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

儘管大夏神朝現在可謂是州郡藩王各自爲政,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清楚大夏的祖制。很多地方的諸侯,依舊實行的是大夏當年開國的那一套。

夏正平擁有着現代人的靈魂,深知革新的重要新。這是一項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不是一年兩年就能看到效果的。

只有革新,才能解決內憂外患。

內憂,自然是現在這種郡國並行制的弊端,導致諸侯獨立的狀態,這一點恐怕只有戰爭才能解決,然後以新的政治制度,來解決這些弊端,這便是一種革新。

外患,無非是周邊各個異民族,當初的武力征服,現在恐怕並不適用了,唯有尋找和平解決之道,才能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係。

只是,政事堂諸官,並不能理解夏正平所講的真實用意,趙靈吉之後的永昌治中王磊,他的反應更加劇烈。

“殿下,您若是有這種想法,那就太危險了!正如趙大人所講的那般,這是祖制,不能違抗!”

“若是您違抗,恐怕這永昌衆多士族,就要和您勢不兩立了!”

“更何況,您這樣子的想法,一旦實行起來,怕是得不到任何的支持,反而會落得一個悖逆的罪名!”

大夏的祖制,收益最大的自然是士族。士族之中,沒有經商的人,但他們卻掌握着天下十之五六的財富,另外的財富,也至少九成九的掌握在商人手中。商人財富超過士族,就意味着商人的勢力,開始超越士族,那樣子對於士族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通商互市,恰好給了商人超越士族的機會。

這也是一種很典型的弊端,大夏神朝,士農工商,重農抑商,可不是最近的事情,而是自古就存在的。

王磊這麼說,自然是因爲他屬於士族。

夏正平聽着趙靈吉與王磊兩人的言語,早已是面色陰沉:“兩位大人,難道不想想我大夏出現如今局面的根本原因嗎?”

他沒有稱呼趙靈吉爲趙叔,而是稱呼其爲大人,這其中自然有着深意,趙靈吉也是領悟到了,臉上已然冒出了細密的汗珠子。

八殿下這是對於自己的理政能力,產生了懷疑啊!

趙靈吉想到這些,心頭就不由得一顫道:“殿下,您這樣子的想法,一旦傳出去,必然會惹來非議。不光光是永昌諸官,怕是上到朝廷,都會出現意外情況!”

這也是沒辦法,大夏祖制不可違的概念,早已在趙靈吉心中根深蒂固。正因爲這種想法,趙靈吉顯得有些無奈,考慮的也更深層次一點,不覺間就說出了似乎是勸諫的話語。

他口中的意外情況,自然指的是,朝堂上的官員,可能會藉助這件事情,對夏正平進一步的打壓。尤其是遠在濟州的皇長子和丞相申不易,他們可是眼巴巴的想要找夏正平的茬子呢!

夏正平自然明白這樣的狀況,只是他並不想因此止步:“若是不這樣,南蠻明年還會來!”

“可如果這樣子做了,南蠻明年還劫掠邊境州郡怎麼辦?”

這一句話,直接將夏正平問的沒有反駁之語。

是啊,不管通商互市這種想法,有沒有實行下去,南蠻明年會不會來進攻大夏邊境郡城,都是個未知數。

正如趙靈吉所說的那般,南蠻正是狼子野心的部族,難以馴服。

夏正平沉思着,政事堂也寂靜了下來,許多官員的臉上,都漂浮着古怪的神色。

八殿下這次,太不靠譜了,竟然會有這種想法!唉,畢竟只是個十六歲的少年,懂得什麼是祖制,懂得什麼是政治嗎?

恐怕不懂,反而會惹來一身的麻煩,只求將來,這麻煩不要降臨到自己身上纔是!

良久之後,夏正平似是想到了什麼反駁言語,開口道:“那就讓南蠻不要來劫掠永昌就是了!”

他是永昌郡守,考慮問題自然要着眼於永昌,至於將來南蠻會不會繼續騷擾其他郡城,就不是他所關心的。除非,他是大夏皇帝。

“拿着與我們永昌郡城商人通商互市的錢財,去置辦軍械器材,然後再去攻打其他州郡。難道,殿下您就不怕落得個通敵叛國,結連異民族的罪名嗎?”

說這話的,卻是程湯,他面色陰沉,顯然是極爲擔憂夏正平的想法。

“是啊,殿下,您這種想法,絕對不能實行啊!”

“不怕萬一,就怕一萬!”

一衆官員,你一句我一言的說着,夏正平都感覺頭大了。

一羣腐朽之人,不知變通,怪不得我大夏神朝,會是如此的衰落!

只是心中想歸想,但夏正平終究是沒有說出口這句話。

如果說了,那就等於得罪了永昌的士族。

“還是時機未到啊!本想着趁這個機會,能夠換來與南蠻通商互市的機會,看樣子不行啊,阻力太大了。”

夏正平心中有些放棄了,但在嘴上卻是另外一番說法:“我只是想要通過這一舉措,和南蠻換來神朝稀有的鐵礦石!“

這個世界上,鐵的大規模應用,尚未開始,依舊停留在青銅文明時代。

“殿下,你如此賢明,怎麼會在意那種沒用的玩意呢?那種礦石,極難冶煉,製備出來的東西,不如青銅結實。”

又是一名官員發出不同的聲音,讓夏正平一陣無奈。前世之中,正因爲鐵器的出現,才促進了那個時代的發展,使得故國從一個奴隸時代走向下一個封建王朝,怎能說鐵礦石沒用呢?

也罷,既然實行這個想法的時機未到,還是不要提的爲好,以免出現什麼差池。

夏正平雖然有些不甘心,但也懂得順時而行。既然明面上不能這樣子做,那就走迂迴道路,總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吧!

更何況,通商互市還只是一個想法,具體的操作措施,還未擬定。

聽着那名官員的話,夏正平直搖頭,望向了陳慶之,忽的發現,似乎這一場討論中,唯有國舅不曾說出自己的想法。

見此情景,夏正平緩聲問道:“舅舅,您在想些什麼?是不是,對我的想法有什麼建議?”

陳慶之似乎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之中,夏正平不得不重複一遍,他纔回過神來道:“殿下,我考慮的並不是您這種想法,而是薛離郡尉,爲何他遲遲不迴歸永昌郡?”

夏正平聞言,卻是一愣,方纔發現自己想得有點多了,現在永昌郡面臨的問題,依舊是南蠻爲中心。

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七章 駁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六章 過蜀州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章 勸進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十一章 詐降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十章 漢王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十七章 商量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二章 朝陽宮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七章 官商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十六章 忽悠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一章 大旱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二十八章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十二章 修法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十六章 六籍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
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七章 駁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六章 過蜀州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章 勸進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十一章 詐降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十章 漢王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十七章 商量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二章 朝陽宮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七章 官商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十六章 忽悠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一章 大旱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二十八章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十二章 修法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十六章 六籍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