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遊擊將軍

就在鎮江水師的船隊一路向南駛去的同時,馮伯靈親自出馬,帶着振武營中二千新兵也浩浩蕩蕩地向南行進。

這一半的新兵是經過短暫訓練後精挑細選出來的,不說是訓練有成,卻也能算得上隊列整齊,進退如一。在教官們呵斥與銀子的交相驅使下,這些人已經領到一兩銀子獎賞的新兵更是竭力展現出新軍的朝氣來。剩下的新兵則在蘇翎新調入的教官的整訓下,沒日沒夜的加緊向那一兩銀子靠近。

馮伯靈總算拿出一副遼東都司新近得勢武官的威風,沿着海岸線,一路橫掃而去。

熊廷弼對這位昔日相識的低級武官的賞識,不是毫無來由,儘管對馮伯靈不過是一條消息的來源罷了。但以熊廷弼的脾氣,這遼東原有的大小武官,除了賀世賢等幾個爲數甚少的人可用之外,其餘的均是人浮於事,毫無用處。這位遼東經略自上任以來,便沒把遼東都司原有的大小文官、武官放在眼裡,輕則一頓呵斥,重則便要拔劍砍人。再加上原有的遼東大小官員損失慘重,可以說但凡能幹點的,都喪命於薩爾滸之戰,而留下的,不僅官位低賤,且這辦事的能力,連聽招呼做事都做不到。

是故馮伯靈此時猶如一朵火苗,給熊廷弼焦頭爛額的處境裡增添了一點好兆頭。朝廷上屢次三番出現的督促收復開原、鐵嶺失地的言論,那些言官、御史之流更是妙筆生花,動輒下筆千言,將熊廷弼的戰略部署說得一無是處,連欺君的罪名都屢見不鮮。神宗已逝,光宗新立,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眼看着危機一步步臨近,這些都使熊廷弼心急如焚。

按熊廷弼的部署,此時遼陽一帶聚集的兵馬已近十三萬,所需器械馬匹糧草仍然在不斷增加之中,雖然已經度過了如春荒時那般絕境,卻仍然達不到預想的要求,要進攻努爾哈赤,還需要更多的準備。

最讓熊廷弼惱火的,是聚集在遼陽附近的官軍中,除了各邊徵調來的士兵、川兵、毛兵以外,那些遼東留存的數萬人馬中,能算得上精壯的兵,十之一二,其餘的一眼看去便知不能上陣,勉強做些守城、採草、放馬雜事。唯一能稱得上善戰的,只有各個將領手下的家丁,但爲數不多,每個將領之下,不過只有六,七百個人而已。憑着這樣的軍馬,要想進攻,豈不是自尋死路?這且不說,努爾哈赤一再於瀋陽附近襲擾,目的已經十分明顯,熊廷弼如今僅能全力死守,這丟失瀋陽的隱憂都還存在着,怎麼可能再進攻?

馮伯靈的異軍突起,尤其是那些吃飽了便逃走的新兵在馮伯靈那裡一個沒少,讓熊廷弼的臉上露出罕見的笑意。爲此,這一回熊廷弼特意補充了兩個月的糧餉給馮伯靈,並且令其招募新兵以彌補遼東在鎮江一帶的兵力空虛,一千人的鎧甲裝備也在旅順口一帶等待馮伯靈的接收。

唯一遺憾的,是馮伯靈的鎮江遊擊將軍一職始終沒有得到朝廷的批覆,但這不併不妨礙熊廷弼在手令中讓馮伯靈以鎮江遊擊將軍一職行事。

或許是遠離了蘇翎的緣故,馮伯靈一出鎮江,便顯露出一個老軍伍的威風。在鎮江堡蘇翎面前的些許懦弱形象逐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麾下兵馬千人的遊擊將軍。

蘇翎所說的膽子大點,馮伯靈做起來,可不僅僅這麼簡單。

從鎮江堡轄區與金州衛地交界處開始。沿海岸地堡寨、墩臺等等被馮伯靈洗劫一空。原本並不算多。也根本不能舞動刀槍地戍守旗軍。不過是衛所種田地出身。哪裡能擋得住馮伯靈這一羣吃飽了正想找事地新兵?這一路上地三五人旗軍。或是十幾、二十多人地?望烽燧臺架。一律被馮伯靈以徵集軍需地理由繳械。鎧甲器械一概扒去。這倒未引起戍守士兵地抵抗。理由倒並非馮伯靈地威勢。這還有熊廷弼地軍令。以及馮伯靈輕描淡寫地說道:不願交出也可。那便隨我去瀋陽迎敵好了。反正這些刀槍、鎧甲、器械收上來。也是給新募集地兵用地。

這麼一說。就連有些鎧甲武器是自備地旗軍。也都在一番猶豫片刻之後。主動脫下。雙手奉上。

一兩天地功夫。馮伯靈已經收集了數百件鎧甲、武器。小地堡寨、墩臺幾乎沒讓馮伯靈出馬。便由小隊振武營地新兵們收拾了。隨後稍大一些地堡寨。因聚集着上百地欺君戍守。且還有騎兵在內。馮伯靈則將遊擊將軍發揮得淋漓盡致。也不知是不是這些年屈居水師千總一職太久地緣故。以新身份說話地語氣。倒真不象是才上任地將軍。

沿海岸地黃骨島堡、望海渦堡、紅嘴堡等要地堡寨。馮伯靈是連一丁點地笑容都未露出。驅馬來到堡前。將振武營地大旗高高豎起。喝令守堡官員立即出堡列隊。宣讀遼東經略熊廷弼地手令。隨即不論那些守堡官兵是否願意。立即令其交出兵器、鎧甲。稍有猶豫。一幫身體壯實地遠勝守堡官兵地振武營新兵立即圍攏上來。連日地小勝已經讓新兵們開始興奮。欺負人可是用不着多學地。隨後。堡內僅餘地糧草馬匹被蒐集一空。運往鎮江堡振武營大營。

與此同時。蘇翎已經密令經趙毅成哨探們奪取地那些農莊。開始招募人手。組建民團小隊。這些農莊在經過一番整治之後。留下地人手並不多。但此時正好趁着這個機會。擴從人馬。眼下正值遼東收穫季節地到來。收穫地糧食足以自給自足。農莊裡不足十人地留住人員。至少有一人是趙毅成屬下地哨探。熟知軍務。這個人便即刻成爲這些民團地首領。

馮伯靈沿途經過之處地農莊。即刻得到這些新近徵集地武器鎧甲。並且。一小隊振武營地新兵被留駐農莊。他們將統歸農莊首領管帶。自然。振武營地募兵大旗。也將在農莊上空高高飄起。

募兵的農莊給出的條件,只是月糧,並且言明,只有精壯的人,武藝精湛之士纔將獲得餉銀。即便是這樣,也有爲數不少的遼東百姓前來應募。蘇翎並不在意這些人是否與劉國縉募集的人馬一樣,只想混口飯吃,只要能聚集一定數量的兵馬,稍加訓練,能夠擺出陣勢便可。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兵源聚集地,從中挑選出的確算得上戰兵的人,再加以引導,以至成爲千山堡騎兵的後備力量。當然,入了軍營,不管是不是混飯吃的,不可能再如遼東新兵那般隨意逃亡,軍令之下,斬首的懲罰,是不需上報給蘇翎知道的,這將給每一個民團的首領以絕對的權威。

因人手遠不足以再將千山堡的人派往遼東腹地的這些農莊裡,那些募集的人中不少礦工出身,或是原本就是遼東旗軍的破落戶,或是一直逃亡隱匿的士兵,在展示自己的本事後,被迅速提拔成底層武官,當即給予餉銀鼓勵。這樣之下,這些新募集的官兵可根本不管給誰當兵,爲誰而戰,只要能拿到手的糧餉給了,便就滿足了。

馮伯靈一路橫掃到金州衛城,便稍稍收斂了些。這不僅是因爲金州衛城駐兵尚有五百多人,且遼東都司留存的官吏也基本完好,且那旅順口的補給,還要這些官員辦些手續纔好。

對於金州衛的事情,趙毅成已事先有所考慮,馮伯靈並不需要自己拿出傢俬打點,五千兩的現銀是隨軍攜帶的,倘若不夠,金州衛城裡的三江商號,還可以給予一定的支持。

事實上五千兩銀子遠遠沒有花完,金州衛的掌印指揮、管屯指揮、僉事分別收到數百兩不等的銀子,便足以讓馮伯靈受到熱情款待。馮伯靈甚至還在衛指揮使的府上住下,享受了一頓遠離戰火的晚餐。

這些衛所的官員,如今已經沒有當初設立時那般威風,不過是掌管一方的地方官員罷了,且這些仍然屬於武官的編制,也在朝廷文官對武官的刻意打壓下早就失去了原有品級的尊嚴。如今是誰手裡有兵,誰便能賺取大量的銀子,而待在衛所,也只能從籽粒糧上想想辦法,這所得可就沒有那麼方便了。指揮的世襲武職,在大明朝可是數以千萬計,不過是個可拿俸祿的職銜罷了。馮伯靈手裡的熊廷弼的手令,可是紅人的標誌,武官們羨慕的,不過是能親自帶兵而已。

如此之下,交接事宜自是順利無比,馮伯靈還得到數百石的糧草支持,所付出的,不過是在熊廷弼面前美言幾句,也讓這些官員們可以弄個自主募兵的差使用用。爲此,馮伯靈還不得不聽了許久關於境內匪患頻出,大戶們人心惶惶的抱怨。

觥籌交錯間,馮伯靈自然將遼東戰事渲染了一番,讓金州衛的大小官員們再次恐慌了一陣子。隨着馮伯靈的一番關於鎮江堡作用的誇大宣傳,讓振武營得到的支持又翻了一倍,而馮伯靈也順便就將鎮江水師進行擴從的消息透露一二,結果,支持再次增加,甚至連武庫中存儲已久,不知能否使用的火器、火藥,都提到桌面上來談了。馮伯靈自然是全部收下,而自己要做的,不過是在鎮江水師新打造的戰船中,爲在座的各位每戶留下一條專用,且時時在鎮江堡與金州衛之間巡遊。

所獲既多,這回去的時候,馮伯靈可就沒再按原計劃的,去騷擾與復州接境的那一帶的堡寨。但對於興奮的振武營新兵們,卻接受了一次長途急行軍的鍛鍊,所有糧草器器械甲杖等,都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運抵鎮江堡,爲此,分隊行進的振武營新兵們,還多了一個目標---最先抵達的隊伍,每人二兩賞銀。

馮伯靈返回鎮江堡時,一眼望見的,是鴨綠江畔如雲的船帆。

不過,不等馮伯靈上前看個究竟,一場橫掃山東至遼東半島的颶風已經用豆大的雨點,將馮伯靈的視線遮蓋的霧氣濛濛。

【收藏、推薦,謝謝鼓勵】

第35章 遼陽移民第7章 女人問題第19章 英雄美人第3章 經略奇功第5章 白沙溝第93章 遷居移民第14章 萬事俱備第7章 變中有變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4章 豪酋遲暮第9章 嬌顏如雪第4章 東西教派第15章 兵事之初第22章 兵將之選第20章 阿哈諸申第10章 兵鋒初顯第19章 鐵甲斷金第19章 英雄美人第67章 蘇府新家第36章 各有所爲第3章 以河爲界第19章 鐵甲斷金第34章 銀莊遍佈第49章 人算天算第81章 合圍瀋陽第10章 轉念餘韻第49章 人算天算第46章 心存高遠第23章 商人心思第92章 開疆拓土第35章 太平新城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章 兵部題稿第19章 峽谷藏兵第5章 白沙溝第43章 擢升總兵第28章 草場新城第5章 上行下效第61章 好事多磨第24章 世家大戶第7章 全心備戰第1章 天災人禍第24章 築江城第20章 阿哈諸申第18章 羣山缺口第14章 萬事俱備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章 遼事再變第71章 京城兄弟第42章 固定航線第24章 海上將軍第30章 蒙古騎兵第30章 來去由心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6章 大勢所趨第66章 周全安置第32章 何去何從第26章 再選官兵第50章 逃亡官兵第82章 震懾之戰第91章 瀋陽屯田第73章 先走一步第23章 商人心思第33章 波光之下第81章 合圍瀋陽第40章 虛張聲勢第24章 布場作坊第64章 依計漸進第24章 斷酋根本第4章 雷厲風行第18章 振武染血第24章 驅虎吞狼第27章 蒙古一部第47章 重振陳家第59章 將軍賜名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6章 整軍威第27章 黃雀在後第70章 去舊迎新第14章 萬事俱備第83章 一勞永逸第9章 以血授職第69章 經略媒人第30章 事在人爲第37章 酒肆客棧第8章 越河演練第6章 海濱遇匪第41章 遼陽又變第50章 逃亡官兵第71章 火炮長槍第15章 三十天第78章 利刃穿心第30章 事在人爲第2章 昏官悍勇第31章 兵臨遼陽第5章 鎮江參將第22章 兵將之選
第35章 遼陽移民第7章 女人問題第19章 英雄美人第3章 經略奇功第5章 白沙溝第93章 遷居移民第14章 萬事俱備第7章 變中有變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4章 豪酋遲暮第9章 嬌顏如雪第4章 東西教派第15章 兵事之初第22章 兵將之選第20章 阿哈諸申第10章 兵鋒初顯第19章 鐵甲斷金第19章 英雄美人第67章 蘇府新家第36章 各有所爲第3章 以河爲界第19章 鐵甲斷金第34章 銀莊遍佈第49章 人算天算第81章 合圍瀋陽第10章 轉念餘韻第49章 人算天算第46章 心存高遠第23章 商人心思第92章 開疆拓土第35章 太平新城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章 兵部題稿第19章 峽谷藏兵第5章 白沙溝第43章 擢升總兵第28章 草場新城第5章 上行下效第61章 好事多磨第24章 世家大戶第7章 全心備戰第1章 天災人禍第24章 築江城第20章 阿哈諸申第18章 羣山缺口第14章 萬事俱備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章 遼事再變第71章 京城兄弟第42章 固定航線第24章 海上將軍第30章 蒙古騎兵第30章 來去由心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6章 大勢所趨第66章 周全安置第32章 何去何從第26章 再選官兵第50章 逃亡官兵第82章 震懾之戰第91章 瀋陽屯田第73章 先走一步第23章 商人心思第33章 波光之下第81章 合圍瀋陽第40章 虛張聲勢第24章 布場作坊第64章 依計漸進第24章 斷酋根本第4章 雷厲風行第18章 振武染血第24章 驅虎吞狼第27章 蒙古一部第47章 重振陳家第59章 將軍賜名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6章 整軍威第27章 黃雀在後第70章 去舊迎新第14章 萬事俱備第83章 一勞永逸第9章 以血授職第69章 經略媒人第30章 事在人爲第37章 酒肆客棧第8章 越河演練第6章 海濱遇匪第41章 遼陽又變第50章 逃亡官兵第71章 火炮長槍第15章 三十天第78章 利刃穿心第30章 事在人爲第2章 昏官悍勇第31章 兵臨遼陽第5章 鎮江參將第22章 兵將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