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軍心爭功

海港海上約五里右,遼東總兵官蘇翎的座船隨起伏着,船上一杆大旗在南風中發出輕微的響聲。座船四周,是十幾艘快船,~如衆星捧月般地將主將座船環繞着,因都落了帆,所有的船都漂浮在海面上,彼此之間的間距卻是沒有多大變化。

海面上僅剩下這十幾艘船,夜幕降臨之後,大軍全數上岸,那些戰船隨即離去,在海上約二十多裡遠處的長島一帶集結。那裡原本便是遼東與山東海船的中轉站,此時,倒變成了水師的基地,蘇翎這次赴山東所需的後續的軍需,將都集中在長島等幾個島嶼上。

順着南風,海上船隊由啓航,幾乎在一夜之間,便能抵達長島一帶。往年大多是由山東向遼東運輸糧草、布匹等物,這般大規模地船隊,還是頭一次反向山東運過去。按蘇翎的軍令,長島上要儲備一萬人馬半年的糧草、火藥等軍需,這些數量,相對於那些大多數都是新下水的船隊來說,倒不算太過費時費力。

這次蘇翎由遼東調集人馬渡海登錄山東登州,只抽調江水師一半的船隻,另外一半,都是原用作商對貨運的海船。這些船,都是頭次下水的新船。

鎮江新城一帶那幾家船場,還未等冰雪完全消融,便開始打造新船。而經過一個冬季的籌劃,尤其是胡德昌的銀莊一次性給船場貸了三十萬兩銀子,而胡顯成又提前支付了二十萬兩新式戰船的船款,這足夠的銀子,便轉化爲數以萬計的工匠民夫集結在鴨綠江畔。

這還不包括那提供木料、鐵釘、繩索以及製作船帆等相關行當地人數。單隻從朝鮮境內募集的工匠民夫,就達兩千多人。

這般規模的船場,怕是除當年爲三寶太監出海打造海船時曾經有過類似的船場,在當今大明朝地界內,再也尋不到第二處。一個月裡,便能有數十艘大小船隻下水。尤其是那新式戰船,按最新地速度來看,每月至少能有五艘新式戰船下水。

遼東都司地勢,大約是在正月裡便被人看出某些徵兆。當然,蘇翎大將軍對此一說是不屑一顧的,但在鎮江堡一帶,卻是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爲此戰必勝。隨着船場的日益繁忙,而瀋陽戰事一了,整個遼東似乎都轉了方向,春耕已畢,這剩下的,便都轉向了海上。

那新式戰船,是類似於明朝地大號福船,與葡萄牙人的三桅快帆船地結合體。當然,桅杆數目最少是三桅,這種船隻是那些工匠與隨後陸續抵達鎮江堡的神父、士兵們一起研製出來的。這種基於快速造船的需要而打造的戰船,不僅速度快,轉向方便,且已經初步具備了在深海大洋航行的條件。每一艘戰船都配備了四十門新式火炮,當然原屬於大明朝水師裝備地,也都一樣不缺的安置在船上。

那江水師馮伯靈一直帶着船隊在朝鮮水域遊弋,已經初步選定了三處適合設立補給之處。這回蘇翎下海,那馮伯靈卻來不及趕回。好在整個遼東地海船,新打造的連同四處收刮地,倒是足夠大軍渡海所需了。

遼東總兵官蘇翎地座船。便一艘新式戰船。不過。這是唯一一艘配置八十門火炮地戰船。按照大明朝地說法。這艘海船大概在一千五百料左右。此時標準不一。很難明確描述這海船地規模。但按照葡萄牙人地話來說。這等海船。已經可以在南洋一帶橫行了。可惜。目前也僅僅只有一艘而已。過大地海船。總得在海上經過風浪才能大規模打造。

在天時。所有火炮地炮門都是關閉着地。所以在蓬萊海岸上看到海船地人。都不會知道這種新式戰船到底會有多大地威力。甚至連鎮江水師千總趙仕哲。也僅僅是耳聞而已。按照鎮江水師地分工。趙仕哲是專責登錄作戰部分。那海上炮戰。倒還是馮伯靈主管。那新式戰船。也由馮伯靈帶去適航了。

船艙裡。遼東總兵官蘇翎。正在燭火下俯身查看一張地圖。身邊圍着地是趙毅成。那護衛隊長唐平自然是與蘇翎形影不離。在一角地椅子上坐着地。是何安東。在靠近門口處。坐着地三人卻正是這次山東事件地主角。嚴安途、王鴻、蔣明。

大軍登錄之時。這三人便被黑甲騎兵尋到。帶至蘇翎地船上。這回山東事件地詳情。便由三人一一細說清楚。那趙仕哲與王鴻、蔣明之間。自是毫無保留。是故這全部實情。包括山東水師符寶正地情況。也都被蘇翎、趙毅成等人掌握了。這番詢問、述說。足足用去了兩個時辰。蘇翎隨即又詢問了關於山東登州府地一些情況。並在地圖上一一對照。直到此時。方纔告一段落。

蘇翎直起身。看了看三人。說道:“你們先下去歇息吧。”

“是。”三人一起起身。默默地行禮。然後退了出去。

趙毅成看着蘇翎,說道:“大哥,這跟我們所知相差不多。這張圖標註的,應該不會有錯。”

蘇翎點點頭,說道:“這圖畫了有些

,到今日,算用得上。”

毅成笑了笑,說道:“那在商隊裡的哨探,尤其是適才這兩個,早就鬧着要換個地方,說是老跟着商隊跑沒什麼用處,想到軍中參戰,否則連個軍功都得不到。這回也該用一用了。”

當初趙毅成部屬在胡德昌等幾家商隊之中隱伏的哨探們,這幾年可是將所經之地的詳情全都繪製成圖,這等毫無驚險的差事,對於那些急於立功的年輕人,可是有些悶人。那王鴻、蔣明,也是其中之一。就連趙仕哲也曾東繞西繞的在趙毅成面前暗示過。當然,明說還是不敢的,畢竟是軍令,誰敢說個“不”字?按趙仕哲的想法,最好是三個兄弟都在鎮江水師裡,那該是多麼自在地日子。

蘇翎聽趙成這麼一說,笑道:“這回帶過海的人馬,倒有八成都是急於立功的,眼下還看不出是好是壞。若是都如趙仕哲這般鬧事,總有鬧成壞事的。”

趙毅成卻似乎不以爲然,說道:“大哥,只要他們守軍紀,這再壞地事,對我們都是好事。”

蘇翎斜眼瞧了==那坐旁地何安東,笑着問道:“老何,你怎麼看?”

那何安東卻不慌不忙地了蘇翎一眼,先不回答問題,反問問道:“將軍,屬下有一事不明,還請將軍解惑。”

“說吧。”蘇翎笑。

“這回山東之事,按說是那山東水師符寶正勾結白蓮教做下綁人索財之事,牽扯到我們的人,這纔將趙仕哲攪了進去。可是,將軍,這海船,這地圖”

何東望向蘇翎,遲疑地說道:“莫非將軍早就有謀取山東之意?這些可都是幾年前便都準備下的。”

蘇翎一笑,卻看向趙毅成。

趙毅成便笑着說道:“這事嘛,能說什麼謀取山東是預謀的,但這海上,可是很早便有這個心思了。”

說,趙毅成便將當年兄弟們一起圍爐夜話時的情形,大致上講述了一遍。那何安東本早已有所耳聞,此時倒是聽到了詳情。那看向蘇翎地目光,不免又增添了一些說不清楚的東西。

蘇翎笑道:“先不說這個,老何說說看,這回地事,你怎麼看的?”

何安東低頭思索了片刻,說道:“將士立功心切,這便是軍心可用。至於麻煩,適才趙將軍所說是正理,只要守軍紀,其餘的,總至不會是我們的壞事。”

趙毅成接着說道:“大哥,這爭功之心,還是你當初弄的那個軍功獎勵引發的。大哥忙於軍務,這按軍功地獎賞,可沒怎麼問過,那胡顯成倒是與我聊過。大哥,你可知如今在軍中的武官、士卒,最多地土地由多少畝?”

“有多少?”蘇翎好奇地問道,說實話,這規矩是他定的,但這具體辦事,卻多是胡顯成等人辦理地,這到底分下多少土地去,他心裡可是沒數。反正遼東經此一戰,土地幾乎全數被重新分過,何況還有不少新墾出來的土地,根本不愁不夠分地。

趙毅成笑着說道:“按胡顯成哪兒的記載,這幾年下來,最多的一個,叫張雲山。在千山堡時便跟着大哥的,一直到瀋陽之戰。眼下剛升做把總武職,按說這軍功也立了不少,可惜不識字,不然怎麼會纔是個把總?”

這規矩是蘇翎定下的,所有武官必須經武官學院整訓之後才能升任高級武官,這既然不識字,便等於斷了升職的路子。

蘇翎恍然間覺得這麼辦似乎有些漏洞,但一時之間卻想不出什麼來。

趙毅成接着說道:“這說起來,按軍功獎勵給張雲山的土地,有一千八百五十畝。大哥,這是按斬獲敵人頭顱,以及分派戰事的完成結果來衡定的。你們說,這地可不是多的令人乍舌?”

“這麼多?”蘇翎倒也是意外,說道:“他如何種得過來?”

“僱人。”趙毅成笑道:“我也是好奇,專門去尋他問過的。當然,那獎勵銀子也不少,這除了僱人種地之外,還有不少地他乾脆就佃給別人種,只要剩下三成的收成便可。

蘇翎尚未說話,那何安東接着說道:“將軍,軍中這等將士,可爲數不少。那些後來的官兵,沒輪到立功的,可不就心熱的很?”

趙毅成接着說道:“所以,這回的一萬人,可都是求着那些立功多的人讓着的,大哥,這份軍心,可從未聽說過啊。”

這次蘇翎帶來的一萬人馬,是從瀋陽那邊駐軍中抽調的,不過,因考慮到要重新調整營伍建制,除去已經有所分派的營之外,餘下的,原本準備全數分編爲屯軍的,恰好趕上山東事發,這些人馬便都是用的自願報名的方式募集的。當然,武官們是嚴格挑選出來的。

蘇翎一笑,正要說些什麼,卻聽外面護衛叫道:“將軍,鎮江水師千總趙仕哲、山東水師千總符寶正求見

第7章 全心備戰第10章 兵鋒初顯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3章 以河爲界第15章 堅城瀋陽第14章 戰線前哨第25章 虎添翼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5章 四萬明軍第22章 京韻邊聲第7章 變中有變第32章 山東水師第73章 襲擾規模第21章 撫軍心第67章 長斤斧軍第14章 萬事俱備第3章 宿營地第37章 欲赴蒙古第57章 臉面交情第2章 百戶屯田第60章 直截了當第34章 遊擊將軍第25章 虎添翼第62章 事本尋常第35章 太平新城第33章 跨海揚帆第21章 餘波未止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5章 小勝暗襲第6章 海濱遇匪第29章 遼東畫卷第67章 蘇府新家第2章 一家人第5章 鎮江參將第11章 顧此失彼第14章 萬事俱備第14章 戰線前哨第20章 部族戰爭第1章 旗軍戍邊第32章 城下收兵第71章 京城兄弟第27章 十萬知府第21章 遙相呼應第60章 豪酋頹途第37章 酒肆客棧第63章 黑山之城第70章 去舊迎新第6章 山中人第19章 峽谷藏兵第21章 且變且行第26章 商務總辦第70章 去舊迎新第17章 工部庫存第9章 莽撞之餘第79章 梟雄鼠輩第22章 京韻邊聲第30章 來去由心第36章 空城以待第1章 旗軍戍邊第70章 去舊迎新第44章 鎮江新城第9章 李氏農莊第17章 鹽參商第60章 直截了當第16章 嚴寒將至第29章 遼東畫卷第27章 黃雀在後第6章 山中人第36章 孤注一擲第12章 將軍手段第3章 西洋之慾第8章 越河演練第22章 赫圖阿拉第26章 商務總辦第11章 撥雲見日第11章 顧此失彼第25章 虎添翼第5章 白沙溝第61章 好事多磨第50章 夜話姻緣第37章 欲赴蒙古第19章 英雄美人第7章 保留地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5章 虎添翼第54章 越來越近第43章 七虎獵熊第36章 孤注一擲第12章 將星隕落第14章 戰線前哨第61章 好事多磨第23章 經略牽線第70章 天啓內帑第17章 村落糧稅第86章 相互屠殺第10章 計奪寨第20章 洗劫建奴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章 以河爲界第32章 衆心所向
第7章 全心備戰第10章 兵鋒初顯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3章 以河爲界第15章 堅城瀋陽第14章 戰線前哨第25章 虎添翼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5章 四萬明軍第22章 京韻邊聲第7章 變中有變第32章 山東水師第73章 襲擾規模第21章 撫軍心第67章 長斤斧軍第14章 萬事俱備第3章 宿營地第37章 欲赴蒙古第57章 臉面交情第2章 百戶屯田第60章 直截了當第34章 遊擊將軍第25章 虎添翼第62章 事本尋常第35章 太平新城第33章 跨海揚帆第21章 餘波未止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5章 小勝暗襲第6章 海濱遇匪第29章 遼東畫卷第67章 蘇府新家第2章 一家人第5章 鎮江參將第11章 顧此失彼第14章 萬事俱備第14章 戰線前哨第20章 部族戰爭第1章 旗軍戍邊第32章 城下收兵第71章 京城兄弟第27章 十萬知府第21章 遙相呼應第60章 豪酋頹途第37章 酒肆客棧第63章 黑山之城第70章 去舊迎新第6章 山中人第19章 峽谷藏兵第21章 且變且行第26章 商務總辦第70章 去舊迎新第17章 工部庫存第9章 莽撞之餘第79章 梟雄鼠輩第22章 京韻邊聲第30章 來去由心第36章 空城以待第1章 旗軍戍邊第70章 去舊迎新第44章 鎮江新城第9章 李氏農莊第17章 鹽參商第60章 直截了當第16章 嚴寒將至第29章 遼東畫卷第27章 黃雀在後第6章 山中人第36章 孤注一擲第12章 將軍手段第3章 西洋之慾第8章 越河演練第22章 赫圖阿拉第26章 商務總辦第11章 撥雲見日第11章 顧此失彼第25章 虎添翼第5章 白沙溝第61章 好事多磨第50章 夜話姻緣第37章 欲赴蒙古第19章 英雄美人第7章 保留地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5章 虎添翼第54章 越來越近第43章 七虎獵熊第36章 孤注一擲第12章 將星隕落第14章 戰線前哨第61章 好事多磨第23章 經略牽線第70章 天啓內帑第17章 村落糧稅第86章 相互屠殺第10章 計奪寨第20章 洗劫建奴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章 以河爲界第32章 衆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