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來去由心

寒氣撲面而來,讓剛剛從一杯熱茶中緩過來的劉綎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看起來,倒象是被來人驚得一跳。

將寒風帶進大帳的,是總被蘇翎帶在身邊的祝浩。這位昔日在遼東邊牆上戍守的旗軍,如今已經全然不是以往忍氣吞聲的模樣。自從到得蘇翎軍中,很快便聽說一直在軍中流傳的一句話,“見誰都不跪”,蘇翎這句毫無文采且略顯張揚的俗話,祝浩初聽時甚至渾身熱血激涌。未在遼東遭受屈辱的人,是不會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尤其是對一身武藝卻隨時都得卑躬屈膝的漢子來說,能夠昂起頭做人,足以激發更多潛在的血性。看着那似乎在哆嗦的劉綎以及其他幾位武官,祝浩有那麼一刻沒有說話,只面無表情地站立在幾人面前。

這些可都是平日裡只能仰望,回話都得跪着的高級武官啊,如今,卻在祝浩的目光下顯露出幾分被人操控命運的顏色,那原本是祝浩在昔日同伴眼裡看到最多的神情。

“我們將軍問:你們想死還是想活?想死自己了斷,想活,便寫信給你們的家人,叫他們來贖人。”

不等幾人有所反應,祝浩接着說道:“你們想清楚了,稍後將軍到時便要聽回話。”說罷,轉身出去。

這看似簡單的選擇,其實艱難無比,甚至還不如在戰場上求一個生死結局。這都降了,自然是不想死的,可這想活,卻未必全歸自己選。既然傳話來問,那蘇翎定不會殺這幾人。問題是若是想活,這怎麼個活法?寫信叫家人來贖,這個法子倒新鮮,這幾人的家財也不會太少,只是不知拿什麼來贖。但回去後如何?又怎麼解釋這全軍盡墨的結果?劉綎等幾人都是朝廷重要將領,不是那多如牛毛的低層武官,是不可能悄然無息地回去。若是戰死,即便敗了,說不定朝廷上還會給予封賜,惠及子孫家人。敗而未死,卻不僅得不到榮譽,連帶家人都會牽涉進去。若是這樣推理,如劉綎這般歲數且一生榮譽的,還真不如死了的好。問題是這武將戰場上即便是自刎都是瞬間便可壯烈一番的抉擇,但眼下坐在溫暖的大帳內,剛吃飽飯,手裡還有一杯熱茶,對手絲毫沒有惡意對待,你讓這死亡的念頭出現都已不易,更別說要自己選擇去死。

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幾位武官心思轉的七上八下的,許久都沒有定下,難怪蘇翎要派人事先告知。其實除了上面的,還有一個念頭,在幾人久思不得時先後出現,那便是,還有沒有別的活法?這使得幾人紛紛狐疑,這是否便是那位蘇將軍的勸降之意?眼下當然已經降了,卻未必服。適才外面的喊聲,此時在這幾人心中便是蘇翎欲讓其效命的先兆,這自然又引起無數思索。這個過程,日後對趙毅成的部門,又是一次典型案例。

這邊正彷徨不定間,祝浩又帶進一股冷風。

“都出來,將軍到了。”這是大帳,但不是明軍東路軍的大帳。

蘇翎帶着五十騎緩緩走進營地,在大帳前停下,卻並不下馬。劉綎等人在一旁站立,沒有人呵斥讓其跪下,這讓幾人稍稍安心。這可是在四周都是自己原屬兵馬面前。

蘇翎尚未開口說話,那邊列隊領取吃食的人羣,卻出現一陣騷動,幾個人吵吵嚷嚷,夾着着打鬥聲,一直傳過來。蘇翎微微皺眉,略一點頭,祝浩便策馬上前查問。

吵鬧聲立時便停了,這戰俘營原本就沒看見幾個千山堡的騎兵,這時出現一羣,那些俘兵們都立刻安靜下來。一問,卻是因爭搶吃食而起。這一人一碗肉,在明軍那裡都是不易之物,俘兵們自然是視作佳餚,多數都小口慢慢品嚐,一碗粥一塊麪餅足以填飽肚子。但千山堡看守人員的稀疏,讓戰俘中那些原本便是兵痞的人原形畢露。這在任何一個兵營裡都是存在的,除了武官,在一般的兵裡,總會有那麼兩三個幹着被武官們剩下的強搶橫奪的蠻橫之人。六個長相便是兇悍之人強行到分發吃食之處自行盛肉,那名負責分發的士兵剛一阻止,便被劈頭蓋臉地拳腳打翻在地。

這是戰俘營第一起騷亂。

蘇翎只說了一個字:“殺!”身後的幾名騎兵立即縱馬上前,同時腰刀出鞘,只幾步便到了那幾名被勒令站在中間的兵痞面前,只見幾道刀光閃過,六顆人頭咕碌碌滾到地上。然後一隊明軍被令立即收拾乾淨,轉眼間一切又恢復正常,只是地上髒兮兮的留下一片血污。那名負責分發食物的士兵,被立即賦予管理此地戰俘營的職責,連那些還在行使權利的低級武官們,也都聽從此人的安排。在鬆散關押下鬆弛了神經的戰俘們,又再一次鬆弛下來,看來,只要按令行事,便衣食無憂,更不會有送命的危險。

蘇翎轉頭看着劉綎等幾人,問道:“想清楚了麼?”

幾名武官誰也沒有開口,對那個問題,本就還在混亂的思緒又經適才轉瞬間的血光所幹擾,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對於各自管帶一營數千人馬的武官們,這種情形也只有在受到朝堂上大臣們的斥責時纔會如此,當然,除了劉綎,其餘幾人連這個機會都沒有。

蘇翎臉上略微顯出幾絲笑意,但其並未再問,而是撥馬轉身而去,身後的騎兵們也都緊隨在後面,只有祝浩留了下來。

“跟着我走。”祝浩依舊是那副面孔。

劉綎幾人茫然地跟在祝浩馬後,向着蘇翎離去的方向走去,那裡,是村子裡的一所大屋,大概是蘇翎的臨時住所。

屋內正中是一盆燒得正旺的爐火,屋內的寒氣早已驅盡,讓人咋一進來,倒有些不適應。劉綎幾人便在冷熱交替之際,面對着蘇翎,開始決定生死的對話。

“你們都在想,怎麼活下去吧。”蘇翎說話的聲音與在外面的殺氣凜然不同,倒是與屋內的溫暖相對應,至少聽起來不象是在譏諷。這選生還是死自然不需問了,否則那想死的還會跟着過來?

蘇翎沒有給他們更多徘徊不定的時間,繼續說道:“你們當中自信可以安穩地回去的,寫信交代清楚,叫家人過來談。沒把握的,”蘇翎稍稍停了一下,指了指北方,“在那邊給你們留一塊地,有房子可住,只要你們肯動手,糧食夠你們吃的。”

待幾人都在想這幾句話後,蘇翎又說:“定下沒有?”

祖天定先開了口,不過,他的話讓其餘幾位覺得有些愚蠢。

“蘇將軍真的不殺我們?”這話裡其實還透着同是遼東軍伍的意思,這裡面,也唯有祖天定與蘇翎還有點關聯。

蘇翎將幾人一一看過,才說道:“要殺的人不會多活一刻。”

這就是意思明確的回答。屋內的氣勢自然是一邊倒的,那劉綎也是囂張慣了的,卻自知沒有這種囂張的表達方式。

“蘇將軍是不是還要與明軍對陣?”祖天定連續問出這些真的愚蠢的話,只是蘇翎以及一旁的趙毅成沒有這麼看,祖天定已經在考慮是否加入蘇翎的主意。不過,祖天定世居遼東,這親戚家人若要牽連着算下來,怕是從山海關到鎮江堡,哪個地方都會找到,這與明軍再打,難免有遇到家人的時候。可若是真如蘇翎所說,種地,卻也是不幹的。

做一個農夫從來不會是軍伍之人的嚮往,也只有那些文人才會描繪出一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風光,但即使那樣,種地也決不是第一選擇,而是選擇後的無奈。

蘇翎僅僅反問一句:“東路軍多少人馬?”

此時在座的人都不知此次遼東大軍進攻的結果,總之這東路軍明朝的一萬五千人馬全部消失,不用問蘇翎是否還想與明軍對敵,明軍都不會放過蘇翎。一旦此次得勝,下一個目標定會是蘇翎。

祖天定沒有再問,看來仍在猶豫。

“我不需要你們爲我效命,我的隊伍裡也沒你們的位置。”蘇翎一口打斷了幾人的猶豫,“只要幫我做些事情,能回去的便回去,不方便的,也能自己養活自己。”

這條顧慮既然被消除,那麼剩下的問題也就不多了,確實是劉綎等幾人自己來選擇。若是自信回去沒事的,不會受到懲處,便可以考慮回去。有顧慮的,人家蘇將軍也給了一路可走。在聯想其戰俘營裡的一切,這待遇未免太好了吧。

“需要我們做什麼?”老將軍劉綎終於開口。自從在炮擊示威之下決定放棄戰鬥,這位自詡忠心耿耿的將軍便有了變化,不過,眼前的一切並不需他做出對抗朝廷的行動,接受,相對便要容易了。

蘇翎看了看趙毅成,趙毅成便接過話題。

“第一,回答我們一些問題,當然你們知道的,我們也知道,不過是對照一下。第二,讓你們的家人親戚之類的,給我們一些便利。”

“什麼便利?”姚國輔緊跟着問道。

“當然不是刺探軍情。”趙毅成一笑,說:“不過是開些鋪子,買賣商貨罷了。說起來,算是做生意吧。你們這些在山東、浙江、南京的,還有你們,四川,遼東就更不用說了。到時候我們會派人去跟你們聯繫,總之是以經商爲主,其它爲輔,且那些也不需要你們家人去做。你們只需保證商路、鋪子正常就可。”

這還真是想的周全,事事都照顧裡了。

“我家裡只有地。”浙江兵營備禦周冀明說道。這開口的越來越多,備禦僅是個低級武職,怕是家產不多,不過,在浙江便夠了。

“田地也可以,做農莊也是要的。銀子不會少給,但要保證買到我們需要的畝數。”趙毅成說。

周冀明琢磨着這個問題不大,實在不夠,自家的田賣一些總是可以的,便點點頭。

見這幾人都算是同意了,趙毅成才繼續說道:“這些不是眼下便要辦的事。你們儘管放心,這些事你們的家人也會有好處的,保不準銀子比你們當官時還多。”

這銀子現在還未考慮,眼下仍然是性命、身家問題。

“你們先寫信,讓家裡派個得力之人過來。至於如何回去,回去如何,你們自己想辦法。總之回不去的,也能活得好好的。但是,我們這裡沒有閒人,要有飯吃,就得做事。”

這點沒什麼可說的。至此,一切都算是有了答案。劉綎等幾人都放下心來,目前的結果大大好過預估,這心情,放得不是一般的輕鬆。眼前蘇翎所部所作的一切無不出人意料,從戰鬥方式到俘虜處置,連他們這些武官的未來都考慮的與常規迥異,怎麼不讓這些武官產生從未有過的改變?

經過放鬆的劉綎開始考慮自己那些家丁,那些常年跟隨四處征戰的部屬,這也是其放棄抵抗的原因之一。

“蘇將軍,”劉綎第一次如此稱呼,“是否是準備讓降兵去打朝鮮人?”

蘇翎略微一怔,旋即明白劉綎的用意,便說道:“你們放心,降兵中自願的我們纔會要,想回家的,也跟你們一樣。”事實上在戰後長達數月的時間裡,許多願意回去的人都被放走,不過,同樣有許多人做出願意協助的承諾,尤其是那些選擇回家的基層武官。千山堡的觸手,在這時,開始暗暗延伸。

“再說,那朝鮮人....”蘇翎慢悠悠地說道,“還用的着打麼?”

【若你覺得此書有趣,請推薦、收藏】

第18章 千山浴血第30章 來去由心第6章 破金大陣第9章 未來基石第30章 賊酋血脈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1章 餘波未止第18章 羣山缺口第68章 瓜熟蒂落第51章 提督遼東第87章 一敗塗地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9章 鐵甲斷金第55章 爲奴之選第31章 兵臨遼陽第11章 遮掩形跡第5章 鎮江參將第18章 千山浴血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2章 衆心所向第5章 上行下效第26章 商務總辦第73章 襲擾規模第11章 暗磨刀第28章 新生活第12章 奪命斬第56章 疑神疑鬼第16章 嚴寒將至第19章 安享冬雪第4章 東西教派第34章 臨時整軍第2章 一家人第37章 酒肆客棧第68章 燧發短銃第1章 旗軍戍邊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3章 雪夜除夕第11章 撥雲見日第32章 城下收兵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1章 撥雲見日第69章 經略媒人第55章 爲奴之選第73章 襲擾規模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24章 海上將軍第13章 鐵壁消融第27章 蒙古一部第31章 兵臨遼陽第56章 牛錄歸附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46章 心存高遠第71章 火炮長槍第2章 一家人第16章 各有所專第25章 進退之間第18章 千山浴血第30章 賊酋血脈第5章 上行下效第43章 七虎獵熊第6章 破金大陣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8章 新生活第84章 以火剝皮第2章 昏官悍勇第29章 新學堂第4章 女真人第43章 擢升總兵第32章 城下收兵第62章 事本尋常第14章 戰線前哨第30章 事在人爲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7章 鹽參商第8章 峰迴路轉第35章 遼陽移民第48章 建奴內亂第29章 商務二局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54章 攻守易勢第38章 部族分立第21章 窮途末路第58章 各算各的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0章 洗劫建奴第40章 虛張聲勢第36章 孤注一擲第51章 提督遼東第69章 經略媒人第10章 此長彼消第74章 雙喜臨門第80章 戰事前移第25章 以商爲引第5章 鎮江參將第5章 七月流火第3章 七恨起兵第6章 三江連號
第18章 千山浴血第30章 來去由心第6章 破金大陣第9章 未來基石第30章 賊酋血脈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1章 餘波未止第18章 羣山缺口第68章 瓜熟蒂落第51章 提督遼東第87章 一敗塗地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9章 鐵甲斷金第55章 爲奴之選第31章 兵臨遼陽第11章 遮掩形跡第5章 鎮江參將第18章 千山浴血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2章 衆心所向第5章 上行下效第26章 商務總辦第73章 襲擾規模第11章 暗磨刀第28章 新生活第12章 奪命斬第56章 疑神疑鬼第16章 嚴寒將至第19章 安享冬雪第4章 東西教派第34章 臨時整軍第2章 一家人第37章 酒肆客棧第68章 燧發短銃第1章 旗軍戍邊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3章 雪夜除夕第11章 撥雲見日第32章 城下收兵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1章 撥雲見日第69章 經略媒人第55章 爲奴之選第73章 襲擾規模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24章 海上將軍第13章 鐵壁消融第27章 蒙古一部第31章 兵臨遼陽第56章 牛錄歸附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46章 心存高遠第71章 火炮長槍第2章 一家人第16章 各有所專第25章 進退之間第18章 千山浴血第30章 賊酋血脈第5章 上行下效第43章 七虎獵熊第6章 破金大陣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8章 新生活第84章 以火剝皮第2章 昏官悍勇第29章 新學堂第4章 女真人第43章 擢升總兵第32章 城下收兵第62章 事本尋常第14章 戰線前哨第30章 事在人爲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7章 鹽參商第8章 峰迴路轉第35章 遼陽移民第48章 建奴內亂第29章 商務二局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54章 攻守易勢第38章 部族分立第21章 窮途末路第58章 各算各的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0章 洗劫建奴第40章 虛張聲勢第36章 孤注一擲第51章 提督遼東第69章 經略媒人第10章 此長彼消第74章 雙喜臨門第80章 戰事前移第25章 以商爲引第5章 鎮江參將第5章 七月流火第3章 七恨起兵第6章 三江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