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賜婚

劉協許諾要嘉獎李,這也算是對他的妥協。

“我也不求什麼封賞,只是有一事請陛下成全。”李跪了下去,“在下對萬年公主仰慕已久,請陛下允許我納娶公主殿下。”

此言一出,整個朝堂上靜寂無聲,一衆漢室老臣是又驚又怒。

“李,你這是算什麼!公主殿下是你說娶就娶的麼!”司徒趙溫厲聲喝道。

李冷笑一聲,殿外的兵卒得到指示,立即涌進大殿中來,他們抽出腰間的環首刀,片片寒光對準了殿中衆人。

一個帶隊的騎都尉冷聲道:“陛下,要是立了大功而不封賞,那麼兄弟們可不會再守衛着陛下了!”

劉協看着那些寒寒的刀鋒心中不免發沭,他雙手顫抖着不知如何處理眼前的危局。一衆大臣都是義憤填膺,一起董卓當政時也有過向皇帝和大臣示威的情況,他們想不到李也敢如此明目張膽地要挾皇帝。

四十多歲的從官鍾繇雖然震怒,卻沒有亂了方寸,他看向李身後一個文吏。那人也是四十多的年齡,一副文人書生相,眼神卻陰沉地讓人不安,正是董卓的女婿李儒。

鍾繇料想李求娶公主並非只是看重劉妍美色那麼簡單,這背後說不定就有李儒搞的鬼。一旦成爲皇親國戚,李的地位自然尊榮起來。並且漢代有規定,娶公主者至少要有列侯的爵位。這就是說變相地還要冊封李爲列侯。

李儒在底下一聲不吭,但他嘴角泛出嘲弄的冷笑。迎娶萬年公主是他出的主意,一來可以增加李的聲望提高他的身價,其二還可以加緊控制獻帝。

李自從開口求婚後就一直跪在殿中,他按照李儒的教導,對那些部屬的所作所爲不聞不問,聽由他們去鬧。

面對寒光閃閃地刀鋒。一衆大臣都沒有了言語。司徒趙溫被幾個兵卒逼到宮殿旁大柱。其餘地西涼兵也面色不善地盯着那些老臣。

那個騎都尉走到劉協跟前不足十步。“陛下。請你快快下詔!”他逼迫道。

那些老臣都被西涼兵架開。劉協手腳顫抖。他閉起眼睛不敢看那個騎都尉手中鋒利地環首刀。黑暗中。劉協看到了劉妍那張淚臉。自小跟劉辨、劉妍在一起地場景瞬間在腦中回憶一遍。念頭一定。他地心從來沒有過地建議與絕決。

劉協睜開眼睛。他一掌拍在御案上。厲聲喝道:“朕乃天子。你手持利刃是想弒君嗎!”

那個騎都尉嚇了一跳。他只是奉命恐嚇劉協。畢竟是這個時代地人。要他這個小小地騎都尉弒君。他還真地不敢。在劉協懾人眼光逼迫下。他仍開環首刀跪了下去。“臣。臣不敢。”

李、李儒。包括殿中地所有人都驚異地看着劉協。現在地劉協身上散發着從未有過地威儀。

“郎官何在?”劉協大聲喝道,“將這些持刀進殿中的亂兵拿下!”

守在殿外的御林軍持戟郎官一直不敢行動,他們大都是百官世家子弟,是父輩弄進宮來做皇帝的親衛。他們當中有些人也熟於弓馬,但都是沒有實戰過的公子哥,這樣的衛士怎麼敢跟兇悍地西涼兵叫板。但劉協下了命令,他們不得不涌進殿內,將手中長戟對準李手下那些親兵。

李身後的文吏中走出一個身穿光祿大夫官服的中年,他對那些西涼兵喝道:“你們在幹什麼。還不快放下兵器請求陛下地寬恕!”

那些西涼兵被他這麼一喝,驚懼地扔掉兵刃,紛紛跪在地上。李看向身後的親信,李儒搖搖頭,示意他不要輕舉妄動。

那個光祿大夫也向劉協跪下,“陛下,跟郭汜交戰來,這些兵士打得辛苦,他們一時急着想討要封賞。故衝撞了陛下。請陛下赦免他們的罪過。”

劉協也鬆了一口氣,要是雙方衝突起來後果不堪設想,幸得這個光祿大夫的解圍,“賈愛卿,朕知道他們的辛勞,不會忘記封賞他們還有揚武將軍。”

劉協頓了頓,堅決道:“只是揚武將軍是有了家室的人了,再迎娶公主實在不合禮數。今個進封你爲前將軍、池陽侯,加封食邑兩百戶。其餘將士也將各有封賞。大敵當前。希望諸位能齊心協力保衛社稷。”

李身後幾個親信也一齊跪下領旨謝恩。

在楊彪、趙溫等老臣欣慰的目光下,劉協親自持筆寫了兩份詔書。“方纔揚武將軍也覺得應當封賞關東的那些將領。據新傳來的消息,袁本初平幽州有功,朕就加封他爲車騎將軍,封鄴侯。”接着劉協又讓楊彪起草詔書,加封了曹操、陶謙、劉表、孫堅等一衆將領。

李、李儒想逼迫劉協地計策失敗,他們完全被壓制住,只能眼睜睜看着劉協跟那些大臣加封關東的將領。

末了,劉協拿起方纔親手寫的另一份詔書,“父皇在世時,就曾有過將萬年公主許配給袁本初三子袁尚的念頭。今個袁尚平定青州有功,朕任命他爲鎮東將軍,加封臨淄侯,賜婚萬年公主。”

劉協還未說完,底下就一陣驚呼。除了繼承父輩爵位的人,二十不到,僅憑軍功封列侯的除了衛青、霍去病,放眼整個大漢這可是第三個。

鍾繇搖搖頭,又點點頭,終究沒有說什麼。賈詡猜測着劉協的目的,他若有所思。楊彪、趙溫等人雖然覺得過於倉促,但總比將萬年公主推入火坑強,此舉還能拉個強力的外援。於是,在楊彪帶領下,一衆大臣皆跪下大呼萬歲。

李臉色鐵青,但朝堂上地氛圍容不得他發作,加上李儒。賈詡兩人在一旁搖頭勸阻,李只得嚥下這口怨氣。

李怒氣衝衝地帶着親信出了宮城,回到長安北面的兵營裡。這時李郭汜樊稠三人分兵守在長城內,各守其界。其中李控制了長安城北面包括宮城和右扶風一郡,郭汜控制長安城西南包括京兆尹。樊稠勢力最弱。屯兵八千多佔據了長安東南。

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郭汜、李兩人在把持朝政上鬧得矛盾白熱化,並在年初時正式翻臉,雙方爲了控制獻帝和百官,而數次引兵交戰。在劉協、賈詡、楊奉、張濟等人的勸阻下,兩人打打停停。將長安弄得雞犬不寧。

因爲袁尚的改變,徐榮沒有戰死,此時正屯兵左馮翊,張濟外出屯於弘農,楊奉屯兵於河東。三人勢力較弱,只有六七千部屬不等,他們雖然不時地出面調停,但也樂於郭汜、李兩強相爭。

李怒極,狠狠地踢翻大帳裡的案几。“我今晚就帶人將楊彪那些人抓來營中,看皇帝還有無爪牙!”

“萬萬不可啊將軍!”李儒勸道,“現今將軍控制了宮城。挾持皇帝發號施令還不是一句話。但將軍做出不臣的舉動,正好給郭汜把柄,就是楊奉、張濟、徐榮等人也會聯合起來與將軍爲敵的。”

“想當年董太師何等威風,難道我就要忍着嗎!”李陰沉道。

“此一時彼一時,將軍不是在西涼軍中說一不二的董太師。”李儒不客氣道,“想要做到董太師那樣地成就,要先將西涼軍統一起來。”

李終於嘆了一口氣,“我也想將西涼軍擰成一團,奈何楊奉、張濟、徐榮、樊稠等人各自擁兵爲重。不聽調令。”

“如此將軍更應當小心奕奕,不能觸犯衆怒。收服樊稠他們要一個一個來,急不得。”說着說着李儒看向一直沉默地賈詡,“文和先生,你說呢?”

賈詡點頭稱是,“李儒大人說地不錯,將軍想重振西涼軍昔日輝煌,必須得善待陛下。皇帝雖然沒有大權,卻是天下聲望最高的權威。將軍扶持漢室、遵從陛下。天下英傑都會來歸附。張濟、徐榮等人也找不出藉口攻擊將軍,如此可放手對抗郭汜。只要郭汜歸附,還愁其他西涼軍將領不歸附嗎?”

“郭汜!”李眼中閃過寒光。

劉協被楊彪等老臣擁進後殿。

楊彪面帶欣慰之色,“陛下終於長大了,不枉我等老臣盡心輔佐。”

“陛下痛斥李等亂兵可謂大快人心啊!”司徒趙溫笑道。

剩下地大臣也都極盡讚美的言辭,只有鍾繇面帶憂色。

“圓常,你怎麼老是苦着臉,今天咱們可是大大地勝了一回啊!”趙溫責備道。

鍾繇拱拱手,“陛下。司徒大人。李狼子野性,陛下是將其氣焰壓制住。但接下來他會做什麼就難以預料了。”

楊彪笑了笑,“圓常你有所不知,咱們已經有了對付郭汜、李的法子了。”

在場幾人都是死忠於漢室的老臣,但事關機密,也只有劉協、楊彪、趙溫三人知曉。

楊彪收回笑臉,嚴肅道:“去歲我等加封了不少州牧、太守,輔以密詔讓其來勤王救駕。但要麼路途險阻,使臣無功而返。要麼是那些人偏安一方不肯出兵,總之是應着寥寥無幾。”

聽到這,幾個臣子是一臉憤恨和失望。

“但也有肯出兵勤王的將領。”趙溫低聲道,“西涼的馬騰、韓遂跟李有過節,兩人已答應出兵。估摸着也就這個月會領兵到關中。”

幾人臉上立即浮現興奮之色。鍾繇恍然覺悟,怪不得劉協敢反抗李的威脅,原來是有了後援。

“光是馬騰、韓遂兩人的兵馬並不能戰勝郭、李兩人啊。”鍾繇說道。

“當然不止這些。”楊彪手撫長髯,“就是西涼軍中,也有答應協助陛下東歸的將領。”

“陛下是想要東歸洛陽?”鍾繇十分驚訝。

“唯有逃離郭汜、李控制的長安,召集其忠於漢室地將領,陛下才能重新執掌大權。”趙溫說道。

“楊大人,你們這是想讓馬騰、韓遂拖住郭汜、李,然後咱們在歸附陛下的西涼軍將領保護下東歸洛陽?”一經提點,鍾繇就猜出楊彪等人的計劃。

“圓常果然是善謀之士,本該讓你也參與謀劃地,只是事關機密和陛下的安危。只有我與陛下、趙大人三人知曉。”楊彪說道。

“大人所說西涼軍中忠於陛下的將領是誰?”鍾繇不無擔憂地問道,“要是所託非人,不僅大事成不了,陛下也將陷入險境。”

“我等觀察已久,召來的都是跟郭李兩人有過節,願意協助陛下地人。”楊彪頗爲自信道,“光祿大夫賈詡、興義將軍楊奉、揚威軍樊稠、平滅將軍徐榮、中建將軍張濟。”

“這些人大都跟郭、李兩人有過節不錯。但他們都是西涼軍嫡系人馬,心中打算未必不與郭汜他們一樣。”鍾繇憂慮道。

“之所以召集這幾人,也有讓他們互相掣肘的意思。”趙溫說道,“況且陛下今日下了一招妙棋啊,將公主殿下許配給袁顯甫。幽州戰事已了,這會還怕袁家不出兵勤王嗎?”

“袁家當今佔據三州之地,執掌甲兵不下十萬,要是其出兵勤王當能威懾張濟等人。真是一招妙棋啊!”光祿勳吳子蘭讚許道。

劉協神色不悅,雖然大臣們所說沒錯。但他當時並沒有利用劉妍的意思,只是想達成這個姐姐心中所願。

“陛下,董承恐怕也到了河內請張揚出兵。屆時幾路人馬齊到,只要掌控好他們,大事可成矣!”趙溫興奮之色難以言表。

劉協難得地露出笑臉,彷彿看到了大漢復興那份榮光。

一縷擔憂卻在鍾繇的心中揮之不去,經過前其次教訓,他對控制住那些桀驁不馴的軍閥已經不抱希望。但這或許是復興漢室地最後一次機會,他強打精神決心要爲之傾盡全力。

冀州,鄴城。

近三萬地青州兵,包括新招募來的三千多烏桓突騎都被遣返青州。但袁尚經不住袁紹的要求。被留下來陪伴劉夫人兩月。此舉也正符合袁尚的心意,他要在這兩個月內辦一些事,最重要的就是鼓動袁紹奪取獻帝,其次是向甄家討要錢糧。

前一件經過劉夫人的枕邊風,還有審配、逢紀、許攸、沮授幾人的大力勸諫,袁紹的想法已經有所動搖。後一件事進展也頗爲順利,在幽州返回冀州途中,袁尚到了一趟中山甄家。經過跟甄夫人艱苦地周旋,終於又借來一筆錢糧安置那些烏桓突騎。

袁尚身邊只剩下了許褚、典韋還有五百地狼衛、虎衛。這天他被來鄴城打理產業甄儼邀請到和順酒肆。

甄儼將袁尚地隨從安置好。然後帶着袁尚來到一個單間。

“三公子,最後一筆錢帛已經遣人送往了青州,您看還有什麼需要我做的。”甄儼問道。

袁尚微微一笑,“二哥客氣了,我應當感謝你如此快的將錢糧調集好。”

“那我家要在青州置辦煮鹽地事?”甄儼問道。

“北海一郡的製鹽就包辦給二哥你了,爲期十年,只是這徵稅可是不能少的。”袁尚淡笑道。

“北海?”甄儼心中不悅,這北海國的海岸不長,產鹽只佔青州十分之一。但先前談條件時給袁尚含糊過去。這時錢糧已借出。是任由他決定了。

袁尚給甄儼斟上美酒,“二哥。這青州的鹽鐵可都是官營,給你們北海地置辦權我已是承受了多方地發難。再說僅此一地已經獲利匪淺。”

“既然公子如此恩惠,那我等每年取出置辦鹽產所得的三分之一資助給青州軍用,如何?”一個悅耳清脆地女聲傳來。

袁尚心中一動,他看到一個十三四歲地美豔少女走進來,正是他的未婚妻甄宓。

甄宓給袁尚和甄儼行了禮,“這是母親交代的,現今甄、袁兩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甄家當全力公子的大業。”

袁尚笑了笑,這個甄夫人是精於算計之人,給予得越多,她能得到的回報就越大。

“明年就是小妹跟三公子的婚期了,公子可要早做準備。”甄儼笑道。

甄宓兩頰一紅,別過臉去。袁尚不好回答,岔開道:“兩位難得來鄴城,待會由我帶去遊獵怎麼樣?”

“在下也少有出遊的機會,正好勞煩公子了。”甄儼笑着看向甄宓。

甄宓紅着臉,就要走出去,這時典韋走進來,粗聲道:“公子,袁公遣人召你回去,說有急事。”

袁尚不得不起身,跟甄家兄妹道別。他一路猜着袁紹所謂的急事是什麼,但都不得要領。他擔心青州那邊有事,所以讓郭嘉隨軍回去主持軍務。現在身邊少了個出主意的謀士,還真地有些無措。

州牧府議事前堂裡,在鄴城的一衆文武都齊集於此。審配、逢紀、許攸幾人不住跟袁尚打眼色,弄得袁尚更加茫然。

袁尚眼尖,看到袁紹面前案几上擺着兩道詔書。他心中一驚,猜想是獻帝的冊封詔書,恐怕還有求援的迷信。

袁紹示意三兒子坐下,然後說道:“顯甫,這有兩份詔書,其中一份是皇子協冊封我爲車騎將軍、鄴侯的。這另一份是關於你的……”

袁尚心中疑惑更重。

“皇子協冊封你爲鎮東將軍、臨淄侯。”袁紹頓了頓接着說道:“還將萬年公主許配給你!”

袁尚腦中一片嗡鳴,他如遭雷擊,呆了了許久。冊封他的官爵倒沒有奇怪,只是將公主許配給他,那事情就大了。

“說說,你是怎麼想的。”袁紹問道。

袁尚喉嚨發乾,袁家要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就必須遵從獻帝的詔書。可是他跟甄家地親事就難辦了,說到底都是政治聯姻,但一個是有實際利益聯繫地甄家,一個是名聲尊榮卻無實利的皇家。要放棄甄家那可是一大損失,但要是迎天子到鄴城,就必須遵從獻帝地詔令。

看袁尚爲難,審配解圍道:“主公,三公子已是有了婚約之人,要是無故退婚,再迎娶公主,怕是要給世人說公子攀附權貴。”

“正南先生,方纔你們才說要恭迎聖駕。怎麼皇帝的第一份詔令你就不遵從了?”郭圖落井下石道。

審配無語,這確實是兩難之選。逢紀也一時沒有對策,只能沉默苦思。

袁紹顯然也是十分猶豫,“顯甫,我想聽聽你的意思。”

“我……”袁尚眉頭緊皺。

第八十六章 郯城關於更新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五章 情動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四十章 借兵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章 洛陽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十八章 局定第二十章 去留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八章 兵禍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五章 情動第四十章 借兵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十五章 謀奪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十五章 謀奪第四章 前奏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四章 前奏第十八章 局定
第八十六章 郯城關於更新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五章 情動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四十章 借兵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章 洛陽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十八章 局定第二十章 去留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八章 兵禍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五章 情動第四十章 借兵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十五章 謀奪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十五章 謀奪第四章 前奏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四章 前奏第十八章 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