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七虎獵熊

天啓元年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正是一年之中最後一個節,“臘八節”,自此過後,年味便要濃了起來。這一天在大明朝境內,民間百姓是家家戶戶都要煮食“臘八粥”,這各地雖然加的材料不同,風味兒各異,這名兒卻都是一致的。

這民間傳統節日,不管傳說如何,說到底也就是家人圍聚一桌熱鬧的日子。上至皇宮內宮,下至平民百姓,可都要鄭重其事地吃上一碗臘八粥。不過,這對於出門在外的旅人,這份團聚之想,可便是奢望了。

就在這一日,在遼東都司鎮江堡一帶連着下了三天的大雪總算停了,微微刺眼的日頭瞧着也算是有了些暖意,那些躲在家中的人們,此時才走出家門,將各自門前的積雪清掃乾淨。這三日的雪,可是耽誤了不少功夫,那些辦事的人,此時更是急匆匆地上路,以便補回耽誤的時間。

這由鎮江堡向北五十多裡,有一處名叫虎山的地方,由這裡開始,便算是進入寬甸一帶的羣山了。虎山,原是遼東邊牆的最東端,沿着山勢修築的邊牆上,如今早已經空無一人,這一場雪幾乎將殘垣全都淹沒,若不是幾座高高矗立的垛臺仍然出黑乎乎的豁口,怕是無人知道這裡曾經是遼東屏障的一部分。

此刻,在虎山邊牆外不遠的一處樹林邊緣,走來七八個騎馬地人。

這些人均穿着厚實的各式皮袍。頭戴皮帽,雖顏色各異。看起來卻都像是新作地,每個人都是裹得嚴嚴實實,絲毫不懼那白皚皚的積雪所帶來的寒意。走在頭裡的兩人看着特別,一人穿一身漆黑髮亮的狐皮袍子,另一人卻是火紅一片。但卻都渾然一色,似乎一絲雜色都沒有,顯見是難得之物。這一黑一紅,在白雪地襯映下,分外奪走便四下打量着。從馬背上攜帶的弓箭、腰刀來看,倒象是出來打獵的。不過,怕是沒有哪個獵戶能穿着起這樣的袍子。

正在此時,一陣風颳過,將樹上的積雪吹的“簌簌”掉下地來,那些戰馬似乎聞到了什麼獸類地味道,紛紛嘶鳴着駐足不前。並竭力向後退卻。

那穿黑袍的人立即叫道:“是這裡了。都下馬。小心戒備!”

完,便率先跳下馬來,其餘幾人也紛紛下馬,左手使勁拉着戰馬繮繩。右手卻紛紛從馬上的袋子裡,掏出一尺多長。黑乎乎的傢伙來。

那穿黑袍的也從馬上取出那件物事,在手裡掂了掂。回頭瞧瞧那名穿紅袍的,說道:“楊琪。你護着我二姐,就在這兒等着。我們進去。”

那叫楊琪的,似乎有些不願意,猶豫地答應着:“麻煩。早知道不帶她來不用你護着呢,我也有這個,不怕,我跟你們一起進去。”

聲音卻清脆。正是一女聲。

這幾個人。正是千山學院地學員。爲首地那穿黑袍地。便是陳家三姐弟中地弟弟。陳若疏。那穿紅袍地。卻是陳家姐妹中地陳芷月。其餘幾位。是安興、安皓兩兄弟。還有那叫楊琪地。以及李安、鄭敏然、許琳。這些人都是十五六歲地年紀。在千山學院地這兩年。早混得熟了。還學着蘇翎地模樣。結拜成了七兄弟。私底下號稱“千山七虎”。在千山學院裡。可是大有來頭。不過。這畢竟都是孩子們之間地事情。外人倒是不曉。

那陳若疏穿地厚實。到看不出有多壯實。但千山學院地那些孩童。可都是每日從不間斷出操地。此時從他們下馬地動作上來看。倒能稱得上“敏捷”二字。陳若疏以及其餘幾位。這個頭可倒是看着跟成人差不多少。

千山學院對於昔日看着弱小地陳若疏等一般孩童。可是一個特別地地方。這學地什麼暫且不說。單是那飲食以及每日地訓練。可讓這些孩子在幾年之內便猛竄了起來。相比同齡之人。那是長出一大截。這裡面也就陳芷月矮上大半個頭。若不是頭頂上那狐皮長長地絨毛。怕是明顯得多。

陳若疏聽陳芷月如此說法。不高興地說道:“那裡可是一頭熊。你還當是那些鹿呢?就在這裡等着。我們一會就回來。”

陳芷月歪着頭一笑。說道:“咱們不就是來獵熊地麼?我又不是不會放這個?早練得熟了。”

着,陳芷月將手中那一尺多長的物事向林中一指,隨即便聽到“砰”的一聲響,一股硝煙自那物事頂端騰起,遠處一顆樹頓時一陣抖動,吊下不少雪團來。

陳若疏立刻急了,說道:“早叫你小心了,這要是對着人,那可要出人命了。”

陳芷月實際上也未想到會這樣,呆了呆,隨即說道:“我沒注意”

陳若疏上前幾步,說道:“跟你說過了,記住口訣,戰時槍口沖天,平時槍口指地。這若是傷了自己,可也是要命的。”

“知道了。”陳芷月不耐煩地說道,隨即從腰間掏出一個小袋,雙手飛快地完成了一連串的動作,然後沖天舉着,笑着說道:“便是這般,對不?”

此時的陳芷月,哪裡還像個大戶人家的小姐?經過千山堡這幾年的薰陶,陳家三姐弟除了陳芷雲還約略帶着些大戶人家小姐的味道之外,這陳芷月與陳若疏可完全是令一番模樣,言語、行事另成一格,若要說起來,連同其餘幾個少年,可以算是千山堡風格了。

這幾個少年手中之物。正是蘇翎命丁萬良改制地“燧發短銃”。

這幾個月,被派到鎮江堡那處神秘的軍器研發局地丁萬良是日夜琢磨。與十幾個熟悉打造鳥銃的工匠師傅也不知試驗了多少杆短銃,總算是將各種不妥之處都加以改進,最終定型打造。這燧發短銃採用燧石擊打點火,引燃引藥,進而激發火藥燃放。射程在三十至五十步之間。

燧石點火的法子,對丁萬良來說已不是什麼秘密,難得是要保證每次都是引燃火藥才行。短銃與鳥銃區別倒是不大,不過是槍管短一些而已,而打製這種一尺多長的管子,也要比鳥銃來的簡單。拖延了這麼久。也就是爲了解決這個點火地效率問題。當然,這事說穿了,便沒什麼稀奇,難的是最初沒人想到這一點。而以那些工匠們的耐心功夫,打造一杆燧發短銃的時間,如今可要短得多。

當然,這最終定型的燧發短銃。要比丁萬良當初自制的那杆要強地多。陳若疏等幾人來到鎮江堡之後,立即與丁萬良熟悉上了,整日地纏着丁萬良“大哥”“大哥”的叫個沒完,再說。以這些少年搗鼓軍器的心思,也給丁萬良不少啓發。這燧發短銃。可也算有陳若疏等人的一小點功勞。

丁萬良在將樣品送呈給蘇翎試放之後,便奉蘇翎之命。在鎮江堡開始大批打製這種燧發短銃。爲此,丁萬良被獎勵了一千兩銀子。並在鎮江堡城內擁有了一座宅院,並城外土地一百畝。當然,那些參與研製的工匠們也各賞賜了一百兩銀子。至於房子,倒不用賞賜了,胡顯成已經爲這些技藝嫺熟的工匠們準備妥當。

蘇翎交給丁萬良的第一個任務,是給每位武官配置一杆燧發短銃,第一批便是一千隻。這些日子丁萬良與那些工匠們便忙着日夜趕製、試放燧發短銃地任務。這最先完成的,是一百杆特製的燧發短銃,不僅槍管是用鋼打造的,且把手上還雕刻了精美紋路。不過,這種特製地燧發短銃隨即被蘇翎制止,這樣製作過於緩慢,且完全沒有必要浪費材料。

此時的鋼材可極爲難得,有個幾百斤都已是不易,何況這上千地數目?是故,這一批燧發短銃便成爲唯一之物,除了給蘇翎帶去的五十杆,那軍器局裡還封存了五十杆。

不過,丁萬良忙得不可開交,卻讓陳若疏等能自由出入軍器局地七位少年,暗地裡偷了出來,這次便是來試槍的。當然,那陳若疏地二姐陳芷月,得知之後,也硬逼着陳若疏也給了她一杆,這幾天將這裝藥填彈可是練得滾瓜爛熟,閉着眼睛也能摸索着裝好彈藥。

這燧發短銃總共也不到三斤重,再加上陳芷月已完全不是大戶人家小姐的成長過程,這當作玩意使的,自然是輕而易舉。

這無形之中便表明了這種火器的意義。那便是任何一個正常之人,都能使用這種燧發短銃,只需經過短短的訓練,學會裝填彈藥即可。再加上本身便輕,在三十步之內,也不需要練什麼準頭,總之不論是幾重甲,一概能夠洞穿而過。這也是大明朝官兵爲何總依仗火器的原因之一,有了火器,便無需練什麼刀槍劍斧之類費力氣的功夫了。

這回的獵熊,是陳若疏等幾人在鎮江堡打聽到的。有幾名獵人在鎮江堡市場上兜售獵物,閒談之中提到在虎山有熊出沒的痕跡,想必是來覓食的,商議着等賣了獵物,便回去合力獵熊,不想卻被大雪耽擱了。陳若疏等“千山七虎”正是少年心性,這一聽到,立即便心癢難忍。憋在家裡可是渾身難受,便立即冒着大雪提前趕來。

自然,陳芷月也閒的難受,這位陳家二小姐因在千山堡時無人敢管,想當初蘇翎頭一次見到陳家姐妹,便被這位二小姐暗地裡蒙了一回,可見那腦子可是轉的極快。至於陳家大小姐陳芷雲,也鑑於身世飄零,對弟弟、妹妹可都一向是有求必應,寵摜日久。這陳家二小姐便任性得愈發厲害了,不過,陳芷月倒是願意整日跟弟弟的這些朋友們混在一處。惹事到是不少,但都被人視作孩童戲刷而被人一笑了之。這回地熱鬧。又怎能少了她?

當然,陳若疏與陳芷月等少年人,若是在往常的世道里,自然會被視爲缺乏管教,甚至受到鄙視。可千山堡地環境裡。從無這種禁錮。少年天性,一旦得以釋放,那可完全無法估量。陳若疏等少年能夠對火器、軍器有所創新,便與此緊密相連。更何況,在千山學院裡的學習,周遭可都是工匠、武官等人。這耳薰目染的,可不是什麼“禮教”、“順從”,而是不斷的創新、研製,以及蘇翎的“本事學說”。

陳家三姐弟,當年家境頗爲富足,陳家老父也爲三姐弟請了先生,教授多年。陳家大小姐陳芷雲或許還存下深深印計。可陳芷月、陳若疏,那點兒“禮教”可都忘得精光。更別說,如今陳家大小姐陳芷雲也有了巨大轉變,何況這兩姐弟呢?

此時。陳若疏等千山七虎瞧着陳芷月那眼花繚亂地麻利動作,也不得不佩服陳芷月的裝填速度。

不過。陳若疏被陳芷月糾纏不過帶了來,可不是要將自己的二姐真的放在那頭熊面前。

陳若疏虎着臉。說道:“二姐,你就留在此地。不然,我們便全都回去,你自己去獵熊好了。”

陳芷月依舊歪着頭,不以爲然,笑着說道:“你少裝老成。我自己去便是。”

完,陳芷月便拔腳向林中走去,不過,這積雪甚厚,這幾步卻是走得艱難。

陳若疏瞧了一眼自己的二姐,這多少次陳芷月可都是用這個法子逼弟弟就範的。不過這一回,陳若疏可不打算再依了陳芷月。

“走,”陳若疏說着,返身上馬,“我們回去。”

千山七虎可是以陳若疏爲首,其餘幾人一見,略略猶豫,但還是都上了馬。

陳若疏再看了一眼陳芷月,見其還在走着,便一勒馬繮,說道:“走。”

罷,便向來路返回。

陳芷月立即站住大叫:“好啦,好啦。我就在此地等着便是。”

其餘幾虎一聽,紛紛向陳若疏擠眼,強忍着笑。這回,陳家二小姐可不靈了。

陳若疏四下打量了一番,瞧着一塊一人多高地大石,便指着說道:“二姐,你與楊琪在那上面等着。我們也不耽誤久了,今日還得趕着回去。”

那陳芷月也不見惱,依舊笑嘻嘻地回到自己馬旁,翻身上馬,走到巨石邊上,略一撐,一隻腳便站在馬背上,隨即輕輕一躍,攀上大石邊緣,用力一撐,便跳上那塊大石,然後也不嫌石上積雪,便就地坐在上面,看着下面的幾人。那匹馬倒是陳芷月騎得熟悉了,也不走遠,就在原地停着。

那楊琪瞧了瞧陳芷月,又看了看陳若疏等幾人,隨後跳下馬,走到大石邊伸手量了量,那陳芷月的一雙腳便在楊琪頭頂上晃着,見楊琪走近,故意弄了幾團雪掉下,正好砸在楊琪的頭上,便“咯咯”獨自笑了起來。

想必那楊琪受陳芷月的戲弄也不是一回兩回了,也不在意,只伸手搽了搽臉,隨後又繞着大石瞧了瞧,這纔對陳若疏說道:“我瞧着這石頭夠高的了。她一個人留在這裡也妥當,我就也一起進去

話剛說完,陳若疏還未說話,那陳芷月卻“呼”站起身來,叫道:“讓我一人在此,不行。要去都去。”

這一下,楊琪立即滿臉無奈,擡頭望了望陳芷月,臉上略略抽動,顯然氣得咬牙。

陳若疏笑着說道:“你就留在外面吧。”

楊琪不再分辨,懊惱着邊走邊說:“次次都是我”

千山其餘幾虎偷偷輕笑,卻都忍住不出聲。

陳若疏瞧着楊琪也學着陳芷月的樣子攀上大石,這才說道:“二姐,我們最多去半個時辰,到時不論如何我們都立即回鎮江堡去。”

陳芷月仰着臉,瞧着天上地日頭,懶洋洋地答道:“知道啦。”

陳若疏對依舊黑着臉的楊琪看了看。高聲叫道:“楊琪,你將二姐地短銃收好。別到時又走火。”

楊琪點點頭,剛伸出手去拿陳芷月的短銃,卻不防陳芷月手快,揚手便舉起燧發短銃,再次扣下扳機。就聽得又是一聲“砰”響,一團硝煙就在楊琪眼前騰起,倒讓楊琪一時間滿眼地模糊。

“如何?這下穩當了?”陳芷月笑着,將燧發短銃收到嘴邊吹了吹,又用手試了試槍口的溫度,隨即放在身邊地雪地上。

楊琪伸手揉了揉眼淚。一句話不說,只管狠狠地坐下,沒想到卻正好坐在那短銃上,雖然隔着袍子,卻仍然被翹着的鋼製機件給弄得身子一僵,險些便要叫出聲來。

就聽得陳芷月銀鈴般地笑聲在雪地上傳出很遠。

陳若疏微微搖頭,對其餘幾人招呼了聲。便從馬上又拿出一杆燧發短銃,這也不知幾人到底拿出了多少,反正此時六人是人人揣着兩杆。隨後弓箭、腰刀也都披掛在身上,六人便聚在一起略略商議。隨即向林中走去。

“快點啊,我還想回去吃臘八粥呢。”陳芷月地聲音緊跟着傳到剛剛沒入林中地陳若疏耳中。

看着陳若疏六人消失在林中。陳芷月東瞧西望,又數了數六行延伸到林中的腳印。試圖猜出誰的腳步邁的大些,打算一會兒等他們回來。要拿那個步子小的打趣一回,這豈不是膽小地“鐵證”?要說千山七虎的個頭,可是差不多高矮,要不然怎麼說千山七虎名氣“大”呢?這七人可是年歲、身高、甚至身世都是差不了多少。

這不僅是陳家姐弟父母雙亡,其餘六人也都是孤兒,並且這六人也都是自幼讀過書的,家世雖比不得陳家,可也能在族中的學堂裡讀幾年書。稍有差別的,是由四人是被努爾哈赤捉了去,自後金境內逃回千山堡的,而餘下兩人,卻也跟陳家姐妹一樣,是自邊牆逃出。

這麼琢磨了一會兒,陳芷月扭頭瞧了瞧一直彆着臉不吭聲的楊琪,忽然想起什麼,問道:

“你們要出海?”

那楊琪一怔,扭頭看着陳芷月,問道:“你怎知道?”

陳芷月仰着臉,撇了撇嘴,說道:“你們這些日子跟那個什麼喬奧、什麼高斯,什麼安奧地在一塊,又不讓我去,便以爲我聽不到麼?”

“你又聽壁角了?”楊琪驚奇的問道,“將軍可是下令嚴禁外人入內的,你怎麼進來的?”

陳芷月“哼”了一聲,說道:“我又不是外人。”

楊琪一怔,隨即點點頭,這話可無法反駁。想了想,楊琪又說道:“日後最好謹慎些,將軍日前新派了護衛守護,若是有不認得你地,你又舉止可疑,萬一出手稍重,豈不難過?”

“當真換了護衛?”陳芷月問道。

楊琪點點頭,說道:“你若是男子,自然會隨我們一起學炮隊的事。這事最好別再問了。”

陳芷月想了想,嘆了口氣,說道:“也罷,那炮也不好玩兒,震得耳疼。那你說,到底是不是要出海?”

楊琪猶豫了下,說道:“說不準。還得將軍一言而定。”

陳芷月揚臉看着天上雲朵,浮想聯翩地說道:“南邊不下雪,那多好啊”

就在此時,就聽得林中遠遠傳來一聲槍響,隨即一聲熊地嚎叫聲緊跟着傳來,接着,就聽得連珠般的一陣槍聲接二連三地自林中傳來。

陳芷月與楊琪一起自地上跳起,“打着了。”

楊琪想了想,說道:“十二響,這回可都打響了。”

陳芷月顛起腳尖,努力向林中望去,可惜,依舊是滿眼地樹木與積雪,想必陳若疏等還在林中深處。

“他們不會有事吧?”陳芷月此時稍稍有些擔心,這冬日覓食的熊,可不好對付,不然那些獵戶也不會要先約齊人手纔敢進林子獵熊了。

聽到陳芷月如此一說,那楊琪也不由得擔心起來。往日千山七虎也曾往林中捕獵,這也是千山學院地一項內容,不過,獵熊卻是第一次,這也是爲何千山七虎要趕着那些獵戶的前頭的主要原因。年輕人的心思,自然是要衝動一些。

可這回,陳若疏等人不會被熊傷着吧

第24章 築江城第26章 遼陽血戰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2章 將星隕落第4章 東西教派第33章 跨海揚帆第5章 上行下效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87章 一敗塗地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25章 虎添翼第87章 一敗塗地第51章 提督遼東第47章 大興土木第7章 蒙古饑民第43章 七虎獵熊第23章 思籌謀第25章 進退之間第32章 山東水師第20章 棄婚約第2章 兵部題稿第28章 無主之城第25章 四萬明軍第3章 西洋之慾第30章 賊酋血脈第7章 女人問題第1章 遼事再變第6章 三江連號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6章 商務總辦第49章 順勢而爲第39章 江湖人士第6章 烈火焚城第7章 蒙古饑民第2章 兵部題稿第1章 牛錄商人第19章 安享冬雪第24章 斷酋根本第32章 城下收兵第27章 十萬知府第26章 振武新營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34章 月下琴音第11章 故人相見第13章 以牙還牙第88章 斬草除根第13章 定移營第21章 遙相呼應第60章 豪酋頹途第17章 鹽參商第2章 昏官悍勇第36章 孤注一擲第38章 營口小鎮第32章 何去何從第20章 阿哈諸申第33章 鄉鎮攻略第69章 大展宏第24章 斷酋根本第3章 宿營地第14章 萬事俱備第24章 海上將軍第77章 外圍殺戮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0章 身份之疑第77章 外圍殺戮第13章 如箭在弦第25章 虎添翼第1章 天災人禍第27章 分而擊之第6章 海濱遇匪第21章 且變且行第20章 部族戰爭第66章 周全安置第91章 瀋陽屯田第8章 千山書坊第36章 各有所爲第26章 商務總辦第21章 且變且行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9章 商務二局第66章 周全安置第8章 征服日第38章 營口小鎮第70章 去舊迎新第14章 遼東經略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8章 雪夜湮滅第30章 蒙古騎兵第4章 紅色戰旗第76章 再組商行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7章 蒙古一部第55章 再起波瀾第28章 新生活第71章 火炮長槍第70章 天啓內帑第4章 軍政之分第16章 嚴寒將至
第24章 築江城第26章 遼陽血戰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8章 雪夜湮滅第12章 將星隕落第4章 東西教派第33章 跨海揚帆第5章 上行下效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87章 一敗塗地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25章 虎添翼第87章 一敗塗地第51章 提督遼東第47章 大興土木第7章 蒙古饑民第43章 七虎獵熊第23章 思籌謀第25章 進退之間第32章 山東水師第20章 棄婚約第2章 兵部題稿第28章 無主之城第25章 四萬明軍第3章 西洋之慾第30章 賊酋血脈第7章 女人問題第1章 遼事再變第6章 三江連號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6章 商務總辦第49章 順勢而爲第39章 江湖人士第6章 烈火焚城第7章 蒙古饑民第2章 兵部題稿第1章 牛錄商人第19章 安享冬雪第24章 斷酋根本第32章 城下收兵第27章 十萬知府第26章 振武新營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34章 月下琴音第11章 故人相見第13章 以牙還牙第88章 斬草除根第13章 定移營第21章 遙相呼應第60章 豪酋頹途第17章 鹽參商第2章 昏官悍勇第36章 孤注一擲第38章 營口小鎮第32章 何去何從第20章 阿哈諸申第33章 鄉鎮攻略第69章 大展宏第24章 斷酋根本第3章 宿營地第14章 萬事俱備第24章 海上將軍第77章 外圍殺戮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0章 身份之疑第77章 外圍殺戮第13章 如箭在弦第25章 虎添翼第1章 天災人禍第27章 分而擊之第6章 海濱遇匪第21章 且變且行第20章 部族戰爭第66章 周全安置第91章 瀋陽屯田第8章 千山書坊第36章 各有所爲第26章 商務總辦第21章 且變且行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9章 商務二局第66章 周全安置第8章 征服日第38章 營口小鎮第70章 去舊迎新第14章 遼東經略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8章 雪夜湮滅第30章 蒙古騎兵第4章 紅色戰旗第76章 再組商行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7章 蒙古一部第55章 再起波瀾第28章 新生活第71章 火炮長槍第70章 天啓內帑第4章 軍政之分第16章 嚴寒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