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越來越近

啓元年的臘月十五,吳家渡海而來的大批米、布以及T|再次由營口鎮的倉庫中出庫,由近千人的民夫馱隊運送,啓程奔向遼陽。

這僅僅是頭一批,自打朝廷的軍需船隊稀疏下來,這還是頭一次這般規模的運送隊伍。這陸路自然要比海上費時費力,好在有胡世雲、嚴正安的緊急調派,這第一批數百輛大車、騾馬倒是立即便能啓程。那餘下的,還得從各地再次調派大車纔可運送。

徐熙自京城已經事先通知了胡世雲、嚴正安二人準備

,但吳家的商貨實在太多,除了事先知道的一萬石大米之外,還有不少別的商貨,再說,這次船隊也不僅僅是吳家一隊,還有旁的商人抵達,這總不能都給了吳家用吧?那吳九奎倒是沒意見,這第一批如此輕鬆的啓程,已經算是不易,浩浩蕩蕩馱隊一眼望不到尾,這樣的規模若要吳家那些管事從人去僱傭,怕也得花上幾日功夫才妥當。

對於餘下的那些商貨,吳九奎也大方地交給胡世雲了一部分,讓其發給營口鎮的那些小商小販們,去賺些過年銀子,並允諾可以在吳九奎離開遼東時,再支付貨款。那些小商小販,倒有半數是這些馱隊裡的民夫家眷,此舉自然贏得了民夫們的感激之情,那些目光,也讓吳九奎與吳琪雪感受到了遼東的另一種人情。

吳九奎與吳琪雪在客棧便與胡世雲、嚴正安告別,上了那輛四輪馬車,直接駛往鎮外與馱隊匯合。那些管事與護衛們,則人人有馬,除了五十人跟在馬車前後之外,其餘的,都分散在馱隊裡面。有了遼陽商務局的幫助,吳九奎此行攜帶的人手,倒有過多之嫌。在營口鎮的客棧裡,吳九奎留下了幾十人駐守,等待後續馱隊的到來。

大概是考慮到吳琪雪的小姐身份,這輛馬車裡,增添了兩張厚皮褥子,還有幾副軟墊。寬敝的馬車裡雖然不能躺着,卻也可以斜倚着舒展下身子。這一點,連吳九奎這樣年紀的人,也因此受益,這大車沒走多遠,一老一少,便不顧什麼禮儀,各自斜靠着一邊,一邊從簾縫裡瞧着外面的雪景,一邊閒聊打發時光。

吳琪雪擁着厚厚的毛皮,倒是絲毫感覺不到外面的寒冷,寒雨、易煙兩個丫鬟,坐在一輛稍小的兩輪馬車裡,就跟在後面。這一趟的女眷有三位,胡世雲本打算再安排一輛四輪馬車的,卻被吳九奎婉言謝絕了,若是連吳家的丫頭都如此享受,這吳家也未免過分了些。雖然吳九奎瞧出來,在遼東見得這些人,似乎並不怎麼分尊卑等級,但在吳家,可是要講究的,哪兒有丫鬟與小姐一樣的待遇的?

吳琪雪瞧着吳九奎,若有所思地問道:“九叔,你說那天胡世雲、嚴正安送給咱們的那兩隻人蔘,真有百年了麼?”

吳九奎一怔,想了想,說道:“人蔘我倒不熟悉,但想來人家作爲贈禮,總不會假的吧?瞧着遼東這般做派,這兩隻參雖貴重,恐怕對他們來說,倒也不算什麼。畢竟這裡是產參的地方,莫說百年,千年的,也說不定有的。”

吳琪雪不信,仰着臉說道:“千年?我可不信。九叔見過?”

吳九奎笑着搖搖頭,說道:“我不過是打個比方,就算有,誰又能說得準到底多少年的?”

吳琪雪躲在毛皮下伸展了下身子。斜着腦袋說道:“這些人倒真捨得。如此款待。那些來遼東地客商。哪個又能不領情?這既能賺銀子。又有人熱心招呼幫忙。我瞧着只要在海上不出事。這定要再來地。”

吳九奎感嘆地說道:“是啊。這位蘇將軍。可當真是大手筆。你沒聽胡家、嚴家兩位少爺說麼?這商隊來遼東。可都沒只帶着銀子回去地。不都買了土產、山貨回去?這一來一往做兩份生意不說。單是這遼東。可沒要多少銀子。便有了這米糧、布匹等等商貨。”

說道這裡。吳九奎稍稍壓低聲音。說道:“這可要比朝廷只拿銀子接濟遼東要高明得多。”

吳琪雪想了想。說道:“九叔。你說這些事情。當真都是那人一人想出來地

吳九奎搖搖頭。說道:“不敢說。但就這些聽到地。看到地。無一不與他有關。就算不是他出地主意。也是有過指點地。我倒真想見見此人。看看到底是如何聰明地一個人。”

吳琪雪笑道:“九叔。那乾脆留下來喝喜酒算了。”

吳九奎一時沒想到別的,反而當真在心裡算了算日子,這留在遼陽過年,可是一定的了。不過,人家在鎮江堡舉辦喜事,未必還望鎮江堡走一趟?

“只有到了遼陽,看袁大人如何安置了。”吳九奎說道。

吳琪雪卻一下子不出聲了,往裡縮了縮,只露出半張臉。

“怎麼?”吳九奎關心地問道,“很冷?”

吳琪雪瞧了眼吳九奎,等了片刻,才問道:“九叔,你說那兩隻參,能治好我爹的病麼?”

吳九奎一怔,沒想到吳琪雪在想這個問題,便搖搖頭,說道:“不知。”

“不是說人蔘有起死回生之效麼?”吳琪雪問道。

吳九奎看看吳琪雪,輕嘆一聲,說道:“有用是真的,但也不是包治百病,有些病症,還不能服用人蔘的。這得回去請醫生看過,才能知曉。”

吳琪雪自言自語地說道:“若是真能治好便好了。到時候再給我生個弟弟,我也就不枉走着走這一趟了。”

吳九奎一笑,但又隨即忍住,說道:“小姐,這個可不是你該想的吧?”

吳琪雪那話的意思,自然是等吳老爺病好之後,再討幾個妾,然後生下吳家男丁,自然吳琪雪這趟被其視爲“厚顏”的遼東之行,也就等同於遊覽遼東風光了。

那吳琪雪卻答道:“九叔,我都這般來了,還有什麼不能想的?”

吳九奎一時無話,吳家這幅擔子,要用吳琪雪這樣一個小姑娘來頂着,

重了。吳老爺的法子,道理上也是有的,但這情理T(通。

這事放在吳琪雪身上,自然是一個未婚女子主動投懷送抱的想法,只是在吳老爺那裡,卻是用的“和親”的道理。這種事,在民間也不是少見,就連歷代朝廷,不也是巴巴的送上公主,換取江山穩固麼?實際上,很多事情,這在平民百姓中做,那是“無人不恥”的事情,但若是換個級別的人家做了,卻被說成是精明之道,甚至說是“治理有方”。

吳琪雪生在吳家,對這個道理可是明白的緊。吳家雖不能說大富大貴,卻是根基頗深,吳琪雪就算是做妾,也要比陳家大小姐來得尊貴。這些想法,實際上便是家傳,家風之說。

但吳琪雪畢竟是未嫁的姑娘家,雖說不一定遵循大明朝此時的禮教,吳家也不會拿自家閨女去攀附權貴,這不是吳家選婿的唯一標準。

是故吳琪雪在吳家的日子,那是過得比較自由。再說,凡是知道點吳家的底子的,都是想要攀附吳家的。那些當朝權貴,對吳家可沒什麼特別的吸引力。吳家老爺,要得是延續吳家血脈,保持富裕根基,而不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短暫輝煌。

吳琪雪自打說了那句話之後,這一路上便不再怎麼開口,弄得吳九奎也覺得有些不舒服,這在車上的大半時間,都是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因一路上馱隊自有胡世雲、嚴正安派遣的管事管帶,吳九奎幾乎事事不用過問,只管由人帶着便是。途中在海州住宿了一晚,吳九奎、吳琪雪自然還是住在海州城的客棧內,倒是與營口鎮的不同,都是海城城內的宅院改建而成的,雖不是新築,卻也收拾的乾乾淨淨,妥帖穩當,令人滿意。至於馱隊的那上前民夫,則沒有進城,就住在城外的一片宅院裡,以便次日方便啓程。

次日又行了一日,到了圓月東昇之時,這才抵達了遼陽城外。

這畢竟是在冬日裡,大雪雖在驛道上得到清掃,但這行進速度卻總要受到影響。月色灑落時,吳九奎、吳琪雪最先是被軍營裡的號角聲所提醒,這遼陽城外的軍營,已經能夠看到了。

如同在海州一樣,馱隊停在遼陽城外的一片屋舍前,這裡屬於遼陽商務局的管轄範圍,專供客商運貨存庫之用。至於吳九奎與吳琪雪這樣的客商,自然是要進到遼陽城內歇息的。

吳九奎、吳琪雪便乘着馬車,在一名胡世雲派遣的接應管事的引領下,穿過遼陽城南門外的兩座大營之間額度空隙,緩緩向遼陽城內駛去。

遼陽商務局在遼陽城內開設的客棧,相比在營口鎮、海州城的,可謂極具“奢侈”了。這院子精緻不說,還有不少盆栽、假山等等,儘管有雪覆蓋,卻多少令吳琪雪、吳九奎有幾分熟悉的感覺。屋內的陳設也是如此,看來,這擺設、傢什,都是按江南大戶人家所裝扮,除了多了些取暖的火盆,大致沒多少差別。

吳九奎看着那五十多名護衛、管事都已安排入住,吳琪雪也在單獨的院子裡由寒雨、易煙侍候着梳洗,便站在院子中琢磨了許久,便帶着吳小六,走出客棧。

那客棧的管事見吳九奎出門,便追上來詢問,是否要車、要轎,以便安排。吳九奎卻謝絕了,只問明瞭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的府衙,便徒步向指示的方向行去。這一路上,自可看一看遼陽城內是什麼樣子。

那名管事略有驚疑,眼瞧着吳九奎向遼東經略衙門行去,便盯視了片刻,便吩咐了一名從人,往遼東總兵府上稟報鍾維澤知道。

那吳九奎帶着吳小六在街上走着,步伐緩慢,邊走便思索着此時便見袁大人,是否合適。

這吳家老爺將吳琪雪嫁與蘇翎的想法,袁應泰當然清楚,也明知其用意。但吳琪雪這一趟的遼東之行,卻事先並未告知袁應泰。這不管吳家老爺怎麼想,那都是吳家自己關着門說話的事情,有些方面,自然也不方便與袁應泰說得過於透側,或者說,是不必說而袁應泰自然便能明白。此時若袁應泰見了吳琪雪,片刻便能猜到吳家老爺的想法,這總比在信中明說一定要讓蘇翎成爲吳家女婿的話要好。這等默契,可是蘇翎以及他那般人馬所學不到的。

那遼東經略袁應泰,與吳家老爺既然是好友,這自然也是受了吳家的好處。這些好處可不是說什麼銀子、田產一類的物事。那吳家老爺也算是書香門第,雖然吳家也是田莊、店鋪不少,卻不全然是生意人,要不怎麼叫世家大戶呢?袁應泰的再次起復,多少也有吳家老爺暗中運作的結果。當然,這種打點、舉薦等等,也是不着痕跡,這力氣一用便要用到妙處,話不必多說,像直接將某人調職到某處這樣愚蠢的話,可定然不再吳家老爺的嘴裡冒出來的。這一點,袁應泰心知肚明。

事實上,官場上的相互提攜、舉薦以及幫襯、遊說等等,可不像商人那般討價還價、你來我往的說個透徹、直接,文人之間,自有一套規矩,若不是中舉外派等等由科舉而來的官兒,也未必能融入到這個圈子裡去。一切都是“盡在不言中”的凝聚成各種脈絡。袁應泰與吳家老爺,這明面上便是不相干,私底下,卻密不可分。

吳九奎思慮再三,那遼陽城內的精緻壓根兒沒看到心裡,最終決定,還是要先見袁應泰。這蘇大將軍的婚期在即,若能在這短短的十多天內,給吳家小姐一個可能的機會,說不定也能有一番作爲。相機行事,可也得抓緊了。

走到經略衙門口,吳九奎大大方方地對守門的士兵說道:“煩請通報一聲,就說袁大人的家中有人來了。”

那名士兵一怔,打量了一下吳九奎,便點點頭,小跑着向後院跑去。

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15章 堅城瀋陽第28章 雪夜湮滅第85章 用心險惡第15章 因糧而往第20章 漸變舊俗第84章 以火剝皮第73章 襲擾規模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2章 鎮江水師第26章 背影如煙第32章 山東水師第32章 城下收兵第80章 戰事前移第49章 順勢而爲第32章 衆心所向第7章 保留地第6章 烈火焚城第85章 用心險惡第92章 開疆拓土第13章 鐵壁消融第23章 商人心思第5章 七月流火第29章 風雲隱現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13章 以牙還牙第32章 山東水師第81章 合圍瀋陽第52章 旁敲側擊第12章 將星隕落第40章 虛張聲勢第18章 千山浴血第2章 一家人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9章 新遼商第17章 嗜血之兵第61章 好事多磨第17章 工部庫存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章 夜不收第67章 長斤斧軍第27章 十萬知府第32章 山東水師第51章 提督遼東第14章 登州計劃第41章 遼陽又變第22章 兵將之選第8章 征服日第66章 周全安置第6章 山中人第13章 鐵壁消融第14章 遼東經略第1章 夜不收第83章 一勞永逸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6章 將值幾何第28章 死而復生第90章 借力蒙古第4章 東西教派第34章 遊擊將軍第28章 死而復生第4章 雷厲風行第58章 變通之道第29章 風雲隱現第8章 暗流涌動第49章 順勢而爲第3章 西洋之慾第68章 燧發短銃第33章 叛將結局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8章 振武染血第66章 周全安置第65章 豪爽胸懷第41章 擠壓行動第16章 烽火連綿第60章 直截了當第5章 白沙溝第32章 城下收兵第20章 阿哈諸申第55章 爲奴之選第28章 死而復生第93章 遷居移民第6章 三江連號第52章 旁敲側擊第73章 先走一步第81章 合圍瀋陽第55章 爲奴之選第50章 逃亡官兵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13章 如箭在弦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57章 臉面交情第5章 上行下效第59章 亂上加亂第6章 破金大陣第24章 斷酋根本第12章 紮營登州第77章 外圍殺戮第18章 鎮江堡
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15章 堅城瀋陽第28章 雪夜湮滅第85章 用心險惡第15章 因糧而往第20章 漸變舊俗第84章 以火剝皮第73章 襲擾規模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2章 鎮江水師第26章 背影如煙第32章 山東水師第32章 城下收兵第80章 戰事前移第49章 順勢而爲第32章 衆心所向第7章 保留地第6章 烈火焚城第85章 用心險惡第92章 開疆拓土第13章 鐵壁消融第23章 商人心思第5章 七月流火第29章 風雲隱現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13章 以牙還牙第32章 山東水師第81章 合圍瀋陽第52章 旁敲側擊第12章 將星隕落第40章 虛張聲勢第18章 千山浴血第2章 一家人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9章 新遼商第17章 嗜血之兵第61章 好事多磨第17章 工部庫存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章 夜不收第67章 長斤斧軍第27章 十萬知府第32章 山東水師第51章 提督遼東第14章 登州計劃第41章 遼陽又變第22章 兵將之選第8章 征服日第66章 周全安置第6章 山中人第13章 鐵壁消融第14章 遼東經略第1章 夜不收第83章 一勞永逸第17章 嗜血之兵第16章 將值幾何第28章 死而復生第90章 借力蒙古第4章 東西教派第34章 遊擊將軍第28章 死而復生第4章 雷厲風行第58章 變通之道第29章 風雲隱現第8章 暗流涌動第49章 順勢而爲第3章 西洋之慾第68章 燧發短銃第33章 叛將結局第44章 鎮江新城第18章 振武染血第66章 周全安置第65章 豪爽胸懷第41章 擠壓行動第16章 烽火連綿第60章 直截了當第5章 白沙溝第32章 城下收兵第20章 阿哈諸申第55章 爲奴之選第28章 死而復生第93章 遷居移民第6章 三江連號第52章 旁敲側擊第73章 先走一步第81章 合圍瀋陽第55章 爲奴之選第50章 逃亡官兵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13章 如箭在弦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57章 臉面交情第5章 上行下效第59章 亂上加亂第6章 破金大陣第24章 斷酋根本第12章 紮營登州第77章 外圍殺戮第18章 鎮江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