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萬事俱備

天啓元年(公元1621年,天命六年)二月中,千山堡轄內各處作坊以及各村落分派的最後一批軍需器械打造完畢,在各營派出的軍需官檢驗之後,源源不斷地運往各營,隨即被各營將士融入軍陣,並日夜加緊操練。

蘇翎這一月來幾乎日夜與寬甸堡外的黑甲騎兵們住在一起,操練各種戰陣。堡外大片平坦的地面上,因整整一個冬季被數千騎兵踩踏,早已見不到積雪堆積的場景,僅剩下薄薄的一層冰,這也僅僅是騎兵們休息時才能見得到,只等天明,這些薄冰也將被鐵蹄踏碎。

即便是住在寬甸堡側,這騎兵營的一切也是按野戰環境予以操練。每隔十日,騎兵營便往山中行上數日,不斷將騎兵的速度融入任何有可能拖慢行進速度的事宜之中。

這日午時,蘇翎正令騎兵們暫時停止訓練,生火造飯,卻見寬甸堡內奔出一名哨探,一直來到蘇翎馬前。

“稟報將軍,遼陽傳來緊急軍情,請將軍速回寬甸堡。”

蘇翎一聽,立即撥轉馬頭,狠抽一鞭,想寬甸堡馳去,身後祝浩等人護衛緊隨其後。

一進到前廳,見到迎上來的趙毅成,蘇翎劈頭便問:

“可是努爾哈赤發兵了?”

“是,但第二日便又退了。”趙毅成答道。

“敗了?”蘇翎繼續問道。

“小敗。”

說着,二人便在椅子上坐下。蘇翎將因急迫而還未放下的馬鞭扔到桌上,說道:“說說詳情。未必這遼東真的能守住了?”

趙毅成便將遼陽傳來的消息略加詳述。

“二月十一日,努爾哈赤統兵數萬,攻打奉集堡。”

剛說道這兒,蘇翎打斷問道:“到底幾萬?”

趙毅成搖搖頭,說:“消息不確切,估計在三四萬左右。”

蘇翎不再問,接着聽趙毅成的敘述。這努爾哈赤到底能出多少八旗兵攻打大明,可是今後千山堡行動的關鍵。

只聽趙毅成接着說道:“奉集堡駐有七千人馬,由監軍副使高出、參將張明賢駐守。最初努爾哈赤僅派出數百騎逼近奉集堡,見城上未發一矢一炮,八旗大軍便蜂擁而上,將奉集堡圍住。據說,袁應泰袁大人得知奉集堡被圍,重金募死士突圍而入,授監軍高出守城方略。”

趙毅成滿臉疑惑,似乎對這個消息也不太相信。

蘇翎對此不置一詞,問道:“可有援兵?”

“總兵朱萬良率隊赴援,但努爾哈赤的八旗兵未與之接戰便退了,另外,開原道的崔如秀也率隊馳援。奉集堡的高出堅守不出,努爾哈赤便引兵退去。”

蘇翎心內一陣琢磨,又問:“有沒有八旗兵傷亡的消息?”

“據說近千。”趙毅成說道,“攻城時,奉集堡火炮、箭矢密集如雨,八旗兵死傷不少。”

蘇翎問道:“有沒有重甲八旗兵?”

趙毅成搖搖頭,說:“這沒有聽聞。”

據哨探得到的消息,努爾哈赤最近在八旗兵的每一部人馬中都設置“百長甲,百短甲,百兩重甲。百別抄者着水銀甲,萬軍之中,表表易認。行則居後,陣則居內,專用於決戰。兩重甲則用於攻城填壕。”如此裝備,可謂箭矢不透。若是用到此兵,則必然大勝。

“這回努爾哈赤算是試探,不然不會這麼輕易退兵。”蘇翎說道。

“隨後幾日,在虎皮驛,在王大人屯,努爾哈赤也有小股兵馬逼近。但都是一見袁大人派出援兵,便就退去。”

蘇翎站起身來,問道:“鎮江堡有袁應泰的行文麼?”

“沒有。”

“這便是說,袁應泰還沒有定下出兵時日。”

蘇翎走了兩步,猛地轉身,說道:“不等他了,我們先行一步。傳令下去,全軍備戰。”

“是。”趙毅成也猛然站起,響亮地答道。

午後,一批批的傳令騎兵蜂擁着奔出寬甸堡,向四面散去。

不出幾日,郝老六的太平哨營,曹正雄所部,胡顯成的千山堡營以及火器四營,鎮江堡餘彥澤的振武營,再加上寬甸堡的寬甸營以及黑甲騎兵營先後動了起來。收拾糧草,檢視器械,隨軍急用的乾糧也開始日夜儲備。武庫中的火yao、箭支等等也都開始按大戰所需開始分發到每一個士兵手中。

另外,那些打造出來的獨輪車、大車,除卻一部分送到各營,大部分都留在村子裡。千山堡所有的管事都在蘇翎的一聲令下,開始按事先計劃的,將村子裡的精壯編整成隊。這些按村子組成的隊伍,都大多自帶兵器弓箭,實在不足的,也都有千山堡提供腰刀等兵器,除了沒有鎧甲,這幾乎又是一部未經訓練的人馬。同時,各村的騾馬也都徵集備用。這些隊伍將爲各營提供糧草給養的運輸,同時,將戰勝之後的繳獲物運回千山堡境內。所有人都被明確告知,每一個村子裡集中的隊伍,將得到所運回財務十成中的一成,以此作爲酬勞。

這算不是重賞中的賞賜。無論是否害怕戰火,這既然是運輸繳獲物,那自然是在戰勝之後纔會出現的,這安全也就不成問題。在這種言論下,管事們將此事辦得很快,同時,按蘇翎的交待,在暗中召集一部分較爲彪悍的人,充作護衛,給予餉銀,採用交錯的辦法分別安置在別村的隊伍中。

另外,由千山堡胡顯成派出兩隊騎兵,快馬向海西方向馳去。一隊沿途檢視所有已經修築好的烽燧設施,叮囑守衛人員。另一隊,則直接趕往海西的術虎處,傳達蘇翎的最後命令。

胡秋青的一千多蒙古騎兵,除留下接受重賞的二百多人前往遼陽,瀋陽潛伏外,接受鍾維澤的管轄。其餘的則被調往太平哨,歸郝老六調遣。

餘彥澤的七千振武營士兵,新近接到由千山堡提供的騾馬,正式成爲有馬步兵,並開始以鎮江堡爲中心,在百里範圍內進行實戰預演。馮伯靈的水師則檢修戰船,以備接應。

江東義州的姜弘立,以幫助鎮江參將蘇翎募兵的名義,以重金募集到四百鳥銃手,攜帶火器補充到振武營中。這已奏與朝鮮國王,並言明厲害。同時,蘇翎行文給朝鮮國王,正式聲明位於集安的木寨屬於鎮江參將麾下的糧草倉儲地,請朝鮮國下令滿浦鎮的官員予以大力協助。

趙毅成的陶安峰一部,也受命開始在南四衛一帶放出風聲,聲言努爾哈赤將派人潛入遼東腹地,屠盡所有擁有百畝以上土地的人戶,劫掠家財;並配合千山書坊印製的傳單,大肆營造恐慌之風。與此同時,“千山堡”開始展露身形,有傳言說將庇護所有投奔之人。當然要配合的是,陶安峰又斬殺了幾處位於偏僻之地的大戶,爲此造勢。

當初收歸囊中的幾十個農莊,則在趙毅成的授意下,開始隱匿糧草、器具,並大肆招收精壯之人充任護衛,很快,每一處農莊都聚集了數百之衆,讓那些爲傳言而恐慌,而又無力自保的大戶們紛紛派人前來接洽,重金尋求保護。

在遼陽的哨探頭目鍾維澤,在接收那些蒙古人潛入遼陽、瀋陽之後,也開始按事先的計劃一步步的施行。不過,此時還稱不上潛伏,以振武營的腰牌旗號,進入遼瀋是不難的。鍾維澤在胡德昌設在兩城的商號、店鋪內,暗中挖掘地窖,存儲食物、飲水,並在出口處精心設置僞裝。這是爲預備着萬一城破,城內的哨探以及那些蒙古人,可以暫時有個藏身之所。這事倒因蒙古人的到來而顯得緊急,只得連夜再掘。

到三月初,一切都步入有序,所有的人手、軍需都處於待命狀態。只等蘇翎發佈軍令,大軍隨即會向預定目標進發。而各營的遊騎、哨探已經開始向目標附近潛進。

趙毅成在等待消息之餘,向蘇翎提了兩個問題。

這一是是否將陳家大小姐以及胡顯成的老婆、兒子送走。如今天津、山東的糧船不斷,只要趕到金州旅順,不出幾日,便可抵達京城,那裡的徐熙置備下的宅子、糧莊,足夠容納數百人居住,且京城留下的銀子,也足以讓幾人安適地過幾輩子。對此蘇翎略有猶豫,但隨即否決了陳家大小姐的去向。而對於胡顯成,則派人前往千山堡,詢問胡顯成的意思。胡顯成在得知蘇翎的決定後,也將自己的老婆孩子留在千山堡。

對於這種決定,趙毅成、胡顯成都深知其意。大戰在即,這軍心可是絲毫不能搖動。不僅如此,趙毅成建議讓陳芷雲留在千山堡,也被蘇翎搖頭拒絕,只是令陳芷雲將寬甸堡內千山學院的人都召集起來,做好隨時撤離的準備。

另一個問題,則不好判斷。

鑑於鍾維澤在遼陽已經做好藏身的準備,這一旦遼陽有失,那個何丹旭自是要帶上的。只要城破後的混亂結束,便可找機會混出城去。但這個對蘇翎幫助極大的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倘若到時也在城內,這到底是救還是不救?

這僅僅是一種預設的處置手段。一旦遼陽瀋陽有失,鍾維澤勢必不可能再接到任何指示。作爲哨探,潛伏城內都各自有一番掩飾的角色,所行之事都經過精心考慮。這與各營的哨探不同,甚至可以算是兩種職責。既然能與何丹旭聯絡,這與袁大人的距離便不會遠。萬一城破,雖不能保證所有的哨探都能活着走出遼陽城,但一時之安,還是有所保證的。

袁大人與蘇翎的關係,只要一開戰,便相互聯繫的更爲緊密。單對蘇翎所部來說,沒有袁大人的明軍雲集,蘇翎再做任何努力,也無法憑一己之力重創努爾哈赤。況且,正因有袁大人的舉薦,蘇翎才能得到鎮江參將一職,且還獲得了價值不菲的糧餉、器械,更別說這名義上的正名,對朝鮮那一步棋的意義。一旦蘇翎的計劃成爲現實,藉助袁大人的地方還會更多。若是袁大人不保,朝廷勢必再派一個遼東經略收拾爛攤子,到那時,這是否還能如袁大人這般對待,毫無猜測的可能,要不然,便只得憑鎮江參將的名義與朝廷周旋。可一個參將,多大的品級?位卑言輕,這做事的難度可想而知。

此時最好的辦法是主動向袁應泰發出警告,提醒其作出最正確的行動。可這未必能被採納,再說,若是遼瀋堅不可摧,努爾哈赤無功而返,這八旗的兵鋒,便將由蘇翎所部一力獨當,這可不是最初計劃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切部署以及預計,都是以明軍必然再敗作爲前提。趙毅成等人,包括馮伯靈在內,沒有一人對此抱有幻想。這是以明軍一貫的作戰方式以及兵丁戰力作爲前提,尤其是,千山堡所部的軍丁更是明顯的對比。這自身的勝利之算,遠遠大於明軍,何況,各營的戰鬥目標,又是早已經過多次覈實,而戰鬥的過程,更是從未停止模擬演練。

蘇翎猶豫良久,始終沒有得出結論,這到底是救不救呢?

【收藏、推薦,謝謝鼓勵】

第23章 戰雷隱隱第59章 將軍賜名第21章 撫軍心第7章 保留地第27章 蒙古一部第18章 千山浴血第11章 故人相見第46章 心存高遠第30章 賊酋血脈第35章 遼陽移民第72章 海上船隊第52章 蘇系武官第33章 波光之下第30章 蒙古騎兵第87章 一敗塗地第48章 建奴內亂第24章 驅虎吞狼第80章 戰事前移第49章 順勢而爲第8章 征服日第2章 贈書助力第13章 軍心爭功第15章 因糧而往第29章 商務二局第29章 商務二局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20章 遼系一派第1章 遼事再變第7章 蒙古饑民第21章 水師一部第51章 提督遼東第32章 衆心所向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15章 兵事之初第65章 豪爽胸懷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7章 鹽參商第11章 撥雲見日第5章 商人心思第16章 太平哨第7章 全心備戰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1章 故人相見第51章 提督遼東第17章 戰馬悲鳴第53章 疑慮重重第19章 新遼商第22章 登州城下第11章 故人相見第37章 酒肆客棧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1章 故人相見第2章 新舊交替第66章 周全安置第66章 周全安置第26章 商務總辦第3章 七恨起兵第29章 商務二局第15章 小勝暗襲第59章 亂上加亂第9章 整編軍第48章 喬裝赴遼第68章 瓜熟蒂落第55章 爲奴之選第93章 遷居移民第89章 殺光慶功第59章 亂上加亂第48章 建奴內亂第55章 爲奴之選第2章 一家人第12章 將星隕落第92章 開疆拓土第61章 再聚雄兵第8章 越河演練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2章 赫圖阿拉第69章 經略媒人第64章 依計漸進第3章 以河爲界第13章 鐵壁消融第19章 安享冬雪第22章 劫掠軍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1章 遙相呼應第5章 白沙溝第6章 山中人第2章 昏官悍勇第35章 太平新城第41章 擠壓行動第43章 七虎獵熊第5章 白沙溝第26章 整軍威第9章 以血授職第26章 整軍威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0章 阿哈諸申第83章 一勞永逸第8章 暗流涌動第3章 以河爲界
第23章 戰雷隱隱第59章 將軍賜名第21章 撫軍心第7章 保留地第27章 蒙古一部第18章 千山浴血第11章 故人相見第46章 心存高遠第30章 賊酋血脈第35章 遼陽移民第72章 海上船隊第52章 蘇系武官第33章 波光之下第30章 蒙古騎兵第87章 一敗塗地第48章 建奴內亂第24章 驅虎吞狼第80章 戰事前移第49章 順勢而爲第8章 征服日第2章 贈書助力第13章 軍心爭功第15章 因糧而往第29章 商務二局第29章 商務二局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20章 遼系一派第1章 遼事再變第7章 蒙古饑民第21章 水師一部第51章 提督遼東第32章 衆心所向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15章 兵事之初第65章 豪爽胸懷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7章 鹽參商第11章 撥雲見日第5章 商人心思第16章 太平哨第7章 全心備戰第19章 安享冬雪第11章 故人相見第51章 提督遼東第17章 戰馬悲鳴第53章 疑慮重重第19章 新遼商第22章 登州城下第11章 故人相見第37章 酒肆客棧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1章 故人相見第2章 新舊交替第66章 周全安置第66章 周全安置第26章 商務總辦第3章 七恨起兵第29章 商務二局第15章 小勝暗襲第59章 亂上加亂第9章 整編軍第48章 喬裝赴遼第68章 瓜熟蒂落第55章 爲奴之選第93章 遷居移民第89章 殺光慶功第59章 亂上加亂第48章 建奴內亂第55章 爲奴之選第2章 一家人第12章 將星隕落第92章 開疆拓土第61章 再聚雄兵第8章 越河演練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2章 赫圖阿拉第69章 經略媒人第64章 依計漸進第3章 以河爲界第13章 鐵壁消融第19章 安享冬雪第22章 劫掠軍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1章 遙相呼應第5章 白沙溝第6章 山中人第2章 昏官悍勇第35章 太平新城第41章 擠壓行動第43章 七虎獵熊第5章 白沙溝第26章 整軍威第9章 以血授職第26章 整軍威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0章 阿哈諸申第83章 一勞永逸第8章 暗流涌動第3章 以河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