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全心備戰

清河堡一戰對努爾哈赤而言本是謀定而動,是故這戰果果然顯赫。此戰一舉消除了進軍遼東東部的障礙,將明朝邊牆防禦系統徹底打爛。遼東都司近百年費盡心機,用了無數人力、物力修築的漫長防線此時便象是一艘漏水的浮舟,於風雨中飄搖不定。這漏水之處其實早已出現,也不是沒有彌補的措施,但積習難改,補上一處,卻緊跟着帶來另一處新的問題。與其說是努爾哈赤將早已腐朽的遼東上衣撕破,倒不如說是遼東擺出一副弱不經風的身板叫囂着蔑視一個身強力壯的大漢,偏偏兜裡那點爲數並不算多的錢財就放在口袋邊上,連點掩飾的意思都沒有。努爾哈赤自然不管你什麼姿態,甭管你姿態高傲還是貌美如花,再清高的眼神也殺不死人,玩什麼花花腸子都沒有刀子來的快。可以想象那些江南名噪一時的名妓們,在風liu才子、達官貴人的追捧下如何顯示其風骨、其無言的殺傷力,但若是在努爾哈赤的這裡,不過是大手一揮,便象小雞子似的捉走便是,那虛無飄渺的風骨、姿態有何用處?這便是兩個民族之間的差異。任何力量都是以實力表現出來的,所謂的文明、先進,若沒有力量作爲基礎,便正如上面所比擬的,只能以慘敗爲結局。努爾哈赤戰略上算是達到了初步目的,但清河城堡被完全拆除,左右五十里內成爲沒有人煙之地。這一段的邊牆算是徹底成爲無用的擺設,而一處空虛則處處空虛,這種邊牆線式防禦策略自此才顯出潛伏已久的缺陷,近千里的防線,何處是重點?何處又是次要之地?結果便是這般,一點突破,則全線崩潰。

不過,努爾哈赤雖於清河一戰攻城拔寨贏得大勝,奪得清河城內的大部分物資,但對戰場上慘烈的一幕卻是多少有些心驚。清河城堡內一萬多人全部戰死,即便是城破之後,也沒有一人投降。這完全不用於撫順之戰,算起來清河堡遠沒有撫順重要,兵力不過一萬多人,但努爾哈赤卻在城下損失了近七千人馬。若是按此類推,努爾哈赤的後金六萬多人馬還能經得起幾次這樣的戰鬥?心有餘悸之餘更加慶幸有李永芳這樣的降將,於是李永芳更加得以重用。但是還有一事卻讓努爾哈赤感到迷惑,那便是有關鹼場堡與一堵牆兩座城堡的消息。努爾哈赤派人前往鹼場堡一堵牆進行清掃時,兩座城堡已然燃起熊熊烈火,城內已不能近人。不用說,這城裡已不會再有任何有用的東西留下,幾隊後金兵只得耐心等待火勢稍弱,將兩座小城的城牆拆毀。這詭異之處令努爾哈赤警覺起來,命人四處打探。說起來努爾哈赤也擁有爲數衆多的哨探,甚至在邊牆之內的漢人中也有不少的暗探,那撫順軍中潛伏的人便是撫順陷落的功臣之一。

那邊努爾哈赤滿腹心思地擺宴慶功,這邊千山堡裡,則是一副輕快景象。蘇翎等人返回之後,一邊急速搬運所得物資,一邊召集人員商議有關清河堡一戰窺視所見後金戰力的應對之策。從人員佈置到最後的城堡防禦,自郝老六胡顯成等人開始,一直到各個騎兵小隊,還有那些打造兵器的工匠們,甚至那些女真歸降者也都爲此獻計獻策,等到所有物資全部運回千山堡,清點完畢,收集起來的應對之策大大小小足有數千條。蘇翎讓陳家姐妹帶着千山學堂的將這些數千言的條款抄寫出百多份,再次分成近百組人員商議對策。這次大規模的抄寫讓千山學堂的學員們寫字的功夫大爲長進,同時抄寫的內容又讓還沒有涉及到軍事防禦部分的學員收穫不小,另外還造成千山堡內紙張的短缺,這是旁話,暫不再提。分組商議千山堡防禦的行動使得千山堡內人人皆知面臨的威脅,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降低了大戰來臨時的恐慌程度,全民參與的討論最後形成數百條確實可行的結論,隨即全部人馬都投入到這些結論中涉及到的器械、設施等等的打造之中。

蘇翎、郝老六等人操心的另一個重點,則是如何對付野戰中的後金對手。晚飯後的聚會成爲定規,大多數應對想法都是在這種情形下產生的。

此時蘇翎正瞧着手中的一張清單,上面是胡顯成統計出來的從清河堡一帶帶回的明細。

【器械火yao:虎蹲炮二十位,滅虜炮二十位,鳥銃二百杆,三眼槍五百杆,鏜鈀四百二十杆,挨牌二百八十面,長槍一千八百杆,腰刀一千八百口,弓一千三百張,箭七萬支,木榔頭四十根,木送子四十根,大將軍兩位,車二輛,隨大將軍火yao三千斤,鐵子一千斤,石子三千三百個,鉛子一千斤,火繩五十條,火線三千條。。。。。。】

蘇翎眉毛一揚,問道:“有這麼多?”

趙毅成笑着說道:“清河堡一帶是防禦重地,這裡面還有一部分大約是撫順一戰敗退下來的軍兵帶到鹼場堡的。”

郝老六說道:“有了這些,咱們可以裝備兩個振武營。可惜咱們人太少了。”話裡帶着明顯的遺憾。

蘇翎點點有,說道:“人少是個問題,不過,只要咱們千山堡能立着不倒,這人就會越來越多。”這是明顯的趨勢,從最初的數百人,到如今數千人,以後必然還會延續這一增長勢頭。不過,這首先得保證千山堡的存在。清河城內不是有萬多人麼?還有重兵駐守,不是一樣被努爾哈赤連根拔去。

“牛毛鄔一帶有何動靜?”蘇翎問。

趙毅成說道:“沒有大股人馬進犯的跡象,不過,小股遊騎增多,多是十人左右。”

蘇翎陷入沉思,好一會才說:“看來努爾哈赤已經註定到咱們了。這瞞是瞞不了多久,再過幾天,說不定海西一帶的消息也會傳過去,努爾哈赤就要下手了。”

屋內衆多都陷入思索之中,這戰爭並不可怕,只是這來臨之前的氣勢逼人。多久來,來多少,不能不考慮,卻僅能是猜測。

“要不要將術虎調回來?”郝老六問。

蘇翎遙遙頭,術虎是一顆暗藏的棋子,海西、東海一帶的作用日後非可小可。

“不知道會來多少人對付咱們。”胡顯成擔心之色呈現較多,畢竟他掌管千山堡衆多事宜,與數千人接觸頻繁,聽過蘇翎說過清河堡一戰的慘烈之後,這些人的性命在胡顯成心裡要重得多。

“還是按以往定下的策略辦,”蘇翎說道,“人數來的不多,咱們就野戰,若是再多些,相信三五千人還是有把握一戰的。”

“大哥說的那種襲擾之術,咱們可都是每日都在操練着,”郝老六笑着說,“三五千人,保證讓他們到不了千山堡。”所謂襲擾之術,是以夜不收時形成的一些作戰規律作爲藍圖,再加上隨着人數的增多、戰力的增強而相應增加的手段,以消耗敵手能戰之兵爲主,盡力在正面決戰之前將敵人的戰力、士氣等等降低到最低點,而一旦有必勝的把握,這不惜全面決戰。蘇翎與郝老六等人在野戰上花費最多的時間,從百人大隊到騎兵小隊,每一個隊長都參與制定戰術以及戰略的商討,而每一個騎兵都與整個小隊結爲整體,從日常操練得到整個戰略目的,都人人皆知。這種練兵方法在蘇翎所部已成爲慣例,這是遠遠不同於任何其它軍隊的做法,而郝老六胡顯成等人則逐漸成長爲領兵大將,愈發地喜歡蘇翎制定的這一系列練兵之策,並給予足夠的理解與信心。

“只要他們進了山,便來多少人都不怕。”郝老六說道,“按預想的結果,除非他們避開山谷,專選平坦之處行走,否則便沒一刻消停的時候。”

“那樣一來,不就到不了千山堡了?”胡顯成笑着附和這種設想。

趙毅成沒有太過樂觀,說道:“若是努爾哈赤派的人多呢?比如說,一萬人馬?”

郝老六一時沒有回答,這一萬人馬的隊伍,就不是騷擾之策能對付了的。不是說沒有效果,而是力量懸殊,對方就算是不顧傷亡,對騷擾者不管不顧,便能直闖千山堡,畢竟騷擾的力量不足以正面阻攔。

蘇翎再三考慮,纔開口說道:“按說咱們現在還夠不上努爾哈赤動用一萬人馬。千山堡又不是什麼富裕之地,就算是奪去了,他努爾哈赤也沒什麼好處可拿,反要賠上一萬人馬的糧草消耗。爲何要打撫順,因爲那裡有足夠的軍需補充消耗,清河堡也一樣。再說,這兩地都是進軍遼東腹地的關口,看來那努爾哈赤目的還要深遠。”

蘇翎稍停,接着說下去,“寬甸一地爲何成爲棄地?李成樑爲此還曾飽受詬病。上次遷移寬甸百姓,說起來是短視之舉,但與這裡是塊雞肋不無關係。咱們若不是被逼無奈,又怎麼跑到這深山之中?這塊地方不管是努爾哈赤得了,還是遼東進駐,都是需要大量貼補的,收成卻沒有多少。誰又肯這麼做賠本的事情?”

“我們不是過得很好麼?”郝老六問道。

“這不同。若沒有胡德昌等人商路上的貼補,我們不會有今天。”蘇翎說道。

說起商路,郝老六便無言了。遼東關閉馬市,便是一種態度。雖然對於遼東都司,朝廷上也曾出過諸如商屯之類的鼓勵辦法,但最終都弊病百出,不了了之,沒有如蘇翎這般佈局。

“雖然咱們這麼想,但那努爾哈赤也難說不會排除萬人來對付咱們。一切以有備爲好。”蘇翎將話題又回到商議上。

“若真來萬人左右,看來只能退守千山堡。”郝老六一定是想起清河堡的慘狀,這退守說得不情不願。

“襲擾與守城並用。”蘇翎說道。“清河一戰,錯就錯在死守之上。我們不能死板,進入山林,努爾哈赤便追不上我們,所以這守城,便不會將所有人馬都放在千山堡裡。”

“大哥說的是分成兩部分?”胡顯成說道。

“對,就算是到了不得不守的地步,我們也要留一部分力量在外。”

胡顯成更加憂慮,說:“可我們現在只有一千多騎兵。再一分。。。。。。”

蘇翎笑着看着胡顯成,說道:“你不是已經將堡內的民衆編制好了麼?”

“可那都是些一般百姓,開弓放箭雖說人人都會,但畢竟不是戰兵啊。”胡顯成有些信心不足。

“所以,”蘇翎看着胡顯成,說道:“你要按堡內沒有戰兵來整訓,而且要快。”

胡顯成細細思索,眉頭皺成一團。

“最多,”蘇翎想了想,說道:“最多留兩百人在堡內,若是真出現要退守千山堡的情形,只能給你兩百人。”

胡顯成猶豫片刻才答道:“兩百人也好,只要有人帶隊,就要好辦一些。”

蘇翎笑着說道:“再說,那些火炮,都留着不用麼?用來嚇人也足夠讓攻城的心驚吧?”

胡顯成這才覺得自己有些過分悲觀了,畢竟這僅僅是一種假設,再說這提早準備,還是可以尋到一定的把握的。

“還有千山學堂裡的學童,”蘇翎說道,“你這次整訓,將他們都用上,別看年紀小,這半年多的學也該有些用處。那些十多歲的,都挑選出來跟着你,這也算是一種學問。”

“好,”胡顯成答道。“十五六的有四五十個,若在家裡,早就當大人使喚了。”

“力氣小不要緊,只要能開弓放箭就可,這又不是讓他們正面上陣,重要的是這裡,”蘇翎指了指頭,“動腦子解決問題,纔是關鍵。”

“那就先從炮隊開始。”胡顯成想到一個主意。

千山堡擁有的火炮,算起來也有七八十門,都還閒置着。雖說訓練出一批炮手,但都僅僅算做兼差,沒有專門設立炮隊。

“嗯,”蘇翎點頭同意,“目前炮隊只能在城牆上用。現在佈置也不算晚。”

千山堡炮隊,便在第二日成立。因人手的短缺,每一門炮只有兩人配置,好在這些炮最重的不過百斤左右,兩人合抱便能移動。當然,那兩位重達三千斤的大將軍炮是列外,要想安置上城牆,還得做一些建築工作,所以配有專門的人手,不在炮隊編制之內。

千山堡類似的舉措幾乎每日都在增添,除了蘇翎這些老軍伍做出的一些針對性的決策,千山堡內的漢人、女真人,對了,應該稱作千山堡人,差別其實已經不存在了,這些千山堡人紛紛將一些各自想出來的經驗辦法提供出來,比如說一種類似鐵錨的東西,在城牆上突出的兩個牆垛之間支撐起兩根橫杆,配以絞盤,裝置起一種類似鞦韆的機構,將一塊三百多斤重的鐵錨沿着城牆根部蕩下,可以掃清十幾丈範圍內的人員,雲梯等攻城器械,雖然操作麻煩,但在試驗之中,幾根碗口粗細的雲梯被攔腰打斷。尤其是對付類似清河堡一戰的那種藉助大車挖掘城牆的辦法,極爲有效,三百斤的重量可以直接將大車砸成碎片,隨後可藉助絞盤迅速收回,至於是否會有人趁機抓住繩索攀援而上,則不用擔心,即便是真有那麼神勇的人,城牆上還有三眼銃等着呢。每次蕩上幾次鞦韆,便可將大部分攻城者逼退。當然,這種新想出來的裝置是經過反覆研製的,任何能造成城牆損傷或者阻礙人員的弊端都將被改進。按蘇翎定下的宗旨,以殺傷敵人爲主,對於目前冷兵器時代的戰鬥,這是最主要的戰鬥目的。

千山堡內外,都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中展開各種針對性的行動,這不免耽誤了一些農事,但沒有比安全更重要的事了,況且,有交給古裡甲拿去販運的事情,還擔心糧食不夠自己吃麼?鴨綠江上的船隊日益增多,沒有一日是閒下來的。鎮江堡那邊胡德昌忙得不可開交,因糧食的大量流入,還無形之中造成遼東貿易市場的波動,至少那些千里販運的糧商們,已經暗地裡出現增加的現象。

風雨畢竟會在夏日來臨,日頭升得再高,也會有烏雲蔽日的那一天,千山堡的風雨,來的會是何等樣子呢?

第1章 旗軍戍邊第40章 存身根本第16章 嚴寒將至第3章 以河爲界第7章 全心備戰第24章 世家大戶第3章 經略奇功第25章 進退之間第11章 天朝小國第3章 經略奇功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0章 此長彼消第12章 鎮江水師第13章 以牙還牙第32章 衆心所向第60章 豪酋頹途第9章 莽撞之餘第1章 天災人禍第19章 新遼商第91章 瀋陽屯田第5章 上行下效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1章 故人相見第41章 擠壓行動第45章 鎮江新城第48章 喬裝赴遼第36章 各有所爲第6章 破金大陣第20章 洗劫建奴第14章 遼東經略第25章 四萬明軍第33章 波光之下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2章 京韻邊聲第51章 異域奇事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章 贈書助力第13章 強行監軍第74章 雙喜臨門第63章 黑山之城第36章 百萬之初第70章 去舊迎新第62章 事本尋常第16章 各有所專第2章 昏官悍勇第12章 鎮江水師第20章 洗劫建奴第10章 兵鋒初顯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8章 草場新城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0章 賊酋血脈第13章 鐵壁消融第6章 烈火焚城第11章 遮掩形跡第87章 一敗塗地第9章 嬌顏如雪第21章 且變且行第68章 燧發短銃第50章 逃亡官兵第23章 雪夜除夕第45章 鎮江新城第2章 兵部題稿第14章 遼東經略第8章 征服日第21章 窮途末路第15章 堅城瀋陽第60章 豪酋頹途第16章 將值幾何第9章 整編軍第26章 商務總辦第56章 疑神疑鬼第23章 思籌謀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章 百戶屯田第1章 牛錄商人第74章 雙喜臨門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11章 暗磨刀第7章 保留地第56章 牛錄歸附第6章 破金大陣第12章 鎮江水師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1章 餘波未止第5章 漫長之夜第85章 用心險惡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9章 峽谷藏兵第14章 遼東經略第31章 練兵收心第35章 遼陽移民第15章 小勝暗襲第23章 雪夜除夕
第1章 旗軍戍邊第40章 存身根本第16章 嚴寒將至第3章 以河爲界第7章 全心備戰第24章 世家大戶第3章 經略奇功第25章 進退之間第11章 天朝小國第3章 經略奇功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0章 此長彼消第12章 鎮江水師第13章 以牙還牙第32章 衆心所向第60章 豪酋頹途第9章 莽撞之餘第1章 天災人禍第19章 新遼商第91章 瀋陽屯田第5章 上行下效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1章 故人相見第41章 擠壓行動第45章 鎮江新城第48章 喬裝赴遼第36章 各有所爲第6章 破金大陣第20章 洗劫建奴第14章 遼東經略第25章 四萬明軍第33章 波光之下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2章 京韻邊聲第51章 異域奇事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章 贈書助力第13章 強行監軍第74章 雙喜臨門第63章 黑山之城第36章 百萬之初第70章 去舊迎新第62章 事本尋常第16章 各有所專第2章 昏官悍勇第12章 鎮江水師第20章 洗劫建奴第10章 兵鋒初顯第47章 大興土木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8章 草場新城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0章 賊酋血脈第13章 鐵壁消融第6章 烈火焚城第11章 遮掩形跡第87章 一敗塗地第9章 嬌顏如雪第21章 且變且行第68章 燧發短銃第50章 逃亡官兵第23章 雪夜除夕第45章 鎮江新城第2章 兵部題稿第14章 遼東經略第8章 征服日第21章 窮途末路第15章 堅城瀋陽第60章 豪酋頹途第16章 將值幾何第9章 整編軍第26章 商務總辦第56章 疑神疑鬼第23章 思籌謀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章 百戶屯田第1章 牛錄商人第74章 雙喜臨門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11章 暗磨刀第7章 保留地第56章 牛錄歸附第6章 破金大陣第12章 鎮江水師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1章 餘波未止第5章 漫長之夜第85章 用心險惡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9章 峽谷藏兵第14章 遼東經略第31章 練兵收心第35章 遼陽移民第15章 小勝暗襲第23章 雪夜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