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大梁

bookmark

魏王假三年,仲春二月,魏都大梁城。

朝食時分,一羣頭裹蒼布的魏國士卒盤腿坐在城牆內側,他們圍着冷清的土炕,看着陶碗裡寡淡稀薄的粥,靜默無言,士氣十分低落。

秦軍圍城半月,城內糧倉雖還算充足,但這場戰爭不知會持續多久。所以魏王下令,城內開始限量供應口糧,就連守城兵卒們,每天也只能分到三分之一斗粟米,吃個半飢不保,故衆人皆面有菜色……

可他們又能怎麼辦?只得默默喝下淡而無味的稀粥,期盼大王能儘快與秦國達成和議,結束這場沒有希望的戰爭。

自從信陵君死後,在與秦國的交戰中,魏國,已經二十年沒打過勝仗了……

緘默被一輛緩緩駛來的安車打破了,軲轆聲停了下來,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在高大的樑城牆垣邊下車。他拒絕了僕役的攙扶,拄着鳩杖,顫顫巍巍地朝登城的階梯走去,腰間帛帶上玉飾環佩叮噹……

能佩得起玉,穿得起帛的,自然是貴族卿大夫,但城頭乃城防重地,可不是誰都能上去的。

負責這片城牆防禦的校尉立刻上前阻攔,但在老者僕役出示一枚銅符牌後,卻變了顏色,誠惶誠恐地朝老者下拜。

“不知竟是唐公至此!”

聽到“唐公”二字,城下的魏卒竟紛紛站起身來,朝老者肅然作揖。

在大梁,只有一位唐公,那就是年已九旬的唐雎(jū)!

他沒有官職,不是封君,但上到魏王,下到匹夫販卒,沒有誰敢不敬重唐雎。

因爲這位老人,已是魏國僅剩的傳奇!

唐雎很長壽,他生於九十年前的魏襄王時代,年輕時沒有什麼作爲,不惑之年依然只是個小使者,名不見經傳。

直到魏安釐王十一年時(前266年),齊楚攻魏,無可奈何的魏安釐王遣唐雎入秦求援。唐雎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秦昭王遽然發兵,日夜赴魏,魏人皆言:“齊、楚聞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復全,唐雎之說也。”

這次立功之後,本該高升的唐雎因爲不滿魏安釐王荒淫無度,寵信龍陽,辭官去做了信陵君的門客。

安釐王二十年(前257年),信陵君竊符救趙,事成後志得意滿,居功自矜,還是唐雎勸告他“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這才讓公子無忌猛醒,禮遇趙王和平原君,這才被諸侯尊崇,成了合縱領袖。

唐雎輔佐信陵君的那段日子,曾是魏國,是山東六國最後的希望。信陵君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逐蒙驁至函谷關,使秦人不敢東出。當是時,信陵公子威振天下,門客人才濟濟……

只可惜,信陵君壽命不長,在他被魏王猜忌,鬱鬱寡歡而死後,年近七旬的唐雎依然在奉行信陵遺志,奔走於六國之間。

魏景湣王二年(前241年),唐雎前往楚國,勸說春申君,說他“相萬乘之楚,當御中國之難,爲天下梟”,於是便以楚考烈王爲縱長,促成了新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合縱攻秦。

只可惜,唐雎還是高估了六國,各懷心思的六顆散棋,終究難敵天下三分有其一的秦國梟子,龐煖攻秦失敗後,六國敗亡之勢已無可挽回……

但這不怪唐雎,除了子虛烏有的《唐雎不辱使命》是假的,從未發生過外,唐雎每一次出使,從未辱沒過自己的使命。只可惜現在已經不是蘇秦張儀的時代了,秦國積累六世的滾滾大勢,無法被說客行人的三寸不爛之舌改變。

如今,唐雎九十歲了,他再也無法離開大梁,但歲月卻並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跡,老人家年紀雖高,氣色卻不錯,笑着擺了擺手,讓衆人起來。

“二三子守城辛苦,不必多禮。”

而後唐雎又對校尉道:“後生,可否帶老夫上城頭看看?”

校尉面露猶豫,拱手道:“唐公,城頭風大,且秦軍不時朝城頭髮箭,萬一……”

萬一唐公有什麼閃失,他還不得被全城的人唾罵死?

唐雎卻大笑起來:“百餘年來,秦軍圍攻大梁不下十多次,老夫因爲活的久,竟有幸經歷了大半,風沙矢石,早就數見不鮮了。但秦國這十餘次攻樑,卻無一次成功,每一回,魏國的軍民,都齊心協力,守住了城池!”

這一番話,讓低沉的士氣一時振作!魏卒甚至高舉武器,發出了一陣久違的歡呼!

見衆人的精氣神回來了,唐雎頷首道:“且引我上城,老夫只想親眼看看,此番圍城的秦軍,有多大陣仗,與白起三入樑囿相比如何?”

雖然沒有得到軍令,但唐雎之命,校尉不敢不聽,便讓幾個兵卒手持盾牌,護衛着着唐雎,助他一步步登上大梁城頭……

……

樑城高十丈,風果然很大,吹得唐雎蒼白的鬚髮紛飛。

他眯着眼望向遠處,朝西、北、東三面看了良久後,嘴角露出了苦澀的笑:“這還是大梁近郊麼?才半個月,便全然認不出來了。”

大梁的西北邊,曾是魏安釐王時圈起來的王室苑囿:樑囿。其建築風格相當考究,園內種有茂密的花木,養有麋鹿,松鶴在樹下棲息,池沼中可以划船。

如今,樑囿面目全非,樹木都被秦人砍伐一空,種滿珍奇樹木的花苑僅剩一片滿是樹樁的醜陋空地。昔日魏王狩獵的獐子,大概早成了秦軍的美食。

整個視野之內,都被秦軍的營帳和黑首秦卒填滿,攻城器械就集中在西邊,時不時朝着大梁城頭拋灑石塊,射來煙矢,讓城內不得安生。

還有從東北面繞城而過的鴻溝,自從魏惠王命白圭開挖這條運河後,它就成了中原的大動脈,把樑、宋、陳、蔡各地聯繫起來。每天都有無數船從大梁出發,運送魏地的桑麻布帛南下;又載回楚地的魚鹽皮革,犀兕之角,桂枝香料,在大梁市場上賣得高價。

但現在,鴻溝上商賈舟車絕跡,只剩滿載秦軍糧食軍械的行船,數千名光着上身的縴夫在拉拽木舟,就連他們喊出的號子,也是陌生的關中口音。

最讓唐雎擔憂的,還是北邊,在那裡,一條濁黃色的大河橫跨地表,緩緩東流。

河水是桀驁不馴的,在戰國趙魏齊三國相互爲敵,以鄰爲壑後,天災加上人禍,更是越發氾濫。好在魏國在河邊修築了長達數十里的土垣,這才阻止洪水衝擊低窪的樑地。數十年來,在城池與河水中間,慢慢聚集了數不清的人家,開闢了無邊無際的肥沃農田,建立了一個個裡聚屋舍……

而現如今,那些本該農忙春耕,種上粟、麥嫩苗的良田,卻空落落的,連只麻雀都沒有。百姓被驅散一空,反倒有數不清的秦國黔首戍卒,手持鐵鍤、鋤頭,在秦吏鞭策下,他們排成長隊,沿着阡陌,向大梁北面源源不斷走去。

見此情形,唐雎扶着城垛的手,微微顫抖起來,他很清楚,那些秦人要去哪,打算做什麼!

他們要去滎陽!(xíng)

數十年前,那是唐雎的少年歲月,也是張儀、公孫衍、蘇秦合縱連橫,爾虞我詐的時代,秦國爲逼迫魏國加入連橫,派張儀至大梁,說出了這樣的威脅:

“決滎口,魏無大梁;決白馬之口,魏無外黃、濟陽;決宿胥之口,魏無虛、頓丘。陸攻則擊河內,水攻則滅大梁!”

但秦軍十餘次攻魏,圍困大梁,都因爲孤軍深入,無法全據魏地,沒有機會兌現這威脅。

直到今日,魏國的噩夢,終於要來了麼?

在唐雎看來,這都是近二十年來,魏國以土地賄秦,險塞要道盡遭蠶食的惡果啊,秦軍方能如此肆無忌憚,都開始籌劃水淹大梁了。

看來這一次,與之前那十餘次小打小鬧不同,秦王,是鐵了心要攻陷大梁,滅亡魏國!

“天哉……”

縱然沉穩老辣如唐雎,在預見到這個國家悲慘的未來後,也無法淡然。

他擡頭仰望萬里無雲的蒼穹,又低聲感慨道:“若使信陵公子尚在,若使信陵公子尚在,魏國豈會落到如此境地!?”

唐雎的目光望得太高,太遠,所以竟未注意到,他所在的這段城牆之下,兩百餘步外,一名髮髻右偏,皮膚黝黑的秦卒小吏,正在護城河裡無禮地小解……

……

朝大梁護城河裡撒了泡尿後,黑夫繫好腰上的麻繩,擡頭卻看到有個白髮老翁在大梁城牆上長吁短嘆,頓感驚奇……

“難道大梁已經彈盡糧絕,困難到要讓老頭上城頭戍守了?這才半個月,都沒有過一次猛烈的攻城,不至於吧。”

感嘆完了,黑夫也不做多停留,掉頭沿着小道,往營帳走去。

爲了防止城內敵人冒死出擊,碩大的營盤用木樁圍了起來,還設立高聳的望塔,上面站着持弓矢的秦卒。

進入營地後,黑夫目光所及,都是低矮的窩棚,好在看上去並不雜亂,他一直覺得,被《秦律》教育出來的秦吏都有輕微強迫症,喜歡整齊劃一,設計營壘時,自然也要讓各個窩棚看上去規整些。

偶爾穿營而過的執戈兵丁從轅門外經過,但更多的,還是臉上黥字,被集中在一起,在官吏鞭子抽打下趕赴各處幹活的刑徒。

還有粗布麻衣,蓬頭垢面的戍卒,他們口音各異,來自不同郡縣,黑夫偶爾遇到認識的面孔,還朝他們點頭打招呼。

一邊走在夾雜着各種氣味的營地內,黑夫也一邊腹誹道:“我之前可沒想過,大梁之戰會是這番光景。”

原來,一月初從方城縣出發後,在將尉們的催促下,黑夫他們以及來自漢中、南郡、南陽的三萬戍卒刑徒,只花了十天就抵達大梁城下。

來到這裡後,黑夫才發現,大梁城已經被從陳郢來的秦軍包圍。而除了五萬披甲持矛的作戰部隊外,被徵召的戍卒還在源源不斷地趕來。

除了漢中、南郡、南陽的三萬人外,來自關中、三川、河東、上黨、河內的戍卒刑徒,也在朝大梁匯來,合一起後,人數恐怕會超過十萬。

這是一場輔兵遠多於正卒的戰爭。

讓黑夫鬆了口氣的是,十萬刑徒戍卒沒有被王賁將軍要求去做攻城、填溝壑之類死亡率極高的兇險勾當。而是讓他們充當縴夫、運糧民夫,除了苦點累點外,倒是十分安全。

進入二月後,一半的戍卒刑徒,更被要求啓程,前往西北邊數十里外的滎陽,剩下的人則要在鴻溝和大梁之間,再挖掘一條深溝出來,直通城下!

所以大梁城郊,並不像攻城滅國的戰場,反倒像是個開鑿水利工程的大工地。

這種消磨時間的體力活,很考驗人的耐心,很快就有人坐不住了。

走近安陸縣戍卒們住的小窩棚,還離着十步遠,黑夫就聽到了東門豹暴跳如雷的聲音……

“乃公受不了了,這算哪門子攻城?那位‘小王將軍’,到底會不會打仗!?”

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66章 監守自盜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105章 打穀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1009章 博弈第150章 陳屍第658章 陽山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358章 護短第985章 千鈞第622章 故人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598章 險惡第198章 官大夫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965章 劃江而治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296章 趙佗第998章 驅虎吞狼第243章 利鹹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552章 羣雄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58章 赴任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423章 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向前!第282章 勝利者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467章 蕭何第694章 龍王第299章 吳芮第592章 貓鼠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17章 失期當斬?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651章 常識第370章 風起隴西第631章 演員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17章 失期當斬?第624章 快活第984章 石頭第783章 子胥鴟夷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31章 盆滿鉢滿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587章 鷹之子第228章 夏子第115章 在鄢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196章 卸甲第196章 卸甲第128章 爭首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922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887章 大都無防第755章 尉即墨攜民渡江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375章 烏氏倮第572章 君臣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321章 人生贏家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288章 不要臉第939章 胠篋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291章 欲刺第3章 爵位難得第526章 停下!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351章 蒙恬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523章 挖坑第649章 藥(上)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786章 萬人敵第502章 狐假虎威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583章 甌越第355章 宰之第575章 南巡
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66章 監守自盜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105章 打穀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1009章 博弈第150章 陳屍第658章 陽山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358章 護短第985章 千鈞第622章 故人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598章 險惡第198章 官大夫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965章 劃江而治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296章 趙佗第998章 驅虎吞狼第243章 利鹹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552章 羣雄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58章 赴任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423章 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向前!第282章 勝利者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467章 蕭何第694章 龍王第299章 吳芮第592章 貓鼠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17章 失期當斬?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651章 常識第370章 風起隴西第631章 演員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17章 失期當斬?第624章 快活第984章 石頭第783章 子胥鴟夷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31章 盆滿鉢滿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587章 鷹之子第228章 夏子第115章 在鄢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196章 卸甲第196章 卸甲第128章 爭首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922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887章 大都無防第755章 尉即墨攜民渡江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375章 烏氏倮第572章 君臣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321章 人生贏家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288章 不要臉第939章 胠篋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291章 欲刺第3章 爵位難得第526章 停下!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351章 蒙恬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523章 挖坑第649章 藥(上)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786章 萬人敵第502章 狐假虎威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583章 甌越第355章 宰之第575章 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