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

夏正平率領大軍前往建寧郡的時候,已經是七月三日了。五萬大軍,在建寧郡外三裡的地方暗影紮在完畢後,夏正平就坐在中軍帳中,召集了一衆將校官員,商議攻城策略。

“司徒伯懿督造的攻城器械,還需要一些時日,才能夠到。後方糧草供應,自有百里老先生在掌管,所以這幾日,我們也算得上是乾等了!”一名校尉開口說道,“建寧郡城的城門樓上,已經掛起了免戰牌!”

“他不迎戰,那我們就想辦法誘惑他們出戰!”關長雲將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往地上一磕,“我軍初來乍到,不知此地虛實,雖然應當小心謹慎,但是敵方若是不出戰,我們也就沒有辦法探知他們的真實情況了!”

夏正平聞言,對着關長雲點了點頭,道:“今日派人去下戰書,他若是不出戰,我們就在城下搦戰!”

不過,夏正平說這話的時候,卻是將目光移向了何士元,發問道:“先生有何良策?”

“諸將只知爭戰,卻不知鬼謀!”何士元聞言,將手中的酒葫蘆打開,緩緩撒了一地的酒。

衆人包括夏正平在內,都不明白何士元這是要表達什麼意思,便是望着何士元。

何士元笑了笑,道:“爲將者,豈不知天文地理乎?”

這一下,夏正平便是恍然大悟,道:“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啊!”

衆多將官,見着夏正平與何士元如此,皆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那般,齊齊發問道:“主公,軍師這般,是何意思?”

夏正平聞言,便是起身,走出了中軍帳。一衆將校官員,皆是不明白這是何意,也跟着走了出去。

七月份的天氣,還是有些炎熱的。這一時節,正是初夏,除了炎熱,還有些悶。

“每年的這個時候,算得上是雨季。別看現在這麼人,過兩天之後,就是大雨連綿,下上半個多月。我軍駐紮在高地,而建寧郡卻是在低窪地帶。”夏正平走出營門,站在一處青石臺上,眺望遠方,那裡是建寧郡,“居高臨下,真是個好地方啊!”

關長雲聞言,臉色一變,道:“主公,莫非是要趁着雨季,水淹建寧嗎?”

“確實如此!”何士元點了點頭,“這也是一種巧合,天賜時機啊,主公當勝。”

夏正平也是在何士元提到那句話的時候,想到雨季到來的日子,也是明白了該用什麼辦法,攻取建寧郡。

“水淹建寧,兵不血刃!”何士元再一次說道,“就算薛通所有防備,也無法對抗天雨。建寧郡城高壕深,然而,卻有一條大河,穿城而過。我們只需要,利用這一條大河,就能夠輕而易舉的攻下建寧郡了!”

“先下手爲強,後下手遭殃!”夏正平點了點頭,“城高壕深,導致了建寧郡易守難攻的態勢。如果我們強攻的話,必然會造成較大傷亡。”

“我夏正平就這麼點兵馬,傷不起!”夏正平頓了頓,繼續說道,“所以何先生提起那一句話的時候,天文地理尤爲重要,我便是想到了水淹建寧這個計劃。”

“先生,排兵佈陣,我不在行,但若是論上陣衝殺,你卻不如我!”夏正平神色猛地變得嚴肅起來,高聲說道,“諸將聽令,即日起,一切聽從軍事調遣。”

夏正平說着,便是將自己的佩劍和大印,交到了何士元手中:“軍師,請您依照法度調遣吧!如有不從,請軍師依照軍法處置吧!”

何士元接過劍印,鄭重的點了點頭。他明白,夏正平這是將整整五萬大軍都交到了他的手上,希望這一戰能夠旗開得勝,一舉建功。

事實上,這一個細節,也足以看得出來,夏正平對於何士元是極爲信任的。劍印,乃是主公的象徵,夏正平既然將這些東西交到了何士元手中,就說明他對何士元沒有任何的懷疑,絕對的用人不疑。

當然,夏正平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告誡諸多將校官員,要服從何士元的指揮。自從何士元被夏正平任職以來,他已經聽到了許多不滿的聲音。他這樣子做,一方面是讓雛鳳先生何士元,能夠在衆多將領之中,通過這一仗樹立起應有的威嚴;另外一方面,自然是要堵住那些不滿之人的聲音。

“卑職遵命!”衆多將領見到這一幕,抱拳拱手回答道,“悉聽軍師調遣!”

何士元點了點頭,朝着夏正平拱了拱手道:“承蒙主公厚愛,敢不效死命!”

夏正平拱手,站到了將校官員一列,道:“劍印在軍師的手中,軍師就是這五萬人的統帥。哪怕是我也要聽從軍師的調遣。請軍師下命令吧!”

何士元聞言,搖了搖羽扇,擡頭望天,良久之後,方纔說道:“明日午時之後,大概會持續三個時辰,至晚方歇。之後,將會大雨如注,連下五天!”

“關長雲接令!”何士元頓了頓,旋即從自己的鵝毛羽扇上,拔下一根羽毛,遞給了關長雲。

關長雲聽着叫自己,趕緊走上前來,接過那根羽毛,沉聲道:“末將在!”

“着你率領三千兵馬,繞過建寧郡城,沿着白水河溯流而上,抵達上白渡口。”何士元頓了頓,“每個士兵,攜帶布袋二十隻,抵達渡口之後,每隻布袋裝土一整袋,沉於渡口。”

“待得大雨結束之後,撤去布袋,管叫白水河之水,如同滔滔海浪一般,席捲建寧郡城!”

“末將接令!”當下,關長雲聽了何士元這麼安排,便是帶着羽毛,離開了此地,前往軍寨中,選拔士兵,預備布袋去了。

見着關長雲離去,何士元又是拔下了一根羽毛,高聲道:“趙恩銘聽令!”

“末將在!”趙恩銘出列,接過羽毛,盯着何士元,想要知道他會安排自己去做什麼。

“令你率領三千兵馬,前往上白渡口,以東二十里下寨,如若有人來救,當下多立旌旗,以作疑兵之狀。縱然,這一條計不會建立太多功勳,也讓得周圍郡城,無法救援建寧郡。”

wωw✿тTk дn✿¢Ο 這話一出口,衆人就明白了是什麼意思。

上白渡口以東二十里,是一處地勢狹窄的山谷路,更爲重要的是,這一處山谷路,地處十字交通的要道,是建寧郡通往其他郡城的必經之路。

正是因爲如此,如果在山谷路的兩側,多立旌旗的話,就能夠製造一系列疑兵,阻擋住那些想要救援建寧郡的兵馬步伐。

哪怕這一套疑兵之計,最後被識破了,但是三千兵馬守住那一條交通要道,又是佔據險要位置。這就有一種,和蛇谷出口的感覺一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若是有兵馬強行通過那一帶,或是埋伏阻攔,或是遣使通和,隨你處置!”何士元不愧是雛鳳先生,有些事情,已然預料到了,“雖然我們能夠作出判斷,薛通會遣使向其他郡城求救,其他郡城未必會答應,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做一手準備。從這個角度講,趙將軍身上的干係,也算是挺大的了!”

趙恩銘聽到這幾番言語,臉上的神色就變得凝重起來,沉聲道:“末將聽令!”當下,趙恩銘轉身離去,回到自己的本部營寨中,選拔兵士去了。

“徐公明何在?”見着趙恩銘離去,何士元再一次拔下羽毛扇上的一根羽毛,“此一件大事,須由你親自帶隊!”

“末將在!”徐公明接過羽毛,知道那是令牌,他也是羽林二十九將之一,“請軍師吩咐!”

“聽說將軍身爲乞丐之時,居住在巴江附近,習得一身的好水性?”何士元沒有發佈命令,而是問了一個比較奇怪的問題,“這是一個重大的干係,建寧郡能否攻破,全在於你!”

夏正平此時就有些明白過來了,白水河穿過建寧郡城,何士元這麼問,怕是要徐公明通過白水河潛入建寧郡城,做一些特別之事。

他安營紮寨的時候,就已經得知,建寧郡守薛通早就把郡城的四方大門關閉起來了,其目的就是爲了防止自己所率領的騎兵,出其不意的衝進郡城,包圍府衙。不過,話說回來,夏正平也沒有想到過要用這種方式,反倒是薛通懷疑自己會用。

只是,這種懷疑,怕是要落空了,因爲夏正平帶的五萬兵馬,大部分是步兵、弓兵,車兵、騎兵只是少數。或者說,在攻打郡城的戰鬥中,騎兵、車兵的作用比較小。這些東西,夏正平自然也是學過的。

“啓稟軍師,如您所說,我的水性,的確不錯!”

徐公明的話語,打斷了夏正平的思緒。

何士元便是搖了搖鵝毛羽扇,道:“令你選拔三百軍士,深夜之中,潛入白水河,進入建寧郡城!待得洪水抵達時,打開城門,迎接大軍。”何士元說着,便將目光移向了夏正平,“主公,不需多久,大雨驟停,上游白水河的堤壩,一旦拉開,便是滔滔洪水,屆時建寧郡城必將遭受水淹。主公可以趁此機會,統領大軍進入其中。”

夏正平聞言,心裡不由的讚歎,怪不得叫做雛鳳先生,如此妙計,自己確實想不出來。原本以爲,他讓徐公明進入建寧郡,只是爲了打聽消息,沒想到卻是爲了,在關鍵的時刻,打開城門,以方便大軍進入。

要知道,洪水暴發之時,建寧郡不管有多少兵馬,必然會放鬆警戒,全力聽從薛通的調遣,準備救治城中百姓。這樣一來,誰又會在意,城門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章 勸進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二章 又三年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六章 農政書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八章 專賣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章 狠角色第七章 駁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十一章 詐降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七章 狠角色第十七章 商量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七章 駁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四章 賀子先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六章 過蜀州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十二章 修法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十五章 交易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六章 過蜀州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十六章 六籍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
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章 勸進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二章 又三年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六章 農政書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八章 專賣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章 狠角色第七章 駁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十一章 詐降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七章 狠角色第十七章 商量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七章 駁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四章 賀子先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六章 過蜀州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十二章 修法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十五章 交易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六章 過蜀州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十六章 六籍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