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

崇禎皇帝御駕親征,十萬明軍大破二十萬大順賊兵,順帶着擊潰了入寇的建奴,斬級兩百有餘,消息一出,京師震動,天下皆驚。

起初不少人都覺得此事乃是朝廷在故意誇張,劉芳亮帶着的可是十幾萬大順軍,此前一直是所向披靡,各地官軍無有敵手,怎麼會馬失前蹄栽在京畿。

自萬曆三大徵以來,大明無論對外還是對內,都沒有如此規格的大勝出現,有些愛國志士都是放聲大呼痛快,此誠國朝數十年未有之武功也!

所謂的十幾萬賊軍一戰而潰,光斬首便是數萬,這種時候誰要是再說大明將亡,那就是信口胡謅,先抽丫的一個嘴巴子再說!

當消息傳到南京,尤其是正在對崇禎皇帝遊行示威的南京復社士子們聽到後,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實在讓人覺得不可置信。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事情開始愈發的朝士子們所不希望的方向發展,所有打探確切消息的人最後都確定了一個結果,那就是這次宣勝的真實性。

無論願不願意相信,復社的士子們都可以預料,如今朝廷獲得如此大捷,再加上先前廢除耕守制的詔書下達,必然會對整個天下的兵將造成連鎖反應。

其中最讓人不願意接受的就是,這次大捷之後,按照崇禎皇帝先前的保證,將會有一大批在作戰時奮勇當先的兵士獲得表彰,自此除去累代的軍戶、佃農之名,真正成爲自由人。

這種場面是地主和士子們不願意見到的,如果崇禎皇帝真的將先前所說保證分發下去,其威信必然會擡生一大截,到時候誰還願意跟着士子們遊行示威!

......

“皇明混一海宇,文治武功之盛,雖已不及漢唐,然丹心猶存。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十七年閏五月甲申,大明皇帝朱由檢以平賊紀。”

身在一處宅院之中的候方域手中拿着小小的紙片念出一句話,繼而滿臉都是冷笑,“好個昏君,真還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雖已不及漢唐’這等話居然也能說得出口。”

“朝宗(候方域字)說的不錯,這昏君不過是僥倖打贏了必勝的小仗而已,尾巴居然翹到天上去了,敢與漢唐相比,實在是不知天高地厚!”

候方域說完,幾個士子頓時出聲附和,要是不知道的行人路過看見他們臉上的表情,可能還會以爲這崇禎皇帝是與他們有什麼刻骨銘心的大仇。

這宅院是東林書院下設的無數講學場所之一,而東林書院在江南那都是響噹噹的存在,朝中半數的官員幾乎都出自於此。

復社年輕一輩的士子們說白了就是東林黨自己培養的接班人,打算在自己退休之後,讓他們繼續入朝主政。

尋常的時候,士子們往往都是聚在這裡談論天下大事。

若有絲毫不朝他們意願發展的消息傳出,便會搞起‘遙執朝政’這一套,反正朝堂諸公全都是他們東林黨,又有什麼好擔心。

可自從這崇禎十七年春節過後,崇禎皇帝便像是瘋怔了一樣,將京師搞的人心惶惶,看來真是被李闖嚇成精神失常。

每每想到這裡,候方域便是會嗤笑幾聲,讓這等人做皇帝,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再讓他這麼搞下去,這大明遲早要亡在他的手裡!

崇禎皇帝先前左搞又搞,實際上目的就是爲了撈銀子,雖然影響牽廣,但卻並未影響到復社士子的利益,這些人也便是悶聲發大財不說話。

但廢除耕守制的詔書下來之後,江南一帶的大小地主們首先開始坐不住了。

擋人財路,有如殺人父母!

江南的地主和中原、京畿一帶飽受戰火摧殘的那些地主想法還不一樣,這些人生活在‘歌舞昇平’的幌子下,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家產和田畝,往日就靠着佃農和軍田才能撈銀子。

要是天下間所有的兵士都憑戰功脫離了軍戶和佃農身份,那自己還玩個屁,莊田裡沒人幹活,甚至連僱傭幫工都要多花一大筆銀子,這可都是自己的錢!

這麼一來,自家遲早要被朝廷壓榨乾淨,地主們平日撒出去那大把的銀子也不能白花,於是便找到士子們和東林官員的頭上。

別看復社士子們平日個個清風拂面,好像全是天下間少有的清正之士,可你要是仔細查一查,這些士子並不見得比閹黨乾淨。

就從候方域來說,這傢伙平日出入的全都是秦淮各地的高檔場所,進個門都要交上幾兩銀子的那種,一般富戶都爭搶不到的名妓給他單獨唱曲,夜夜笙歌,吃的用的也都是尋常人家幾輩子都吃不起用不起的。

其餘士子情況也都差不多,越有名的暗地裡的勾當也就越是見不得人,若這些士子真有表面上看得這麼清淡,怎麼可能有銀子整天在亭臺樓閣吟詩作賦,談論所謂的天下大事。

這個年頭,眼見不一定爲實,士子們雖然穿的清淡,但並不代表腰兜沒錢。

士子們正在義憤填膺的談論,門卻忽然被人用蠻力一腳踹開,一隊兵馬司差役殺氣騰騰的走進來。

見狀,候方域眉頭皺了皺,但卻並未有所動作,卻是從桌子上拿起一盞茶品起來,直到看見最後慢悠悠走進來的這個人。

身穿官服的馬士英拍着手走進來,笑道:

“好啊!不愧爲四公子之首,就是氣度超羣,馬某人甘拜下風!”

候方域已經得知崇禎皇帝啓用馬士英爲南京吏部尚書的事,對他而言,這又是崇禎皇帝諸多昏聵之舉其中之一。

本就對此極度不滿的候方域當即也沒給什麼好臉色,冷笑着說道:

“馬天官兒這是親自去抓什麼小毛賊路過我東林書院?”說着,候方域將茶水喝的乾乾淨淨,故意給馬士英看了看,繼續道:

“這茶一不小心叫我給喝乾淨了,實在是抱歉。馬天官兒要是想討茶喝就請出門左拐,路角有一家露天茶攤子,實在挺適合你們閹黨的。”

馬士英手一直背在身後,似乎是在藏着什麼,他可沒這麼大的肚量,尋常聽到這話一般都是會立即暴走,此時臉上卻只是皮笑肉不笑的點點頭。

馬士英先是環視看了幾眼周圍宅院和士子,再幾步走到候方域跟前俯視看着他,這才笑眯眯說道:

“哎呀呀呀!這地方不錯,要是就此給封了,本官還真是有些捨不得。”

候方域聞言則將茶杯‘砰’的一聲砸在桌上,指着他怒氣衝衝的道:

“馬士英,你別忘了,沒有兵部史尚書的意思,你可沒有擅自封我東林書院的權利!”

馬士英彷彿聽到了什麼天大的笑話,臉上的笑容更濃了,只見他面色一變,從背後取出金黃色卷軸,舉起來冷笑着喊道:

“聖旨到,快起來接旨吧?”

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
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