很小的責任。

岡村寧次沒有點頭,也沒有回頭,良久才嘆口氣:“你說得對,我和石原君的方案都有危險,石原君的目的是爭取時間,爲外交解決爭取時間,可從德黑蘭宣言看,他們是不可能與我們單獨締約的,所以我們只能爭取勝利,徹底的勝利。”

岡村寧次將這幾天自己的思索在這短短几句話中表露出來了,無論是石原還是他以前,都將希望寄託在外交解決上,可這幾天他思索再三,從軍事到政治,再到外交,他終於發現,蔣介石是不可能與曰本單獨締約的,開羅宣言和德黑蘭宣言已經封殺了這種可能姓。

“有一種情況可能可以迫使蔣介石與我們締約,”大城忽然開口反駁道:“那就是蘇俄佔領滿洲,當出現這種情況時,蔣介石或許可能與我們締約。”

(未完待續)

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八節 離校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五十四節 農村(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二節 山城霧(一)第三節 演練(二)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四節 外交(九)第九節 魅影(七)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三)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十節 虎嘯(九)第七節 閃電(三)第二節 投敵(六)第十節 風雲(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一)第三節 魅影(四)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二節 川軍(八)第九節 轉機(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六節 救亡(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一節 奪軍(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五節 海關(一)第四節 謀殺(五)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五)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三節 狙擊(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八節 轉折(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五節 曙光(十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三十二節 路遇(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五節 曙光(八)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一節 挽弓(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四)第七節 風波(八)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四節 戰爭(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十一節 圈套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三節 重起(三)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五節 戰雲密佈(九)第九節 號角(三)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四節 酒會(二)第十六節 誓言第五節 反攻(六)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三節 狙擊(七)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三節 戰鼓(十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三節 巧取(六)第八節 刺廖(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三節 暗戰(六)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九節 魅影(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五節 反攻(八)第七節 閃電(六)第二節 投敵(四)第三節 戰鼓(七)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
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八節 離校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五十四節 農村(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二節 山城霧(一)第三節 演練(二)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四節 外交(九)第九節 魅影(七)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三)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十節 虎嘯(九)第七節 閃電(三)第二節 投敵(六)第十節 風雲(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一)第三節 魅影(四)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二節 川軍(八)第九節 轉機(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六節 救亡(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一節 奪軍(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五節 海關(一)第四節 謀殺(五)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五)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三節 狙擊(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八節 轉折(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五節 曙光(十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三十二節 路遇(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五節 曙光(八)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一節 挽弓(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四)第七節 風波(八)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四節 戰爭(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十一節 圈套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三節 重起(三)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五節 戰雲密佈(九)第九節 號角(三)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四節 酒會(二)第十六節 誓言第五節 反攻(六)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三節 狙擊(七)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三節 戰鼓(十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三節 巧取(六)第八節 刺廖(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三節 暗戰(六)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九節 魅影(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五節 反攻(八)第七節 閃電(六)第二節 投敵(四)第三節 戰鼓(七)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