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鎮南將軍

然而,薛離的臉色,卻是猛然沉了下去,顯然是對陳慶之有所忌諱的。要不然,狂徒說出國舅陳慶之,他也不會有如此反應。

夏正平自然知道狂徒口中的陳慶之是誰,那是自己的舅舅,大夏巴州鎮南關鎮南將軍,手握實打實的兵權,鎮戍南疆。

鎮南關,大夏最南之地,也是南蠻和大夏的分界關隘,地理位置極其重要。那裡高山峻嶺,山路狹窄,峰巒重重,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評論。

如此險要之地,自然也是軍事重地,正因爲如此,鎮南將軍陳慶之的地位,不下於朝堂丞相!

“哈哈!”這笑聲,自狂徒口中傳來,薛離聽在耳中,覺得猶如一把刀,插在自己心口!

“薛離,我乃大夏靈帝第八子,身爲皇族,就算自任永昌郡守,也輪不到你來管!”夏正平突然聲色俱厲,“你不過小小郡尉,和你單挑相戰,着實失了我的身份。”

“更何況,巴州十一郡六萬兵馬,皆爲鎮南將軍節制!你如此行徑,着實是造反之實!”趙靈吉緊接着夏正平,同樣厲聲喝道,“速速撤去兵馬,可以念在你的功勞上,不予追究!”

趙靈吉所說的那十一郡六萬兵馬,自然包括永昌郡的兵力。事實上,巴州十一郡的郡尉,儘管從屬於各郡的郡守,然而實際上卻是對鎮南將軍負責。

鎮南關,終究是邊疆關隘,常年戰亂,依照就近原則,巴州自然是鎮南關的後勤之地。這個後勤之地,自然包括各郡的後備兵力。郡尉手中掌握的那些兵力,都是後備兵力的一部分。

趙靈吉擡出這件事情來,自然是要靠鎮南將軍陳慶之,來給夏正平撐腰。要知道,趙靈吉可是被夏正平口口聲聲稱作“趙叔”的人,在永昌,趙靈吉不幫襯夏正平,又能是誰?

尤其是面對眼前的狀況,趙靈吉自然要走出來應對。

“哼!鎮南關距離此處,數百里之遠,就算我把你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娃娃宰了,他也難耐我何!”說時遲,那時快,薛離擡手持槍,向前刺去。

那刺去的方向,正是夏正平的位置所在。趙靈吉一衆官員見此,皆是神色驚懼,駭然道:“好大膽的薛離,竟然公開行刺大夏皇子!”

然而,夏正平早已揣測出此情此景,不躲不閃,腰上佩劍,“咔嚓——”一聲拔出。

緊接着,衆人只聽得“鏗鏘——”一聲,金鐵交鳴之後,再定睛看時,夏正平的佩劍,早已抵住了青銅槍的矛頭。

只是這一瞬間,夏正平的臉色,卻是變得極爲蒼白起來。他畢竟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若是論氣力,遠遠不及從軍二十年的薛離。然而,夏正平終究是皇族,自幼習文學武,宮內擁有的戰將,哪一個不是精英級別的?他們傳授給夏正平的武藝,在技巧上,遠超薛離。

只是這一下二者相碰,夏正平早已依靠嫺熟的技巧,將青銅槍矛頭上傳來的一股大力,化解開來了。若是不然,薛離的青銅槍矛頭,必定會刺穿夏正平的胸膛。

眨眼間,夏正平橫劍,快速閃身,瞅了一個空,近身而上,甩劍向前刺去,直指薛離的腰間。

青銅槍畢竟是長兵器,近身防禦,並不是十分優秀。薛離見此,面色收斂了原先的嘲弄輕蔑之色,取而代之,卻是一臉的嚴肅與鎮定。

“鏗鏘——”一聲,夏正平的佩劍,行將刺到薛離的腰間的那一剎那,薛離腰上的寶劍,也已經出鞘,朝着佩劍砍擊而去。

金鐵相撞,發出聲響的那一瞬間,夏正平只感到,一股大力自佩劍之上傳來,差點將虎口震裂。

只是這一下,兩人快速分開,誰也不上前一步。

“襄州諸多士子常說,那一年,山戎南下,十四歲的昭明太子親率甲士,往來陣前,武藝絕倫,親手殺敵,身受槍傷兩處。如今看來,那些士子所說的果真不錯!”狂徒的話突然變得極爲冷靜,神色嚴肅,“大夏靈帝,昏庸無能,竟是偏聽偏信,廢了太子,貶至永昌,難道大夏真的要亡了?”這後半句話,他自然沒有說出口,只是心裡默默唸叨而已。

“襲擊皇族,罪責當誅!”

“意圖奪郡守之位,罪責貶爲平民!”

“鎮南將軍陳慶之,不是你能夠違逆的!”

幾名官員,見着兩方停手,紛紛指責薛離。他們對於這個十六歲的小娃娃,已然是另眼相看。這個廢太子,這個皇子,絕對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般簡單。

“哼!只要你們沒有抓住我襲擊皇族的證據,就難耐我何!這郡守之位,遲早是我的!”薛離冷哼,瞥了一眼府衙大門旁邊那位慵懶的狂徒,“把這個不知死活的‘雛鳳’押走!”

若說薛離此時最恨誰,便是眼前的這位‘雛鳳’。若不是他提到陳慶之,也不會讓衆人想起,夏正平有着這位國舅。

陳慶之雖然官拜鎮南將軍,地位堪比丞相,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官員都認識他的。哪怕是在巴州,哪怕是在距離鎮南關最近的永昌郡之中,除了薛離,恐怕也沒幾個人知道陳慶之。甚至,薛離懷疑,眼前的夏正平,是否還記得自己的那個國舅。

薛離自然難以揣摩出夏正平此時的心裡,事實上,夏正平還真不記得自己有這麼一個舅舅。那名狂徒提起之時,他心中一怔,方纔記起,曾經有人對自己說過,一旦朝堂上有什麼禍事針對自己,即可前往鎮南關,尋求國舅陳慶之庇護。他也只是聽人提起過,卻從未謀面。

一切只因爲,十六年前,陳姬的過世。

十六年前,陳慶之是何等的威風,巴州上下,無一不敬重他。巡視州郡,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巴州都快成了他的封地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十六年前,陳姬難產而亡。自那以後,陳慶之逐漸遠離中央,但依舊是鎮南將軍,兵權不曾一日被解除過。也是自那以後,陳慶之經常性的閉門不出,拒絕會見賓客。

久而久之,人們也就忘卻了曾經那好不威風的陳慶之,也就忘卻了鎮南將軍。

大概也是有十六年的時間,陳慶之沒有出現過在巴州各個郡尉的面前了。一切軍務要事,只靠書信來往。其餘諸官,因爲和陳慶之沒有什麼來往,也就逐漸把他忘了,自然也不記得陳慶之究竟是什麼身份。

陳慶之,大夏神朝實際上的國舅,皇八子在巴州永昌郡強有力的後盾,任鎮南將軍,節制巴州十一郡六萬兵馬!這是一個隱藏起來的事實,很少有人知曉罷了。

這一次,那位自稱‘雛鳳’的狂徒這麼一提,衆人便是憶起了,巴州鎮南關之地,還有一個鎮南將軍,節制巴州六萬兵馬!

若不是那個狂徒,這一衆官員,包括夏正平在內,怎會想起,還有這麼一位國舅在身邊?自己的計劃,便能夠輕而易舉的得逞。因此,這一時刻,薛離最恨的,自然是那位狂徒。

薛離自然清楚有這麼一位國舅存在的,只是主子有命,他不得不從,更何況,他本來就有奪取郡守之位的心思。二者相結合起來,薛離便是鋌而走險的,要趁夏正平立足未穩之際,衆人遺忘陳慶之的時機,武力奪取郡守之位,將夏正平趕走!

只是沒想到,中間出了這麼個差錯。那個‘雛鳳’又是什麼人?怎麼突然闖入郡守府衙搗亂?

“把他帶走,讓他嚐嚐什麼是多嘴的後果!”薛離忿忿,轉身便是要離去,卻聽得身後大喝:“想走?沒那麼容易?”

“哼!今日之事只當我給你們問候!”薛離瞥眼望去,卻是發現,大喝之人不是夏正平,而是趙靈吉,“要不然,我頃刻間就叫你們這些人,死無葬身之地!”

“且慢!把那狂徒留下!”這一次說話的人,卻是夏正平。

夏正平收好佩劍,緩步走向前去,盯着狂徒看了許久,方纔道:“我只當今日之事不曾發生過,但這人,必須留下!”

“哼!若不是此人,我怎會罷手!”薛離說到底,心裡還是怕鎮南將軍陳慶之的。

且不說他節制巴州十一郡六萬兵馬,就說鎮南關中有駐軍五萬。一旦陳慶之得知,永昌兵變,必然會率領鎮南關守軍,親自鎮壓。

陳慶之雖然十六年來,不曾會見任何一個郡尉,但軍兵大事,依舊親自裁決。鎮南關的兵權,就在他手上。

即便是巴州州牧,見了陳慶之,也是禮讓三分的。

率軍逼迫皇子,企圖奪郡守之位,已然構成了兵變事實。只是,這個兵變尚未成功,很多人看不出來罷了。薛離只是不明白,爲何中途殺出個程咬金來,提醒了衆人鎮南關還有一位國舅。他細細想來,即便是自己主子,也未必扳手腕扳得過鎮南將軍陳慶之,也就罷手了。

眼下的諸多官員,憑藉這等關係,想要給自己扣上謀殺皇族的罪名,薛離心中只是冷笑。

事實上,就算今日之事傳了出去,他也會託詞,郡守府衙緝拿狂徒,將所發生的一切,悄然掩飾過去。

即便是身爲八皇子,夏正平也只能打掉牙齒吞入口,難以說清楚什麼。一切只因爲,他是個廢太子,上報巴州乃至朝廷,都不會有太多人在意的。

唯一的依靠,便是陳慶之,但陳慶之未必會出手,除非薛離真正的奪取了郡守之位。只要薛離沒有奪取郡守之位,夏正平在永昌根基未穩,他就沒有辦法拿捏薛離。很大程度上,夏正平可能還會被薛離隨意拿捏。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是因此,夏正平纔會說,只當今日之事,不曾發生過。他也是無可奈何,畢竟薛離已然將刀架在了脖子上,若非陳慶之的名字,恐怕今日自己,便是要慘遭禍事了。

“我視天下英雄如同豬彘,薛離小兒,不過販夫走卒之輩,我豈會看得上你?”‘雛鳳’將酒葫蘆往身後一甩,仰天大笑,“鳳若展翼,必翱翔於九天之上,就憑你抓住我?”

薛離這一下,倒是被氣的不輕,話也不說,扭頭大踏步往郡守府衙大門走去。圍着衆人的士兵,也紛紛撤去。他自然恨極了這名叫做‘雛鳳’的狂徒,只是他猛地想到了什麼,知道自己絕對不能碰這個狂徒,因此也就罷手了。

此時,夏正平方纔意識到一個問題,有些結巴:“你……究竟是什麼人?”

“狂徒一個!”

“襄州……‘雛鳳’,莫非是……”

趙靈吉卻是想到了什麼,正要說出口,卻見那‘雛鳳’同樣大踏步走出了府衙大門。他趕緊道:“殿下,速速攔住他,他是何士元!”

《大夏書》記載,何士元者,襄州潁川郡人,號‘雛鳳’,相貌醜陋,嗜酒如命,然才學卓著,胸懷天下,非百里之才。昔日,襄州潁川高士司馬德有言,雛鳳者,好隨性,展翅千里,萬人莫及也。又有士子言語:襄州雛鳳,荊州醉龍,燕州麒麟,三公得一天下定。

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十章 勸進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二十章 漢王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十一章 稱帝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六章 農政書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二章 朝陽宮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三十三章 衛燼
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十章 勸進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二十章 漢王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十一章 稱帝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六章 農政書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二章 朝陽宮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三十三章 衛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