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下 獅子山還願祭英靈

魏延得了張曼成的坐騎:赤炭棗騮駒,將妖道的屍首橫擔在鐵過樑上,上了戰馬,跟隨着秦頡,二人一前一後原途返回,一路無話,馬不停蹄直奔宛城而來!

此時南陽全境已基本平復,宛城大戰後,曾稱霸南陽的“神上兵團”如今已是土崩瓦解,三十萬大軍被殲滅十餘萬,逃離迫散的幾萬餘人,最後還有歸降的八萬!統軍副帥趙弘和孫夏步下而逃,下落不明。

任雄本打算把俘虜全部殺死,在張青等人的極力勸說下方纔作罷,最後他聽從了軍師徐庶的建議,從這歸降的八萬人當中挑選能徵貫戰之士兩萬五千人,編入正規軍;剩下的給予盤纏路費,要將他們放回故里。

其實黃巾軍裡頭大多數人都是爲生活所迫才起義造反。如今在張青、徐庶等人的耐心說教下,大傢伙得到感化,保證再也不敢造反起事了,其中又有數千人主動要求留下來,在軍中效力,以報不殺之恩!至此由任雄、張青爲首的南陽軍的兵力也從黃巾起義前的兩萬餘人增長到了如今的六萬餘衆。整編俘虜之後,任雄又派出了精兵猛將,陸續掃滅了南陽各地的殘餘反叛,解放了全境!

幾句話帶過,這日衆人得知秦頡剪除元惡而回,趕緊一齊出城,迎接老英雄!一番寒暄之後,秦頡又給衆人引薦了魏延,大夥兒一瞧這位濃眉大眼、虎背熊腰,也夠個樣兒,都願意跟他親近。秦頡又把和魏延一起如何擒殺張曼成的來龍去脈說清道明,大夥聽罷是贊聲連連,沒有不挑大拇指的!功高莫過於救駕擒王,秦頡絞滅敵首,可說南陽第一功啊!

只是這會兒老英雄早已無心功名利祿,表示與衆人一起慶功祭祖之後,就要回歸家鄉故里。魏延現在無家無靠,倒是樂意留在宛城效力。大夥一番計議後,任雄傳令,命人在宛城外獅子山白水寺的光武帝神像前,設擺已故太守褚貢連同戰死的諸多將士靈牌。要於三天后的良辰吉日,率領衆人上山,遙惦故人,祭天還願!

三日一晃而過,到了這天,一切準備就緒,衆將齊刷刷來到獅子山光武廟,軍師徐庶手捧出祭文,高聲誦罷,隨後三聲祭炮響起,大帥任雄是大踏步走上祭臺,跪倒在亡故英雄靈牌前祈告“蒙大帥、衆位宛城兒郎英靈在天相助,得以掃滅妖孽,剪除匪首,今日靈前剮賊,了卻衆位英靈泉下心願!”臺下軍兵趕緊將張曼成的屍首擡上來,任雄拔出寶劍,“咔嚓”一聲將老賊的頭顱斬下,這時候魏延也手持利刃上來,將老道開膛掏心,放在祭盤內,跪地仰天道“爹、娘、父老鄉親們!孩兒給你們報仇了!”說完仰天長嘯數聲,極其慘厲,而後是放聲痛哭,衆將心裡都十分難過,也跪倒叩頭,哭祭完畢。秦頡提槍上馬,就此辭別了衆人,二次離開宛城迴歸河北老家不提。

次日晌午,大帥任雄于帥府擂鼓聚將,任雄高坐于帥位之上,左垂首坐着副元帥文彤,右首坐着荊襄援軍大元帥黃忠,不多一會兒,就見張青率領徐庶、甘寧、凌操、李嚴、胡車兒、周倉、何曼、裴元紹,廖華、文聘、魏延、王威、蘇飛等等諸將,連同着降將浮雲、飛燕與白雀,魚貫而入,齊來參拜元帥!見禮完畢,退歸班位!

此時除卻龔都和劉闢領着的三千人馬留守在伏牛山興義寨以外,其他衆多將領可算是匯聚一堂了。任雄命軍政司拿來功勞簿,將宛城大戰這三個多月來,衆人取得的戰績一一過目、當堂覈對,隨後親自填寫奏表,命軍令旗牌官送往京師洛陽,等待當朝皇帝的批示賞封。

隨後是大擺酒宴,殺牛宰羊慶功賀喜,如今張曼成授首,自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老道兵起南陽,庚子日陣斬南陽郡長褚貢,之後兩軍於宛城城下鏖戰百餘日;直到六月初七秦頡於獅子山下“絕蛇谷”槍挑老道,至此宛城大戰纔算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地方平定,萬衆齊心,如今的南陽可謂煥然一新,生氣兒勃勃!

不久朝廷的封賞旨意下來,因南陽軍殲敵三十餘萬,戰功卓彪炳無雙!特加封任雄爲“擎君侯”,南陽太守兼兵馬大元帥;文彤爲“忠君侯”,兵馬副元帥;加封文聘爲平南虎威大將軍;張青因有討賊解圍的大功,又是忠良之後,加封爲“興安義侯”,興義寨的人馬將功贖罪,全部招安,從此改爲“興義軍”,衆統領各按戰功大小授於將軍之職。

另外特加封荊襄援軍大帥黃忠爲“虎驤侯”,南陽兵馬大都督,暗含着他就是南陽軍的總監軍啦!這兒是劉宏玩的心眼兒,他也是放心不下,怕任雄等人功高震主,在地方影響力過大,萬一生出異心,不好降服,所以重重加封黃忠,讓他留在南陽,是想要不同派系的將領之間相互肘掣,難以成事!

熟不知劉宏是歪心促成美事兒,原來自打黃忠來到宛城,見諸人英雄義氣,情意相投,早跟大夥兒打成了一片,況且他本來就是南陽人,巴不得留在家鄉出力呢!如今聖旨一下,正好可以名正言順的知會劉表,連同着自個帶來的一萬荊州軍馬也留下了,怎麼?爲了更好履行漢靈帝所授予的監軍之責嘛!你說人家這理兒正不正?

書到這兒,宛城鏖戰算是告一段落,南陽、潁川兩路黃巾皆平,此時全國的漢軍主力全都撲向了河北戰場!這會兒河北的“天良軍”也已到了強弩之末,屋漏更遭連夜雨,在這關頭,張角發病而死!民間傳說是南華老仙手刃了孽徒,這倒未可深信。

張角一死,漢軍剿北兵馬大帥皇甫嵩瞅準了機會,向張樑、張寶所率餘部發起猛攻,兩軍血戰於廣宗城下,三軍奪帥,黃巾軍馬士氣低迷,倉促應戰結果傷亡十餘萬,張樑陣亡,廣宗不久失陷。隨後漢軍乘勝而發,迅速調轉兵鋒猛攻曲陽,經過激烈交戰後,殺傷敵軍八萬餘人,張氏三兄弟的老疙瘩張寶也戰死在沙場,曲陽於184年十一月告破!曲陽的陷落,也標誌着曾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的黃巾起義被扼殺在了血泊之中。這是場成王敗寇的較量,孰是孰非料想看官們心中自有公論!在這兒就不去深究了。

三十六路煙塵隕落塵埃,爲了杜絕起義再生,防患黨錮之亂這樣的毀滅性打擊人才之舉再次發生,其次是爲了收買人心,這會兒漢靈帝劉宏採納了“十常侍”的“堵人嘴”建議,怎麼堵呢?就是對平亂將士大加的封賞!別的不說,光這帶“君”字兒的侯爵,有封錄殺伐之權,權勢顯赫,光南陽一郡就封了任雄、文彤、黃忠、張青四家兒!

漢靈帝也算下出了血本兒了,他以爲有這些個人感恩戴德的替他鎮守八方,就可以天下生平,永享安樂了,戰後是更加的荒yin無道,窮兇極欲;變本加厲的吸民血,刮民膏,橫徵暴斂,老百姓的生活如雪上加霜,大漢朝的國力被更進一步的削弱了!相反各地的豪強貴族得到封賞,反倒是兵精糧足,有些還十分得到百姓的響應支持,大有聽調不聽宣之態,天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這分裂割據的形態,悄然聲中,已漸成必然之勢!

張青在離家六年之後也重回了故里,這年已經二十六歲,在經歷了歷練磨打,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走南闖北,見天下所見,此時張青的心裡也漸漸豁朗!東漢末年的蕭條雖說有着天災、、疾病、官宦、邊庭異族、民間起事等等諸多因素在內。但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統治者的不仁不治,貪殘暴虐!

自己當年謹從先父遺訓,離開宛城闖蕩天下,要學治世之術,到這會兒他纔算真正的明白,所謂治天下之術其實就是王術!有道是不知王術,不王天下,能王天下者,有天時,得地利,人和爲中,三者參用之,然後而有天下矣!

自打這時候起,張青對於“忠君愛國”四個字又有了一個全新的,更高層次的認識:但願大漢朝早出明君,重整河山,改革圖強,如若不能,我張青歸隱山林也好,天涯海角也罷,枉強再保一個昏君!

張青的願望是好的,只可惜沒有實現,可能冥冥之中大漢的命運已有天定,明君還沒出現,倒是先從西涼走出一個魔王來!在大漢朝這早已飽受創傷的殘體上又狠狠撒了一把鹽,讓張青這些還幻想着還我強漢的人們徹底夢斷,究竟這個西涼魔王是誰,又是如何殘暴圖虐病秧子朝廷的呢?到下一部分的洛陽英雄會時,咱們再做詳細表述。

此後不久,大約在184年的年末,這一天有一老翁,鶴髮童顏,面目慈祥,自稱南華老仙;前來拜訪張青,張青一聽是張角的師傅前來,不禁慍怒,豈知老道並不生氣,他告知張青一段話,相傳是這樣說的:天道亦有曲意時,這張角乃天庭木鼠下界,攪亂人間,大漢屬火,火能旺木,頃刻爲齏粉矣!因此張角興亂不足一年,即發死,餘衆被俘受戳,生靈塗炭,我之過也!意欲將功贖罪,一應天數,收張青之子張棕爲徒!

要換旁人,一聽道德高深的方外仙長要收自家孩兒爲徒,那肯定是叩首拜師,立馬應允,唯獨張青精細,他招來二弟徐庶等人商議,結果大夥兒都樂意,最後張青無話可說,把兒子張棕叫來,這纔在在府堂之上,叩拜老仙爲師。

三日後,張棕辭別了父老鄉親,跟隨老仙長前往道家三島十州仙府之一的南華山,習文學武,要在若干年後,和左慈的徒兒華紋龍一起出世,金龍、銀龍、爭雄天下!至此,第二卷黃巾起義的十個章節到此就全部結束了,接下來我要講的第三部分,叫做洛陽英雄會,包括美陽城之戰,汜水(虎牢)關之戰,洛陽龍虎風雲比武大會等等諸多精彩的章節,到時候大家耳熟能詳的諸多謀臣勇將也將悉數登場,還請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關注這部書!

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三十四回 上 中軍帳小英雄討令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二十一回 下 北地槍王力挑四將第十九回 下 雙槍將絕蛇谷攔路第四十回 下 無敵將單臂舞千斤第四十一回 上 衆英豪合戰十字街第一回 上 從父訓張青出南陽第二十五回 上 西北狼奉詔入京師第二十四回 上 賈文和巧獻連環計第三十三回 上 先登死士奇襲虎牢第三回 上 興國寺高僧指迷津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二十二回 上 流浪兒地穴得至寶第二回 下 釋英傑甘興霸歸服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三十五回 下 二虎臣陣前對神兵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十八回 上 金刀將大戰血刀將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十四回 上 金槍將單騎闖連營第二十七回 上 飛熊將陣前逞勇能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三十三回 上 先登死士奇襲虎牢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三十六回 下 明大義徐母責拗兒第二十二回 下 馬孟起雪中戰呂布第十八回 下 張曼成夜走白水村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二十五回 上 西北狼奉詔入京師第三十回 下 鬥張飛無敵將施技第四十一回 下 無敵將敗逃司徒府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二十八回 下 挑華雄銀槍將三槍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三十二回 上 金戟將一招破三式第四十一回 下 無敵將敗逃司徒府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二十四回 上 賈文和巧獻連環計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二十三回 下 狼騎兵大破鐵甲馬第二十回 下 獅子山還願祭英靈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一回 上 從父訓張青出南陽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二十四回 下 韓文約倒反美陽城第三十五回 上 十三將車輪戰徐晃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二十八回 下 挑華雄銀槍將三槍第一回 上 從父訓張青出南陽第三十七回 上 獻雄關母子歸故里第三十回 上 救公孫黑虎將攔路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十八回 下 張曼成夜走白水村第四十回 下 無敵將單臂舞千斤第四回 上 寡敵衆甘寧劈惡賊第九回 下 張雅叔常山得義子第八回 下 羣英雄立足伏牛山第三十一回 下 帝星出三英戰呂布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十回 上 張楊府左慈收紋龍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十八回 下 張曼成夜走白水村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三十七回 下 懼流言老賊走虎牢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第二十三回 上 神戟將惡戰西三傑第十一回 下 逞武能褚貢陣前亡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三十五回 下 二虎臣陣前對神兵第二十七回 上 飛熊將陣前逞勇能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二十九回 下 呂奉先威震虎牢關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七回 下 豪結義伏牛山現寶第四回 下 助英雄混江龍出手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
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三十四回 上 中軍帳小英雄討令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二十一回 下 北地槍王力挑四將第十九回 下 雙槍將絕蛇谷攔路第四十回 下 無敵將單臂舞千斤第四十一回 上 衆英豪合戰十字街第一回 上 從父訓張青出南陽第二十五回 上 西北狼奉詔入京師第二十四回 上 賈文和巧獻連環計第三十三回 上 先登死士奇襲虎牢第三回 上 興國寺高僧指迷津第三十九回 上 十三英京城逢相知第二十二回 上 流浪兒地穴得至寶第二回 下 釋英傑甘興霸歸服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三十五回 下 二虎臣陣前對神兵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十八回 上 金刀將大戰血刀將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十四回 上 金槍將單騎闖連營第二十七回 上 飛熊將陣前逞勇能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三十三回 上 先登死士奇襲虎牢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五回 下 汝南城許劭識虎龍第三十六回 下 明大義徐母責拗兒第二十二回 下 馬孟起雪中戰呂布第十八回 下 張曼成夜走白水村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二十五回 上 西北狼奉詔入京師第三十回 下 鬥張飛無敵將施技第四十一回 下 無敵將敗逃司徒府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十七回 下 金鑾殿漢靈帝賜旗第二十八回 下 挑華雄銀槍將三槍第十六回 下 白袍將三退黃巾軍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三十二回 上 金戟將一招破三式第四十一回 下 無敵將敗逃司徒府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十六回 上 文仲業陣前認義兄第二十四回 上 賈文和巧獻連環計第十一回 上 施忠諫文彤城下生第二十三回 下 狼騎兵大破鐵甲馬第二十回 下 獅子山還願祭英靈第二十一回 上 羌漢聯軍兵起涼州第一回 上 從父訓張青出南陽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一回 下 識知己鹿門小結義第十三回 上 賽窮奇大戰宛城兵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二十四回 下 韓文約倒反美陽城第三十五回 上 十三將車輪戰徐晃第二十五回 下 祭天地羣雄討董卓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第九回 上 徐元直痛斥神上使第二十八回 下 挑華雄銀槍將三槍第一回 上 從父訓張青出南陽第三十七回 上 獻雄關母子歸故里第三十回 上 救公孫黑虎將攔路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十四回 下 陷中軍猛虎鬥羣狼第十八回 下 張曼成夜走白水村第四十回 下 無敵將單臂舞千斤第四回 上 寡敵衆甘寧劈惡賊第九回 下 張雅叔常山得義子第八回 下 羣英雄立足伏牛山第三十一回 下 帝星出三英戰呂布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第十七回 上 元帥府十三英結拜第五回 上 凌公決匹馬退千騎第二十六回 上 孫文臺大戰汜水鎮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十回 上 張楊府左慈收紋龍第十九回 上 魏文長光武廟棲身第十八回 下 張曼成夜走白水村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三十七回 下 懼流言老賊走虎牢第十回 下 起黃巾中原大對敵第二十三回 上 神戟將惡戰西三傑第十一回 下 逞武能褚貢陣前亡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三十六回 上 納良謀張青訪賢母第三十五回 下 二虎臣陣前對神兵第二十七回 上 飛熊將陣前逞勇能第三十三回 下 陷陣鐵營力保城門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二回 上 下揚州遏龍灘受困第二十七回 下 張稚叔賭頭爭帥印第二十九回 下 呂奉先威震虎牢關第三十四回 下 汜水關金斧將逞威第七回 下 豪結義伏牛山現寶第四回 下 助英雄混江龍出手第二十九回 上 孫文臺擅闖中軍帳第八回 上 徐元直講神堅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