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封邦建國

永昌元年十一月初,誰也不曾想到,新天子給燕王下的第一道聖旨竟是允許其在北地封邦建國。

天子詔命一出,天下譁然。

封邦建國與魏晉傳統封王不一樣,這一次相當於公開承認了衛朔的諸侯地位,燕國將以周室諸侯存在。

外界在驚駭之餘,更多的還是悲哀和默然,大多數人深知時至今日,大晉王朝早已是名存實亡。

作爲天下最大的割據勢力——遼東,已不奉皇命久矣,與其強撐面子,不如直面現實,還能討好一下遼東。

所謂不破不立,司馬紹是真有振興晉室之志,決心效仿昔日漢高祖劉邦示弱項羽甘屈漢中王、光武帝隱忍兄仇示好於更始帝之舊事,打算引遼東爲外援,忍辱負重,韜光養晦,靜觀天下之變,尋機先剷除內患大將軍王敦,而後據江東以抗遼東。

待這份詔命傳至天下各地時,各方勢力卻是有喜有憂。

最欣喜者,莫過於遼東上下。尤其對衛朔而言,從一介流民頭子到裂土封王,此間付出的艱辛唯有他自己最清楚,數年來一刻不曾懈怠,不就是爲了而今這般麼?

雖然目前這一國之王距離君臨天下尚有些差距,但至少從今以後在‘燕國’境內行事當無所羈絆,而且依照遼東雄厚的人力、物力,用不了多久就能完成統一天下的重任。

其次最欣喜的竟是河東裴氏,原本裴氏就沒想到當初誤打誤撞之下,裴家竟是與新晉燕國聯繫最爲緊密的世家。

且不說裴嶷貴爲遼東文臣巨頭之一,還有大批裴氏子弟在遼東各地任職,單單身爲王妃的裴穎兒就能讓裴家穩居燕國新貴之一。

作爲燕王岳父,說實話在裴盾印象中衛朔一直都是那個小小兵曹從事,直到現在他都未料到衛朔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難怪古人常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其他諸如遼東衆文武更多的是興奮,上次朝廷詔封衛朔爲燕王還只是以燕國、遼東爲封地,而這一次直接將整個北地作爲燕國,允許遼東封邦建國,實際上是等於承認了遼東獨立地位。

此次封邦建國不同於大晉開國以來的傳統,倒是跟周王朝分封諸侯類似。諸侯王的權力很大,有權構建自己的政治體系。可以說走到這一步,遼東除了名義上還是大晉諸侯外,其他基本上與大晉沒啥區別了。

衛朔拿着天子詔書,左看右看幾下,自言自語道:“沒想到天子竟有如此魄力,歷史上司馬紹若非英年早逝未必沒有機會完成北伐大業!”

……

爲了儘快完成封邦建國,衛朔於十一月份召集遼東文武近百人進行多輪磋商,終於在月底形成了一個初步方案。

十二月初,遼東上下在大禮堂內舉行了一次規模龐大的聯席會議,參加者光是文武重臣就有百餘人。

包括以裴嶷、高瞻、溫嶠、莫含四巨頭爲首的牧府、將軍府中高級官員,以及各地刺史、太守等地方官。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來自各大學堂的山長、博士,以及民間鄉紳代表、闡教掌教和道長等等遼東各界代表。

加在一起足足有數百人,再加上現場負責維持秩序的侍衛軍、記錄文字的文吏,將整座大禮堂擠得滿滿的。

衛朔根據衆人討論的結果,再加上他的一些意見,最終確定了燕國政治體系。

這個方案既借鑑了歷史經驗,又結合了當前實際,應該算是最符合目前燕國的一個方案。

考慮到三省六部制已有了雛形,衛朔立即將後世唐宋較爲成熟的制度拿出來。

封邦建國後尚書省將負責處理日常政務,基本上是將牧府那一套換個牌子挪到尚書省名下。

原本尚書省主官爲尚書令,卻被衛朔取消,反而分設尚書左右僕射負責。

尚書省下領戶、稅、工、農、轉運、學、商、吏八部,這裡與牧府唯一不同的一點便是少了個計部,計部被衛朔劃給了門下省,負責審計、監督尚書省運行。

門下省設左右散騎常侍,下領計部以及數量龐大的議郎,議郎被分成戶、學、工等諸曹分別對應尚書省各部,其日常職責便是對尚書省各部進行相對應的審計、監督。

另外,衛朔還把審覈預算之權力交由門下省負責,每年尚書省的預算都必須得到門下省批准,不然將不能得到實施。

門下省的主要職責是代表遼東民意主掌審計之責,尚書省的一切收入、支出都必須接受門下省議郎質詢。

每年尚書省左右僕射都必須到門下省進行‘春度秋計’,向門下省解釋稅收徵收以及使用情況。

衛朔把行政權給了尚書省、審計權給了門下省,中書省則被他賦予了立法權。

根據規定只有獲得中書省批准的法律、法規,才能被推行至燕國全境。

除此之外,任何部門或者人包括衛朔在內,都無權私自頒佈、推行新的律法、更改稅率、增收新稅。

中書省主官爲左右中書侍郎,下領三百六十五名郎中,這些郎中都是遼東各界有勳位者。按照遼東制度,無論平民世家亦或者農戶商賈工匠學子,只要有功於遼東者,皆可獲封一定勳位,得到勳位便有機會獲得郎中之位。

若想獲取郎中身份,除了身家清白外,還要爲遼東做出貢獻。

因此擔任郎中的人一般是種地好的農民、打仗勇敢的士兵、教書育人的先生,甚至包括創新技術的工匠等等各行各業的代表。

在三省之外,尚有獨立的監察、司法部門——監察總署、大理寺、巡檢總署,分別負責調查、審判、抓捕之權。

這三大部門與三省並列,直接向燕王以及內閣負責,其他諸如三省各級官員無權對監察總署、大理寺、巡檢總署指手畫腳。

雖然三大直屬部門權勢很重,但並不意味着他們可以隨便調查、抓人、判刑,一切都必須講究證據,否則就是犯了誹謗、構陷之罪,很有可能出現整人不成,卻自己落馬的情況。

在確定了三省部門外,衛朔又將宋朝樞密院制度拿過來作爲遼東最高軍事機構,其主官爲樞密院左右使。

樞密院的職權非常大,以後在燕國只有它纔有調兵權和指揮權。

一旦有戰事爆發,樞密院將秉承燕王衛朔授權,抽調廂軍府兵參戰,並制定相應的作戰計劃,下達作戰命令。

樞密院下設六部一監兩署,地位等同於尚書省各部,分別爲參謀部(原參軍司)、陸軍部(原步兵司、騎兵司合併)、內衛部(原侍衛軍司)、水師部(原水師司)、府兵部(原府兵司)、聯勤部(原聯勤司)、軍情署(原斥候司)、軍器監、軍法署。

在完成了文武機構改革後,衛朔以燕王名義設內閣總理軍政事務,而內閣成員與唐宋朝政事堂宰相頗爲類似,分別由三省主官、樞密院主官以及重要部門尚書、三大直屬部門主官構成,人數一般在十三人左右。

首批入閣的人員既有裴嶷、高瞻、溫嶠、莫含等原四大巨頭,又有包括韓壽、魯昌、邵續等其他部門主官。

同時爲了區別衆人地位不同,衛朔又給入閣大臣頭上加諸不同的大學士頭銜,由低到高分別爲龍圖閣、天章閣、文淵閣、光明殿、武英殿、保和殿等六個等級。

其中獲得等級最高大學士位者被尊爲內閣首輔,其餘諸大學士爲次輔或者閣臣。

遼東封邦建國後推出的這一套政治體系與魏晉制度完全不同,這也標誌着遼東走上與大晉截然不同的道路。

當所有一切都公之於衆後,外界對衛朔搞出來的這一套瞠目結舌之餘,又感到分外震驚與欽佩。(。)

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101章 插手遼東第238章 會盟雁門關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314章 欲行科舉第231章 錢莊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588章 成漢與江東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442章 兩個夫人,豔福齊天第449章 扶余來使第605章 權錢交易第203章 戰後餘波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242章 江左裴府的變化第380章 進駐馬六甲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16章 ‘官府’來人了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487章 即將鉅變的涼州第13章 安撫流民第39章 王家新動作第356章 江左來客第21章 以鹽換船第39章 王家新動作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638章 蜀中變局第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533章 江左風起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342章 蒲津古橋第208章 再添一良將第312章 吞併劉琨部衆第84章 再見祖逖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68章 離間敵人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550章 薛濤守涿縣第56章 留縣大捷!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207章 女將掛帥第349章 水師陸戰隊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256章 淮南羣豪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445章 太子算個屁!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268章 毛寶初上陣第377章 江東的試探第155章 新式馬刀、陌刀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19章 海盜下帖子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444章 紅顏禍水第511章 開春視察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313章 蠢蠢欲動第464章 鮮卑主力南下第170章 狩獵遇險第582章 波斯王子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636章 江東新政第455章 再次大婚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68章 離間敵人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397章 新年初定計第262章 勢不可擋第267章 劉遐入關第442章 兩個夫人,豔福齊天第69章 返回祝其縣第24章 長矛初顯威第566章 坑殺羯胡!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97章 水泥作坊第548章 會師南皮第155章 新式馬刀、陌刀第589章 天子駕崩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232章 代縣榷場
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101章 插手遼東第238章 會盟雁門關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314章 欲行科舉第231章 錢莊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588章 成漢與江東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442章 兩個夫人,豔福齊天第449章 扶余來使第605章 權錢交易第203章 戰後餘波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242章 江左裴府的變化第380章 進駐馬六甲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16章 ‘官府’來人了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487章 即將鉅變的涼州第13章 安撫流民第39章 王家新動作第356章 江左來客第21章 以鹽換船第39章 王家新動作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638章 蜀中變局第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533章 江左風起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342章 蒲津古橋第208章 再添一良將第312章 吞併劉琨部衆第84章 再見祖逖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68章 離間敵人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550章 薛濤守涿縣第56章 留縣大捷!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207章 女將掛帥第349章 水師陸戰隊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256章 淮南羣豪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445章 太子算個屁!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268章 毛寶初上陣第377章 江東的試探第155章 新式馬刀、陌刀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19章 海盜下帖子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444章 紅顏禍水第511章 開春視察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313章 蠢蠢欲動第464章 鮮卑主力南下第170章 狩獵遇險第582章 波斯王子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636章 江東新政第455章 再次大婚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68章 離間敵人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397章 新年初定計第262章 勢不可擋第267章 劉遐入關第442章 兩個夫人,豔福齊天第69章 返回祝其縣第24章 長矛初顯威第566章 坑殺羯胡!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97章 水泥作坊第548章 會師南皮第155章 新式馬刀、陌刀第589章 天子駕崩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232章 代縣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