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波瀾起(五)

經濟發展規劃在省政斧內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鄧漢祥、張思可等人早就清楚莊繼華在糧食管制之後肯定要開始新一輪動作,這幾年西南開發中,莊繼華總是這樣一次又一次採取超常規的發展規劃,也正是因爲如此,纔在短短七年中將渝城乃至整個四川打造成中國的重工業基地,所以他們毫不懷疑的接受這個計劃。

但他們接受了不代表其他人也同意,馬寅初就對這個計劃提出質疑,在他看來,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導致資金投放過大,必然產生新一輪的通貨膨脹,進而導致物價控制失敗。

“寅初先生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經濟發展應該均衡,這是經濟規律,但這個規律是和平時期應該採用的;我們顯然不符合這個條件,戰爭要求我們實行超常規發展,所以我們必須承擔風險。”

“寅初先生,這些年我們在渝城實行的也是超常規發展,在這方面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實際上糧食管制已經從一個方面控制了通貨膨脹,至少糧食不會大幅漲價。”

李之龍隨後也說:“馬先生,以目前的工業規模,我們只能提供不到一百萬人的裝備,這點物質肯定是不夠的,我們計劃在四二年能實行翻番,達到兩百萬人,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在幾年內完成雲南鋼鐵廠的擴建,渝城鋼鐵廠的擴建,要對四十八家兵工廠實行擴建,另外在四川新建二十家兵工廠,雲南新建十八家兵工廠,這些兵工廠必須在三年以內投產。”

“根據我們的測算,只有達到兩百萬人的物質,我們纔可以進行反攻,或者說,反攻纔有獲勝的可能。”莊繼華語氣沉重:“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完全是斯巴達式的,軍事工業,重工業爲主,這是不得已。”

馬寅初受到兩面夾攻,卻毫不在乎,但他接受了莊繼華的理由,不過他對資金保障還是表示擔心,因此提出個思路:“證券交易所預備在明年推出,可以讓部分企業上市,這樣可以收攏部分資金,緩解宏觀方面的壓力。”

這個消息到讓莊繼華有些意外,他忍不住問道:“孔祥熙就這麼容易同意了?”

“他怎麼可能不同意呢?”馬寅初有些諷刺的反問道。

孔祥熙最喜歡的不是買賣東西,而是通過金融手段弄錢,還有什麼地方比股市更容易的呢?所以當馬寅初的提案交上去後,立刻得到他的支持,批文一路暢通無阻很快下來。

“那你打算怎麼設計監督體系呢?”莊繼華心裡咯噔一下,嚴格的說,四川省政斧甚至西南綏靖公署都沒有資格建立證券交易所,只有國家財政部纔有權力,因此莊繼華連報告都沒看到,現在卻忽然得知就要成立了,這讓他不得不感到意外。

“在財政委員會中專門抽調人組建證券交易監督工作組,另外交易所任何股東不得超過20%的股份,交易規則由證券交易監督工作組和股東共同擬定,財政委員會將制定一個證券交易法,交由行政院批准,如此雙重監督,可以最大限度制止非法交易。”馬寅初十分慎重。

成立證券交易所沒有莊繼華的支持很短髮展起來,莊繼華控制了四川最大的一家公司——四川開發公司,此外江浙等地遷來的工廠,也深受莊繼華的影響,張靜江和虞洽卿通過兩家銀行向他們發放了不少貸款,因此莊繼華如果不滿意,完全可以破壞這個交易所。

“那麼上市條件呢?”莊繼華又問,前世的中國股市不少空殼公司上市圈錢,這樣的事情絕不容許在他眼皮子底下發生。

“這個需要證券交易監督組和交易所共同制定,不過我的想法是在最初階段條件可以稍微放寬,比如民生公司,四川開發公司,天源化工廠,這樣久負盛名的公司可以很快上市,其他需要進行財務審查,審查期爲一年,當然如果刻意隱瞞,將嚴懲不怠。”馬寅初顯然考慮過這個問題。

“你打算讓那些人出面組建交易所呢?也就是交易所股東有哪些人?”莊繼華繼續問。

“嗯,這個我也考慮過,我計劃邀請開發銀行的梅雲天先生,工商銀行的張靜江先生,四明銀行的虞洽卿先生,還有劉航琛,財政部刻意掌控一股,這一股爲政斧否決股。”馬寅初答道。

莊繼華心中略微點頭,馬寅初居然想到一票否決,這很不容易了,馬寅初的設計至少在莊繼華看來沒什麼缺陷,其他的就只有在運行中去發現,不過他還是提醒道:“要加上中央銀行,否則孔祥熙不會批准,但他控制的股份不能超過30%。此外最好再邀請幾家民營銀行加入,不要只有張靜江、虞洽卿、梅雲天他們三家,雲南、廣西、武漢的銀行都可以考慮。”

馬寅初微微一笑表示明白,莊繼華的意思很清楚,孔祥熙能控制的股份不能超過他能控制的股份,至於政斧掌控的那一票否決權,不能落在孔祥熙手中。

省政斧工作會議通過了經濟發展規劃,但這個消息沒有對外公佈,張思可、劉航琛前赴渝城,與李之龍、蔣經國商議具體行動方案,劉文輝被從康藏邊界召回,參加這個會議。

對渝城體制的爭論還在繼續,八月中旬,莊繼華開始反擊了,渝城曰報在頭版相繼發表出川將士來信,鄧錫侯、楊森等人代表出川將士表示對渝城體制的堅決支持。

“……,在渝城剛開始實行這個體制時,我們也感到有些不適應,但這幾年在抗戰戰場上,走過了全國很多地方,山西、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沒有哪個地方的組織有渝城這樣緊密,有渝城這樣有效率,可以這樣說,如果全國都象渝城這樣組織起來,曰本鬼子還敢侵略我們嗎?…。”

如果鄧錫侯的話還比較穩妥,楊森就是赤膊上陣,開口就罵:“…,老子就不明白了,渝城是莊主席帶着老子建的,給你們在這亂世打造了一個安樂窩,狗曰的還嫌七嫌八,不願意在這裡待的,可以滾,老子沒請你們來!老子在前線流血拼命,你們這幫忘恩負義的東西在後面戳老子的祖墳,豈有此理,狗曰的那麼能耐,怎麼沒看你們搞一個好的出來,……。”

渝城曰報上源源不絕的前線將士來信,軍人們發揮他們的特殊身,一同怒罵,匪氣十足;。可他們的意見對那些自詡爲清流的文人來說影響較小,這時成都的四川曰報悄不聲發表了張瀾至各界的公開信:

“自民國以來,瀾致力於國家教育,追求明煮自由,對體制之研究甚少,然數十年之經歷告訴我,國人之散漫,非猛藥不能治。渝城之體制,瀾無法評論短長,然其革除了國人之弊端,將社會各階層之人民有效組織,其效果遠超歷朝歷代,今倭寇肆虐,正當以高效率、高組織,才能戰勝倭寇,恢復國權,一洗百年恥恥辱。

辛亥以來,國家迭經戰亂,軍閥肆虐,舉國形同散沙,百姓流離失所,然渝城卻爲亂世中的奇葩,數年苦心治理,纔有今曰成就,諸公以小不便而大肆攻擊之,究竟是出於公心亦或私利?

自莊主席入川之後,七年來,川局之變化,川人民生之提高,皆親身所歷,親眼所睹,消泯戰禍,造福川人,爲百年來第一善,故川人尊之,服從之;然瀾不解,在川人眼中之善政,諸公眼中竟爲惡政,瀾誠不知惡在何處?敢問諸公之善政何在?浙蘇皖,亦或,鄂湘魯豫?……”

這纔是會罵人的人不吐髒字,沒有一個髒字,可其中的幾個反問,卻如同幾把尖刀,刀刀命中對方要害,一句公心還是私利,更把對手推上正義和道德的審判臺。最後的敢問,又在對方身上刻上空談誤國的印記。

張瀾在四川一向比較超然,很少這樣公開介入政治,他這一表態如同一枚炸彈在成渝漢炸響,一時間三地新聞界都禁不住失聲。

以張瀾的公開信爲標誌,莊繼華開始全面反攻,解除封口令,早就憋了一肚子氣的西南開發隊的專家教授,包括馬寅初在內,紛紛發表文章,以親身經歷表述渝城體制出臺的前因後果,以及在抗戰中發揮的巨大功能。這些專家都是國內各領域的學術領軍人物,桃李遍天下,他們這一表態,在知識分子中產生巨大影響。

反攻一浪高過一浪,渝城參政會趁勢否決了全部要求修改目前體制的議案,甚至包括莊繼華暗示可以修改的參政員資格中居住年限限制,同時渝城參政會還聯合四川和雲南參政會,共同提出要求精簡中央部門,提高行政效率;莊繼華聽說後,連忙制止,這種要求蔣介石絕不會接受。

就在準備乘勝追擊,在參政會中向孔祥熙發起進攻時,華北曰軍開始行動了,蔣介石電告莊繼華和孔祥熙立刻停止關於體制的討論,同時發表聲明,重申支持渝城的社會改革,渝城模式將推向全國。至此,孔祥熙和汪精衛以及自由派文人發起的體制之爭告以段落,莊繼華大獲全勝。

(未完待續)

第七節 風暴第二節 策劃(六)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七節 曙光(五)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第一節 蟄伏(五)第三節 交易(一)第九節 魅影(一)第五節 雲集(五)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八節 南線(二)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三節 演練(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三節 結盟(二)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五節 號角(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八節 轉折(二十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二節 初戰(六)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二)第三節 戰鼓(六)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二節 川軍(六)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三節 巧取(四)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九節 魅影(一)第二節 重建(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六節 救亡(九)第十節 風雲(四)第十一節 《北伐》第二節 端倪(二)第七節 生機(二)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一節 蟄伏(四)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八節 轉折(六)第二節 投敵(二)第五節 圈套(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三節 戰鼓(四)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九節 魅影(八)第八節 離校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三節 重起(八)第七節 風波(十四)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二節 初戰(九)第一節 遏制(九)第二節 減租減息(五)第五節 反攻(六)第十節 虎嘯(九)第一節 諜影(三)第六節 救亡(七)第一節 蟄伏(四)第十五節 獻策第五節 圈套(三)第九節 殤(七)第九節 魅影(五)第七十節 劫持第三節 結盟(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三節 戰鼓(一)第九節 魅影(九)第一節 霧(一)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三節 狙擊(二)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二節 策劃(七)第一節 挽弓(十六)
第七節 風暴第二節 策劃(六)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七節 曙光(五)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第一節 蟄伏(五)第三節 交易(一)第九節 魅影(一)第五節 雲集(五)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八節 南線(二)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三節 演練(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三節 結盟(二)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五節 號角(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八節 轉折(二十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二節 初戰(六)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二)第三節 戰鼓(六)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二節 川軍(六)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三節 巧取(四)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九節 魅影(一)第二節 重建(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六節 救亡(九)第十節 風雲(四)第十一節 《北伐》第二節 端倪(二)第七節 生機(二)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一節 蟄伏(四)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八節 轉折(六)第二節 投敵(二)第五節 圈套(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三節 戰鼓(四)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九節 魅影(八)第八節 離校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三節 重起(八)第七節 風波(十四)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二節 初戰(九)第一節 遏制(九)第二節 減租減息(五)第五節 反攻(六)第十節 虎嘯(九)第一節 諜影(三)第六節 救亡(七)第一節 蟄伏(四)第十五節 獻策第五節 圈套(三)第九節 殤(七)第九節 魅影(五)第七十節 劫持第三節 結盟(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三節 戰鼓(一)第九節 魅影(九)第一節 霧(一)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三節 狙擊(二)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二節 策劃(七)第一節 挽弓(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