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

荊州自古民風物饒,人傑地靈,張青來無幾時,就被這裡的風土人情深深吸引,就在劉表安排的館驛住了下來。這段日子裡,他是訪遍荊襄名士,什麼文人墨客,士林武夫,可謂三教九流盡相知。

期間還結識了兩位好朋友,哪兩位?頭一個姓徐名庶,字元直,豫州潁川郡(今河南許昌一帶)人。說起徐庶,就不得不提他的師傅,乃是當世著名的大俠客,大燕山白雲觀觀主,江湖人稱“北俠聖手擎太行”、“燕山帝師劍聖”的王越王老道長,掌中天罡寶劍,三十六路天罡劍法,可說無人能敵!老英雄成名甚早,十八歲那年還是個血氣方剛的楞頭小子的時候,就從軍西討羌虜,那會兒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隻身獨闖賀蘭山!馬踏十八寨,力斬大羌主,自此年少揚名,威震邊陲!後來得到高人的點化,閉關修煉,通習內功、劍法,所說萬丈高樓從地起,樹從根處水從源!王越苦心學藝,一晃就是十二年,練就了混元一氣神功,這混元一氣法乃武術之源,物有本末,事有終始,這就是先立本而後求末,纔是不老之法,益壽之方,實爲上乘功夫!又習得三十六路天罡劍法;到三十歲時候再度出世,行走江湖,Lang跡天涯,行俠仗義、疾惡如仇!與人排難解紛,懲惡揚善,正所謂補朝庭王法所不及!

漢朝時候的江湖上確是有這麼一批人,他們含辛茹苦,練就本領,不求仕祿,自帶路費,常年遨遊在外,一手託兩家,主持公正,給貪官污吏和頑匪刁民以懲罰,使他們稍加收斂,少做惡事;這纔是真正的俠義精神!現今社會爲什麼要提倡“揚正氣,促和諧”呢?也是一個道理,任何時代都不能缺少了這股子精氣神,即便當今社會也不應該例外,萬事貴在堅持,只要堅持,就能把弘揚正氣的精神發揚光大!

幾句閒話帶過,且說王越習得神功出世,江湖綠林無人能出其右,技壓了半邊天,後來來到白雲觀,做了一方主持,與南俠“定海神針賽崑崙”“神刀老祖逍遙叟”宋朝並稱爲“南北雙俠”,威震武林。有道是與虎同眠焉有善獸,與鳳同飛必出俊鳥,有這樣的高祖老師提攜,徐庶自然也差不到那兒去,什麼五經四書、天文地理、文韜武略是樣樣精通;而且他從小就深受老恩師的影響教諭,年紀輕輕就深明大義,俠骨仁心。

據說在許昌年少之時,他的一個朋友,因與當地惡霸結怨而被害得家破人亡,萬般無奈之際,只好請少俠徐庶爲其報仇雪恨。徐庶是概然應允,以堊(-)泥塗面,隻身闖入惡霸家中,一劍將其刺死。惡霸的家丁跑去告了官,大批官差聞訊趕來,徐庶雖武功高強,但終因寡不敵衆,失手被擒。押入官府,酷刑逼供,徐庶出於江湖道義,始終不肯說出事情因果。官府無奈派人將徐庶綁在刑車的立柱上,擊鼓遊街,要老百姓來辯認他的身份。父老鄉親平時都感於徐庶行俠仗義,沒人願意出面指認。官府欲置其死罪,後來王越得知徒兒遭難,施展手段將其救出。徐庶這才化名“單福”,客居到了荊州。與“水鏡先生”司馬徽,“鹿門山人”龐德公等爲友(此時龐統尚小,諸葛家族還未遷徙到此)。他的這些個朋友,個個身懷絕技,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才略。張青都曾拜訪過,討教天文、地理、時勢、經濟、軍事等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可謂是受益匪淺,只不過這些人有的不願出世,淡泊名利,閒雲野鶴。有的認爲天下混沌,時機未到,不願委身亂世。張青對這些人,欽佩之餘也有嘆息。

這第二位要好的,姓李名嚴,字正方,也是南陽人,乃是東漢開國雲臺二十八星宿名將之一-中水侯李忠的後人,李嚴從小隨家人遷來荊州,如今已有十年,年少有才,武藝精湛,和張青同鄉,由司馬徽引見給張青相識,二人見面非常投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再說徐庶的這個好友司馬徽,是個隱居的老道,此人可了不得!博學多才,內藏錦繡,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能掐會算,袖吞乾坤,**博記,明理審勢,乃是曠世的奇才、世外的高人!司馬微慧眼識人,他見張青生得龍眉鳳目,氣宇軒昂,定不是平常之輩,如今朝廷,社稷動盪,預料天下大亂將至。又見張青與徐庶十分投緣,徐庶文武雙全,素懷救國救民之心,客居荊州,終究不是長遠之計。不如跟隨張青,如能創出一番功業,也叫天下人再也不敢小瞧鹿門隱士,爲學者士大夫立個榜樣!水鏡先生心中盤算已定,於是挑選良辰吉日,同邀張青,徐庶和李嚴三人同上鹿門山,在山前的“鑾逸亭”擺設香案,親自主持三人結爲金蘭之好!張青最長爲兄,徐庶次之,李嚴年方十七歲,排行老三。結拜後三人是食則同桌、住則同寢,可謂行不知單,生死不離。在鹿門山跟隨司馬嶶,熟讀經史子集,飽學兵書戰策、可謂受益匪淺。閒暇時候,三人研究兵法,切磋武藝,日子倒也自在。就這樣過了一年有餘。

這一日,哥仨在一起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嚴衝哥倆說道“大哥、二哥,自打咱仨相識,一個頭磕在地上,如今也有一年多了。俗話說光陰似箭,時光如水,這裡的山山水水,您遊遍了,這裡的高人隱士,您也見識了。您再瞧現今這大漢的天下,依我看那!就好比那將要倒塌的樓宇,是搖搖欲墜!咱們不能光這兒耗着,趁着年輕,是不是應該再往別處去走走,去看看啊?”這真是兄弟間心有靈犀,其實張青早有此意,聽李嚴這一挑頭,略一想說道“賢弟言之有理,只是愚兄想不出,還有哪裡有像二弟,三弟這樣的才俊?象司馬先生如此的大隱?像荊襄這樣物足民豐,高人奇事之多的地方呢?”說完看看徐庶,別看徐庶此時年紀尚有,但是謀略深遠,見地獨到,哥仨遇到難題的時候,數他辦法最多,因此張青這時候看看他。

徐庶一笑,接茬道“大哥,三弟,我說出一個地方來,保管你們會贊同。”“哦??”“依我看那,咱們下江南怎麼樣?”“下江南?”“對,此去江南,有三個好處!一來江南民豐地饒,風景如畫,此行不虛,二者自古江南出俊賢,仁人志士極多,咱們這次去,行走於江湖之上,說不定能結交幾個好朋友,好兄弟”“好!”張青一聽這個就拍手叫好,這傢伙敬英雄愛好漢可是出了名的!“這三呢,荊襄江南水路相連,交通便利,咱們順流而下,不出幾日即可到達。”“嗯還真不錯!”哥倆聽徐庶說完,都不住的點頭。一商量就這麼定了下來。

書說簡短,三人是挑良辰,選吉日,收好行囊,辭卻了劉表、司馬嶶等一併故人,這就要起身,誰知這一下江南,於路上,又引出了一條英雄好漢!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回 上 遇英雄美貂蟬動心第二十九回 下 呂奉先威震虎牢關第三十二回 下 賈文和巧獻安民記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三回 下 獅子樓衆英豪受困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四十二回 上 遇英雄美貂蟬動心第二十二回 下 馬孟起雪中戰呂布第二十三回 下 狼騎兵大破鐵甲馬第三十一回 上 黑虎青龍酣戰朱雀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十五回 上 逞勇武文聘殺四將第七回 上 勇絕倫甘興霸擒將第六回 上 嘆時勢張俊臺抒志第三十四回 上 中軍帳小英雄討令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三十二回 上 金戟將一招破三式第二十二回 上 流浪兒地穴得至寶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三十六回 下 明大義徐母責拗兒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七回 下 豪結義伏牛山現寶第二回 下 釋英傑甘興霸歸服第三十回 上 救公孫黑虎將攔路第三十一回 下 帝星出三英戰呂布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三十七回 上 獻雄關母子歸故里第十八回 上 金刀將大戰血刀將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二回 下 釋英傑甘興霸歸服第十二回 上 文仲業一退黃巾軍第四十回 上 小霸王力舉千斤鼎第四十一回 上 衆英豪合戰十字街第三十三回 上 先登死士奇襲虎牢第二十八回 下 挑華雄銀槍將三槍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十四回 上 金槍將單騎闖連營第四回 下 助英雄混江龍出手第二十六回 下 董魔王兵進虎牢關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三回 上 興國寺高僧指迷津第十三回 下 文仲業二退黃巾軍第九回 下 張雅叔常山得義子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八回 下 羣英雄立足伏牛山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二十六回 下 董魔王兵進虎牢關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十九回 下 雙槍將絕蛇谷攔路第三回 下 獅子樓衆英豪受困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第三十七回 上 獻雄關母子歸故里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二十八回 下 挑華雄銀槍將三槍第二十三回 上 神戟將惡戰西三傑第四十二回 上 遇英雄美貂蟬動心第十四回 上 金槍將單騎闖連營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第三回 下 獅子樓衆英豪受困第十八回 下 張曼成夜走白水村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二十八回 上 救張楊趙子龍出陣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四回 上 寡敵衆甘寧劈惡賊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四十回 上 小霸王力舉千斤鼎第二十回 下 獅子山還願祭英靈第四回 下 助英雄混江龍出手第三回 上 興國寺高僧指迷津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十二回 下 四凶將夜圍南陽郡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三十五回 下 二虎臣陣前對神兵第七回 上 勇絕倫甘興霸擒將第二十二回 下 馬孟起雪中戰呂布第三十五回 上 十三將車輪戰徐晃第二十二回 下 馬孟起雪中戰呂布第十二回 上 文仲業一退黃巾軍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三十一回 下 帝星出三英戰呂布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
第四十二回 上 遇英雄美貂蟬動心第二十九回 下 呂奉先威震虎牢關第三十二回 下 賈文和巧獻安民記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三回 下 獅子樓衆英豪受困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四十二回 上 遇英雄美貂蟬動心第二十二回 下 馬孟起雪中戰呂布第二十三回 下 狼騎兵大破鐵甲馬第三十一回 上 黑虎青龍酣戰朱雀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十五回 上 逞勇武文聘殺四將第七回 上 勇絕倫甘興霸擒將第六回 上 嘆時勢張俊臺抒志第三十四回 上 中軍帳小英雄討令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三十二回 上 金戟將一招破三式第二十二回 上 流浪兒地穴得至寶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三十六回 下 明大義徐母責拗兒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七回 下 豪結義伏牛山現寶第二回 下 釋英傑甘興霸歸服第三十回 上 救公孫黑虎將攔路第三十一回 下 帝星出三英戰呂布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三十七回 上 獻雄關母子歸故里第十八回 上 金刀將大戰血刀將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二回 下 釋英傑甘興霸歸服第十二回 上 文仲業一退黃巾軍第四十回 上 小霸王力舉千斤鼎第四十一回 上 衆英豪合戰十字街第三十三回 上 先登死士奇襲虎牢第二十八回 下 挑華雄銀槍將三槍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十四回 上 金槍將單騎闖連營第四回 下 助英雄混江龍出手第二十六回 下 董魔王兵進虎牢關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三回 上 興國寺高僧指迷津第十三回 下 文仲業二退黃巾軍第九回 下 張雅叔常山得義子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八回 下 羣英雄立足伏牛山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二十六回 下 董魔王兵進虎牢關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十九回 下 雙槍將絕蛇谷攔路第三回 下 獅子樓衆英豪受困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第三十七回 上 獻雄關母子歸故里第三十八回 上 李侍中陰獻絕戶計第二十八回 下 挑華雄銀槍將三槍第二十三回 上 神戟將惡戰西三傑第四十二回 上 遇英雄美貂蟬動心第十四回 上 金槍將單騎闖連營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第三回 下 獅子樓衆英豪受困第十八回 下 張曼成夜走白水村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二十八回 上 救張楊趙子龍出陣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四回 上 寡敵衆甘寧劈惡賊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四十回 上 小霸王力舉千斤鼎第二十回 下 獅子山還願祭英靈第四回 下 助英雄混江龍出手第三回 上 興國寺高僧指迷津第十五回 下 施神射孫仲陣前亡第十二回 下 四凶將夜圍南陽郡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三十五回 下 二虎臣陣前對神兵第七回 上 勇絕倫甘興霸擒將第二十二回 下 馬孟起雪中戰呂布第三十五回 上 十三將車輪戰徐晃第二十二回 下 馬孟起雪中戰呂布第十二回 上 文仲業一退黃巾軍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三十一回 下 帝星出三英戰呂布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