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陰雲

莊繼華一驚之下,立刻翻身而起,叫來宋雲飛,問他昨天的情況,宋雲飛告訴他是陳賡和蔣先雲扶他回來的,自己扶着伍子牛走在後面,至於在屋裡他們說過什麼,他不清楚。聽他宋雲飛說完後,莊繼華陰沉着臉,心知自己中招了,原以爲他們只是想打聽一下廖案的情況,也許灌醉自己纔是他們的目的。可轉念一想,不可能呀,蔣先雲的爲人不可能下這樣的暗手,況且自己與[***]員一直相交甚好,他們沒有理由對付自己呀,也許是自己多心了。

宋雲飛見莊繼華的神色陰晴不定,悄不聲的退向門外,到門口時才聽莊繼華說道:“雲飛,以後在我神志不清時,你一定要在我身邊,這是死命令。”

“是。”宋雲飛不知道昨天后面發生什麼,但他知道莊繼華肯定在懷疑什麼。他不知道莊繼華已經把這筆帳算到陳賡身上了。

蔣先雲看到莊繼華時神情自若,則更讓莊繼華感到自己可能多心了,可沒想到吃午飯時,蔣先雲突然問他蘇絲是什麼絲?蔣先雲昨晚反覆想,認爲莊繼華不可能說的是舒適,很可能是蘇絲,可從沒聽說過蘇絲,更不清楚蘇絲與參加[***]有什麼關係。莊繼華莫名其妙,反問蔣先雲,蘇絲是不是什麼絲綢。蔣先雲知道自己判斷錯了,便遮掩過去了。莊繼華也沒在意。

遮遮掩掩中,最後誰也沒發現真相,也許事情本就是這樣,真相始終籠罩在迷霧中。

接下來的曰子裡,莊繼華和蔣先雲又把兩團裂變爲四個團,莊繼華髮現新二團和新四團[***]產黨員特別多,他知道這是蔣先雲在落實周主任的安排,他也不言語,就把這個名單往上報,同時要求蔣介石儘快委派團級幹部。

莊繼華不提這個要求,蔣介石也要作了,第二次東征已經提上曰程,但蔣介石也面臨莊繼華曾經面臨的問題——幹部不夠。

黨軍現在有七個團,除衛立煌團是成建制納入黨軍序列外,其餘六個團長都是黃埔軍校的教官,整編川軍計劃編十個團,還需要十個團長,十個副團長,十個黨代表。蔣介石不由再次哀嘆可用之人太少。想了半天,他召集何應欽、張治中、王柏齡、周主任等人開會,想想後又把莊繼華和蔣先雲從清新召回,打算也聽聽他們的意見。

“校長,我看可以大膽提拔,像胡宗南、關麟徵這些人都是經過實戰鍛鍊的,我看可以擔任團級軍官。”何應欽首先提出他的看法。不過他的目的蔣介石很清楚,提拔追隨他的黃埔學生,胡宗南只是個託,關麟徵才是他真正想要提,其他沒說出口的還有何紹周這些平時與他走得近的或貴州籍的學生。

“這是一個辦法,不過黨軍即將有17個團,按照三團制編制可以編成五個師,還缺五個師長付師長參謀長黨代表,他們的人選呢?”蔣介石淡淡的問。

“可不可以這樣,先不忙成立師級單位,還是三個師的番號,每師兩旅六團,這樣幹部的缺額可以減少很多。”何應欽想想後提議道。

王柏齡見蔣介石心有所動趕緊說:“一師三團,是加倫顧問確定的,現在就改,恐怕不好吧,還是按照老規矩來辦。”

莊繼華有些奇怪,不知道王柏齡爲何這樣說。何應欽的主意明顯很高明,一師三團和兩旅六團,看上分別不大,其實其中差別很大,單指揮部和後勤的差別就非常明顯。

周主任和張治中卻知道王柏齡想做什麼,東征之後,王柏齡回校任教育長,可他在淡水戰鬥中的表現也傳回學校了,學生和教員當面不說,背後議論卻不少,可他不知收斂,暗地裡又指使孫學會向青軍會挑釁,結果被青軍會看穿,於是報復他,把他的醜事當衆揭穿,甚至蔣介石在學校演說時,也被拿來當作問題提出來,蔣介石不得不親自爲他辯護,可他這個教育長還是威風少地,在學校待不下去了,他想換個地方,部隊擴編正好是他的機會,當然他不會委屈去當團長,擴編成五個師,他肯定能當師長,三個師的話,一個師長是何應欽,另一個師長很可能是王懋功,還有一個師長已經定爲譚曙卿,就沒他什麼事了。

何應欽似乎也知道王柏齡的用意,但他不象得罪王柏齡,也就不開口說話。蔣介石眉頭緊鄒,想想後說:“這事我看沒什麼,一師三團本來就是臨時編制,能充實豈不是更好。”說完後,他又嘆息道:“按照蘇俄的三三制,一師三旅,一旅三團,現在我們的編制太混亂,有一師三團的,有一旅兩團的,看上去架子大,其實心很小。與其那樣,不如我們現在就把部隊充實起來。”

聽到蔣介石這樣說,莊繼華心中沒來由的一樂,怎麼那麼象校產包子,第一口沒肉,第二口肉沒。

“校長說得對,我也認爲何師長的建議很好,其實還有一個辦法,不要侷限於黃埔,粵軍中也有很多能戰之將,比如薛嶽,在粵軍第一軍中向稱驍將,這樣的人如果遣散了,是國家的損失。”張治中委婉的建議說,他自己是從桂軍中跳槽過來的,雖然蔣介石很看重他,可他感到黨軍中的黃埔味太濃,這樣不利於團結其他系統中過來的人。

“文白這話說得好,連年戰爭,軍人輩出,不但粵軍中,川軍中也有不少人才,都可以擇優錄用。”周主任也表示贊同,他心裡還有一個名字——葉挺,不過他不打算提出來,葉挺剛回國,廣東區委決定讓他出面,以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爲核心組建一支完全屬於[***]的部隊,有這樣一支明的再加上暗的,黨就控制三個團的部隊。

“可這些人可信嗎?”蔣介石有些猶豫,粵軍將領中反蔣的不少,廖案中涉案的軍方將領主要就是粵軍中人:“我們剛清除了那些右派,不要又養虎遺患。”

“我有個主意,換位指揮。”莊繼華他參加了幾次這樣的會議,不象蔣先雲那樣還有些緊張,見大家看着他,他便解釋道:“換位指揮,就是讓粵籍將領指揮主要由川軍組成的部隊,讓川籍將領指揮主要有粵籍士兵組成的部隊,這樣可以降低風險。”

蔣介石細細一想,眼前一亮,調將不調兵,將反兵不反:“好,這樣好。就按照這個宗旨來辦。”

王柏齡見自己落空,莊繼華卻又出風頭了,心有不甘。他妒忌的看着莊繼華,想到整編結束後他就有可能當團長甚至旅長,更是憤憤不平。

會議結束後,王柏齡藉故走在最後,臨出門前,卻又轉回來。蔣介石看他回來以爲他還在想師長的事,王柏齡現在的狀況,蔣介石一清二楚,而且也有安排,見他如此心急,便有些不悅的說:“茂如,部隊的事情已經決定了,你不要太着急。”

“校長,我不是想說我得事,”王柏齡一副爲他人作想的樣子:“我是想說莊文革的事。”

“文革怎麼啦?”蔣介石皺眉的問,王柏齡與莊繼華不對,他已有所聞,不過莊繼華還沒在蔣介石的面前說過王柏齡的壞話,而王柏齡已經幾次在他面前說莊繼華了。

“校長,我知道校長器重他,莊繼華呢也很有才幹,可是正因爲這樣,我想提醒校長,文革升得太快了。”王柏齡輕聲說道。

“那又怎麼啦?國家正是用人之時,有才幹就應該盡其才。”蔣介石不以爲然。

“校長熟讀史書,當知用人之妙,”王柏齡見蔣介石不爲所動,便上前一步,湊近蔣介石低聲說:“莊繼華是有才幹,可莊繼華現在的膽子也很大,我聽說他在清新整軍時就曾私自出兵援助農會,以前更在沙基擅自下令開槍;他的膽量越來越大,現在校長還能壓住他,再過幾年呢?”

“那你是什麼意思?”蔣介石不由怦然心動,讓莊繼華主持兩萬人的整軍,確是他行的一招險棋。他知道何應欽王柏齡都想幹,可他不敢,何應欽在貴州時與川軍將領有些淵源,本人也有野心,別整來整去,整出個何家軍;王柏齡的忠誠倒不懼,只是無此才幹。他也想過用張治中,可張治中剛來,雖然平亂時表現了一些才幹,可他還不放心,思來想去,啓用莊繼華成了他唯一的選擇。而莊繼華也沒讓他失望,處理得井井有條,連暗殺這樣的事也輕輕放過,胸襟之大,氣魄之高,放眼黃埔諸將無一能及,也讓他博得慧眼識英才的美名。可現在王柏齡的話卻擊中了他潛藏在內心深處的一塊心病,前些天莊繼華在他面的表現,更早一點,何應欽委婉的提醒同時涌上腦海。

(未完待續)

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三)第二節 空軍(二)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一節 突破(十)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九節 中央入川(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四節 戰爭(一)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七)第七節 閃電(十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五節 號角(十)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一節 辦學(三)第七節 風波(二)第一節 挽弓(五)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第七節 風波(二)第一節 遏制(六)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八節 刺廖(三)第一節 挽弓(八)第三節 狙擊(四)第七節 生機(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十)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八節 南線(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三節 調整(四)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一節 蟄伏(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二節 投敵(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一節 突破(九)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四節 陰雲(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一節 突破(六)第十節 暗棋(二)第八節 轉折(十二)第三十八節 戰東莞(四)第三節 會戰(三)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一節 突破(三)第一節 奪軍(十)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八節 日薄(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五節 號角(十)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九節 轉機(三)第四節 外交(八)第六節 懲韓(三)第三節 會戰(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九)第五節 反擊(五)第九節 殤(七)第一節 黨爭(四)第六節 和約(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一)第一節 黨爭(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七節 閃電(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八節 說敬之(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一節 蟄伏(十)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一節 辦學(二)第二節 川軍(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五節 “異心”(一)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八節 天火(七)第五節 曙光(十四)
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三)第二節 空軍(二)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一節 突破(十)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九節 中央入川(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四節 戰爭(一)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七)第七節 閃電(十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五節 號角(十)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一節 辦學(三)第七節 風波(二)第一節 挽弓(五)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第七節 風波(二)第一節 遏制(六)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八節 刺廖(三)第一節 挽弓(八)第三節 狙擊(四)第七節 生機(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十)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八節 南線(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三節 調整(四)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一節 蟄伏(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二節 投敵(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一節 突破(九)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四節 陰雲(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一節 突破(六)第十節 暗棋(二)第八節 轉折(十二)第三十八節 戰東莞(四)第三節 會戰(三)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一節 突破(三)第一節 奪軍(十)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八節 日薄(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五節 號角(十)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九節 轉機(三)第四節 外交(八)第六節 懲韓(三)第三節 會戰(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九)第五節 反擊(五)第九節 殤(七)第一節 黨爭(四)第六節 和約(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一)第一節 黨爭(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七節 閃電(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八節 說敬之(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一節 蟄伏(十)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一節 辦學(二)第二節 川軍(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五節 “異心”(一)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八節 天火(七)第五節 曙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