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解圍(下)

管亥憤怒地站起身,看向鄭玄的眼神也不善起來。

鄭玄也站起來,毫無懼意地跟管亥對視,“你且聽老夫說完,再決定要降或要殺老夫不遲。”

管亥拳頭握緊,神色悲憤,“先生,俺們雖爲低賤草莽之人,卻景仰同爲青州同鄉的先生的品性!想當年你推辭徵召,直叱奸黨那是何等高義!”

管亥氣極,聲嘶力竭道:“可,先生可知俺們實在活不下去,方纔起事造反,爲啥?吃一頓飽飯!可恨當年,皇甫嵩、曹操誘降了俺們兄弟好幾萬人吶!那‘京觀’堆起來有兩層樓那麼高……”

說到這,管亥泣不成聲,“俺……就是當年勸地公將軍降的。”

鄭玄聽到這也肅然,他遊歷四方,知道下層百姓的困苦,但他也不能指責皇甫嵩等人的做法,因爲黃巾軍在正統階層眼裡是叛逆,怎麼殺也不爲過。

鄭玄現在能做的,就是讓黃巾少些殺孽,讓青州儘快恢復安寧,“老夫知道當年的情形,但你可知袁公子與皇甫嵩、曹操他們不同。袁少將軍向來都是以討伐奸佞爲己任的少年英雄,他也體恤你等的困苦,先前降了的黃巾,連同家眷不但不以加害,反而好生安置。不僅分發田地,還給修葺屋宅。”

鄭玄頓了頓,“想必壯士也從家小那裡知道,老夫所言非虛。眼下你等根本戰不勝冀州軍,難道你還想多做殺孽,讓衆多追隨你的人無辜慘死麼?”

管亥語塞,鄭玄的人品他是信得過的,並且這段時間來的變故對他打擊很大,眼看一衆兄弟不是戰死,就是投降。剩下的人跟他有一頓,沒一頓的,他心裡也不好受。

半響,管亥擡起頭,神色間彷彿輕鬆,又彷彿蒼涼,“請先生回去告訴袁少將軍,管亥原意歸降。”

■■■

黃巾營寨外。

袁尚率軍列陣,等待着管亥的投降。

不一會黃巾寨門打開,徒步走出十幾人。十幾人黃巾將領緩緩走到袁尚軍軍陣前。

管亥神情複雜,他終於看清了地方的統帥----袁尚,吃驚於對方年輕同時,他不得不單腳跪下,“管亥率部歸順袁少將軍。”

“呼啦一聲”,管亥身後十幾人一齊單腳跪下。

袁尚也在戰馬上看着管亥,見到黑臉短鬚,滿臉橫肉,只有一邊耳朵的中年時,也不禁感嘆,是個人物。

“壯士起來,難得你大義,且封爲騎都尉,望日後多爲鄉里立功。其餘人等各有封賞。”

管亥擡頭看向袁尚,“少將軍,俺不想再領兵了,請給俺回鄉去了吧。”

袁尚下了戰馬,在許褚典韋護衛下,來到管亥面前,“壯士哪裡話,你不給我領軍安保青州,豈不可惜了?”

管亥還想說什麼,袁尚阻止道:“你等黃巾歸降,但現今局勢動盪不定,青州一地未必安穩,還需你等助我安保青州鄉里百姓。壯士切莫推辭。”

管亥想不到袁尚還會對他頗有禮遇,雙手抱拳“如此,願爲少將軍帳下一小卒。”

袁尚淡笑,看向了不遠處的北海城。

收繳了黃巾軍武裝後,袁尚讓管亥等人協助,將近兩萬的黃巾兵卒分成部曲,好安排管理。

在郭嘉統籌下,黃忠所率領的兩萬青州兵,迅速分出了一萬人,趁機屯駐於都昌、高密、朱虛等縣。

下午,北海南面城門大開。孔融帶着一衆下屬來到城門迎接袁尚進城。

袁尚留下黃忠、張郃主持營中軍務,帶上郭嘉、孫乾,許褚典韋,還有趙雲等人進城。隨行的還有大儒鄭玄。

孔融等人看着俊美雅緻又不失英氣的袁尚,皆感嘆其一表人才。而許褚典韋,和一衆狼衛虎衛,更是讓孔融等人體會到袁尚軍的實力。

袁尚少不得與孔融等人見禮,又引薦了鄭玄,然後在孔融邀請下來到太守府。

孔融袁尚兩人做主席,雙方文武依左右坐下,鄭玄推辭了孔融邀請做了左下首。

雙方首先互相引見,在衆人寒暄中,僕從端上酒食。

袁尚看着頗有儒雅之風的孔融,心道還真不好將他怎麼樣,只能逐步架空了,“孔北海,聽聞管幼安、邴根矩兩位先生也在北海,何不請出一聚?”

孔融有些爲難,“兩位先生皆是高人雅士,一般酒宴不一定叫得動。”

郭嘉看着鄭玄笑了笑:“不妨,只要說鄭大師在,他們必定欣然前來。”

孔融一拍腦袋,“我怎麼忘了鄭大師了,他們也欽慕鄭先生,必定會來討教。”

袁尚其實也是提一提,對於管寧、邴原兩人,都是那種脾氣很臭的所謂高士,雖然德行好,在經義上的才學高,但都是嚴謹禮法的儒生。管寧一生都不就徵辟,邴原如果能徵辟,不失爲個不錯的文官。

相對於管寧、邴原,袁尚更在意的是席間的太史慈、王修兩人,兩人才是袁尚想要的才幹之士。只是現在孔融手下,要招攬還需一番苦力。

袁尚眉頭皺了皺,給郭嘉看到,後者會意,給袁尚一個安心的眼神。

郭嘉道:“孔北海,黃巾已降,但我軍還有數目不小的黃巾家眷沒有安置,這些家眷你也是青州各地良民,現想請孔北海允許將其北海籍的人,歸還北海。”

孔融一時不能決定,看向一衆下屬。

一會,一身文士服的主薄王修說道:“大人,可將其安置各縣,充實我北海人丁。”

孔融點頭,“有勞三公子將其帶來北海安置。”

袁尚略一思索,青州兵軍戶都是軍事化管理,牢牢被自己控制,知道郭嘉此舉是爲了架空北海各縣,“孔北海,但安置那些百姓,還需要本地一名文吏協助,我觀這位王叔治先生是位幹才,由其協助主持可好?”

孔融不知道袁尚心思,自然沒有意見。

郭嘉微笑道:“還有一事,我軍擇日即將退還臨淄,但徐州陶謙素來與公孫瓚勾結,從南面威脅我軍,故我家主公想請孔北海允許我軍屯駐朱虛、安丘兩地。”

駐軍是大事,郭嘉說完滿席皆肅靜,衆人都看孔融的反應。

孔融十分難做,冀州軍剛剛幫了他,如果拒絕於情於理說不過去。

袁尚也看向孔融,給他壓力。這孔融答應還罷了,不答應也是要屯軍北海的。

勢比人強,人家冀州軍兵力正盛,孔融想不答應那今後糾紛必然不斷。

“好,好吧,公子且駐軍,待聯絡上朝廷後,我表彰公子爲青州刺史一職。”

袁尚知道孔融此舉就是妥協了,心中高興,“如此多謝孔北海了。還有一事,此次還有黃巾流竄到了東萊,尚想請孔北海帳下東來人太史慈相助,領兵去東萊協助剿滅。”

這個純屬袁尚瞎糾,只是爲了調出太史慈。

孔融不知實情,答應了派出太史慈協助前往東萊。

再過一會,管寧、邴原兩人來到,衆人少不得又一番見禮。

袁尚跟管寧兩人都互相好奇的大量對方,接下來宴席間,少不得流行的投壺、射覆等遊戲。

持續了一個多時辰,筵席才結束。袁尚推辭了孔融挽留下住太守府的邀請,出了北海城。

袁尚、郭嘉並着縱馬回營地。

郭嘉回首望了北海城一眼,“此番出徵收獲甚豐吶,公子是想招攬王修、太史慈兩人?”

“兩人如何?”

“嗯,相處不久不能辨識,然王修觀其人可爲勤勉的文吏,太史慈頗有武勇。”郭嘉道。他善於觀察一個人性格行爲,但對於舉薦並不擅長。

袁尚算了算,能想到的青州俊才,就這幾個人了。

“管幼安、邴根矩兩位大賢,公子似乎沒有興趣?”

袁尚笑了笑,“如今羣雄並起,豪強攻伐,我要的乃是外出能征戰,在內能安民的賢才。管寧、邴原名氣大學識廣,其那些經義書文卻未必能爲我所用。”

袁尚一揮馬鞭,“亂世當習兵家法家之學,行王霸之道。”

郭嘉也笑了笑,“想架空孔北海,控制北海國還得靠姜家那些人爲公子游說。如此東萊一地只需派一旅兵、一個人去遊說就可歸屬我等。”

“奉孝是想讓鄭大師爲我等遊說東萊各地縣吏?”

郭嘉將裘衣裹緊,“鄭大師盼望青州安寧久已,公子只需曉之以情,其必定肯爲公子游說。”

北風吹襲,袁尚也感到了陣陣寒意,這個嚴冬恐怕不好過。

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十六章 入主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七章 亂起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一八三章 廟算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十六章 入主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五三 大婚第二章 驚鴻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十一章 起兵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九十章 盜掘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七章 亂起第三章 佈局簡明的東漢軍制第十七章 界橋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十五章 謀奪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十八章 局定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百章 父子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十九章 才智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八三章 廟算
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十六章 入主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七章 亂起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一八三章 廟算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十六章 入主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五三 大婚第二章 驚鴻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十一章 起兵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九十章 盜掘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七章 亂起第三章 佈局簡明的東漢軍制第十七章 界橋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十五章 謀奪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十八章 局定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百章 父子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十九章 才智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八三章 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