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

這是一箇中路突擊左翼包抄的作戰方案,唐生智雄心勃勃要在汀泗橋圍殲吳佩孚鄂南主力。

作戰方案確定後,第四軍立刻展開行動,代軍長陳可鈺把部隊分爲兩路,張發奎十二師的葉挺讀力團與繆培南三十五團爲左翼,由正面沿鐵路進攻;陳銘樞十師的蔡廷鍇二十八團、範漢傑二十九團,戴戟三十團,十二師黃琪翔三十六團爲右翼由西南向東北攻擊鎮東的高地。

陳可鈺的命令一下,張發奎即以繆培南團爲先鋒向汀泗橋發起進攻,繆團行動迅速,第二天上午所部前鋒即攻克汀泗橋南的高豬山,駐守高豬山的吳軍兩個連倉皇撤過鐵橋。

繆培南帶領後續部隊趕到汀泗橋後,立刻命令一營向鐵橋發起衝鋒,從高豬山到鐵橋是一遍開闊地,吳軍用四挺機槍封鎖這遍區域,一營在四挺機槍組成的火網面前,寸步難行,連續幾次衝鋒均半途而退,人員傷亡慘重。繆培南大怒,脫掉上衣,拔出指揮刀就要親自帶隊衝鋒。

左右之人苦苦勸阻,繆培南充耳不聞,就在他集結好部隊要發起進攻時,張發奎帶着葉挺讀力團趕到,見狀立刻制止了繆培南的莽撞行爲。張發奎查閱地形後,感到棘手。

“這地形實在太差了,經成(繆培南)、希夷(葉挺),你們說說,怎麼打?”

葉挺身材魁梧,相貌英俊,早年與張發奎同爲孫中山大元帥警衛團營長,後留學蘇俄,在蘇俄加入[***],25年歸國後,在鐵甲車隊的基礎上組建讀力團。

“我問過當地老鄉,他們說東邊山裡有條小路可以繞過鐵橋,到達東北的古塘角。”葉挺說着從地圖上找到古塘角的位置,從他們的位置劃過一條弧線,這條弧線經彭碑、尖山直到位於汀泗橋敵人陣地側後方的古塘角,如果在正面激戰正酣時,能有一支奇兵從這裡發起進攻,敵人必然驚慌失措。

張發奎仔細看後疑惑的問:“這條路敵人不知道?”

“這條路平常很少有人走,除了本地人外,其他人不知道。”葉挺答道。

張發奎沉凝片刻:“那好,賭一把吧。希夷,這個任務交給你,我和經成在正面攻,你在背後捅他一刀。不過你要注意與三十團取得聯繫,天黑後再行動。”

“是。”

隨後,張發奎命令在高豬山一側建立炮兵陣地,轟擊鐵橋,部隊則撤到高豬山後休整。

第十師在行軍路上聽到汀泗橋方向傳來的隆隆炮聲,知道十二師已經與敵人展開戰鬥,陳銘樞急令各團迅速發起進攻,三十六團在關家窩附近向赤崗亭得敵人發起進攻,二十八團則留守駱家灣,以爲預備隊。

隨着各團紛紛接敵,汀泗橋全線打響,戰鬥一開始就進行得十分慘烈;宋大霈組織數個督戰隊分別守住各個隘口,凡後退者一律砍頭示衆;殘酷的軍法之下,吳軍士兵不得不死戰不退;北伐軍連戰連捷,官兵上下士氣正高,不顧地形上的不利,冒着敵人的炮火,奮力仰攻,前面的戰友倒下了,後面的推開屍體接着往上爬。

從裝備對比上來說,吳軍要強於北伐軍,吳軍一個師至少十二門火炮,每個連有一挺機槍;北伐軍每個軍只有四五門火炮,一個連連一挺機槍都攤不上,每個團有個機槍連,有各種機槍六挺。只是第一軍的裝備要好些,每個連能有一挺機槍,火炮也都差不多。

吳軍彈如雨下,十師傷亡慘重,不到兩個小時三十團前鋒一營就陣亡兩個連長,營長負傷,戴戟在團部沉不住氣了,帶上衛士就到前沿督戰。

戴戟上了前沿,二十九團團長範漢傑卻已經揮動指揮刀率隊衝鋒了,二十九團攻擊方向是是瑪瑙山,二十九團連續發起了七次衝鋒,全部失敗,主攻的三營營長陣亡三個連長陣亡兩個一個重傷。

十師的幾個團長都打紅了眼,吳軍在北伐軍的攻擊下戰線有些動搖,宋大霈親自帶着衛隊從司令部趕過來,一上陣地就把丟掉前沿的兩個連長砍頭示衆,隨後命令營長親自帶隊反攻,營長瞪大血紅的眼珠,舉起大刀吶喊照向山下衝去,北伐軍絲毫不退,雙方混戰一團。

爲了緩解北伐軍的攻勢,宋大霈命令王獻臣從左翼迂迴十師,陳銘樞及時發現宋大霈的行動,調動預備隊蔡廷鍇二十八團迎擊。

蔡廷鍇早就急不可耐了,迎着王獻臣就是一頓狠揍,沒有了地利的吳軍根本不是北伐軍的對手,王獻臣狼狽敗退,蔡廷鍇乘勝追擊佔領張興國。

但到晚上,陳銘樞盤點全線戰況,北伐軍收穫甚小,除了蔡廷鍇的進展稍大外,其餘各團進展甚微,部隊的傷亡卻很大,僅軍官中就有團長戴戟,蔡廷鍇,範漢傑負傷,連長陣亡七人,營長陣亡兩人,其餘官兵無數。

是否繼續進攻,陳銘樞有些猶豫,他正與顧問尼紀金商議時,黃琪翔趕到指揮部向陳銘樞建議繼續進攻,展開夜戰。

“我軍裝備差,但士氣高,勇於進攻,不善於防守,敵人與我軍正相反,若明曰敵援軍聚集,士氣恢復,則我軍必陷入危險之中,更何況我們後面還有孫傳芳的威脅,因此我建議不顧任何犧牲,今晚全線進攻,徹底擊破當面敵軍。”

“今晚進攻,怎麼打?”陳銘樞知道吳佩孚的援軍正晝夜兼程向汀泗橋趕來,情況正在向壞的方向轉變。

“以一團兵力趁夜渡河,沿途不許開槍,待接近敵塔腦山主陣地後,全部上刺刀,白刃衝鋒。攻克塔腦山後,正面潛伏我軍再全線發起進攻。”黃琪翔的神色堅定而果決。

夜襲,白刃衝鋒,能進不能退,非生即死。

陳銘樞長身而起盯着黃琪翔:“這太危險了。”

這是一個非常冒險和膽大包天的計劃,最危險的不是趁夜渡河和白刃衝鋒,而是長達十餘里的鑽隙而進,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有一個人暴露,全團就會在敵人的交叉火力之下全軍覆滅。

“卑職願率部執行這個計劃。”黃琪翔毫不退縮迎着陳銘樞的眼光懇切的說:“師長,沒時間了,下命令吧!”

良久陳銘樞才緩緩的點頭,黃琪翔不說話,向他敬個禮轉身就走。回到三十六團黃琪翔立刻派人偵察渡河點,在當地老鄉的指點下,找到一個水淺處,這裡河水只達胸部,可以徒涉。

是夜,月暗星稀,三十六團全團在一團漆黑中悄悄渡河,過河後全團將士人人銜枚鑽隙急進,摔倒的一聲不響爬起來,被河水沖走的,無聲無息消失在水面。槍聲稀疏,山上的吳軍時不時放槍壯膽,偶爾有子彈在隊伍中穿過,負傷的戰士咬牙忍痛一聲不吭。

就在黃琪翔穿插之時,讀力團在葉挺帶領在也向古塘角穿插,他們的路更是危險,在漆黑的夜晚沿着崎嶇的小路翻越山越嶺,不時有士兵摔下懸巖無聲的消失在黑暗之中,而他們的團長葉挺始終走在最前面。

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團、三十五團則悄悄潛伏到距敵陣地僅僅五百米的攻擊出發陣地,只等待塔腦山上那一發信號。

黑夜中第四軍全軍默默的趴在冰涼潮溼的地上,包括負傷的蔡廷鍇、戴戟、範漢傑,包括師長陳銘樞、張發奎。

凌晨三點二十黃琪翔終於穿插到位,全團靜靜的潛伏在據塔腦山主峰三百米的地方,黃琪翔沒有立刻發動進攻,而是靜靜的到每個連巡視一遍,讓全團戰士看到他們的團長。

三點五十,黃琪翔揮手示意,一千多條漢子貓腰向頂峰摸去,手裡是千多把透着寒氣的刺刀。

塔腦山主峰上的敵軍士兵根本沒有想到,深處縱深的陣地前埋伏了一支視死如歸的軍隊,哨兵靠在沙袋上打瞌睡,忽然感到情況不對,擡頭就發現一把寒光閃閃的刺刀,這時聽到旁邊的一個哨位響起了槍聲,這是他在這個世界聽到的最後的聲音。

塔腦山上槍聲稀稀疏疏響起槍聲,與吳軍各個陣地的壯膽槍聲沒有大的區別,可走上陣地才能發現,一羣沉默的人雙眼透着赤光四處追殺着陣地上的士兵。

靜戰,默戰,終於有人發出尖利的慘叫,叫聲悲涼,悽慘。

塔腦山上的吳軍終於被全部驚醒,也太晚了,面對千多冷漠恐怖的殺神,他們唯一想到的是逃,向山下,向後方,逃!

逃,逃到山下;逃到咸寧!

宋大霈得知塔腦山失守頓時如墜冰窟,好一會才反應過來,他瞪着血紅的眼睛狂叫:“立刻奪回來!奪回來!把那個混蛋給我砍了!”

宋大霈親自指揮十三混成旅向塔腦山發起反攻,可汀泗橋前的吳軍官兵乃常敗之軍,此刻要他們仰攻塔腦山無疑癡人說夢,黃琪翔毫不費力的守住了陣地,而且居然還有餘力派出一個營,奪取了吳軍炮兵陣地。

正面潛伏半夜的四軍官兵,在塔腦山上信號升起的同時發起全線進攻,全軍一槍不發,白刃衝鋒,到清晨時,吳軍前沿陣地全部失守,兩個最重要的支撐點塔腦山和石鼓嶺落入北伐軍手中。

面對即將被徹底撕裂的戰線,宋大霈無奈下令撤退,退守咸寧。他想撤退,可葉挺不答應,經過一夜的迂迴,讀力團在清晨終於迂迴到位。

隔着薄霧,葉挺從望遠鏡中看到敵人正沿鐵路亂哄哄的話向咸寧跑,而前方槍炮聲大作,葉挺頓時明白正面攻擊得手,敵人這是要跑。他立刻把三個營一字排開向敵人發起進攻。

吳軍做夢都沒想到從這裡又殺出一支北伐軍,他們目瞪口呆的看着衝出薄霧的矯健身影,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來的,甚至忘記了抵抗。

“完了,弟兄們!快跑吧!”人叢中發出一聲慘叫。

隨着這一聲,本來就亂哄哄的吳軍士兵,徹底混亂了,他們撒腿就跑,拼盡全力向前跑,讀力團撒腿就追。

這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從汀泗橋一直到咸寧,讀力團以曹淵一營爲前鋒死咬着吳軍不放,張發奎規定的十五里追擊距離造就超過了。葉挺一直追到咸寧西南鐵路橋才停止追擊。

擔任前鋒的曹淵向他報告,咸寧敵軍非常混亂,葉挺一聽,跑到前沿一看,大批吳軍正在通過鐵路橋,而咸寧城東、南、北的各個高地都由敵人在挖掘工事。

“團長,只要機槍連能給我們掩護,我們能衝過去。”曹淵袖子捲到胳膊上指着前方說,眼裡透着急切。咸寧城的地形同樣險要,一點不輸汀泗橋,左右兩邊是湖,中間只有一條鐵路可以通行,正常情況下要攻克這樣一座城,傷亡數萬很正常。

葉挺點點頭:“好!拿下咸寧。”

機槍連六挺重機槍向對面橫掃,曹淵對一營將士大吼一聲:“目標咸寧,只准前進不準後退。衝啊!!!!”

一條巨龍向前猛衝,鐵橋北頭的吳軍沒想到北伐軍來得這樣快,慌亂中就地抵抗,一營將士前赴後繼冒着彈雨連續衝擊。

吳軍確實被打怕了,一營距離北橋頭還有五六十米,吳軍士兵就開始逃跑了。曹淵奮力最近咸寧城,葉挺率二三營也跟着衝進咸寧,一直衝進宋大霈的指揮部。

指揮部裡一遍混亂,槍支彈藥遍地都是,其實這不是因爲逃跑而胡亂拋棄,而是根本還沒來得及收拾。

葉挺看看桌上的一盆水,一條潔白的面巾搭在面盆上,半截在水裡半截在盆外,顯然主人還沒來得及洗臉就急忙跑了。

“對不起了,我正好洗個臉。”葉挺嘿嘿笑了兩聲,擰乾面巾在臉上擦了兩把,然後隨意的把毛巾扔進盆裡,轉身就要走,電話鈴卻突然響了。

“喂,宋師長嗎?前線戰況如何?大帥已經到了賀勝橋,下午就要你那裡,前線戰況如何?”

葉挺聽後,也沒搭話,扔下電話,轉身命令:“一營留守城內,二三營立刻出城,在文筆山構築防禦工事。派人向張師長報告,請他趕快派兵來。”

張發奎正在生氣,接到葉挺的報告後立刻又驚又喜,立刻派繆培南率領三十五團前往咸寧。傍晚,第四軍全軍進駐咸寧,第七軍進駐汀泗橋。

汀泗橋戰役打開了通往武漢的第一道門,第二道門是更爲險要的賀勝橋,這一次北伐軍要面對的不再是宋大霈這樣的殘兵敗將,而是威震中州的孚威上將軍吳佩孚。

(未完待續)

第八節 天火(三)第七十節 密商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三節 重起(二)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一節 遏制(二)第七節 生機(五)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三節 巧取(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二節 川軍(八)第二節 策劃(十五)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二節 初戰(四)第五節 調整(三)第十節 餘波(三)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四節 牛人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三節 會戰(九)第九節 轉機(一)第十節 虎嘯(八)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三)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三節 鐵血雄關(一)第五節 “異心”(一)第八節 轉折(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五)第九節 魅影(七)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一節 出兵(三)第三節 戰鼓(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二節 投敵(五)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三節 狙擊(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五節 盟國(七)第九節 號角(三)第八節 天火(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六十節 心思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五節 曙光(八)第三節 演練(二)第二十五節 雲聚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一節 黨爭(五)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四節 密林血戰(七)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四節 外交(四)第十節 撤退(一)第五節 反攻(四)第四節 對策(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六)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七節 風波(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八節 日薄(十五)
第八節 天火(三)第七十節 密商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三節 重起(二)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一節 遏制(二)第七節 生機(五)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三節 巧取(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二節 川軍(八)第二節 策劃(十五)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二節 初戰(四)第五節 調整(三)第十節 餘波(三)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四節 牛人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三節 會戰(九)第九節 轉機(一)第十節 虎嘯(八)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三)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三節 鐵血雄關(一)第五節 “異心”(一)第八節 轉折(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五)第九節 魅影(七)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一節 出兵(三)第三節 戰鼓(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二節 投敵(五)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三節 狙擊(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五節 盟國(七)第九節 號角(三)第八節 天火(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六十節 心思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五節 曙光(八)第三節 演練(二)第二十五節 雲聚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一節 黨爭(五)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四節 密林血戰(七)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四節 外交(四)第十節 撤退(一)第五節 反攻(四)第四節 對策(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六)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七節 風波(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八節 日薄(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