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

不提宦官們如何處理此事,杜太后和舒侯卻在一干僕役的眼皮子底下上演了一番母子情深的戲碼。

躺在牀上神色憔悴的舒侯直接抱着老母痛哭流涕,一個勁地說自己不想死。

杜太后見自己最寵愛的兒子說出這樣的話,原本因看到舒侯果真臥病非是被幽禁而打消的懷疑重又涌上心頭。

心中有了懷疑,她看四周服侍舒侯的一干人等全都形容可疑。

先是說了一番官家純孝重情、定不會叫舒侯不明不白去了的話,明着是讓舒侯寬心,實際上卻是想要敲打她以爲的那些別有用心之人。

即便這樣她也不放心,臨回宮前把跟了她二十多年的宮人紅豔留在此處看顧舒侯。

進了皇宮,杜太后沒有回自家的寢宮,她知道自己身邊多是大兒子安排的人手,紅豔這個親信不在,她不知道還有哪些人可信。索性趁着今天這個難得的機會直接去尋大兒子,有些話直接說開了免得最後無法挽回。

杜太后不知道,她今天能夠順利看到舒侯,不是那些被她視爲家奴的人不敢對她怎樣,而是因爲皇帝還沒同她這個太后撕破臉。

但今天來了這麼一出,卻是逼着趙官家做出決斷。

當得知杜太后進宮卻沒回住處,一直關注着太后行蹤的童謠立刻前往同明殿稟告趙元昌。

得了趙元昌的吩咐,童謠把同明殿周邊閒雜人等驅散,然後帶着親信宦官站在路口等待杜太后的到來。

沒過多久,太后車駕抵達,童謠立刻站出來:“僕等恭迎皇太后!官家正在殿內等候。”

車停,宮人掀開障塵露出杜太后的面容。

杜太后眼眶通紅,顯然在舒侯那裡哭了一陣。

她瞪着紅腫的眼睛盯了童謠好一會兒,可惜童謠以及身後一干宦官皆低着頭根本沒去看她。

見對面沒有反應,杜太后冷哼一聲,出聲道:“到門口。”

童謠沒有阻攔,帶領親信們讓開道路。

車剛過去,他立刻示意身後親信攔住跟隨在太后身邊的宮人宦豎,他自己則跟在車後來到殿門前。

官家左近,太后身邊人不敢喧鬧,杜太后又心中有事,沒注意到她帶來的那些人被控制在路邊。

攔住想要跟着杜太后進門的宮人,童謠臉上帶笑地說:“天家的私密事,咱們做奴婢的就別摻和了。”

說這話的時候音量很低,但杜太后仍然聽到了,回頭看了童謠一眼,吐出一句“倒是個好奴才”,卻也沒說童謠這話不對,不管那些宮人宦官,自顧自朝裡走。

門簾落下,宮門關上,童謠袖手站到門前,看了一眼手足無措站在路邊的那些人,呵呵笑道:“有人離間官家和太后的關係,是誰自己心裡有數。現在認了,罪在己身,也能少受點皮肉之苦。要是死硬盯着被查出來,可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了。”

說完,他不等那些人消化這些話語的意思,直接揮手:“全都帶下去仔細審問!”

一聲令下,攔在外面的十來個人立刻被捂住嘴巴捆起來帶走。

殿內,趙元昌一直在等着沒有做其他事,見杜太后進來,立刻起身:“娘娘來了。”

快走幾步扶着杜太后坐到主位,他自己則是拉了一把椅子坐到旁邊。

見趙元昌依然恭敬,杜太后面色稍微好看一些。

“娘娘突然來尋兒子是爲甚事?”

趙元昌大概能猜到杜太后是要談舒侯的事情,可他不想談,故而還沒坐穩便裝作不知開口詢問,只希望自己的母親能夠理解。

然而他終究要失望,杜太后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就道:“我剛從二哥那裡回來,你說二哥本來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躺在牀上不能起來了?”

沉默一陣,趙元昌看着杜太后,語氣帶着不滿道:“娘娘莫不是在懷疑我暗害二哥?”

“二哥是你親弟。”

杜太后沒有聽出來趙元昌的不耐,依然苦口婆心地說:“這天下最親的就是你們兄弟,昭哥兒年幼,你不指望兄弟幫忙守天下,難道還指望那些外臣?”

趙元昌嗤笑一聲,終於保持不住恭敬的姿態。

“我不是說你害二哥,只是二哥這麼病着不是個事,難免叫天下臣民心中不安,我看還是早點把二哥治好罷。”

“娘娘這話不就是在說二哥的病是我安排的麼?”趙元昌揭破杜太后話中的掩飾,“就問娘娘,當年你支持二哥,我即位之後,可曾記恨此事致使孝道有虧?”

“這……”杜太后猶豫了,“這兩年……”

趙元昌打斷杜太后的話:“前些年娘娘一再說要我把帝位傳給二哥,我可曾對二哥下過手?”

這下杜太后無話可說。

“我就不明白了!”趙元昌猛然站起來。

只是下一句話沒有接上,這突然起身叫他眼前發黑,一個搖晃差點沒站住。

扶住椅子緩了緩,他看向杜太后:“我和三哥到底做了什麼,才叫娘娘你如此偏心二哥!”

“我這不是……”

“這天下!是我打下來的!”趙元昌猛然喝道,“巴蜀,荊楚,江淮、吳越、燕雲!都是我打下來的!怎麼就不能傳給我的兒子,非要給那個起兵叛亂的趙元盛!”

說完這番話,他開始劇烈喘息。

杜太后沒有注意到趙元昌的神色有些異樣,或許她注意到了,但是沒有放在心上。她自顧自地解釋着:“你身體不好,昭哥兒也才七八歲,都說主少國疑,我也是爲了咱們老趙家好。再說你傳給二哥,以後再叫二哥傳給昭哥兒,如此豈不是兄弟和睦、長幼有序。”

聽着杜太后絮絮叨叨一大串,趙元昌呼吸平穩下來後,突然笑了,他語氣平靜地道:“朕累了,太后且回吧。”

不待杜太后說話,他轉向殿外高聲道:“童謠!送太后回宮!”

杜太后面色驟變:“你這是什麼意思?”

趙元昌沒有回答,冷眼看着童謠帶領幾名健壯僕婦推門進來走到杜太后身邊,十分恭敬地扶起杜太后:“太后請了,奴婢們送太后回宮歇息。”

杜太后被健婦架着,仍自扭頭盯着趙元昌。

母子二人目光相交,誰都沒有出聲,直到目光被門簾隔斷。

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
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