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義軍

种師中最終沒有選擇去大元帥府去和趙構會合,他對於那些奪走他部隊的文官們戒心很深,另外在聽了劉滔他們在太行山一帶的發展情況,也覺得河北、河東兩地有很多機會。現在原來在河北滯留的宋軍都被趙構帶去了山東,而金人也沒有控制住這些地方,在金軍沒有返回之前,正處於一段權力的真空期,如果在這個時候憑藉着自己的官職和名聲登高一呼,響應者一定不少。

自進入臘月後,東京的朝廷實際上已經投降了,金人佔據了開封城外城四壁城牆,但也懼怕在城內進行巷戰,便傳出話來,說是不信任當今官家說的話,要太上皇出城商談投降的細節。官家趙桓害怕金人復立太上皇上位,於是便親自前往金營請降,獻上降表對金稱臣。

其後金人開始索要大量的金銀錢帛,牲畜糧草以及婦女,此時滿朝文武早已沒有了抵抗的意志,在開封城內大肆搜刮,極力滿足金人的任何要求,官府酷吏,變得比強盜還要厲害,整個把開封城內洗劫了一遍。

到了此時,朝廷頒佈詔令,要求各地放棄對金人的抵抗,大宋國朝廷了存亡,也只在金人的一念之間了。

由於靖康元年有閏十一月,天氣自進入臘月後,開始漸漸變得暖和起來。隨着氣溫回升,河北大部分地區自臘月十日深夜起,飛飛揚揚地下起大雪來,以後三天裡雪是越下越大,降雪的範圍,一直擴大到了整個黃河流域,整個華北平原,都覆蓋在了一層厚厚的積雪。

由於氣溫並不是很低,許多地方積雪融化,道路更是變得泥濘不堪。但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重傷初愈的种師中卻帶着一支人馬,馬不停蹄地奔走在中山路各個州縣,招撫各地的“義軍”,任命首領,這讓他手上的隊伍如同滾雪球一般迅速擴大起來。

自從宣和五年伐遼以來,河北、山東兩地就民不聊生,局勢就一直動盪不安,活不下去的流民就聚衆搶劫,結寨而居。駐防河北一地的宋軍一直無心準備邊事,倒是一直也沒閒着,東奔西走,在到處撲滅各地的民亂。

但是各地的亂民卻是越剿越多,一直到現在也沒平定下來。

這金軍南下,各地的官員是跑的跑,降的降,整個河北一地,只剩下中山(定州)一城還在堅守,沒人再理會這些亂民的事情,倒是讓各地的“賊衆”隊伍越來越壯大。自金軍南下,許多有頭腦的山寨頭領就打起了抗金保宋的旗幟,大家的身份頓時從“亂民”轉變成了義軍。

大部分的朝廷官員並不重視這些義軍,只有原來駐真定的河北西路招撫使劉韐因爲手底下缺人,令馬擴在元氏、贊皇一帶招撫義軍。不過真定失守後,逃跑的劉韐被招回東京待罪,馬擴的這支部隊也失去了後援。

絕大多數義軍首領本都是想找個官府來投靠,誰都不願意一輩子佔山爲王,過強盜的日子,現在正是國難當頭,大家謀取出身的好時機,所以招攬起來並不困難,還有不少人是在聽說後自己找上門來投效的。

种師中本身的官職就比劉韐要高,而且種家自種世衡之後,累世將門,種家軍長期在西北與西夏人作戰,在大宋國內也是赫赫有名,現在種師中親自出面,其號召力居然比在東平府的大元帥府更大。

僅僅一個多月,投入种師中麾下的義軍就有三十八個山寨之多,加起來的總兵力人數居然超過了十多萬人。

种師中沒法許諾給這些投靠到自己名下的各路寨主糧草等補給,因爲糧食供應劉滔和張栓兩人的本軍都很緊張,但卻許給這些義軍可以提供武器,因爲劉滔和張栓兩人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們能夠搞來大量的裝備。

這已經就足夠了,本來各路義軍首領投靠种師中只是爲了圖個出身和名聲,現在居然還能得到武器,自然更是喜出望外。

對於義軍的使用,种師中卻與劉滔、張栓有嚴重的分歧,种師道希望把河北、河東各地的義軍合併,重新整編訓練,組成一支大軍。而劉滔則堅持義軍依然堅守在原來的山寨一帶活動,以山寨爲根據地,在金人的後方尋機作戰。

現在雙方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种師中是想伺機出擊,佔領目前根本沒有多少金兵守備的真定、中山等地,襲擾金軍的後路,以牽制金軍對汴梁的圍攻。劉滔卻堅持說目前義軍根本沒經歷過訓練,只能進行小規模的行動,而且還要儘量避免引起金人的注意,悄悄在敵後發展和壯大自己,說什麼也不能允許各部隊進行大規模的集結和作戰行動。

另外就是靜陽軍會向每個山寨派出幾名教官指導和幫助各路義軍訓練,卻不干涉他們的指揮權,這種方案更容易讓那些頭領們接受,畢竟大多數義軍頭領都害怕官方找藉口奪取他們的軍事指揮權。

所以在會議上,絕大多數義軍首領都站在劉滔和張栓這邊。

劉滔是劉仲武的孫子,比种師中小了兩輩,平日對种師中倒是很尊敬,但在這種原則性的問題上卻絲毫不肯讓步,態度堅決,並一再聲稱自己只是奉令行事。

至於奉誰的令,這也是明擺着的,不是劉法就是李峴,反正不是他種師中。

种師中也無奈得很,問題他手下現在只有一千三百來人,靜陽寨各支部隊的指揮權一直牢牢控制在劉滔和張栓兩人手中,沒有這兩人點頭,种師中根本指揮不動。兩人控制這支部隊的骨幹就是他們從西北帶過來的一千五百多人的部隊,現在基本上在靜陽寨各個山寨裡都當上了軍官或是教官。

惱怒的种師中有時也會生出殺人奪軍的念頭,但他很快就放棄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其一這事根本就不容易做到,那些控制這支部隊的中級軍官都來自隴右,本身就是一個團體,自己根本就控制不了。另外就是劉滔和張栓兩人的身份他也無法輕動,就算是能殺了劉滔和張栓兩人,自己恐怕也不能承受劉法、劉錫和李峴三人聯手之後的怒火。

這兩人明顯是在利用自己的名聲和地位,但是种師中何嘗不是也在利用他們。

他也需要利用這支部隊用戰績來洗刷自己全軍在平定軍戰敗的恥辱。

所以這場爭執最終還是以种師中的妥協才結束。

各地的義軍都存在着不少的缺點,最明顯的是缺少正規訓練,而且也不懂什麼軍事技術和戰術,作戰時基本上是一擁而上,不利時則四散而逃,至於配合、掩護、層次等根本沒有這種概念,作戰紀律和作戰意志也就不用提了。

劉滔、張栓等與各路首領在一起商議了三天,研究了具體訓練的辦法,提出首先要做到“明號令、知約束、遵軍紀、習戰技,令行禁止,熟悉軍陣武技”,要求各山寨暫時減少活動,進入一個整頓、訓練和休養的時期。

16、西軍砥柱53、戰後13、青貯池56、火藥20、人事14、童大帥二、股份45、重建晉陽53、西域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68、安定47、決戰前55、西南64、拉攏44、收復河東(二)51、新的茶路18、馬放南山13、沒有和平24、隴東和陝北51、汜水關(三)65、有關信仰49、雲中馬場21、準備48、沈深65、有關信仰70、易幟4、 血夜(四)35、火槍(一)83、少年從軍55、招生12、劉家九郎44、西風起75、聚將24、閒暇15、挨坑77、蜀道70、大勢44、救援太原(三)28、岳飛61、農業時代53、鋼鐵啊38、文明的起點79、橫掃6、 血夜(六)83、少年從軍38、文明的起點29、河東49、汜水關(一)17、匠戶65、突襲河陽(一)15、決策35、南侵41、何灌之死(三)35、猛將劉法(一)33、剿滅曹成(三)62、暗流(三)45、紅城之下30、喜事51、新的茶路67、太行寨47、盛典61、統軍的和尚8、 連營四、呼倫之戰15、太子的危機75、雁門54、學宮與修橋二、股份66、突襲河陽(二)84、屯田63、奸細們51、新的茶路46、古浪寨59、干擾15、使幽州(七)26、私軍6、 血夜(六)38、龍門渡18、馬放南山54、造船17、再見童貫27、軍事會議13、淮東23、軍情73、安南52、整訓78、克北寧關47、文明的散播10、灰燼13、淮東34、沁河口保衛戰(三)35、猛將劉法(一)41、河東義軍(二)54、學宮與修橋26、太行義軍19、南陽軍75、背鍋25、拖延46、太行陘
16、西軍砥柱53、戰後13、青貯池56、火藥20、人事14、童大帥二、股份45、重建晉陽53、西域48、不願做奴隸的人們68、安定47、決戰前55、西南64、拉攏44、收復河東(二)51、新的茶路18、馬放南山13、沒有和平24、隴東和陝北51、汜水關(三)65、有關信仰49、雲中馬場21、準備48、沈深65、有關信仰70、易幟4、 血夜(四)35、火槍(一)83、少年從軍55、招生12、劉家九郎44、西風起75、聚將24、閒暇15、挨坑77、蜀道70、大勢44、救援太原(三)28、岳飛61、農業時代53、鋼鐵啊38、文明的起點79、橫掃6、 血夜(六)83、少年從軍38、文明的起點29、河東49、汜水關(一)17、匠戶65、突襲河陽(一)15、決策35、南侵41、何灌之死(三)35、猛將劉法(一)33、剿滅曹成(三)62、暗流(三)45、紅城之下30、喜事51、新的茶路67、太行寨47、盛典61、統軍的和尚8、 連營四、呼倫之戰15、太子的危機75、雁門54、學宮與修橋二、股份66、突襲河陽(二)84、屯田63、奸細們51、新的茶路46、古浪寨59、干擾15、使幽州(七)26、私軍6、 血夜(六)38、龍門渡18、馬放南山54、造船17、再見童貫27、軍事會議13、淮東23、軍情73、安南52、整訓78、克北寧關47、文明的散播10、灰燼13、淮東34、沁河口保衛戰(三)35、猛將劉法(一)41、河東義軍(二)54、學宮與修橋26、太行義軍19、南陽軍75、背鍋25、拖延46、太行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