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京韻邊聲

萬曆四十六年年末,一股強勁的北風夾雜着鵝毛大雪呼嘯着掠過千山堡,將四周羣山上爲數不多的綠色狠狠地剝去,整整持續了三日,纔在這一年最後一天的黎明時分緩緩收了尾。千山堡四周的羣山彷彿猛然增高,一尺多深的積雪將所有的溝渠、溪澗全都填平,放眼望去是一色的白雪皚皚。這場百年難遇的風雪讓人們真正見識到什麼是鵝毛大雪,那幾位來自關內的夫子甚至緊裹着毛皮大衣衝進雪裡,顧不得冷風刺骨,要爭一爭到底是多大的一隻鵝才能將這場雪稱爲“鵝毛大雪”;就連世居山林的古裡甲都望着雪景出神,似乎是在回憶到底哪一年纔會有這樣的情景。當然若真是百年難遇,古裡甲是怎麼想都不爲過,反正無人會信。

這風雪征途,是話本里的故事,這樣的大雪莫說出徵,連走出千山堡都是件費勁氣力的事情。但飛雪初歇,自寬甸堡方向便走來一隊人馬,徑直越過邊牆,向千山堡方向走來。一尺深的積雪可不是費力這麼簡單的便能解決的,這隊人馬行進時是連推帶拽,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動,其中一匹馬陷入雪坑折了腿不能動彈,便立即上前幾人將馱載的包裹卸下,分散到別的馬背上。好在這些包裹都不算重,不至於成爲麻煩。其中的一個年輕人內穿藍色夾襖,外面罩一件深色斗篷,只見他靠近那匹馬,伸手拍了拍馬頭,似乎略有惋惜地輕嘆。那匹馬也彷彿覺察到什麼,擡起頭在年輕人身上蹭着,一人一馬顯出幾分依依不捨。隊伍中有人招呼了一聲,那年輕人回首望了望,又扭轉頭,略微一怔,伸手拔出腰間短劍,將一尺多長鋒利劍刃對準馬心的部位用力一刺,直沒入柄,隨即抽出短劍迅疾離去。那匹馬嘶鳴了幾聲,在浸散的血色中徒然地擺頭,但不久便漸漸無力,轟然倒在積雪之中。

行不到五里,那年輕人似乎略微不安,不時地向兩側山崗上望去,但兩邊一樣是白皚皚的積雪,光禿禿的樹木後面見不到一個人影。

“怎麼不走了?”一個老者問道。

“我總覺的有什麼不對?”年輕人回答道。

老者隨即也向四周望去,但同樣沒有看見什麼。便說道:“是你多心了吧?”

那年輕人微微搖頭,不知是說那老者說的不對,還是自己錯了。隊伍繼續前行,那年輕人雖然不再四顧,但神情卻頗爲警覺,又行了不到五里,隊伍經過一處緩緩隆起的山坡,那年輕人忽然拔出短劍,同時高聲:“停下,有敵人。”隊伍立即停步,幾個人紛紛拔出腰刀,各自面對一方,尋找敵蹤。那年輕人衝不遠處的一塊巨石吼道:“什麼人?出來!”

只見話音未落,巨石兩側便躍出兩串人影,那些人似乎都跳躍而出,一落地,稍稍屈身,便從坡上急速滑下,每一個人都像是在腳上安着輪子又像是在雪上飄行,這兩串人影劃開兩條弧線,在隊伍的兩側飛快地繞了過去。

那年輕人伸出短劍,便向飛速接近的一人刺去。對面那人卻身子一斜,猛然轉向,腳下旋即飛出大片積雪,撲面潑向年輕人。持劍者眼睛一花,頓時吃驚,將手中短劍舞作一團,防備對方攻擊。

“哈哈,嚇你小子一跳吧,”對方站定,卻先來一聲大笑。

年輕人一愣,仔細看去,隨即一聲大叫:“是你。”旋即迎上前去,便要給對方一個擁抱,卻忘了手裡還有一把鋒利的短劍。對面那人急忙躲閃,叫道:“先把劍收了。”

此時其餘十多個滑行的人已經圍着兜了一個圈子,最後都停在那人身後。

“餘彥澤,真沒料到會在這裡遇上。”年輕人收起短劍,笑着說道。

“許熙,這半年多不見,你這臉也白了許多啊。”餘彥澤也笑着說道。

這二人正是與蘇翎同生共死的兄弟。那徐熙自從被派往京城,這還是頭一遭回遼東。這個年紀不過二十五六的年輕人本是孤兒,那般兄弟便是唯一的親人,這返回遼東,自然是歸心似箭,見着胡德昌後便催着立即趕往千山堡。胡德昌正也想見一見蘇翎,遼東的情勢變化,讓其略感不安,而新近得到的消息,更是讓他等不及開春。兩下一和,這場大雪剛有減弱的趨勢,便就冒雪而行。

不說這樣的雪天,便是不下雪,胡德昌對自己的安全也是放心的。蘇翎所部的勢力已經滲透進寬甸邊牆之內,那寬甸堡內的一名奉命駐守的百戶,已經與蘇翎見過面,商議好一旦有事,便帶着屬下幾十人投奔千山堡。但蘇翎讓其繼續留在寬甸堡內,所需的糧食、銀子,由趙毅成的哨探捎帶。這也是胡德昌這次大搖大擺地走出邊牆的基礎。

此時胡德昌正笑眯眯地望着兩個驚喜交加的年輕人,卻不說話,留着二人敘舊。

許熙好奇地望着餘彥澤等人身後的白色斗篷,尤其是腳下那快速滑行的兩條木板。

“有趣吧,這玩意兒滑起來比馬跑得都快。專在雪地裡用的。”餘彥澤炫耀着,二人這般較勁也不是一日兩日了。

“我試試?”徐熙有些按耐不住。

“別,這看着簡單,不摔個百八十跤的,連路都不會走。等你回去再說。”餘彥澤沒有答應。

這滑雪板並非蘇翎的專利,而是那些來自海西的部族首領子弟帶來的。說起來在遼東也是有人使用,但作爲哨探專用的軍事用途,在這遼東怕是隻有千山堡一個。冬日裡的大雪紛飛,讓千山堡騎兵幾乎寸步難行,待看見這滑雪板,千山堡騎兵哨探們便多了一副制式裝備。遠途用馬,近程滑雪,幾次試驗之下,所有的遊騎哨探都喜歡上了那種滑行如飛的感覺,儘管這當中有無數人被摔的鼻青臉腫。類似的還有一種供雪地行軍用的網狀踏板,不過,後來換成了藤條編制,既輕巧又實用,很快這兩樣裝備便被普及每一個外出執勤的小隊裡。這餘彥澤倒並未專爲徐熙而來,真真是巧遇。這一帶的雪地裡,還有近十個小隊在原野中滑行。

胡德昌見二人聊起來沒完,便催促道:“兩位還是邊走便聊吧,若是再下雪,怕還要耽誤更多的時辰。”

餘彥澤說道:“正好我們也要回去,這便一路,我們前邊取馬去。”說罷,便帶着小隊猛撐幾下,慢慢開始滑行,逐漸加快,不一會便隱在前邊的山腳後不見。

這兩隊人馬行進速度之間的差距,是一個時辰後,徐熙才見到早已等得不耐煩返身來尋的餘彥澤小隊。兩隊合作一隊,兩兄弟也是繼續邊走邊聊。

差不多將千山堡說了個遍後,徐熙問道:“那陳家小姐在做什麼?”

“千山學堂。如今那些孩童可都聽她指派。”餘彥澤隨口答道,但略略一頓,回頭看向徐熙,說道:“你問這做什麼?”

“隨便問問。”徐熙順口答道,不與餘彥澤那別有用意的目光對視。

餘彥澤沒有再說什麼,這路上的交談,就此打住。

胡德昌、徐熙與餘彥澤等人是在天黑不久趕至千山堡,讓徐熙與胡德昌都感到驚奇地是,千山堡上空正綻開道道煙花,從堡中不斷飛出的道道紅線在半空中迸射出五顏六色的花朵,在厚厚的積雪倒映之下分外妖嬈。

這是千山堡研製的第一批煙火信號。在工匠們與千山學堂的學員緊密連結之後,有關火yao的研製成果,被第一個用在了傳訊上面。鑑於上次後金兩旗的偷襲使得千山堡險些全軍覆沒,這種緊急情形下使用的煙火信號便被加緊研製,而今第一批生產出的煙火除留下一部分作爲軍用外,便趁着過年,拿出一部分燃放,順便檢驗一下中間的次品率。而胡德昌等人見了,卻彷彿不是在這偏遠之地,許熙更是感覺異樣,這繁華二字,再沒有比得上京城了。

年三十的夜晚自然是喜慶而熱烈的,這恆古延續的傳統還將繼續一代代地傳下去。對於千山堡來說,就連那些女真人戶,也都隨着家家設宴。這佔千山堡近三成還多的女真人家,不過一年多光景,便與漢人家相差無幾。漢族的同化作用,僅此可見一斑。只是在千山堡,這種單邊的影響並不明顯,因爲女真人帶來的生存技能,對於千山堡的環境下生存的漢人,遠比關內要多,衆多的彼此學習、合作以及並肩抗敵,讓千山堡內暗自施行的平等政策成爲自然而然的產物,這一點,或許便是蘇翎略微感到滿意的地方。蘇翎並未限制千山堡內民戶的信仰選擇,至於家中是否供着神仙、菩薩,都各隨所願,只要按千山堡的命令辦事,便無人過問。這樣的寬鬆放任,讓年三十例行的拜神、供佛慣例呈現多種儀式,但這既沒人統計,也無人關心,真要說信什麼的話,怕是相信蘇翎要多一些。

千山堡內的騎兵們在年三十這一晚,照例是分做兩班,一半輪休,一半執勤,那些稍遠一些的隊伍,會在隨後的換班中,得到補償。因此,當胡德昌與許熙進入蘇翎宅院的大廳時,滿屋子都是相識或是陌生的武官。在京城硬被逼出來的觀察力,使得許熙很快便發覺,這廳內有半數不相識的武官是新近編制的。老一輩武官,其實也就是一年左右,當初頒發的銀質五星徽章仍然佩戴在胸甲上,而新來的武官所佩戴的五星,讓人一眼便能看出新舊,這無疑是一種資歷的暗示。千山堡還未制定進一步的武官級別制度,仍然是簡單的小隊二十人,大隊則被擴展成二百人。依據屋內的武官數量,便能簡單算出。千山堡每日都進行軍訓,只是大規模的騎兵戰列訓練還很少,但已經在郝老六牽頭的小組內進行商議。徐熙判斷出千山堡新近擴展的騎兵人數,不禁顯露出些許激動的情緒,但很快便控制住了。在京城,這種場面很常見,除了不是武官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許熙的接觸範圍內,這不動聲色是必須做到的,爲此,徐熙不免生出幾分厭煩。按蘇翎的指示,徐熙在京城露面,是一副販運藥材暴發的嘴臉示人。錦衣玉食、出入不能說是香車寶馬,卻也不曾再體驗這山中跋涉之苦。這次回來,一是將京城的事務一一稟報,二來,也多少是有些想念之意。是故徐熙並未得到蘇翎允許,便就快馬趕回,而蘇翎自然不會爲此責怪。另一方面,那京城內的官員都已放了年假,無人辦公,徐熙也就沒了接近劉大人的機會,而手裡的一些消息也需要說的詳盡,單是幾張紙已不能說的明白,再說,那邊生意上自有胡德昌的人在打理,徐熙大可不管。

廳內仍然是幾座火爐,一排案几上擺着酒食,武官們三三兩兩地坐在爐邊。儘管此處不講究上下級別,但武官們仍然是按照編制扎推坐下,大隊長身邊便是十個小隊長,蘇翎對此沒有表態,按平常的規矩,只要沒有安排任務,或是放假,每一個騎兵都必須跟着小隊長,同樣,每一個小隊長都盯着大隊長,久而久之,這都成了習慣。至於是否形成彼此之間的隔閡,眼下千山堡還遠遠不夠這個資格。

晚宴,是在一聲琴音中開始的。廳內一角設有一簾,一位女子正將琴音從內散出。這還是蘇翎頭一次如此奢侈,爲此的代價是五升糧食。千山堡內聘請琴師的價格,讓那七位女子總算擺脫借居的窘境,在千山堡,這樣的人也唯有這幾個不能肩挑手擡的女子,好在憑本事吃飯的規矩,讓七人在千山堡中慢慢有了市場,而逢年過節的酬勞,已經可以自己養活自己。這僅僅是千山堡衆多特殊之處的一個小例子。

依舊是老規矩,第一杯衆人齊飲,第二杯敬陣亡的兄弟,然後便有事說事,無事閒聊。只不過多了若有若無的琴音,在座的武官也不懂,或許陳芷雲與周青山略微說得出曲名。

“徐熙,說說京城的消息。”蘇翎向坐在對面的徐熙說道。

“是,”徐熙應聲之後,便開始敘說。他說得很慢,一路上並未攜帶太多的文書,很多都得靠記憶。

“京城......”徐熙剛說兩個字,蘇翎便搖手示意,說:“先說與遼東相關的事情,其它的以後再談。”

徐熙點點頭,一邊回憶一邊說道:“這些事情要從頭說起,自努爾哈赤攻下撫順、東州、馬根丹等城堡,朝廷上便一致主戰。最先提出的,是山海關主事鄒之易。”似乎是這些名字讓徐熙有些頭疼,他微微晃了晃頭。畢竟接下來還有大串的朝中重臣姓名,寫下來足以開出一張單子。

“朝中數次議事都以戰爲主,就連皇上也是這個主意。後面便以大學士方從哲、兵部尚書黃嘉善爲首,督促各地調集兵馬備戰。按照那些大臣的說法,那努爾哈赤不堪一擊,似乎一戰便勝。”

蘇翎等衆位武官聽見這麼說,都無聲地笑了笑。朝廷上沒人知道努爾哈赤到底有多大的力量,估計他們想的,還是以前李成樑橫行遼東時的樣子。

“隨後便是讓兵部侍郎楊鎬任遼東經略。”許熙搖搖頭,說道:“朝廷調動了許多官兒,有些都記不清了。不過,調往遼東的都還記得。讓總兵杜鬆駐紮在山海關。總兵劉綎、柴國柱等赴京聽調。”

“不過,隨後聽說遼東有將無兵。準備就地徵兵。”蘇翎望向趙毅成,但趙毅成卻搖搖頭,這部分消息沒有打聽到。

胡德昌插言道:“這個我聽說了。說是遼東都司傳下令來,讓河西河東一帶停止科考,叫那些生員、秀才等人各自招募人馬,若有功可賜給科名。並說凡是有家丁四、五百人的,便任命爲副將、參將、遊擊等職銜,帶起二、三百名的,任命爲都司職銜。還聽當地的旗軍說,各堡現有的軍士,固守一個月的,記大捷一次。固守半個月的,記中捷一次。堅守五天的記小捷一次。”

蘇翎聽得有趣,便問:“那麼有人去麼?”

胡德昌說道:“有,我認識的一個便聚集起五百多人,不過是不是被任命爲參將的,便不知道了。”

郝老六笑着說道:“要這麼着,我們人人都可以當個參將、遊擊了。這官兒都這麼賤價了。”昔日一個參將便能將他們這些人悄無聲息地逼死,如今見這麼說,這反差可就大了。

蘇翎說道:“遼東數十萬人,還說無兵可用。”他搖搖頭,對於遼東都司,沒有比他們更明白衛所的實力了。

徐熙便接着說下去。“最初是定在六月出戰,但據說是因餉銀不足,所調兵馬都無法移營,到了六月,沒有一個是按期抵達的。直到清河堡戰敗之事報給皇上,纔給了那楊鎬尚方寶劍,總兵以下官員可以立斬。這上次傳來的斥責遼東官員的文書便是這時下的。”

蘇翎點點頭,表示記得那上面的內容。徐熙便繼續說道:“有了尚方寶劍,各地徵調的兵馬纔開始動起來。時間是又定在八九月間,但到八月底,有消息說只有宣大、山西兩鎮的兵馬起程,總兵杜鬆的兵馬還沒出關,總兵劉綎到了京城,不過,他只帶着七百多家丁。其餘的,據說都還在籌辦,根本就沒有上路。”

蘇翎想了想,說道:“照這個走法,怕是還要兩三個月。”

徐熙說道:“我走之前,聽說了楊鎬上奏的內容,說所集的兵馬都是羸弱不堪的兵卒,要重新調集可用的。”

蘇翎等人聽這麼一說,都是哭笑不得,這不是又要幾個月?難怪這努爾哈赤勝了這麼久,居然就沒有出現過其一直擔心的報復,還有空到千山堡來搗亂。

“看來,怎麼得也要到春季纔會有戰事。”趙毅成說道。這冬天封凍,他的遼陽一帶的哨探傳回消息比較困難,甚至長時間沒有消息。

胡德昌說道:“我這次來,也是想說說這件事。我認識的幾個商人,便是在撫順被努爾哈赤捉去,但沒多久就被放回來了。前些天我們見過一面,他將所見都說給我聽了。我覺得這事還是跟你們說說的好。這次便跟着徐熙一起來了。”

蘇翎便問道:“說說看,那商人都在努爾哈赤哪兒看到什麼?”趙毅成更是聚精會神地看着胡德昌,這樣的情報不就是最直接的麼?他的哨探還很少見到能接近努爾哈赤的人。

“我認識的那個商人,原本便在撫順開着鋪子,生意倒是做的紅火,每年怎麼也得有數千兩的進項。”說道這裡,胡德昌連忙打住,這生意經一說來,便沒完了,這可不是此來的目的。

“撫順陷落之後,那人便被捉了去,不過,連他在內,有八省十六名商人都被放回來裡了,還給了路費。”

“收買人心。”郝老六說道。這是簡單的手法。

“他說撫順被捉的百姓被編成一千多戶,還可以尋找失散的家人,並且,據他說每家還給了牛、馬、阿哈、衣服、被褥、食谷。每家分給大母豬兩頭,犬四隻,雞十隻。這數字是我那朋友親耳聽到的。原來百姓中的小官兒都不變,都劃給李永芳管轄。還聽說那些被捉的遼東兵士,只要是南方的人,便都放回去,還給三兩銀子。若是有願意跟隨的,還配給妻室,並給一犬、二雞、二鵝、一牛、一紬、四布,每月給一斗米。”

這些細節都是頭一次聽說,那趙毅成更是乾脆找出紙筆都記錄下來。

“我那朋友還說,那努爾哈赤親自見了他們,一是說讓他們回去再販些米糧布匹等物到遼東,他親口保證這些人的安全,還讓他們回去廣爲傳之。還說若是能提供一些遼東都司的消息,他還將給更多的銀子給他們。”胡德昌說道,“我那朋友自然不是這樣的人,可他說那些被放回去的人中,有不少是額外領了銀子的。”

蘇翎警覺起來,說道:“你是擔心這些人混進我們這裡?”

胡德昌點點頭,他來的意思正是擔心這一點,自打他聽說這個消息,便將千山堡收攏逃軍的事情連在一起。

蘇翎等人都暗自思索,這個問題若是深想下去,便能將其與千山堡最近被襲擊相關聯。雖然蘇翎等人對自己屬下都十分信任,但適才胡德昌所說,可就讓事情複雜起來。若是真的遼東逃軍,便沒多少擔心的。可若是自撫順時起便處心積慮地潛入,可就不敢保證沒有嫌疑。

這裡面尤其是努爾哈赤的配給妻室的點子,怕是比別的什麼雞鴨牛羊還要有誘惑力。這遼東軍兵之中,無論是旗軍,還是家丁,都難以娶妻。一方面軍戶出身本就被人輕視,甚至連那些普通百姓都會不願與軍戶結成親家。家丁則更不用說了。這件事在以後將導致千山堡開始有專人考慮這些騎兵的成親問題。上一次還是自願,但這千山堡內女少男多,問題很難解決。那努爾哈赤可就不愁這個問題,他的戰俘裡,大把的女人等着被當作奴僕獎給勇猛的戰士。

蘇翎對着衆人說道:“你們都聽見了?這個消息不得透露出去。你們每個隊長都要在暗地裡小心探查,但不能引起軍中騷動。”

“是,”衆小隊長齊聲答道。忽然高起的聲音讓簾內的琴聲頓了一下,顯然是被嚇着了。

蘇翎站起身來,在屋內走了兩圈,才說道:“你們都聽見了。這遼東不斷增派人手,不管他們幾時到齊,終會尋那努爾哈赤一戰。”

“再說這努爾哈赤,胡德昌說的那些手段,可想他不是一個短見之人。這就表明努爾哈赤如今已不是在靠劫掠過日子,他想要得更多了。”

趙毅成默默聽着,心裡不斷盤算着。

“我們,”蘇翎說道,“上次雖然敵人撤了,可也不是說我們便勝過了努爾哈赤的八旗兵馬。適才雖說這一戰遲早要來,但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遼東與努爾哈赤都不會善罷甘休。這仗將會越打越長,不論他們誰死誰活。勝者都會前來對付我們。大家都要好好想想,如何應對。”

“若要抵擋任何一方,我們眼下的人手遠遠不夠。”趙毅成說道。兩旗騎兵攻城時的架勢,讓人手顯得短缺的問題都暴露出來。

“可這人一多,糧草總是個問題。我們自己還有上千人呢,”胡顯成說道。“再說,除了那些邊牆上的兵,我們也沒有可招的人。”

遼東與努爾哈赤一戰,結果必將對千山堡產生影響。

“我們只要多想想,想得再遠一些,辦法總會有的。”蘇翎並未現場便要答案,說了個大概方向。

徐熙等人還有更機密的事情稟報,這說到這裡,便算是停下來另議。

趙毅成與胡德昌一起足足商議了三天,將所有細節都過了一遍。這時的目標很明確,要看遼東到底如何進攻。千山堡靠近努爾哈赤一側的倒沒什麼可打聽的。想必努爾哈赤也一樣,讓蘇翎所部作爲一塊飛地,擋在威脅面前。

第86章 相互屠殺第18章 振武染血第92章 開疆拓土第6章 海濱遇匪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9章 嬌顏如雪第21章 撫軍心第72章 策反八旗第8章 越河演練第43章 七虎獵熊第52章 旁敲側擊第25章 虎添翼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章 西洋之慾第18章 千山浴血第19章 英雄美人第35章 漫天煙雲第30章 事在人爲第69章 大展宏第9章 以血授職第39章 兩軍相聚第4章 軍政之分第29章 商務二局第26章 再選官兵第36章 孤注一擲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8章 草場新城第2章 新舊交替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8章 部族分立第26章 遼陽血戰第21章 窮途末路第14章 登州計劃第21章 餘波未止第26章 振武新營第15章 小勝暗襲第9章 整編軍第28章 無主之城第52章 蘇系武官第5章 鎮江參將第32章 衆心所向第24章 斷酋根本第14章 遼東經略第13章 如箭在弦第53章 疑慮重重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6章 嚴寒將至第28章 死而復生第77章 外圍殺戮第24章 驅虎吞狼第11章 撥雲見日第75章 躍躍欲試第10章 身份之疑第65章 豪爽胸懷第7章 保留地第13章 以牙還牙第10章 兵鋒初顯第16章 太平哨第13章 鐵壁消融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2章 紮營登州第71章 火炮長槍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1章 遙相呼應第3章 七恨起兵第29章 死生未卜第35章 漫天煙雲第21章 窮途末路第38章 營口小鎮第9章 莽撞之餘第8章 越河演練第23章 戰雷隱隱第37章 欲赴蒙古第6章 三江連號第46章 心存高遠第62章 事本尋常第32章 城下收兵第31章 兵臨遼陽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4章 千山堡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4章 相見之宴第5章 七月流火第25章 以商爲引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10章 聯手剿賊第41章 擠壓行動第11章 遮掩形跡第63章 黑山之城第13章 以牙還牙第14章 遼東經略第70章 天啓內帑第18章 兌現軍功第26章 整軍威第24章 驅虎吞狼第31章 兵臨遼陽第26章 背影如煙第19章 安享冬雪第44章 賀禮雲集
第86章 相互屠殺第18章 振武染血第92章 開疆拓土第6章 海濱遇匪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9章 嬌顏如雪第21章 撫軍心第72章 策反八旗第8章 越河演練第43章 七虎獵熊第52章 旁敲側擊第25章 虎添翼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章 西洋之慾第18章 千山浴血第19章 英雄美人第35章 漫天煙雲第30章 事在人爲第69章 大展宏第9章 以血授職第39章 兩軍相聚第4章 軍政之分第29章 商務二局第26章 再選官兵第36章 孤注一擲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8章 草場新城第2章 新舊交替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8章 部族分立第26章 遼陽血戰第21章 窮途末路第14章 登州計劃第21章 餘波未止第26章 振武新營第15章 小勝暗襲第9章 整編軍第28章 無主之城第52章 蘇系武官第5章 鎮江參將第32章 衆心所向第24章 斷酋根本第14章 遼東經略第13章 如箭在弦第53章 疑慮重重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6章 嚴寒將至第28章 死而復生第77章 外圍殺戮第24章 驅虎吞狼第11章 撥雲見日第75章 躍躍欲試第10章 身份之疑第65章 豪爽胸懷第7章 保留地第13章 以牙還牙第10章 兵鋒初顯第16章 太平哨第13章 鐵壁消融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2章 紮營登州第71章 火炮長槍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1章 遙相呼應第3章 七恨起兵第29章 死生未卜第35章 漫天煙雲第21章 窮途末路第38章 營口小鎮第9章 莽撞之餘第8章 越河演練第23章 戰雷隱隱第37章 欲赴蒙古第6章 三江連號第46章 心存高遠第62章 事本尋常第32章 城下收兵第31章 兵臨遼陽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4章 千山堡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4章 相見之宴第5章 七月流火第25章 以商爲引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10章 聯手剿賊第41章 擠壓行動第11章 遮掩形跡第63章 黑山之城第13章 以牙還牙第14章 遼東經略第70章 天啓內帑第18章 兌現軍功第26章 整軍威第24章 驅虎吞狼第31章 兵臨遼陽第26章 背影如煙第19章 安享冬雪第44章 賀禮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