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隕落

呂布府中。

軍醫正顫顫慄慄地給神情冰冷猙獰的呂布包紮傷口,現在的呂布就像一頭受傷的雄獅,時刻擇人而噬。

王允聽到董卓身死的消息後匆匆趕到到呂布府上,看着不怒自威的呂布他的心裡也一陣不安,但王允還是硬着頭皮問道:“溫侯的傷勢不打緊吧。”

呂布看到王允自然想到貂蟬,他冷冷道:“託你的福還沒有死。”

“溫侯哪的話。”

呂布一把抓住王允衣襟怒道:“貂蟬是怎麼回事?她怎會出現在董太師車駕裡。”

王允嘆了一口氣道:“溫侯有所不知,今日早朝後太師對老夫說‘我有一事要到你家’允不虞有他特意備宴款待,哪知太師在飲酒時說‘我早聞你有一女名喚貂蟬,有天香國色特來索取’。”

王允小心地觀察着神色憤怒的呂布接着道:“老夫當然說早前已許給溫侯,哪想太師當場翻臉抽出佩刀架在老夫項上逼問道‘你敢試我刀利不利呼?’老夫無奈直得眼睜睜看着太師搶去貂蟬,卻不想後來發生了這些事。”

呂布心思並不複雜,王允向來待他很好加上董卓霸佔他人妻女不在少數,他聽到王允這麼說也就相信了八分。

呂布憤怒地將案几拍碎嚇得軍醫跪地磕頭。

王允趁機嘆氣道:“不想太師作如此禽獸之行。”

呂布道:“奈何我於他是父子之情,且如今身死也就作罷。”

呂布又想起貂蟬跟袁尚一事於是向王允說了。

王允搖頭道:“允也不知袁尚怎麼會出現在長安,貂蟬許配給袁顯甫一事絕對沒有。”

話雖這麼說但王允心思複雜,“願你們好自爲之吧。”他在心裡默默道。

呂布猛地拍了拍手,“他們應當還未出城,只要搜查不難找出。”

呂布還想說點什麼但王允搶着說道:“如今太師身死,將軍可想過自身前程?”

看着搖頭的呂布王允接着引誘道:“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以將軍之才誠非一般人可限制。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必然青史傳名流芳百世;將軍若助董卓一黨,乃反臣也,載之史筆遺臭萬年。”

呂布一雙桀驁的眼睛轉了又轉,最後拱手道:“願與司徒一齊扶住皇帝陛下,請司徒教我怎麼做。”

王允跪下稱謝道:“漢祀不斬,皆出將軍之賜也。將軍請帶本部兵馬收編長安城內一衆兵士,然後搜捕董卓一衆奸黨。”

呂布點頭又跟王允商量了一些細節,他心想在搜捕董卓舊黨時順便能找出袁尚等人。

王允辭別呂布去到宮中向驚慌失措的劉協討要詔書,然後命心腹士孫瑞、秦誼、陳衛等十餘人協助呂布收編城中駐軍。

呂布隨即憑着武力和獻帝的詔書,對城中守軍說:“皇帝下詔,只討董卓,其他人一概不問。”

一衆兵士聽後都立正不動,高呼萬歲。一夜間呂布就收編了長安附近共五萬多兵馬,牆頭草般的都尉李肅得到消息後也投靠了呂布。

王允立即讓呂布帶兵搜捕董卓親屬。

董卓的弟弟董、董璜以及董氏家族老幼,都被呂布王允的部下用刀砍死,或用箭射死。董卓的屍體被拖到市中示衆。此時天氣漸熱,董卓一向身體肥胖,油脂流到地上,看守屍體的官吏便作了一個大燈捻,放在董卓的肚臍上點燃,從晚上燒到天亮,就這樣一連燒了幾天。

在街市上角落裡有一個衣衫襤褸的中年冷冷看着被燃燒起來董卓的屍體,落魄中年恨聲喃喃道:“必殺王允給家小報仇!”

受過董卓迫害的袁氏家族的門生們,把已被斬碎的董卓屍體收攏起來,焚燒成灰,所撤在大路上。百姓大街道上唱歌跳舞,以示慶祝。長安城中的士人、婦女賣掉珠寶首飾及衣服,用來買酒買肉,互相慶賀,街市擁擠得水泄不通。

呂布又在塢堡中搜出黃金二三萬斤,白銀萬斤,綾羅綢緞、奇珍異寶更是堆積如山。

第三天的早朝上,還略顯稚嫩的獻帝任命王允主持尚書事務,又任命呂布爲奮威將軍,假節,禮儀等待遇均與三公相等,與王允一起主持朝政。

王允趁機將萬年公主帶到宮中與劉協相見,經歷了諸多變亂的姐弟兩人感慨之餘都抱頭悲泣起來。

外面雖然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但在蔡邕府上的袁尚等人卻感受不到那又一次的動亂。徐厚那夜跟呂布一戰受了輕微的內外傷,好在狼衛中有軍醫秘密前來給他還有手臂受創的袁尚治療。

這兩日裡袁尚等人聯繫上了柳貴和一衆狼衛虎衛,那晚的激戰有十多狼衛虎衛陣亡,不少人受了傷,好在先前準備充足他們得到了及時的救治和藏匿。

就在袁尚等人在商量這場變故和怎麼出城時密室門外響起了暗號聲。

令袁尚想不到的是進來的是秀雅如蘭卻面有悲容的蔡琰,袁尚趕緊讓蔡琰做了下來。

蔡琰眼眸佈滿血絲她悲切道:“請袁公子想想辦法營救父親。”

袁尚等人吃驚之餘問起事情緣由。

原來董卓死後蔡邕趕去參加朝議,對於王允大肆搜捕濫殺董卓一黨而牽連衆多無辜婦孺的做法他頗有微詞。

王允沒有對他下手忍耐着他的發難,但是在王允私下召集一衆老臣議事時有人提及將董卓屍首放街市上示衆被長安百姓點燈。

蔡邕忍不住出言說雖然董卓罪行累累但人已身死不該如此侮辱,接着他又說不該牽連捕殺那麼多人。

王允恨董卓入骨他勃然大怒,斥責道:“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幾乎滅亡了大漢王室的統治。你是漢朝的大臣應當同仇敵愾,而你懷念他的私人恩惠,反爲他悲痛,這豈不是與他共同爲逆嗎!”

蔡邕知道自己在大義上理虧也就沒有爭辯,王允惱火當場逮捕了蔡邕送交廷尉。

聽蔡琰哭泣着斷斷續續地說完後袁尚忍不住嘆息,自己已經多次提醒了蔡邕,不想這事情他可以改變但他忽略了蔡邕的性格,他的性格不是袁尚能輕易改變的。

蔡琰看看跟在袁尚身邊的貂蟬,又看了看黃忠等人,她懇求道:“昭姬已經央求父親一衆至交好友前去向王司徒求情,但王司徒向來剛烈恐怕難以改變他的決意,袁家在朝中諸多門生故吏妾身請公子也設法營救父親。”說着蔡琰向袁尚等人施了個大禮。

袁尚心裡又氣又惱,他想不到蔡邕還是被打成董卓一黨。這也不是他的過失,須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憑那麼幾句話怎麼改變得了蔡邕的深入骨髓的本性。

袁尚心想自己肯定不能去見王允了,又跟呂布結怨,現在自身難保怎麼救蔡邕。

但他趕緊扶起了蔡琰,接觸到她冰涼細膩的玉手袁尚心裡不禁微微動容,看着神情哀傷猶如春雨海棠的蔡琰他也想不出拒絕的理由,“師妹你且起來,我即刻設法營救老師。”

蔡琰用衣袖擦了擦淚痕,感激地施禮答謝。當她擡頭時恰巧與貂蟬的目光碰到一起,貂蟬善意的對她點了點頭,蔡琰也點頭回禮但心裡不知爲什麼泛起了一陣酸楚感。

因爲郭嘉和一部分虎衛已經先一步離開長安在黃河沿岸接應,所以袁尚只能自己思量對策。他想了許久最終覺得只有用武力將蔡邕從廷尉衙門解救出來這一辦法最實際,於是他對衆人說了出來。

蔡琰擔心道:“那樣父親在朝裡豈不是沒有了立足之地而成了真正的逆黨?”

“師妹想來你也聽說過王司徒的剛烈,他決定的事情是沒有辦法改變的,現在他正掌握大權沒有誰能掣肘於他,救出老師後我們就回河北,父親等人會爲老師正名的。”

蔡琰雖然覺得強行劫獄不好,但萬一其他辦法不行也只能行此下策了,於是約定先看看蔡邕一衆好友能不能說服王允再做決定。

司徒府前堂。

現在的王允大權在握可謂炙手可熱勢絕倫,太尉馬日磾和一衆老臣來到這裡爲蔡邕求情。

馬日磾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對對王允說:“蔡伯喈是曠世奇才,對大漢朝的史事典章瞭解很多,應當讓他完成史書,這將是一代大典。而且他所犯的罪是微不足道的,殺了他豈不使天下士人失望!”

王允冷笑着說:“從前武帝不殺司馬遷,結果使得他所作的謗書《史記》流傳後世。如今國運中衰亂軍兵馬就在郊外,不能讓奸佞之臣在幼主身邊撰寫史書,這既無益於皇帝的聖德,還會使我們這些人受到譏諷。”

馬日磾等人還想辯說,王允冷冷道:“太尉忘記自己食用哪家俸祿了,董卓當權時是如何暴虐,爲董卓說情的人自然是助紂爲虐,而爲蔡伯喈求情的又是如何呢?”

馬日磾等人無奈只好辭別王允。

司徒府拐角邊停着一輛馬車,馬日磾出了司徒府後來到馬車邊。車簾打開裡面坐着的卻是梨花帶雨般的蔡琰。

馬日磾搖了搖頭表示勸說失敗。看着悲傷而流淚的蔡琰他嘆息道:“王允的後代大概要滅絕!善人是國家的楷模,史著是國家的經典。毀滅楷模廢除經典,國家如何能夠長久?”

蔡琰忍住悲痛施禮向馬日磾道謝,馬日磾擺了擺手後就嘆氣着走開。

馬日磾等人一離開王允就陰沉着召來了心腹秦誼。

他早前與蔡邕也有私交但是現在他覺得蔡邕在大是大非上確實背離了正道大義。

王允越想越不對,於是拿出一個陶瓷瓶子交給秦誼,說道:“你去廷尉衙門一趟,該怎麼做你應該明白。”

秦誼不想王允真的如此心狠,但他不敢違逆於王允,於是拱手領命。

回到家中後蔡琰將勸說王允失敗一事告訴了袁尚等人,袁尚早就料到結果,他對趙雲吩咐道:“子龍你悄悄地帶着蔡小姐和秀兒去翰墨書鋪那裡聯絡柳貴,他那也有藏身的暗室密道。”

接着袁尚對貂蟬和蔡琰道:“你們跟子龍去我們的一個落腳點,我們將老師救下後即去與你們匯合。”

蔡琰有些歉意地點了點頭,貂蟬雖然擔心他卻沒有反對。

其實袁尚不用親自去營救蔡邕,但他怕其他人勸說不動死板的蔡邕於是覺定親自前往。而且廷尉衙門不比其他地方,守衛是些衙役只要行動迅速不會有多大危險。

入夜,袁尚與黃忠、許褚典韋還有從落腳點趕來的幾名虎衛藏在廷尉大牢外面街道的陰暗處。

一個身形纖瘦的黑衣人從大牢的圍牆爬了出來,他是許氏族兵中的許易,他自小上樹爬樑都是能手,練得一身漂亮的輕身功夫。

許易輕聲稟告道:“裡面沒有暗哨,有三十多衙役。”說着拿出了一張繪有簡易地形圖的紙張給袁尚等人看。

商定規劃後黃忠帶着幾名虎衛藉助繩索等工具攀上廷尉衙門的圍牆,爬到了屋頂。

黃忠從背後取出神臂弓添箭瞄準了下面巡邏的衙役。幾名虎衛輕輕地來到地上,他們取出特別打造的匕首輕步上前割開了幾個執勤守衛的咽喉,將屍首拖進陰暗處自己換上了衙役的衣服。

接着他們一直這樣將大門附近的守衛衙役全部放倒。大門打開後袁尚許褚等人也進來裡面,衆人再依次效仿地向先前探明關押蔡邕的牢房前進。

昏暗的牢房裡衣衫襤褸的蔡邕毅然保持着不卑不亢的錚錚風骨。

蔡邕拱手對前來探監的秦誼說道:“雖然我身處這樣一個不忠的地位,但對古今的君臣大義,耳中常聽口中常說,怎麼會背叛國家而袒護董卓呢!我情願在臉上刺字砍去腳,請你去告訴王司徒請他准許我繼續寫完《漢史》。”

秦誼搖頭嘆息,“蔡大人難道你還不明白麼,王司徒是不會允許你的要求的。”

說罷他讓隨從食籃裡端出了幾樣菜餚還有一小壇酒。

“王司徒讓我送蔡先生一程。”

蔡邕有些遺憾道:“罷了罷了,我命微不足道卻不想沒有完成多年的心願。”

“蔡大人您還有什麼話讓我轉告給家人麼?”秦誼有些愧疚地問道。

“請轉告小女,讓她繼承我的志向,還有……我這個做父親的對不住她。”說完蔡邕就拿起了裝酒的陶罐。

當到大牢裡間時袁尚等人終於驚動了衙役,但是一衆衙役哪是許褚等人的對手,他與典韋兩人如兩殺神,片刻就殺到關押蔡邕的監牢裡。

秦誼吃驚地指着袁尚等人喝問:“你們何人竟敢劫獄!”

許褚哪跟他理論一刀將他劈倒。

看着袁尚等人蔡邕苦笑道:“顯甫你不該爲老夫犯險的。”

“老師哪裡的話,外面還有很多事等着老師去做。”

“晚了,你們晚了一步。”蔡邕晃了晃手中的陶罐說道。言語裡帶着無盡的淒涼。

(經過這幾章小暗都有些怕了大家的口誅筆伐,關於蔡邕這個麻煩老頭的生死大家到書評我發的帖裡提提看法吧。)

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七章 亂起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六章 密謀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十三章 討伐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一五三 大婚第三十章 禍亂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二十章 去留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十三章 討伐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六章 密謀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一五零章 逃離關於更新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八十二章 虜獲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二零一章 奔襲關於更新第九十章 盜掘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一八章 兵甲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二章 驚鴻第六章 密謀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二章 驚鴻第四十章 借兵第一章 洛陽
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七章 亂起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六章 密謀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八七章 攻防(下)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十三章 討伐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一五三 大婚第三十章 禍亂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二十章 去留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十三章 討伐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六章 密謀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一五零章 逃離關於更新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八十二章 虜獲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二零一章 奔襲關於更新第九十章 盜掘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一八章 兵甲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二章 驚鴻第六章 密謀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二章 驚鴻第四十章 借兵第一章 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