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遙相呼應

就在三月十九日這同一日午時。奉令駐守鎮江堡的趙毅成。焦急萬分地站在城門上方的垛口處。不時地向北遙望。然後再向西張望不止。一旁全身鎧甲、面色肅然的馮伯靈。也跟着趙毅成扭動着脖子。不過。畢竟年紀大了。這脖頸隱隱發酸。令其不時地將頭來回擺動。

看着紅日當空。馮伯靈不由得嘆了口氣。這年紀大的好處。便是處事不驚。類似趙毅成這般急躁到如此地步。也曾經年少氣盛的馮伯靈還算能夠予以接受。當初若不是仗着年輕。說過幾句埋怨的話。也不至於這把年紀還在水師里弄點碎銀子養家餬口。年輕人就是沉不住氣。要多歷練一些年。纔算在這世上懂得如何安身立命。當然。蘇翎這位老弟。算是例外。

想到這位老弟驟然擢升參將職。馮伯靈倒不是羨慕。自從打定主意跟着蘇翎走。自己這官職不也是驟然高升?這就叫命。什麼叫有福之人?什麼又叫貴人相助?馮伯靈對此倒是有幾分癡迷的。眼下蘇翎。便是馮伯靈命裡註定的貴人。

在這遼東。馮伯靈就算當初是厚顏想着去攀熊廷弼的高枝兒而沒有得逞。卻也因此埋下一段因果。這從熊廷弼到袁應泰袁大人。馮伯靈的這位蘇翎蘇老弟。儘管一面未見。可是遠遠的就牽上線。搭上橋。遼東一亂。諸般好事紛涌而來。馮伯靈也算看出來了。蘇翎這位來歷背景多少有些神秘地年輕人。就是那種能在亂世當中挺身而出。於亂中博得先機地人。所有私下議論的預測可能。都在今日一一展現出來。

是故。馮伯靈沒有後悔選擇這條近似叛逆的路。就算眼前這位更加年輕的趙毅成。帶着一幫子殺人不眨眼的兇悍之徒做下數不清見不得光的事。馮伯靈也欣然視作本該如此。當年威風一時的李成樑。其所作所爲。在邊牆上可是私下打發時光最好的秘事。

對於瀋陽陷落。馮伯靈不爲所動。甚至跟隨蘇翎的思路。最好是越亂越好。等那些遼東世家大族地哦死光了。這纔有出頭之日。而對蘇翎率部出征。馮伯靈也遠沒有如趙毅成這般擔心。這一來蘇翎的身手。馮伯靈是親眼所見。再說。能帶着夜不收日夜與女真遊騎在山林中鏖戰且大多全身而退。這可不是一般的命硬。兇悍之人馮伯靈不是沒見過。但命硬的好像也只有蘇翎。況且。從百戶到逃軍。再從逃軍到如今的鎮江參將。這豈能輕易便送命的?

當然。馮伯靈也還有小算盤。自己怎麼說也是朝廷正正經經任命的遊擊將軍。不論蘇翎最後如何。這鎮江水軍可還在自己手裡。一有不對。大可揚帆出海。先到對面朝鮮。然後擇機去山東也未嘗不可。只不過眼下這份心也還都放在蘇翎這頭。畢竟這是一生難求的“貴人”啊。

眼瞅着午時一過。馮伯靈陪着趙毅成可站了半個時辰了。當下忍不住勸到:

wωω ☢TTkan ☢c ○

“我說小兄弟。咱們還是回府上去等吧。”

趙毅成緊咬着略微發乾地嘴脣。一言不發。只略微搖搖頭。

馮伯靈只得作罷。心裡不免有些不舒服。當初在邊牆上。蘇翎與馮伯靈也算是兄弟相稱。可要是比起眼前這位。自己的那份兄弟之情。可是顯得單薄了些。當然。這份不舒服。或許羨慕的意味要多一些。誰讓人家都還年輕呢?想到這兒。馮伯靈不由得身手摸了摸自己地頭髮。

忽然。趙毅成身子一緊。脖子伸的更長了。馮伯靈順着看去。見遠遠的北面。一騎快馬飛奔而來。

趙毅成迅速轉身。也不招呼馮伯靈。自顧下牆而去。

來人果然是趙毅成的屬下。叫李輝世。歸太平哨地哨探分部。此次隨郝老六出征。在軍中聽侯差遣。

李輝世快馬加鞭。不住地抽打戰馬。路過鎮江城門也毫不遲緩。一直奔到參將府。這才猛然勒住。隨即擡腿跳下戰馬。一落地。誰曾想一路趕路太久。雙腿站不住。竟然一下子跪在地上。李輝世身手在地上一撐。緩緩站起。活動了兩下。這才進得府中。

趙毅成一見李輝世蹣跚而進。猜測到是太過奔波之故。便一把將其拉到椅子上坐下。隨即問道:“如何?”

李輝世卻舔舔嘴脣。大口地喘着粗氣。三月天裡。額頭的汗水直往下淌。

馮伯靈在一旁立即將已放涼了的一把茶壺遞了過去。此刻。才見馮伯靈顯出幾分緊張。這即將到來的消息。可牽扯到蘇翎地安危。說一千道一萬。蘇翎可千萬不能出差錯。

李輝世大口喝下大半壺。這才緩過勁兒來。說道:“牛毛寨。。。。。。十七日午時。。。。。被攻下。大軍。。。。。。正往深河。”

趙毅成一聽。面上緊張的神情頓時一鬆。便不再急着問。退回到一邊椅子上坐下。等待李輝世歇息一陣。再問詳情。馮伯靈也跟着坐在一旁。略微帶着一絲微笑。顯然適才所說。表明蘇翎估算地時辰相差不多。

這郝老六、胡顯成所部人馬。要翻越坎川嶺。首先攻下努爾哈赤留下駐守的牛毛寨。此寨約兩千守兵。以郝老六、胡顯成所部一萬五千人算來。此寨也不過是個小釘子。戰勝當屬尋常。只不過這消息還是要親耳確認才能放心。畢竟努爾哈赤的兵馬一貫長勝。而千山堡的人馬即便久經訓練。可到底沒有努爾哈赤常年征戰經驗頗多。

按計劃。郝老六攻陷牛毛寨。再前行四十里。攻打馬家寨以及中間無數個小村寨。再抵達深河。此處離赫圖阿拉老寨已經不遠。再經富察、家哈嶺。便離目標不過數裡之遙。

只要過得深河。後面地山路便就好走。反倒是牛毛寨一帶山路險阻難行。這一路因地勢之故。河谷縱橫。寬闊之地很多適合耕種。是故屬於努爾哈赤地人口頗多。村寨自然要比蘇翎一路多上數倍。按事先估算。郝老六一路攻打大小村寨。全軍進發赫圖阿拉。要花上兩日的功夫。還得提防努爾哈赤設下的伏兵。這一路形勢複雜。趙毅成的哨探也無法確定是否存在額外的人馬駐守。所以。一切只能以郝老六靈機決斷而定。

待李輝世稍定。趙毅成再次問道:“戰果如何?”

“殺敵一千七百餘。俘獲三百五十人。”李輝世答道。

“我們的傷亡呢?”

“戰死二百六十七名。傷三百九十六名。”

趙毅成略感意外。問道:“確切麼?”

“屬實。”

趙毅成望着馮伯靈說道:“到底是郝老六練的兵。我這位兄弟性子勇猛。沒想到這兵也是跟着一樣。”

馮伯靈卻是有些懷疑。轉頭問李輝世。

“是野戰。還是攻城?”

“野戰。”李輝世答道。

“野戰?”馮伯靈不解。“這郝老六一萬多人馬。建奴也敢出寨野戰?”

李輝世解釋道:“原本郝將軍也是準備用火炮攻打牛毛寨。可到了寨前。那建奴居然出寨步戰。郝將軍當即命火器四營施放火炮。當即打死四五百建奴。隨後郝將軍便命太平哨營全隊衝鋒。只一個回合便攻進寨子。”

趙毅成聽這麼說。不禁浮想聯翩。心裡那份上陣撕殺念頭再次浮起。

“建奴爲何不據寨而守?”馮伯靈依舊不解。

趙毅成笑着說道:“大概是努爾哈赤不諳此道吧。”

努爾哈赤自起兵以來還很少據城死守。都是帶着八旗攻打別人的城堡、村寨。這守城可是沒有大明朝的軍隊有經驗。再說。努爾哈赤也沒幾個算做城堡地地方。真要與遼東比起來。努爾哈赤也不過就是巴掌大的地界。且都在山中。能有塊平地種地便不錯了。說到底。努爾哈赤一再向南、向北拓展。也與自身轄內土地過少。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多的人口耕種之需。

李輝世再次說道:“不是不守。而是不得不出來。”

“怎麼說?”馮伯靈問道。

“郝將軍最先並未直接攻打牛毛寨。而是從邊上繞過。直接驅趕四周的女真百姓。焚燒農莊。逼的牛毛寨中的建奴不得不出來阻止。這才讓火器四營首先發威。”

牛毛寨本就據險而守。擋在要路上。但郝老六的太平哨營可是專門在山中整訓而出的。這等閒山巒。根本就攔不住。若是就這麼將太平哨營放了過去。想必牛毛寨地守軍也會被努爾哈赤斬首示衆。

努爾哈赤殺起人來。可不會顧忌什麼漢人、女真人。只有聽令行事之人。可沒種族之別。

這要說起來。大明朝可是不同。動輒建奴、達賊。一副天朝大國的口吻。但行事可是拖拉不決。優柔寡斷。沒了氣勢。當然。大明殺起漢人來未必有努爾哈赤殺女真人那般蠻橫。就連佟養性等投降努爾哈赤的降官。也一再發出呼喚。令其綁架努爾哈赤迴歸。不僅不罪。還會立功。這種處事論調。難說不與遼事糜爛相關。

“郝老六可有吩咐?”趙毅成問道。

“沒有。”李輝世搖搖頭。說:“郝將軍只令我回來報信。”

這就是說一切按計劃行事。不論中途有何變故。郝老六必然會在十九日趕到赫圖阿拉。與蘇翎匯合。趙毅成低頭細細盤算了一會兒。又問:“曹正雄一部可有消息?”

李輝世再次搖頭。卻沒有說話。

曹正雄一路算是最弱地一路。萬遮嶺一帶只有一千多努爾哈赤派駐的守軍。也不算是精銳。防守有餘。而進攻不足。這與曹正雄所部相差不多。以五千對一千。就算不勝。也該不敗吧?此路最先設計地。是牽制萬遮嶺一帶地守軍。不使其增援牛毛寨一帶。更不能使其越過渾江渡口。抄了千山堡地後路。此時大軍已經全數出徵。整個千山堡沒有絲毫防禦力量。不說一千建奴。就算是五百。也足以將蘇翎辛苦數年建起的千山堡村落建制全部毀掉。

甚至。毀掉的不僅僅是村寨。還有古裡甲的商路。以及術虎所部依靠蘇翎在海西、東海一帶建立起來地威信。對於那些部族。向來只服強者。這幾年若不是術虎在海西、東海一帶壓過了努爾哈赤派出的小股人馬。焉能有今日之果?任何勢力。都是靠實力建立起來地。所有的盟誓以及歸附。都是強者發出地指令。這自古至今毫無異議。

至今曹正雄沒有派出人回來報信。趙毅成也只能忍着去等。蘇翎最初制定這個孤注一擲的計劃。萬遮嶺一帶也只能由曹正雄出面支撐。倒不是說曹正雄不受信任。而是這一部相對來說。戰力最弱。俗話說什麼樣的將軍帶什麼樣的兵。曹正雄也只能算作中等武官的資質。而蘇翎麾下。也只有十六個兄弟可以重用。除開趙毅成等人。餘下的都管帶上千人馬。這是蘇翎麾下軍隊最重要的部分。絕不會鬆手交給其餘的人。或許打完這一仗。從那些低級武官中。會有一些人脫穎而出。武官從來都是殺出來地。這是蘇翎提升武官唯一的標準。

至於術虎所部。因離得太遠。今日是不要想等到什麼消息了。最佳的情勢。是與郝老六所部在赫圖阿拉東部相遇。若是如此。赫圖阿拉輕而易舉便會拿下。隨後。蘇翎自可不顧身後。直奔界凡。然後。便要看赫圖阿拉一戰中。那位喀什克圖地父親。喀爾喀部蒙古人的首領宰賽。是否能被安全救出。

蒙古人。將是整個計劃中後半部最關鍵的一環。此時。顯然還無法預料。

瞭解緊要之後。這剩下的問題。趙毅成便可以隨意詢問了。

“那些民夫如何?”

李輝世一聽。似乎想笑。卻又忍住。會答道:“都按事先交待行事。要比預想地聽招呼。”

這種發動民夫搬傢什、搶財務的主意。已記不清到底是誰先提出來的。總之一方面是解決大軍糧草運輸問題。一方面是騰出那些具有戰力的軍兵用到主要目標上。當然。若是全部順利。一切按預料地進行。各營人馬自己備的乾糧。便足以應付這幾日地戰事。這樣一來。這些民夫可就成了專門搬家的人力。

按李輝世講述的過程。這些民夫興致很高。當郝老六解決掉所有的抵抗者以後。一路上大小村寨。幾乎都被搬運一空。這當然不是哄搶。依舊按村組隊。有管事們分派。郝老六新佔據的地域內的人口。全數被令遷往千山堡轄地。一人一戶都不得留下。這些事務。幾乎全由民夫們接管下來。

與鴉鵠關蘇翎所部做的一樣。阿哈們被解救出來。一般的女真諸申只要不反抗。沒有被一朝得勢的阿哈們打死。則被允許收拾自己的財務、牛羊。遷往千山堡一帶。不過這樣的人戶不多。赫圖阿拉以東一路依舊不是女真人聚集最多的所在。至於其中有沒有被冤殺的。大戰之中可無人顧及。

郝老六這一路人口要多。自然阿哈更多。只不過沒有蘇翎那邊的田大熊。郝老六招兵的手段很簡單。直接挑選強壯者入伍。立即分到每一個騎兵小隊之中。讓其在殺場融合進自己的隊伍。郝老六似乎一點兒都不擔心這些人會反叛。論血腥。大約蘇翎也要稍遜一籌。不過李輝世並不知道郝老六到底收編了多少阿哈。趙毅成僅憑這些話語中。判斷出郝老六不會少要新兵。

正說到這裡。參將府外又傳來馬蹄聲。一人迅疾入內。交給趙毅成一卷文書。

這並非趙毅成一直等待的蘇翎的消息。而是遼陽城內的哨探隊長鍾維澤傳出的書信。

趙毅成展開書信。默默看了一陣。便遞給馮伯靈。說道:“遼陽危急。”

馮伯靈接過。見上面說得都是遼陽一帶的情勢。

天啓元年三月十八日。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兵馬六七萬人。向遼陽進犯。當日駐紮在虎皮驛。

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自從得知瀋陽淪陷。頓時焦頭爛額。忙着調兵遣將。不過。不是收復瀋陽。這個念頭。怕是袁大人連想都沒想過。遼陽城內一片驚慌。城內居民爭相逃跑。當初熊廷弼好不容易安穩下來的人心。再一次在丟城失地之中動盪起來。袁應泰連發安民告示。卻仍然止不住逃跑的人羣。後來。袁大人發下狠心。喝令再逃者斬。這一下。遼陽城尚未看見敵人的影子。城內便已被自己人砍掉近百逃亡者的腦袋。

袁大人也顧不得朝廷上是否有人因此對其彈劾上奏。急調總兵胡嘉棟、副總兵劉光祚的青州兵靠近遼陽。與守衛遼陽的總兵劉孔胤部以及剩下的川兵合營。共計三萬人左右。守衛遼陽。又幹脆將奉集堡、威寧營一帶的兵馬盡數撤回遼陽護衛。

至於支援瀋陽途中敗退的總兵官朱萬良。姜弼等人。未見袁大人舉起屠刀立威。而是簡單呵斥幾句。臨陣退縮令其“立功自贖”。在遼陽西北武靖門方向。以太子河爲界。結陣駐守。試圖阻止努爾哈赤的八旗兵渡河。

袁大人最值得一提的。是開始組建自己的家丁隊伍。並命名爲“虎旅軍”。以助守遼陽城。可見。袁大人對遼東兵馬失望到極致。若是時間稍多。袁大人親手訓練出來的虎旅軍。說不定還真能派上用場。掌管兵權。必須自己手上有兵。袁大人此時方纔恍然大悟。

這麼一忙。袁大人幾乎將蘇翎這招暗棋忘在腦後。儘管親隨何丹旭抽空提醒。可袁大人只是仰天輕嘆。卻無言可述。這是用來進攻的妙棋。但此時談什麼進攻?有心想調集蘇翎所部也至遼陽。可畢竟太遠。何況將璦陽一帶的青州兵調走以後。這鎮江也要兵馬駐守纔是。若是鎮江再一失去。隔斷與朝鮮的聯繫。難說朝鮮那般人不會倒向努爾哈赤。那豈不是更加糟糕?再說。就算髮令。袁大人此時也找不到蘇翎。

不過。令趙毅成心中盤算的。倒是鍾維澤最後的詢問。說已與何丹旭聯繫妥當。一旦遼陽不保。即攜何丹旭躲入地窖之中。再想法子混出城去。可袁大人。是否一樣對待?

這個問題以往便提過。沒有定論。如今四方緊急。也無暇多想這個問題。趙毅成已給予鍾維澤遇事可獨斷之權。如今。也只好再等上一等。袁大人的命運。只好聽天由命了。

第72章 海上船隊第65章 豪爽胸懷第23章 思籌謀第12章 兩岸相連第19章 峽谷藏兵第8章 暗流涌動第24章 築江城第58章 變通之道第31章 攻守同進第5章 上行下效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3章 強行監軍第12章 鎮江水師第77章 外圍殺戮第5章 漫長之夜第68章 瓜熟蒂落第6章 海濱遇匪第28章 新生活第30章 賊酋血脈第71章 火炮長槍第58章 變通之道第62章 事本尋常第22章 兵將之選第5章 七月流火第1章 夜不收第20章 遼系一派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1章 撫軍心第19章 峽谷藏兵第32章 城下收兵第23章 興京易主第58章 各算各的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43章 七虎獵熊第5章 七月流火第28章 雪夜湮滅第8章 千山書坊第18章 兌現軍功第23章 戰雷隱隱第13章 鐵壁消融第54章 攻守易勢第24章 驅虎吞狼第42章 固定航線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1章 餘波未止第66章 周全安置第36章 孤注一擲第18章 兌現軍功第73章 先走一步第10章 此長彼消第30章 風漸起第10章 聯手剿賊第46章 心存高遠第85章 用心險惡第14章 戰線前哨第9章 以血授職第14章 將軍視角第62章 事本尋常第11章 顧此失彼第4章 東西教派第55章 再起波瀾第35章 後續手段第3章 七恨起兵第23章 興京易主第35章 漫天煙雲第59章 將軍賜名第2章 贈書助力第24章 築江城第29章 死生未卜第88章 斬草除根第41章 遼陽又變第17章 嗜血之兵第32章 城下收兵第48章 喬裝赴遼第55章 爲奴之選第35章 後續手段第24章 世家大戶第18章 鎮江堡第11章 暗磨刀第34章 臨時整軍第28章 雪夜湮滅第31章 信手拈來第8章 征服日第19章 新遼商第30章 事在人爲第22章 劫掠軍第6章 破金大陣第5章 漫長之夜第9章 以血授職第3章 西洋之慾第20章 阿哈諸申第76章 再組商行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4章 斷酋根本第52章 蘇系武官第71章 京城兄弟第5章 漫長之夜第61章 好事多磨第4章 東西教派第6章 破金大陣
第72章 海上船隊第65章 豪爽胸懷第23章 思籌謀第12章 兩岸相連第19章 峽谷藏兵第8章 暗流涌動第24章 築江城第58章 變通之道第31章 攻守同進第5章 上行下效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3章 強行監軍第12章 鎮江水師第77章 外圍殺戮第5章 漫長之夜第68章 瓜熟蒂落第6章 海濱遇匪第28章 新生活第30章 賊酋血脈第71章 火炮長槍第58章 變通之道第62章 事本尋常第22章 兵將之選第5章 七月流火第1章 夜不收第20章 遼系一派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1章 撫軍心第19章 峽谷藏兵第32章 城下收兵第23章 興京易主第58章 各算各的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43章 七虎獵熊第5章 七月流火第28章 雪夜湮滅第8章 千山書坊第18章 兌現軍功第23章 戰雷隱隱第13章 鐵壁消融第54章 攻守易勢第24章 驅虎吞狼第42章 固定航線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1章 餘波未止第66章 周全安置第36章 孤注一擲第18章 兌現軍功第73章 先走一步第10章 此長彼消第30章 風漸起第10章 聯手剿賊第46章 心存高遠第85章 用心險惡第14章 戰線前哨第9章 以血授職第14章 將軍視角第62章 事本尋常第11章 顧此失彼第4章 東西教派第55章 再起波瀾第35章 後續手段第3章 七恨起兵第23章 興京易主第35章 漫天煙雲第59章 將軍賜名第2章 贈書助力第24章 築江城第29章 死生未卜第88章 斬草除根第41章 遼陽又變第17章 嗜血之兵第32章 城下收兵第48章 喬裝赴遼第55章 爲奴之選第35章 後續手段第24章 世家大戶第18章 鎮江堡第11章 暗磨刀第34章 臨時整軍第28章 雪夜湮滅第31章 信手拈來第8章 征服日第19章 新遼商第30章 事在人爲第22章 劫掠軍第6章 破金大陣第5章 漫長之夜第9章 以血授職第3章 西洋之慾第20章 阿哈諸申第76章 再組商行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4章 斷酋根本第52章 蘇系武官第71章 京城兄弟第5章 漫長之夜第61章 好事多磨第4章 東西教派第6章 破金大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