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風雲再起

共和七年的春天,南宋駐防西部邊界的潭州劉正彥、嶽州楊沂中、江州岳飛所部的反正,如同一聲霹靂,將原本就搖搖欲墜的臨安小朝廷徹底震塌下來。北方,金國和北遼圍繞着臨潢府進行着激烈的爭奪,而在江南,華夏荊州、漢陽兩支水軍沿江而下,配合着劉錡、李岌、劉江、楊可弼四支大軍合攻建康(江寧)、池州兩地。

華夏軍並沒有調用劉正彥、楊沂中和岳飛的部隊,只是命他們原地駐防,各軍重新進行整訓,以熟悉火器裝備的運用。

進入四月,劉錡的大軍在漢陽水軍的配合下,已經攻克當塗。大軍陸續過江,開始向張俊駐防的江寧進軍。原本魚米之鄉的江南,陷入到一片戰火當中。在鎮江,韓世忠據城死守,華夏軍大將李孝忠、趙鄰、秦元所統率的“穎昌軍”猛攻不克,遂轉而繞道通州,從福山口渡江。

其時,南宋只剩下韓世忠所部不足十萬,另外是張俊的行營中軍十五萬兵馬,面對超過五十萬裝備精良的華夏軍從三面的進攻,只能是棄守而逃。

張俊棄守建康,帶兵直接逃往杭州,而韓世忠則在放棄鎮江後,利用太湖以東溝溏密佈。蘆葦叢生的地形,繼續節節抵抗,遲滯着華夏軍的進軍速度。

摧枯拉朽,華夏軍如同一陣狂飆,席捲江南……

……

臨安,南宋小朝廷的中樞。

如今城裡亂成了一團,一如六年前完顏宗弼率領金國騎兵殺到之前。

很熟悉的場景,不過,卻比那時有秩序得多。

在禁軍的護衛下,趙鼎、呂頤浩和秦檜等人陪着官家趙構登上了大船。這位鬢角發白、失魂落魄的皇帝收到了華夏方面的勸降書,在猶豫過後,還是毅然決定再次出海“巡狩”。只不過這一次,趙構已經預感,他可能無法像當初那樣,再次回到杭州了。

與此同時,華夏大軍已經攻佔了徽州、江寧和常熟,從三面向臨安攻了過來。

由於有六年前被完顏宗弼大軍追捕,搜山檢海的經歷,趙構在重返杭州後就很重視杭州水軍的建設。如今事情緊急,杭州和明州兩支水軍數百艘戰船迅速被調集到了杭州,此次出逃,倒也不算太過倉皇。

數艘體型巨大的龍船停泊在錢塘江的碼頭,已經有各種的珍藏、寶物和金銀陸陸續續地從杭州的皇宮和內庫裡裝箱運送過來,裝上了大船。官家趙構在上了大船後,就呆在船艙裡,一直沒怎麼露面。

由於有了上次的經歷,一回生,二回熟,南宋君臣,對於逃跑,早已經逃出門道了。

船隊並沒有急於啓航,而是儘可能地裝下更多的護衛力量。張俊倒是跑得挺快,帶着數萬軍馬,趕上了水軍的戰船,保護着趙構一行,又開始了一次海上旅程。

這支浩浩蕩蕩的船隊,離開了杭州,朝着錢塘江海口揚帆駛去……

韓世忠就沒那麼幸運了,他被李孝忠的部隊包圍在了平江府。

李孝忠原本在種師中部下時曾在真定府與韓世忠共事兩年多。念在過去的情分,李孝忠親往陣前,勸說韓世忠投降。

只不過,韓世忠的選擇是……爲大宋殉國!

他親自帶領僅存的不到五千人馬,朝着華夏軍的陣地發起了決死衝鋒!

硝煙瀰漫,火光陣陣……

繡着斗大“韓”字的帥旗在炮火中被粉碎了……

華夏軍所到之處,已經沒有了任何阻擋,大軍所到之處,官員、士紳出城列隊迎接。

五月初六,端午剛過,劉錡率大軍進入城門大開的杭州。

自去年夏秋之際,秦檜和張俊兩人串通惹出“淮西兵變”之後,只不過大半年的時間,華夏軍就席捲了整個江南。

南宋……亡了!

……

漢中,興元府。

趙芸兒放下了手裡的軍報,轉過頭來對正在埋頭繪製東亞及西太平洋地圖的李峴說道:“如你所料,臨安那邊,確實是不堪一擊!”

李峴也不擡頭,繼續低着頭根據過去的記憶在地圖上大概的位置上標示出馬里亞納羣島和密克羅尼西亞羣島,“意料之中的事,江南那邊,如果的得激烈,才能算是咄咄怪事。”

“你在畫什麼?”趙芸兒起身站到了李峴身後,然後把頭湊了過來。

“這是海洋,裡面和陸地一樣,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無窮財富。你不是喜歡吃魚麼,這海里面還有長達數十丈的鯨魚,用鯊魚翅煲出來的湯,跟米線一般。我想未來啊,都城一定要建在海邊,以表示我華夏對海洋和陸地一樣重視。”

“咦……說得也有道理啊……這地圖拿過來讓我看看……”趙芸兒把李峴擠在了一旁,看了一會兒,又伸出右手,在地圖上來回比劃着,最後撅起了小嘴:“這地圖不好,中心的位置怎麼是金國的都城?”

李峴嘆惜了一聲:“我原準備這華夏的都城應該設在江寧的,可是那樣對北方的控制就顯得弱了些。幽州,卻不靠着大海,無法一直提醒國人的海洋意識……實際上,金人東京的位置確實是不錯……”

趙芸兒又看了一會兒地圖,這才又說道:“好,等滅了金國,就將都城建在這裡……”那用手指着遼河入海口的地方問道,“這裡叫什麼?”

李峴側過頭來看了一眼:“營口!”

趙芸兒道:“好,等滅了金國,就在這裡建一座……新京!”

……

雲州,作爲欽差大臣,巡視北地的馬擴接見了北遼派出的使團,只不過並沒有答應耶律大石所提出的雙方聯合,共同伐金的提議,而且還把北遼方面攻金的計劃透露給了正在交涉幽州事務的完顏昌。

結果,北遼方面進攻臨潢,遇到了早有準備的宗弼大軍主力,先吃了一回大虧,又退回金山後這才重新穩住了陣腳……

此時,雖然宗翰病重,但是金國方面還沒有開始衰落,宗弼、希尹、宗磐、拔離速等宿將還在,雙方在慶州一帶打得難解難分。隨着戰事僵持,耶律大石漸感後方補給不支,遂退回呼倫濼一帶重新休整。

北遼第一次伐金,以失敗告終。

眼看金國取勝,華夏軍卻已經作好了進攻幽州的準備……

58、少府監51、汜水關(三)9、北上救援79、橫掃78、克北寧關18、馬放南山70、易幟3、 施恩32、剿滅曹成(二)18、馬放南山60、淮西(二)7、太上皇42、救援太原(一)69、義軍62、暗流(三)36、出征51、汜水關(三)8、廢宋52、輪船44、西風起11、遠征14、童大帥45、救援太原(四)78、平方臘(一)46、古浪寨4、出逃(三)21、準備67、太行寨56、宗弼渡江21、準備59、火炮(二)13、淮東39、西域屯田39、何灌之死(一)12、永樂城(三)30、會州城下(一)72、朝廷裁軍71、學生們3、 血夜(三)73、入川16、西軍砥柱56、火藥33、剿滅曹成(三)20、人事32、剿滅曹成(二)61、淮西(三)26、關山難越28、收復疏勒(二)78、平方臘(一)43、收復河東(一)71、學生們48、喀羅川(一)31、剿滅曹成(一)28、岳飛46、大撤退27、軍事會議28、收復疏勒(二)42、青瑪寨29、河東4、 血夜(四)35、火槍(一)11、遠征29、收復疏勒(三)37、禪位51、平靜54、汜水關(六)77、濁浪(一)47、文明的散播6、劇本不對啊55、風波再起36、火槍(二)42、南逃72、朝廷裁軍18、西域于闐十、河清驛19、南陽軍48、喀羅川(一)九、親政45、基地問題26、春耕25、閒議46、軍中事70、大勢4、大軍初聚34、獎賞43、救援太原(二)65、練軍(二)61、淮西(三)64、天兵天將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66、不臣75、背鍋7、自立8、祭奠67、杭州與興元38、利益交換26、春耕54、于闐國9、 劉仲武69、義軍
58、少府監51、汜水關(三)9、北上救援79、橫掃78、克北寧關18、馬放南山70、易幟3、 施恩32、剿滅曹成(二)18、馬放南山60、淮西(二)7、太上皇42、救援太原(一)69、義軍62、暗流(三)36、出征51、汜水關(三)8、廢宋52、輪船44、西風起11、遠征14、童大帥45、救援太原(四)78、平方臘(一)46、古浪寨4、出逃(三)21、準備67、太行寨56、宗弼渡江21、準備59、火炮(二)13、淮東39、西域屯田39、何灌之死(一)12、永樂城(三)30、會州城下(一)72、朝廷裁軍71、學生們3、 血夜(三)73、入川16、西軍砥柱56、火藥33、剿滅曹成(三)20、人事32、剿滅曹成(二)61、淮西(三)26、關山難越28、收復疏勒(二)78、平方臘(一)43、收復河東(一)71、學生們48、喀羅川(一)31、剿滅曹成(一)28、岳飛46、大撤退27、軍事會議28、收復疏勒(二)42、青瑪寨29、河東4、 血夜(四)35、火槍(一)11、遠征29、收復疏勒(三)37、禪位51、平靜54、汜水關(六)77、濁浪(一)47、文明的散播6、劇本不對啊55、風波再起36、火槍(二)42、南逃72、朝廷裁軍18、西域于闐十、河清驛19、南陽軍48、喀羅川(一)九、親政45、基地問題26、春耕25、閒議46、軍中事70、大勢4、大軍初聚34、獎賞43、救援太原(二)65、練軍(二)61、淮西(三)64、天兵天將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66、不臣75、背鍋7、自立8、祭奠67、杭州與興元38、利益交換26、春耕54、于闐國9、 劉仲武69、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