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保留地

次日黎明,陳一剛與陳三強便將家丁們催促起來,生火做飯,飽餐一頓,立即開工開墾農田。

先是放火燒盡荒草,清理掉殘餘的樹樁,後面一人便驅趕耕牛,耕出一道道田壟。因緊挨溪水,泥土並不堅硬,犁鏵深深犁進地下,翻出來是泛黑的肥土,那收租人都是滿眼驚訝,這是多好的地啊。那頭也一路跋涉的耕牛並不吃力,再加上幾匹馬也加入進來,輪流耕作,幾日的功夫,幾十畝地便出現在衆人面前。這些家丁雖沒種過地,但看也看熟了。蘇翎那天的話猶在耳邊,焉能不使出渾身力氣?在那位收租人的指揮下,隨耕隨種。十天之內,所有開墾出來的田都播下了種子。

蘇翎見田畝已差不多,便令家丁們只留下十人繼續耕作,其餘的,全部上山伐木。先將近處碗口粗細的樹木砍伐殆盡,然後便繼續向外延伸,專挑大樹砍下,全部壘在一堆,晾曬,以便日後建房所用。這一方面是積累木料,另則蘇翎還想在此修築堡壘,周圍的樹木必須砍光,留出空曠的一片地來。

烏林達在第五日上回來了,身後跟在大隊族人。果然,除了十幾個精壯男子,餘下皆是女人孩童。小孩子最大不過十一二歲,最小的還抱在懷裡。這些人大約已由烏林達講明,在蘇翎面前一一鞠身行禮,這纔在術虎面前小聲說着什麼,然後聚集在一處,默默等侯。蘇翎注意到其中沒有老人,本想詢問,細想之下,這千里跋涉,不光行路艱難,沿途大小戰鬥不斷,體弱的焉能保全性命?

蘇翎讓這些人緊挨着搭建各自的窩棚,其他的不用多說,這些人自己便知道如何去做。到底是在山林中生活日久,每個人都知道該幹什麼。這一切讓那些家丁們產生幾絲愧色,論起來,他們最初的做法,反還不如這些女人。這無形之中的壓力,使得家丁們個個爭先,誰也不願被女人們小瞧了,這一來,進度自是大大加快,連蘇翎都沒有料到會有這一效果。

術虎的族人果然沒有要糧食,各家都有肉乾、幹菇一類的吃食,稍微大點的孩子一早便跟着大人出外打獵,所獲也是不少。過得幾日,還是蘇翎主動給了他們幾袋糧食,女真人則回報更多的幹菇、獸皮等等物品。如此過得十多日,蘇翎便開始犯愁,這糧食,如此吃法,是遠遠不夠。

蘇翎與術虎商議決定,將所有人都集中使用,不論女真還是漢人,打亂重編。蘇翎的十九騎與術虎族人的二十六騎分做兩班,分別在兩個方向上狩獵,家丁們仍然專責耕種、伐木,那些女真女子,分一些照顧孩子與四個漢族女人一起做飯,其餘的則帶着稍大些的孩子出去採摘野果一類可以食用的山貨。所有的食物全部統一安置,不再一家一戶地各自行動。這樣一來,食物收集變得容易有效,漸漸的開始有所存儲,木料也越積越多。地裡的種子已開始冒出嫩綠的禾苗,木屋也已開始搭建。這纔算是真正的房屋,牆壁全由整根的樹木壘成,再糊上泥土,全然不透風雨,屋頂也是由圓木平鋪而成,上面蓋上石板,再鋪上厚厚的枝葉,一間溫暖的木屋便成了。這第一間自然讓給了陳家姐妹和糧食,傢俱目前還無暇顧及,反正有的是石頭與木材,一個粗大的樹樁便是桌子,幾塊石頭便是椅子,雖說粗鄙不堪,卻越來越象一個家的模樣。

三個月後,所有的人都住進了木屋。有家的自然一家一間,那些孤兒寡婦則兩家合住。蘇翎本欲與兄弟們一起住,兄弟們卻是不願。說是大哥事情最多,還是單獨住比較妥當。這期間變化最大的要數陳家姐妹,從原來一個大戶人家小姐,到如今是大大方方,做飯洗衣樣樣都會。直到此時蘇翎才發現,陳家姐妹都是天足,這令蘇翎心中那一絲疑問又多了幾分。

這三個月裡,蘇翎帶隊出巡三次,在更遠處的幾個漢人村子裡購回大批的糧食、農具、鐵器,說是大批,僅僅是相對這一百多人而言。糧食已經足夠吃到立冬之後,在加上平日裡存儲的山貨,肉乾,田裡的收成看着也算不錯,每畝總有一到二石的收成,陸陸續續開墾的田總有三百畝左右,雖然後面的已趕不上播種,卻也能試着載植一些野生的菜蔬。這麼算下來,度過這個冬天應該是不愁的。禦寒的衣物,從術虎族人來的時候便開始準備,各色毛皮經女人們一番裁剪縫補,這百多人人均兩件冬衣還綽綽有餘,甚至讓蘇翎產生了做毛皮生意的想法。這每日吃的都是獵物,積下毛皮足有數百張。女真族人狩獵手段頗多,卻的確比蘇翎這些獵戶出身的手法有效。就連那些孩子,每日也能在數十處陷阱裡收穫不少毛皮動物。陳家姐妹心靈手巧,蘇翎便有了件熊皮斗篷,後來蘇翎屬下的騎甲們人人都有件毛茸茸的大衣,這冬天沒到,倒讓這些漢子們多少盼着,以便能穿上新衣。

除了毛皮,要說的還有藥材。醫生陳青山得以獨享兩間木屋,但他只能有半間的活動餘地,剩下的,全部塞滿了藥材。這些大半是女真人的功勞,採集野果山珍之餘,這些藥材更是順手拈來,這些不能當吃食的藥材全部堆放在醫生門前的石板上,以至醫生門前隨時都有一大堆要處理的各色藥材。自然醫生便忙着該曬乾的曬乾,切片的切片,沒多久,醫生的住處便成了藥鋪。周青山開始正式坐診,女真人來的最多,我們這位陳醫生,愣是練出了藥到病除的功夫。另外還有各色疑難雜症,都是父親未曾傳授過的,但也讓周青山苦思數日手到病除。

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郝老六,這位好酒的漢子,幾個月與酒相隔,愣住憋出了釀酒的法子。糧食自然是不敢浪費的,可這山裡的野果可是數之不盡,用之不完。只十天的功夫,郝老六便在一隻鹿皮袋裡自制出了第一碗果酒,雖說酒色渾濁,那張鹿皮也是處理得不是完美,讓酒裡多少帶些異味,但的確是酒,這第一袋酒郝老六隻喝了一小碗,便被衆兄弟們分盡。第二日,便有上百隻口袋堆在門口。蘇翎見了便動了心思,這酒對冬天可是大有裨益,但這口袋怕不妥當。便到處問是否有知曉燒製陶器的人,自然,會做的沒有,但有見過的。按蘇翎的話說,只要見過便是會的意思。於是,半天的功夫,一座燒製陶器的火窖便挖成了,木材是不缺的,第一窖燒製的自然是奇形怪狀的東西,有方形的碗,七扭八歪的酒杯,最大的自然是郝老六的酒缸,方不方圓不園的,反正頭一次試製,這些都不在乎。結果居然一次就成,雖然只有小半沒有開裂,勉強能用,但也算是功成。這可將谷內的人高興壞了,從此,空餘時分的娛樂,便是各自按喜歡的樣子捏製陶胚,雖然全然沒有顏色,形狀各異,也不十分光滑,但總是自家目前最需要的。於是,這燒陶的濃煙就一直未斷過,結果是,郝老六的屋後平地上,有上百隻大缸,連着三天所有人都去採摘野果,最後還是陳家姐妹心細,選出十隻缸,每隻只放一樣野果,什麼梨,蘋果,山楂等等,不象其他人,是什麼水果都攪在一起,最後還不知會是什麼味道。

比較爲難的是鹽,儘管蘇翎領隊購回了糧食,卻無法買到足夠的鹽,那些村子裡的百姓自己還不夠吃的。蘇翎無奈,最後還留幾兩銀子給幾戶村民,讓他們幫着買鹽。但這也不能確定日子,只有等下次去的時候,看運氣了。

暫時衣食無憂之後,谷內的氣氛便格外有家的味道。不論女真人還是漢人,每日各自的安排早已習慣,除非蘇翎特意安排,人們太陽升起之後便開始忙碌,落山之前聚在一起閒聊,真真是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有人幾乎都忘了過去的那些日子,悠然樂在其中。

相處日久,女真人與漢人之間越發融洽,言語不通的情況也有所改善,漢人多少都會幾句女真話,而女真人說的漢話越來越多。蘇翎又給周青山安排一項差事,教那些孩子們認字,讀書。什麼千字文、百家姓,只要能認字的都可以教。日落時分,白沙溝內又多一片讀書聲,若是做完了手裡的活兒,也不乏大人們在一邊跟着唸叨。

蘇翎見白沙溝內如此景象,自然心內十分受用,自己這般兄弟總算能安身下來。不過,他並未就此鬆懈,趁打獵的功夫,不時地往鴨綠江一帶探索,一邊熟悉地形,一邊打量江面上是否有船隻的影子。但很遺憾,目前還沒有發現。這造船可不像燒陶,不是簡單幾片木板就能拼湊起來的。左右思量,這要想有船,還得往鎮江堡一帶尋找,但眼下還不能輕易前往。

考慮到不能讓兄弟們生疏了身上的功夫,喪失警覺,也爲了維持溝內衆人的狩獵區域,蘇翎考慮再三,又邀術虎與烏林達以及郝老六等人一起商議,決定將百里之內都劃爲禁區,或者說,算是他們的領地,無論什麼人一律不得進入。爲此,將蘇翎的十九騎與術虎的二十六騎打亂分編成三隊,每隊十五騎,蘇翎與術虎各領一隊,另一隊由郝老六管帶,平日裡兩隊狩獵守衛,一隊在百里區域內幾個進出的山口巡視。此時蘇翎騎隊與術虎的騎隊差別僅在鎧甲上,論面目服飾,毫無差別。原本的衣衫早也破爛,只能用獸皮縫補,布匹在幾百裡內是買不到的。

衆人辛勞數月,才得以自在的過日子,這使一衆騎士們都在心中警覺,務必確保不受侵犯。眼下能戰的只有這四十五騎,其餘的,最多能有四十人,戰力遠遠比不上騎隊,甚至連兵器都不夠。隨着這種擔心日益強烈,衆人商議過後,狠下心來,任何私自闖入的,一律捕獲,不使一人侵佔自己的家園。此時白沙溝內的衆人已無女真、大明的概念,有的只是自己的家,按蘇翎的話說,天王老子都不認。

或許是上天的眷顧,直到冬天來臨,沒有任何人前來打擾,白沙溝得以自由自在地度過整個冬天。

但,這塊土地註定不會永遠安靜。第二年春天,忙完了農事,似乎所有空閒下來的人都開始向白沙溝進發。當然,這是錯覺。此時白沙溝還不爲外人所知,即便是蘇翎數次買糧的幾個村子,也以爲是來自遠方的村寨,從未聽說過白沙溝的名字。

但是,還是有人不斷地向白沙溝涌來,有漢人,也有女真人。

第68章 燧發短銃第9章 李氏農莊第29章 死生未卜第61章 再聚雄兵第67章 蘇府新家第58章 各算各的第8章 征服日第43章 七虎獵熊第75章 袁家遷族第13章 鐵壁消融第65章 豪爽胸懷第26章 背影如煙第12章 紮營登州第55章 爲奴之選第58章 變通之道第22章 兵將之選第1章 遼東監軍第30章 蒙古騎兵第75章 躍躍欲試第2章 兵部題稿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2章 赫圖阿拉第20章 棄婚約第53章 疑慮重重第47章 重振陳家第8章 暗流涌動第14章 萬事俱備第69章 經略媒人第17章 工部庫存第90章 借力蒙古第8章 煙花柳巷第36章 空城以待第75章 躍躍欲試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6章 再選官兵第19章 峽谷藏兵第26章 背影如煙第14章 千山堡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9章 鐵甲斷金第50章 逃亡官兵第6章 三江連號第19章 鐵甲斷金第70章 去舊迎新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1章 撫軍心第14章 登州計劃第5章 鎮江參將第7章 女人問題第78章 利刃穿心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1章 顧此失彼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9章 遼東畫卷第22章 劫掠軍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0章 洗劫建奴第59章 亂上加亂第35章 遼陽移民第48章 喬裝赴遼第24章 築江城第19章 峽谷藏兵第5章 白沙溝第61章 再聚雄兵第12章 兩岸相連第78章 利刃穿心第34章 銀莊遍佈第3章 以河爲界第20章 阿哈諸申第38章 營口小鎮第67章 長斤斧軍第27章 新世界第14章 戰線前哨第5章 上行下效第6章 山中人第34章 遊擊將軍第47章 大興土木第30章 風漸起第74章 相見之宴第5章 商人心思第4章 豪酋遲暮第26章 商務總辦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5章 七月流火第74章 雙喜臨門第3章 經略奇功第4章 東西教派第47章 重振陳家第89章 殺光慶功第29章 商務二局第32章 山東水師第1章 天災人禍第17章 戰馬悲鳴第60章 豪酋頹途第45章 鎮江新城第19章 新遼商第16章 嚴寒將至第7章 全心備戰第35章 漫天煙雲
第68章 燧發短銃第9章 李氏農莊第29章 死生未卜第61章 再聚雄兵第67章 蘇府新家第58章 各算各的第8章 征服日第43章 七虎獵熊第75章 袁家遷族第13章 鐵壁消融第65章 豪爽胸懷第26章 背影如煙第12章 紮營登州第55章 爲奴之選第58章 變通之道第22章 兵將之選第1章 遼東監軍第30章 蒙古騎兵第75章 躍躍欲試第2章 兵部題稿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2章 赫圖阿拉第20章 棄婚約第53章 疑慮重重第47章 重振陳家第8章 暗流涌動第14章 萬事俱備第69章 經略媒人第17章 工部庫存第90章 借力蒙古第8章 煙花柳巷第36章 空城以待第75章 躍躍欲試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6章 再選官兵第19章 峽谷藏兵第26章 背影如煙第14章 千山堡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9章 鐵甲斷金第50章 逃亡官兵第6章 三江連號第19章 鐵甲斷金第70章 去舊迎新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1章 撫軍心第14章 登州計劃第5章 鎮江參將第7章 女人問題第78章 利刃穿心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1章 顧此失彼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9章 遼東畫卷第22章 劫掠軍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0章 洗劫建奴第59章 亂上加亂第35章 遼陽移民第48章 喬裝赴遼第24章 築江城第19章 峽谷藏兵第5章 白沙溝第61章 再聚雄兵第12章 兩岸相連第78章 利刃穿心第34章 銀莊遍佈第3章 以河爲界第20章 阿哈諸申第38章 營口小鎮第67章 長斤斧軍第27章 新世界第14章 戰線前哨第5章 上行下效第6章 山中人第34章 遊擊將軍第47章 大興土木第30章 風漸起第74章 相見之宴第5章 商人心思第4章 豪酋遲暮第26章 商務總辦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5章 七月流火第74章 雙喜臨門第3章 經略奇功第4章 東西教派第47章 重振陳家第89章 殺光慶功第29章 商務二局第32章 山東水師第1章 天災人禍第17章 戰馬悲鳴第60章 豪酋頹途第45章 鎮江新城第19章 新遼商第16章 嚴寒將至第7章 全心備戰第35章 漫天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