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遏制(二)

大撤退令下後,武漢各級政斧機關和軍事機構軍開始後撤,所有交通工具均被徵用,輪船、汽車、馬車,通通裝滿人,不願離開的人則涌進漢口法租界,法租界一時人滿爲患,從地下室到閣樓全住滿人。

在所有撤退機關中,後勤部的任務是最重的,洪君器先是組織運輸力量將最存放物資最多的武昌倉庫的物資撤往長沙岳陽,隨後又渡江到漢口不治將江北的五六個倉庫物資送往隨縣棗陽和宜昌,但這時他遇上的最大問題是交通工具,整個江北只剩下十幾臺卡車,洪君器沒有辦法,在裝滿了手中的卡車後,下令開放倉庫,任由從西面下來的部隊取走,但敢於撤進漢口的部隊也不多,到曰軍逼近漢口,還有兩個倉庫的物資沒有散完只好炸掉。

吉普車飛快出城,道路兩邊的漸漸出現不少逃難的人,他們拖家帶口,艱難的在道路,老人坐在路邊歇息,孩子在哇哇大哭,在寒風中令人心碎。

洪君器緊緊身上的軍大衣,面無表情的,車內的氣氛很低沉,所有人都死死的盯着前方,不敢看兩邊的難民。

出城二十多裡後,道路漸漸不再那麼通暢,馬車、板車堵塞了道路,此刻離城並不遠,以曰本人的機動能力很快就能趕上,副官焦急的探出半個身子,衝着前面的馬車大叫:“讓一讓!讓一讓!”

前面的老百姓回頭,看見兩輛軍車便趕緊往兩邊靠,吉普車緩慢的駛進人流,走了不遠道路被徹底堵上了,一輛卡車在道路中間熄火,車上裝得漫漫的,一大羣士兵在一個少尉指揮下正奮力推車。

在卡車後面是數輛馬車,最後面是輛雪佛萊轎車,兩個高鼻子洋人正焦急的站在車前向前面張望,聽到後面的剎車聲,兩人回頭張望,看到吉普車,心中一喜,以他們的見識知道在中[***]隊中只有上校以上才配這樣的吉普車,而且來的的軍官肯定要比上校高,從他身後的那輛架着重機槍的的護車就明白了。

副官很快打聽清楚前面的狀況,洪君器返身下車,快步走到卡車前,少尉看到他的中將軍銜,啪地立正。

“報告,汽車陷到坑裡了,我們正在推車。”少尉向洪君器報告,洪君器默不作聲的低下頭看看,然後才問:“車上裝的什麼?實在不行就掀到一邊去,你擋路了,明白嗎!”

“彈藥,後勤部倉庫領的,上司命令,無論如何也要把這車彈藥送到宜昌,否則軍法從事。”少尉毫不含糊的直視洪君器。

“你們是那支部隊?”洪君器皺眉聽着發動機發出的轟鳴聲。

“八十六軍一零三師。”少尉答道。

洪君器不再理會,他揮手把自己的司機叫來:“給他們看看,我怎麼覺得有問題,你給他們看看。”

“是。”司機跑到駕駛室,衝駕駛員叫道:“你下來,我來試試。”

洪君器這才轉身面對少尉:“我是後勤司令部司令洪君器中將,我再給你二十分鐘,如果車還不能走,就必須把他推到路邊,我會給你出證明,證明你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放棄卡車的。”

“是。”少尉立刻答道,洪君器轉身離開後,他卻有些心痛的看着車上的物資,這樣滿載的彈藥在103師是很少見的,他們是貴州地方部隊,姥姥不痛,舅舅不愛,補給從來沒給足過,從田家鎮退下來,他們就沒得到過補充,無論是人員還是武器彈藥。何師長冒險帶全軍退往漢口不時沒有原因的,就是爲了補充彈藥,田家鎮戰役過後,全師平均每個士兵只剩下五發子彈,炮彈全部打光,在漢口他們終於拿到補充,而且是倉庫中的物資隨便拿,這纔有了這一車彈藥,現在要把它毀了,怎不讓人心痛。

洪君器返身向吉普車走去,他有些不忍看難民們有些呆滯的神態,“將軍,曰本人進城了嗎?”

一句話打斷了洪君器的思路,洪君器擡頭看見是個外國人,他有些疑惑的看着他,那個外國人連忙介紹自己的身份。

“我是泰晤士報記者查爾斯,車內是我的同行華盛頓觀察家報的記者韋伯先生,那位也是泰晤士報的記者羅根先生。”查爾斯微笑着看着眼前這位佩着中將軍銜的將軍,心裡卻在琢磨他的身份。

“哦,”洪君器本沒打算理會他,可聽到韋伯的名字後,他改變了主意:“記者先生,你們怎麼會在這裡?”

“我們打算去宜昌,然後到渝城去,去渝城的船票太緊張,等我們去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將軍,曰本人進城了嗎?”查爾斯委婉的解釋了下,依然堅持自己的問題。

洪君器目光朝車內看了眼,見韋伯在後座上用一臺手提式打字機在打印,打字機敲擊敲擊的聲音在嘈雜的公路上依舊隱約可聞。

“還沒有,不過現在可能已經進城了,我離開時的最新情報是曰軍前鋒距離城市只有十公里了。”

查爾斯明顯感到對方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韋伯身上,他沒有在意這點,韋伯在報道中對中國的赤裸裸的支持,然後他在中國人中贏得很高的好感,在中國的名氣越來越大,由於拉薩事件,英國人封鎖了滇緬公路,兩國關係急劇惡化,中國政斧更加重視與美國的關係,宋美齡因此接受了韋伯的獨家專訪,此舉導致韋伯的名氣更加高漲,幾乎成爲歐美記者在中國的第一人。

“這糟糕的天氣。”查爾斯沒有急於打開話題,而是擡頭看看天空,天空漸漸陰沉,天色也漸漸變暗,預示着一場大雨或者大雪即將來臨。

洪君器擡頭看看,心有所感,他重重的嘆口氣,大雨或大雪會給難民的逃亡帶來更多的困難,道路將變得更加泥濘,宜昌會變得更加遙遠。

“將軍,還沒請教貴姓?”羅根從車的那邊走過來。

洪君器警惕的看了他一眼,遲疑下才說:“洪君器,後勤司令部司令。”

查爾斯和羅根交換個眼色,他們同時從對方眼中讀到逮到大魚的興奮,中英關係惡劣後,英國記者在中國受到了特殊待遇,中國官員集體封殺了英國記者,只有外交部例行發佈會會讓他們參加,其他人均拒絕接受他們的採訪,他們的採訪證也受到極大限制,因此要採訪這樣一位掌握實權的中將實在難得。

“你們怎麼沒去英國領事館呢?”洪君器疑惑的問。

“我們不想去那,我們認爲英國領事館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遷到渝城。”羅根慢悠悠的答道,目光卻打量着從身邊經過的難民。

“爲什麼?”這下引起了洪君器的好奇。

“沒什麼,我們不是外交部的傻瓜,中國和英國遲早會走到一起,共同抗擊曰本人。”查爾斯淡淡的說。

洪君器很是意外,英國人中居然也有這樣認識,他銳利的看了看查爾斯,想看看他是不是說的是真話。

“希望倫敦也這樣認爲,儘快開放滇緬公路。”洪君器不置可否的答道。

“廣州失守後,滇緬公路就成了貴國對外唯一聯繫的通道,抵抗曰本人需要開放滇緬公路。”羅根點頭表示贊同。

廣州是在五天以前失守的,廣州失守讓國民政斧深感意外,曰軍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圍攻武漢,國民政斧上下都沒意識到曰軍還有力量進行廣州作戰,河南吃緊時,蔣介石一再從廣東抽調軍隊,到田家鎮激戰時,蔣介石還讓餘漢謀抽調一個軍北上,到曰軍登陸前幾天,蔣介石還抽調了一個師,到曰軍登陸時,廣東全境只剩下兩個師兩萬餘人。

廣東的實情早被曰軍偵知,曰軍從臺灣,朝鮮和江南抽調了五萬人,組成二十一軍,由古莊幹郎大將爲司令,在大亞灣登陸,隨後連下淡水、惠州、增城、博羅,只用了十天時間就打到廣州城下,中[***]隊增援不及,廣州失守,餘漢謀北撤韶關。

“所以貴國政斧想用滇緬公路來逼迫我們讓步,或者用滇緬公路來與曰本人做交易,是這樣嗎?”洪君器的問題十分尖銳。

“倫敦的想法是什麼我不清楚,但這個決定無疑是十分錯誤的。”查爾斯鄭重的說,老實說在剛聽說拉薩事件時,他也十分震驚,認爲這是針對英國的陰謀,可隨着事態的發展,他逐漸接受了韋伯的觀點,認爲這是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的爆發。

對於外交界關於武漢失守後中國會與曰本和談的消息,他和羅根都認爲不會發生,中國政斧中主戰派的實力比他們想象的更加強大,就算蔣介石也無法與他們對抗。

“希望張伯倫先生能與你們有相同的認識。”洪君器淡淡的說:“不要以爲封鎖滇緬路就比我們讓步,我們早就預料到倫敦會這樣乾的。”

車內打字的聲音忽然停止了,洪君器透過車窗看見韋伯正取出一張紙在仔細閱讀,他扭頭對羅根說:“走這條路的只有你們三個人?我聽說武漢可有不少外國記者。”

“我們是最後面的,他們走在前面,我們被那該死的卡車擋住了。”查爾斯無奈的示意前面那輛拋錨的卡車。

(未完待續)

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二節 山城霧(二)第八節 南線(二)第一節 挽弓(八)第五節 反攻(八)第三節 太行行(十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七)第三十三節 整軍(二)第七節 生機(八)第一節 霧(一)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六節 救亡(九)第二節 投敵(五)第九節 殤(十)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三十九節 變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二十節 廣西(一)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四十九節 別離(三)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二節 初戰(八)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三節 聚才(二)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二節 交易(五)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一節 戰局(四)第七節 閃電(七)第八節 刺廖(四)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五節 謀功(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五節 雲集(一)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八節 日薄(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十節 暗棋(五)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一節 蟄伏(二)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一節 遏制(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十三節 煩惱第七節 生機(七)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一)第五節 積聚(十)第二節 山城霧(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二節 空軍(二)第一節 戰局(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二節 再編川軍(一)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八節 南線(八)第七節 曙光(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三節 重起(四)第六節 和約(一)第十九節 兵油子(一)第二節 端倪(二)第六節 突破(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九)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十九節 變計第三節 狙擊(五)第七節 生機(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六節 和約(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四)
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二節 山城霧(二)第八節 南線(二)第一節 挽弓(八)第五節 反攻(八)第三節 太行行(十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七)第三十三節 整軍(二)第七節 生機(八)第一節 霧(一)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六節 救亡(九)第二節 投敵(五)第九節 殤(十)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三十九節 變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二十節 廣西(一)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四十九節 別離(三)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二節 初戰(八)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三節 聚才(二)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二節 交易(五)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一節 戰局(四)第七節 閃電(七)第八節 刺廖(四)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五節 謀功(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五節 雲集(一)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八節 日薄(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十節 暗棋(五)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一節 蟄伏(二)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一節 遏制(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十三節 煩惱第七節 生機(七)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一)第五節 積聚(十)第二節 山城霧(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二節 空軍(二)第一節 戰局(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二節 再編川軍(一)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八節 南線(八)第七節 曙光(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三節 重起(四)第六節 和約(一)第十九節 兵油子(一)第二節 端倪(二)第六節 突破(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九)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十九節 變計第三節 狙擊(五)第七節 生機(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六節 和約(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