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

陳佑沉默着將銅印印面朝下擱在木椅旁邊的高木几上,手指輕輕摩挲着印紐,眼睛看似盯着銅印,實際上卻是放空的狀態。

他不說話,屋內就沒人說話。

時間彷彿一下子拉長了,汪弘洋等人呼吸不由放緩,就連屏風裡面冰塊融化撞擊的細微聲音都能聽見。

不知過了多久,陳佑突然輕笑一聲。

其餘三人全都目光炯炯地看向他,想知道他究竟是什麼態度。

在衆人期待的目光中,陳佑不急不緩地開口:“任何一道政令,在實施之前都無法確定執行中會遇到什麼問題。平遠和義淳的擔憂可能成真,萬育的想法也不無道理。”

衆皆點頭。

陳佑接着道:“不過咱們也知道這件事是有好處的,不能因噎廢食。遇到困難,然後解決困難,很多東西只有真的擺在面前,才知道怎麼去應對。”

他的意思是不管怎麼樣先去做,至於以後可能遇到的問題,先不糾結,遇到了再解決。

汪弘洋三人互相看了看,最終是汪弘洋開口:“先選幾個州做試點吧,試個兩三年看看情況。”

試點。

這個詞自從陳佑當年設立稅曹之後,逐漸成爲周國官場的流行詞。類似的政策試驗也從以前多由當政主官的自主行動,轉變成如今的多以中樞命令爲依據。

畢竟得到上級支持,很多問題就可以避免,對試點負責人來說,成功的機率就會有所提高。

汪弘洋的這個提議得到認可後,幾人總算是稍稍輕鬆了些,接下來就是推動試點的選定。其餘種種,都得等確定試點之後纔開始推進。

憂慮也好,信心也罷,都得經過長久的觀察才能下結論。

吏學的事情在朝堂上吵了大概有一個月,在陳佑這邊拿出合理的數據後,戶部兵部也先後給出了相關數字。

根據陳佑瞭解到的內幕來看,就像他的數字相對保守一樣,戶部兵部的數字相對要誇張一些。

不過即便如此,全部算到一起,也沒有導致國朝稅賦入不敷出。

於是,陳佑、王樸在馬青等人的勸說下,先退一步,同意三年內先在五到十個州試點,之後是擴大試點亦或是全面推行、直接禁止,到時候再說。

試點的州分別是升州、楚州、成州、眉州、遼州。

陳佑原本是想把其中一個試點定在京畿河南府的,以應對求賢書院。不過這一決定被竇少華等人用京畿重地不可輕動爲理由擋了回去。

朝爭就是這樣你來我往,奏章剛被駁回,陳佑這邊立刻就有官員上疏稱求賢書院意圖通過控制底層吏員來威脅朝堂。於是乎,求賢書院吏學院出來的學生被禁止留在河南府境內。

“這算個什麼事嘛!”

坐在趙普府上,劉松鶴談到書院不由叫起屈來。

“咱們這些人也便罷了,可那些農夫黎庶都講究一個安土重遷,叫他們到百里之外去當差,怕是大部分都不樂意!”

趙普聽了,呵呵笑道:“延年不必着急,大部分不樂意,總有小部分樂意的嘛!正好人多了也難安排,你先招十幾二十個試一試。”

他表面上說得輕鬆,心裡其實很無奈。

但沒辦法,底下人能亂,上面人得保持平穩。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就好似謝安的“小兒輩遂已破賊”,除了維持風度,還有就是起一個定海神針的作用,免得其他人心慌之下做出什麼不理智的事情。

見劉松鶴面色稍緩,趙普語氣溫和繼續勸道:“陳將明這個人我知道,他能吃虧,但不能被強壓着吃虧,好面子。雖說在洛陽開試點不合適,可這是咱給否掉的,他反手回一招也正常。”

“嘿!”

劉松鶴聞言冷笑一聲,不再說話。

趙普看了他一眼,心似明鏡,知曉他這是想起了與陳佑的舊怨。

說是舊怨,陳佑或許根本不知道有這麼回事。

當初劉盧兩家想要結親,誰成想劉明驟然病重,劉松鶴急切之下想要匆忙完婚沖沖喜。普通人家也就罷了,盧家可是當朝皇后的孃家,而盧雲華本就不太想應下這門婚事,順勢鬧將起來,硬是斷了這門親事。

這也就罷了,本就是劉松鶴自己頭腦不清犯下的錯誤,連劉明都不能說什麼。

可惜後來漸漸偶爾會傳出盧雲華同陳佑關係親近的流言,這些流言只在高官顯貴之間流傳,劉家憑着家世也能聽到隻言片語。

一次兩次沒啥,聽得多了,劉松鶴也就把陳佑恨上了。

趙普舒了口氣,宰相孫子,尤其是名相嫡孫的好處就是,只要稍稍展露能力,有的是人願意幫忙提攜。

“你在秘書省,屬於天子近臣。”趙普依然十分溫和,“秘書監現在空着,少府少監元可望和尚書省右司郎中楊子任機會比較大,過兩日王松嶺會把你引薦給他二人。你好好把握,若能成,在秘書省算紮下根了。”

“松鶴明白。”

劉松鶴乖巧地點頭。

再怎麼說,趙普都是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偶爾表現出一些真情實感有利於拉近關係,但一直襬着臉色就屬於貴腦有恙了。

自六月底開始,京畿周邊州府的夏稅陸陸續續送抵洛陽,稍遠一些的仍在路上。至於更遠的川峽、荊湖、江南,現在正在路上,估摸着七月中能到。反而是比較近的河北河東,因爲氣候原因會遲半個月到一個月。

所有稅賦,入京之後數字彙總到稅務監,實物送到太府國庫。稅務監拿着數字,太府清點實物,兩方能對上,再給該州府一份回執,同時也會送一份到吏部——這屬於主貳官考覈的一部分。

所以京中部門,能準確知道天下財賦的總計有四個部門:吏部、戶部、太府寺、稅務監。

但從目前的數字來看,今年歲入應該會比去年多。等八月出了統計完全的夏稅數額,大概就能估算出秋稅的收入。

總而言之,整體態勢向好發展,算是爲前段時間的爭執定了註腳。

只是龐中和卻不輕鬆,他拿出稅務監在京周各州的調查彙總,仔細比對夏稅祥表後,甚至顧不上和直接上司黃世俊說一聲,便匆匆忙忙去尋陳佑。

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
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