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

良久之後,夏正平隨着何士元坐到了屋中。小童彈奏琴曲,侍女奉茶,兩人對飲,夏正平最先開口道:“早先,永昌郡不曾留下先生,實在是內疚啊!”

他這句話,自然指的是,自己沒有把何士元留在永昌郡做官。事實上,這也是屬於無可奈何的事情,因爲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何士元能前往永昌郡,爲自己獻出對付南蠻的辦法,實在是不容易。

“殿下指的可是那一飯之恩?陳姬娘娘的大恩,我怎會忘卻?哪怕是協助過殿下,也報答不了這樣的大恩啊!”

何士元口中的一飯之恩,夏正平自然知曉是什麼,這一件事也聽得陳慶之提起過。

“也罷!”夏正平聞言,心中寬敞了許多,他決定掏心窩子的對何士元進行遊說,以表達自己的誠意,“當今天下,皇族不振,朝綱靡廢,諸侯並起,藩鎮獨立!”

此時,夏正平已然拱手,面容之上,顯現出擔憂的表情。

“大夏神朝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不過是兩個州而已。昔日的萬里河山,今日已經不在了!”

“我夏正平身爲皇族之人,雖然太子之位被廢,但曾經立下的志向,卻不曾改變,懇請先生能夠仕官永昌,助我一臂之力!”

何士元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來,緩步走到了窗前,望着窗外的紫竹林,嘆息了一聲,方纔緩緩問道:“殿下,可知當今天下形勢如何了?”

“難道不是諸侯並起,藩鎮獨立嗎?”

夏正平有些奇怪,但他沒有多想,而是急躁的發問。

但是,何士元給他的答覆,卻是搖了搖頭,這是什麼意思,讓夏正平很是不理解。

“在下愚鈍,望先生教我!”夏正平絲毫不做作,實在是因爲他太希望拯救眼前的大夏了,“大夏不能亡啊!”

何士元嘆息了一聲,並沒有說話,而是站在窗前沉思着,夏正平也不再言語。

約莫半個時辰後,何士元方纔轉過身來,緩緩說道:“當今天下,諸侯並起,藩鎮獨立只是表象,其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夏祖制之中的弊端,已經不符合歷史潮流了!”

他的這一句話,算是說到了夏正平的心坎中。大夏神朝的弊端,的確在其祖制上。但這也並不意味着,改變了祖制,就能恢復大夏往日的榮光。因爲,諸侯並起的狀況,是一個已經既成的事實了。

想要恢復大夏神朝往日的榮光,其前提條件,就是結束諸侯的割據自立。而結束諸侯割據自立這一件事,絕不是文縐縐的言語能夠做到的,其根本辦法,還是要東征西討,南伐北戰!

“大夏立國之初,爲了管理龐大的疆域,而設置了州郡制度。萬里天下,劃分出了數十個州,數百個郡城。這樣的制度,本事沒有錯的。”

“然而,錯就錯在,郡城之中,郡尉能夠執掌軍隊,州府也能夠執掌兵權。另外,還會實施功臣分封的制度,讓有功之人,成爲統御數個州的藩王,也能夠掌握政、軍權力!”

何士元又是說了一通話,讓他有些茅塞頓開了。

大夏神朝,的確實行的是這樣的地方制度,讓地方執掌了軍政大權。

這其實是最大的弊端,地方分去了太多的權力,以至於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央已經形同擺設了。

簡單來講,地方州郡,執掌軍政之後,又是有諸侯王統御,這就意味着諸侯藩王掌握了兵權。這一個弊政,直接導致了當今天下紛亂的局面。

“殿下呆在皇宮中,想必是明白這樣做的弊端吧?”

何士元發問,將夏正平從自己的思緒中拉了出來,夏正平慌忙點了點頭道:“地方分權,中央集權,這兩者的矛盾不可調和!”

“立國之初,因爲要獎賞有功之人,從而授予了他們諸侯王的爵位,也讓他們執掌了兵政大權。可能在最初的幾年裡,這些諸侯王還能夠收斂一些,中央也因爲形勢的需要,而沒有進行削藩的舉措。然而,隨着歲月的推移,形勢轉好,而這些諸侯王也發展的快速,逐漸做大。這個時候,再進行削藩,已然不可能了。畢竟,這些諸侯王做大的同時,也擁有着足以抗衡中央的軍政實力了!”

何士元接過夏正平的話茬,將弊政的前因後果說的一清二楚,直說的夏正平豁然開朗。

“太祖陛下自然在晚年的時候,遇到了這種問題,只可惜之後繼任的大夏皇帝,也因爲諸侯王的持續做大,而面臨了無法收拾的局面,直到今天!”

“那,先生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嗎?”夏正平覺得戰爭並不是唯一的路,“或者說,還能夠挽回嗎?”

“不太可能了!”何士元搖了搖頭,“我遊歷天下,拜訪過許多諸侯王,見識過他們的手段,也明白他們的想法。”

“這麼跟殿下說吧,可能在您的印象裡,諸侯王都是尋歡作樂的那種。然而在我的眼裡,除了幾人以外了,他們都堪稱有着一統天下的英雄!”

“啊——”夏正平驚呼起來,他沒有想到,原本自己只以爲襄王能幹,卻不曾想着何士元會給予其他諸侯王如此高的評價,“先生,我只想做未雨綢繆,不想做事後之人!”

何士元頓了頓,臉上顯現出猶豫之色,道:“將軍現在想要未雨綢繆,怕是有些晚了!”

夏正平聞言,旋即臉上顯現出不可思議的神情:“什麼?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只是想請教未雨綢繆的辦法,卻不曾被何士元潑了一盆冷水,現在準備對抗諸侯,已經有些晚了。夏正平不明白,這個晚,究竟意味着什麼?

何士元喝了一口茶,皺了皺眉,道:“敢問殿下,相信天上的紫微星,就是大夏皇帝的命星嗎?”

這是一種玄學的說法,在百家爭鳴的潁川郡,很多人都相信這個。在他們的印象之中,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代表着地上每一個人的命運。地上有億萬人民,天上就有億萬顆星星。

夏正平遲疑了一陣,不明白何士元的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但他依舊說出來了自己的實話,道:“有時候覺得這種東西,比較符合人們所表現出來的狀況;而有時候,又沒有發現他們之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聯繫。所以總的來說,紫微星和我父皇之間的關係,我無法判斷。或者說,有時候寧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無!”

“誠然如殿下所說,殿下對於這種東西,持有的是左右搖擺不定的態度?”何士元微微一笑,似是看穿了夏正平的心思一般,“玄學上的問題,的確難以明瞭,但我依舊告訴殿下我的預判,紫微帝星明暗不定,主皇帝多凶少吉,命在旦夕!”

“此乃大危之兆,很多年前就出現了這種情況,那個時候正好是先帝駕崩,當今皇帝登極。又三年,九星連珠,北斗星域,天火流星,持續了整整七七四十九晝夜。再三年,泰山崩其一角,砸死數十人!這些景象,更是意味着朝代更替的日子,即將到來。殿下熟讀歷史,難道不知道前朝行將滅亡的那幾十年,我所說的這些東西,在當時都有出現?”

夏正平驚呆了,沒有想到何士元這些話,竟然是有理有據。如此看來,紫微帝星忽明忽暗,的確預示着某些事情的發生。而至於天火流星,九星連珠,泰山崩斷,在前世看來,這也許就是普通的災害現象,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卻被人以玄學中的命理來判斷。那麼,如果非要這麼看的話,何士元的話,不無道理,大夏的確面臨着滅頂之災!

各種天象,都意味着國運。這是深入人心的看法,國之不祥,種種如是。

雖然,發生天火流星、泰山崩斷、九星連珠的時候,夏正平還沒有出世,但是他畢竟是生長於皇宮中的,對於這些事情,還是有所瞭解的。

如今,二三十年前的事情,再一次被重提,似乎都證明了那些異常現象,都符合玄學之中所認爲的那般——大夏真的面臨消亡。

或者一句簡單的話,就能概括,國之將亡,異象迭出,凡此種種,不可抗拒也!

“我已經斷定出來,天下大亂之時,必是紫微帝星熄滅之際。也就是說,大夏皇帝駕崩的時刻!”何士元的話,再一次說到了夏正平的心裡,這也與他判斷出來的情況是一致的,“估摸着五年之內,必定會出現這種情況。而早在異象出現的時候,天下的諸侯,都開始準備了。所以,現在殿下未雨綢繆有點晚了,你頂多只有五年的時間準備,而人家都已經準備了至少二十五年了!”

這話說得沒錯,大夏皇帝登基到現在,也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了,登基一開始,就發生了那般異象,恐怕早有人提醒過那些諸侯了!

夏正平心中雖然驚訝,但是也充斥着不甘心,他不想就這麼算了,道:“無論多少年,我想先生出山,必能夠助我一臂之力!”

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七章 駁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二十章 漢王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九章 尉遲破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十章 勸進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二章 又三年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六章 農政書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十六章 忽悠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十五章 交易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八章 奪權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十六章 六籍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七章 官商第二章 賤民?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三十章 詐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一章 大旱
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七章 駁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二十章 漢王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九章 尉遲破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十章 勸進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二章 又三年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六章 農政書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十六章 忽悠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十五章 交易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八章 奪權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十六章 六籍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七章 官商第二章 賤民?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三十章 詐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一章 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