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

海豐是廣東最古老的縣城之一,成縣於東晉年間。莊繼華沿途觀察,城內建築以木屋爲主,間或有磚屋,磚屋之後必有院落,顯是富裕之家。莊繼華沒有看到戰爭的痕跡,也許唯一的痕跡就是街上行人稀少;儘管東征軍軍紀嚴明,但人的本能驅使他們躲在家中。

胡宗南跑來向他報告,軍需部找到了。軍需庫設在城內最氣派的建築——孔廟中,這孔廟說是廟,可不是僅僅是隻有一個大雄寶殿那樣的廟,而是佔地近百畝的龐大建築羣,東征軍佔用了其中一小部分當軍需倉庫。

莊繼華交割物資後帶七連到城外二團營地馬兜圍,到了馬兜圍才知道二團團長已經是錢大均,原團長王柏齡被調回軍校擔任教育長,同時被調走的還有三營營長王俊。

莊繼華感到有些奇怪,王俊被調回軍校顯然是一種貶斥,他不好問王柏齡的情況,便打聽王俊爲何被調走,錢大均告訴他王俊是因爲指揮失當,應對淡水城外二團戰敗負責。錢大均對莊繼華還不錯,三營的其他兩個連長都市黃埔教官出身,錢大均擔心他壓不住兩人,因此與黨代表張靜愚一起陪他上任,到營裡宣佈對莊繼華的任命,三營八連連長方勁、九連連長原維泰,雖然有些不服氣,但也沒話可說,二團到目前爲止打的唯一的勝仗就是莊繼華在樟木頭打的,而且這仗打得還誰都服氣,他們淡水城下雖然奮勇作戰,可還是敗了。

臨走之前,錢大均告訴莊繼華三營因爲淡水戰敗現在士氣不高,莊繼華的首要任務是恢復士氣。

送走錢大均和張靜愚走後,鄭洞國才悄悄告訴莊繼華,淡水之戰,王柏齡名雖求援實則逃跑,二團戰敗需要有人負責,這個替罪羊就落在王俊身上,原因是最先丟掉陣地的是三營,不過好在王俊沒有逃跑,最危急時依然戰鬥在第一線,所以纔是調職,否則也是要槍斃的。不過王柏齡的行爲也讓他以後不能再待在二團了,這才調一團一營營長沈應時擔任二團團長,不過沈應時在淡水城下負傷,錢大均暫時代任。

莊繼華聽了鄭洞國的話心裡苦笑,看來蔣介石對王柏齡還是很袒護的,即使不用他帶兵也要用他護院,看來以後還要與他打交道。

莊繼華在三營巡視一遍後發現問題確實如錢大均所說,除七連外,其他兩個連的士氣都不高,莊繼華一時也沒辦法,沒過多久命令又下來了,全軍向潮汕出發。

東征軍連續作戰,行程兩百餘里,部隊有些疲勞,因此指揮部原意是在海豐休整幾天,但剛休整兩天,就接到海豐農民協會的報告,洪兆麟所部軍心絮亂,士氣頹廢,亂兵沿途搶劫,引起各地民軍、鄉團的憤怒,主動攻擊潰亂的陳軍,而陳軍居然毫無反抗,一擊即走。

得到這個情報,蔣介石與加侖、許崇智商議後擬定的潮汕攻擊計劃是:全軍分爲三路,左路由七旅與校軍擔任,沿海豐-河婆墟-棉湖-普寧道前進;中路由粵軍第二師主力擔任,沿海豐-陸豐-葵潭墟-揭陽前進;右路有第二師一部擔任,由汕尾乘船,直攻潮汕。已進至淡水粵軍陳銘樞旅隨後跟進。

校軍在淡水和樟木頭一戰中受到較大的損失,讓蔣介石心疼不已,因此在這個作戰計劃中蔣介石包藏了私心,第二師走中路直撲潮汕,七旅和校軍走左翼也就是北路,繞攻敵軍側翼。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認爲洪兆麟要阻擊的話肯定是阻擊中路,七旅和校軍既能立功,又不損失兵力;如果沒有阻擊的話,那就皆大歡喜。可是他沒想到洪兆麟也有他的計劃。

洪兆麟退到揭陽得到熊略部下李雲復和鍾邵斌近四千人馬的支援。熊略所部本在陳炯光率領下與譚延愷的湘軍對峙,但南線戰局的惡化讓陳炯明顧不得北線了,林虎調不動,只好從陳炯光那裡調兵,陳炯光本身只有不到八千人馬,與譚延愷的兩個師相持本就吃力,這一下走了一半人馬,還不被譚延愷狠揍,陳炯光向湘贛邊界敗退,譚延愷逼近林虎老巢興寧,逼得林虎不得不出兵對付譚延愷,這又耽誤了南下戰略。

洪兆麟得到增援後沒有打算死守揭陽,他的想法是北上與林虎結成一線,集中兵力共同對付攻勢越來越兇的粵軍和校軍。洪兆麟棄揭陽北上在鯉湖墟以西與右翼軍迎頭相遇。

洪兆麟發現東征軍後,立刻搶佔鯉湖墟地區的制高點花鼓巖,東征軍前鋒衛立煌團一部被擊潰,衛立煌勃然大怒,槍決潰退的兩個連長,然後親自帶後續部隊發起反衝鋒,擋住敵軍的進攻,爲後續部隊展開贏得時間。

這是一場雙方都沒想到的遭遇戰,蔣介石與加侖認爲洪兆麟即使不守揭陽,也要往潮汕退,否則潮汕就幾乎是空城,只剩下一個戰鬥力可以忽略的潮梅第一支隊。洪兆麟認爲自己把揭陽甚至潮汕都放棄了,東征軍自然應該去取,來截擊我幹什麼。

衛立煌的力戰使東征軍挽回危局,七旅和教導一團主力先後投入戰鬥,洪兆麟部的攻勢逐漸衰竭,隨後蔣介石率領二團趕到,調整部署,以許濟旅爲右翼向軍坡發起進攻、教導一團爲中路直撲花鼓巖,二團爲左翼攻擊花鼓巖的左側之魚洞嶺,得手後插向花鼓巖的後方,二團三營爲預備隊向洪兆麟發起猛攻。

戰鬥立刻進入激烈狀態,洪兆麟拼死抵抗,粵軍在軍坡一線受到李雲復的頑強阻擊,許濟親自督戰亦無任何進展,守衛花鼓巖的洪部在洪兆麟的親自督戰下連續打退一團兩次衝鋒,左翼也呈現膠着狀態。

蔣介石見仗打得不順手,心情焦躁起來,在指揮部大罵娘西匹,這時加侖與許崇智還在海豐,沒有隨部隊行動,在身邊的蘇俄顧問只有軍校顧問亞列潘諾夫,蔣介石衝出指揮部跑到一團,見到何應欽劈頭就問:“你什麼時候能拿下花鼓巖?”

何應欽面露難色:“校長,敵人兵力很多,地形也於我們不利,部隊仰攻很困難。”然後他左右看看,示意其他人退出去後,上前靠近蔣介石壓低聲音說:“校軍是校長的心血,強行進攻必然導致部隊傷亡過大,如此一來校長的一番心血就要消耗在這裡。”

蔣介石聽到這裡,冷靜下來:“那你說怎麼辦?”

何應欽走到地圖前,用手指着上面的形勢分析道:“我們正面的敵人是洪兆麟的主力,右翼許濟面前的敵人也不少,要想從這兩面突破很困難,卑職以爲要想打開突破口只有從左翼魚洞嶺方向着手。我建議把預備隊調到左翼,從魚洞嶺打開突破口,只要魚洞嶺一破,敵人就會全線崩潰。”

蔣介石盯着地圖看了會,心裡盤算三營在淡水受挫後,士氣不高,不過現在莊繼華回來了。

“好,把莊繼華叫來。”蔣介石下決心了。

第十節 餘波(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十節 風雲(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五節 盟國(三)第五節 反攻(四)第二節 川軍(六)第三節 議戰(一)第二節 重建(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一)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二十八節 舒心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三節 巧取(六)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一節 遏制(九)第七節 曙光(三)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三節 演練(一)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十一節 酒話第五節 反擊(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一節 挽弓(十三)第五節 反擊(五)第六節 救亡(十)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二節 策劃(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十節 風雲(九)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三節 調整(四)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八節 轉折(七)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二節 策劃(十)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三節 巧取(五)第六節 救亡(八)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二節 重建(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九節 魅影(二)第九節 殤(十)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三節 魅影(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一節 突破(十)第十節 撤退(四)第一節 陰謀(八)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九節 魅影(八)第二節 投敵(六)第六節 爾虞我詐(八)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一節 突破(十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九節 殤(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八節 轉折(二)第二節 沙基(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四節 陰雲(五)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
第十節 餘波(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十節 風雲(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五節 盟國(三)第五節 反攻(四)第二節 川軍(六)第三節 議戰(一)第二節 重建(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一)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二十八節 舒心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三節 巧取(六)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一節 遏制(九)第七節 曙光(三)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三節 演練(一)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十一節 酒話第五節 反擊(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一節 挽弓(十三)第五節 反擊(五)第六節 救亡(十)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二節 策劃(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十節 風雲(九)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三節 調整(四)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八節 轉折(七)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二節 策劃(十)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三節 巧取(五)第六節 救亡(八)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二節 重建(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九節 魅影(二)第九節 殤(十)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三節 魅影(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一節 突破(十)第十節 撤退(四)第一節 陰謀(八)第四十五節 襲淡水(三)第九節 魅影(八)第二節 投敵(六)第六節 爾虞我詐(八)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一節 突破(十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九節 殤(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八節 轉折(二)第二節 沙基(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四節 陰雲(五)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