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救昭州

到了零陵,張憲才差不多弄明白目前的整個戰況。

趁着南宋滅亡,各地混亂的時機,安南國王派兵十多萬,大舉侵入廣南西路,短短的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席捲了大半個廣南西路,而且還進兵廣南東路,攻佔了貴州和鬱州。隨着安南入侵,各地土族也是順勢而起,各地守軍潰不成軍,聞風披靡。在土族的配合下,安南軍進展順利,這一路攻城拔寨,只兩個月的時間,就已經攻到了桂州靜江府一帶。

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廣州知府許中見形勢危急,哪裡還管什麼大宋不大宋的,明知道岳飛已經叛歸華夏,此時也是隻能派人向岳飛求援。紹興初年,岳飛平定曹成之亂,曾在靜江府救過他一命,兩人有些交情,所以也只能是期盼岳飛能夠來救廣東。

這些年來,這許中倒是沒有離開兩廣,只不過是從廣南西路調到了廣南東路。

廣南西路現任經略胡銓是被秦檜排擠出朝堂的大臣,見形勢危急,也無奈向華夏方面低頭。好在莫邪關山勢險峻,易守難攻。另有駐宜州的第十三將2500兵馬守衛,廣南西路安撫使司統制羅選用心守禦,暫時亂軍還無法攻破關城。

戰爭打的就是後勤,而且衡州以南地方,華夏軍還沒派人接收,李岌當然不敢指望地方上的供應。只不過大軍這一路往南,去求援廣南,也順道接收了地方上的政務。

湘水自古就是中原王朝用於聯繫嶺南與衡陽、荊州的重要交通途徑,其上游的靈渠是從秦代就已經開鑿通航,將湘江與桂江兩條河流聯繫在了一起,這條水路和梅嶺古道一樣都是連接嶺南的主要交通要道。

不過蒸汽輪船吃水將近2米,到了零陵後,因航道水情不明,所以不敢再往前行。

張憲在永州上岸後,因爲軍情緊急,於是親率一千騎軍先去增援靜江府,命前軍副統制王經率5000步軍隨後趕往桂州。

張憲到了靜江府,還沒等到進城,就見廣西經略安撫使胡銓親自出城,告訴他賊軍因攻莫邪關不下,轉向昭州方面。他請張憲先前往昭州阻截賊軍繼續向東進犯,省得糜爛地方。張憲在得到這個消息後倒也很高興,迅速的從靜江府趕往昭州。對於江州軍來說,這樣的賊軍正適合給自己的騎軍磨刀。如果能把劫掠地方的賊軍幹掉,江州軍的繳獲也必然不少。

目前進攻桂州一帶的倒不是安南軍的主力,而主要是廣南的土著,趁着天下大亂,聚集在一起,四處劫掠,與尋常的流寇無異。

此次安南舉傾國之兵入侵宋地,造成了西南的糜爛之勢,最少已經有十餘萬人死於了這場劫難。

張憲率一千騎軍趕到昭州的時候,賊軍團正在圍攻昭州城。江州軍的斥候不斷地從傳回消息,把張憲嚇了一跳。

賊軍竟然有三萬餘人!

張憲覺得須等到王經率領前營的主力趕到之後才能進行決戰,但在這之前,昭州城又不能不救,總得給守城的看到解圍的希望。於是張憲就繼續帶着騎軍接近城池,準備對攻城的賊軍進行一些騷擾,使其不敢全力攻城。

轉過山坡,張憲就聽到一陣陣的銅鼓聲傳來,很多扛着長梭鏢,甚至是舉着竹矛的賊軍已經將昭州城從三個方向圍住。攻城的隊伍顯得很不整齊,不過很明顯的分成了三個方陣緩緩地向城牆在靠近着。

張憲看到後顯得有些失望,這支部隊明顯就是由流民所組成,沒有很好的組織和指揮,很明顯也沒有接受過什麼訓練——這樣的賊軍他見得多了,肯定沒多少油水。

副將楊再興、王進看向張憲,大家都是這些年來跟着岳飛平定地方來着,很明顯,這些人無論是裝備還是作戰的方式,連他們之前征剿過的賊寇都不如。

張憲皺了皺眉頭,這些人肯定不會是安南的正規部隊。只不過,打還是要打的。他打仗還是比較謹慎,所以就看向楊再興:“你帶三百人先上去在邊上騷擾一番,記住,切不可陷入敵人的陣中,防止有什麼埋伏!”

楊再興領命後,帶着自己所部的三百騎軍就離開了主陣。

攻城的賊軍見有騎兵過來,顯得有些慌亂。過了一會兒,一個大約五千人的方陣,在手裡舉着長長的竹槍,就朝着楊再興出現的山坡慢慢涌了過來。

江州岳家軍約有三分之一的步軍裝備了火槍,但是其部六千騎軍卻還保持着過去的傳統,使用的還是弓箭,只不過羽箭的箭頭換成了華夏軍所用的鋼製三棱破甲錐。

楊再興所部三百騎兵並沒有驅馬馳騁,只是在手裡張弓搭箭,策馬慢跑着,待到距離賊軍只有八十餘步的距離時,楊再舉才大喝一聲:“放!”

“嗡”的一聲,騎兵隊伍裡弓弦繃繃作響,一片烏雲就從這邊飛了出去,然後扎進了賊軍大陣裡。這種距離,羽箭屬於半平射,比拋射時的殺傷要強得多,有着鋒銳棱錐的箭矢破空的聲音顯得非常恐怖。慘叫聲在賊軍中接連響了起來,他們手中簡陋的武器是擋不住鋒銳的棱錐的,箭矢所到之處,頓時血花飛濺。

楊再興帶着部下在敵人的前面縱馬慢跑,與對手始終保持着六、七十步的距離,用騎射攻擊着賊軍的方陣。只不過,這三百騎軍才完成了五輪攢射,只見混亂的賊軍方陣發出一連串的叫喊聲,那些賊軍居然掉頭就開始四處逃跑……

“這些烏合之衆應該是想趁亂劫掠的土族,我們直接就能衝散他們!”王經不住地拉着繮繩,他胯下的戰馬已經在躍躍欲試了。

張憲又看了一會兒,這才從鞍橋上把新打造的鋼槍抓在了手裡,然後一舉:“全軍出擊!”

昭州城頭的宋軍就看到張憲一馬當先,突入到潰散的敵陣中,手中的長槍所到之處,血肉橫飛,如入無人之境……

很快,一千騎軍追殺賊軍已經轉過了山外邊,只留城下屍橫遍野……

10、 築城(一)78、濁浪(二)1、 血夜(一)80、右江道59、干擾6、劇本不對啊56、宗弼渡江29、河東57、監軍36、猛將劉法(二)61、淮西(三)49、西軍的衙內們77、濁浪(一)4、大軍初聚41、道法琉璃?58、种師中42、青瑪寨28、族兄32、突襲80、右江道38、學琴38、文明的起點25、拖延62、觀望39、西域屯田70、大勢11、永樂城(二)60、暗流(一)七、大理國(二)28、族兄10、永樂城(一)39、西域屯田52、整訓6、 血夜(六)57、太學60、宣撫使13、淮東56、宗弼渡江78、平方臘(一)28、收復疏勒(二)11、築城(二)31、會州城下(二)72、朝廷裁軍54、汜水關(六)12、劉家九郎48、喀羅川(一)37、仁多泉城19、興元皇宮65、練軍(二)38、文明的起點25、閒議79、平方臘(二)11、永樂城(二)80、濁浪(四)15、太子的危機76、殲敵15、挨坑13、淮東55、風波再起29、河東4、大軍初聚34、獎賞6、 血夜(六)63、光明之始73、入川34、沁河口保衛戰(三)23、軍情71、文官們69、江州4、 進山12、劉家九郎42、青瑪寨4、出逃(三)51、平靜47、盛典57、都作院59、干擾17、匠戶32、突襲40、西域國師72、穎昌之戰(六)七、大理國(二)15、挨坑11、遠征67、杭州與興元20、基業八、流求16、西軍砥柱55、招生82、返鄉1、 知識很重要79、橫掃21、金國與華夏26、太行義軍59、火炮(二)81、平方臘(四)58、少府監26、春耕8、祭奠54、學宮與修橋
10、 築城(一)78、濁浪(二)1、 血夜(一)80、右江道59、干擾6、劇本不對啊56、宗弼渡江29、河東57、監軍36、猛將劉法(二)61、淮西(三)49、西軍的衙內們77、濁浪(一)4、大軍初聚41、道法琉璃?58、种師中42、青瑪寨28、族兄32、突襲80、右江道38、學琴38、文明的起點25、拖延62、觀望39、西域屯田70、大勢11、永樂城(二)60、暗流(一)七、大理國(二)28、族兄10、永樂城(一)39、西域屯田52、整訓6、 血夜(六)57、太學60、宣撫使13、淮東56、宗弼渡江78、平方臘(一)28、收復疏勒(二)11、築城(二)31、會州城下(二)72、朝廷裁軍54、汜水關(六)12、劉家九郎48、喀羅川(一)37、仁多泉城19、興元皇宮65、練軍(二)38、文明的起點25、閒議79、平方臘(二)11、永樂城(二)80、濁浪(四)15、太子的危機76、殲敵15、挨坑13、淮東55、風波再起29、河東4、大軍初聚34、獎賞6、 血夜(六)63、光明之始73、入川34、沁河口保衛戰(三)23、軍情71、文官們69、江州4、 進山12、劉家九郎42、青瑪寨4、出逃(三)51、平靜47、盛典57、都作院59、干擾17、匠戶32、突襲40、西域國師72、穎昌之戰(六)七、大理國(二)15、挨坑11、遠征67、杭州與興元20、基業八、流求16、西軍砥柱55、招生82、返鄉1、 知識很重要79、橫掃21、金國與華夏26、太行義軍59、火炮(二)81、平方臘(四)58、少府監26、春耕8、祭奠54、學宮與修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