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

張家口這個地方,最開始是朝廷爲防備邊患而修建的屯堡,由萬全右衛指揮使張文主持修築。

從隆慶五年開始,朝廷花費黃金十萬兩於此開辦馬市,再加上俺答封貢等種種原因,來往的各地商戶愈來愈多,逐漸行成有‘草原絲綢之路’之稱的張庫大道。

自此,這張家口也便是逐漸開始由軍屯重地轉化爲商業城鎮。

到了崇禎十七年,由於張庫大道多年以來的發展,張家口不斷擴大,竟然與長城邊兒上的來遠堡連成一片,規模頗爲龐大。

根據內廷所存的萬曆十五年最後一次統計,從那個時候起,張家口境內便有葡萄牙、荷蘭等國洋商開辦的商行四十幾家,國內商賈開辦的錢莊、票號又要有四十幾家,時人皆稱其爲“旱碼頭”或是“武城”。

範永鬥等八大蝗商的主家全設在張家口,張家口內的錢莊、票號以及各類商戶就連身爲皇帝的崇禎都不清楚,不過有一點卻能確定,那一定是數都數不過來。

不過話說回來,張家口雖然繁榮至此,但實際上和江南一樣,朝廷根本無法從此地收上一絲一毫的稅銀,儼然一個國中小國。

商戶們在朝中都有自己所謂的代言人,在當地就是富有的土霸王,官員根本招惹不起,對他們與韃清、蒙古互相之間的‘友好往來’向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有這幫子人在張家口從商,無論蒙古還是韃清,入寇的時候都很少往這邊打,官員和武將們也樂得如此。

良鄉大捷大快人心,不等天下人緩過神兒來,崇禎皇帝卻緊跟着下達了這樣一份殺機頓現的聖旨。

聖旨中明文提到,讓宣鎮總兵高傑配合錦衣衛都指揮使李若鏈前往張家口捉拿,而且直接動用了宣鎮兵馬和京城錦衣衛還不夠,三廠一衛也是負責監督。

範永鬥等‘七’大蝗商聽見這個驚雷一般的消息,更是急成有如熱鍋上的螞蟻,不斷向朝中的‘代言人’送信送銀子,以求自保。

如果是去年的崇禎皇帝下達這樣的聖旨,範永鬥等人還不會緊張成這副模樣。

按照常理來說,只要他們往朝中送點銀子,立馬就會有官員跳出來反對,用所謂‘與民爭利’的藉口與之相牴觸,愛惜顏面的崇禎皇帝多半會就此打住。

況且,那個時候宣鎮的總兵還是王承胤,這個傢伙早收範永鬥不少銀子,根本不會拿聖旨當回事兒。

可是現如今的情形卻不太一樣,李自成在西安誓師,揮軍百萬伐明,天下人都覺得明朝就要玩完了。

範永鬥等七大蝗商更是急不可耐的向所謂的大順朝送銀子示好,說什麼你只要打過來,我鐵定能讓當地官兵不抵抗直接投降。

大順的百萬大軍最開始如同所有人想的一樣,在各地望風披靡,所至皆是易旗換幟,曾經盛極一時的大明王朝貌似正在轟然倒塌。

然而快半年過去了,李自成先是在代州受挫,如今又在寧武關久攻不下,損兵折將,蝗商們熟悉的大同、宣鎮總兵都被皇帝換了人。

這高傑收到旨意就像條聞見獵物的狗一樣,立馬屁顛屁顛的帶這幾千兵馬前來,看樣子是根本不打算留手。

良鄉大捷之後,崇禎皇帝在承天門外宣勝,寫下了“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這般振奮人心的話。

一批兵將得到升遷,許多人因爲良鄉之戰得以擺脫世代的軍戶身份,自天啓年以來,朝廷威信竟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消息傳到山西之後,據說在寧武關外駐營的大順軍中傳來一夜哭聲,李自成驚怒失色。

寧武軍兵士振奮異常,高呼大明萬歲,硬是取得了一場小捷,現在這種時候,崇禎皇帝正是受到天下百姓和將士的擁戴,說殺誰,那誰就必須死!

這大明朝哪像是要完的樣子,看來還沒到該亡的時候。

張家口範府,範永鬥找到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樑嘉賓、田生蘭、黃雲發這剩下的七個蝗商正在緊鑼密鼓的商議對策。

要是從天上去看,你會發現這範府修的根本不比一般王府小,分前中後三院,裡外都掛着讓人瞠目結舌的華麗裝飾品,門外竟還有高價請來的石匠專爲範永鬥雕刻的中型石獅,端是富麗堂皇。

範府前院,一衆僕人要麼是在打掃庭院,要麼就是端着老爺吩咐的酒水和補品往正房去送,不多時,又有一隊專門找來的戲班子登臺獻唱,一衆鄉紳邊看邊叫好,熱鬧非凡。

範府後院,則是範永鬥及其家人居住的場所,一般的僕人都是進不去。

如果崇禎皇帝漫步於此,會驚奇地發現,這範府後院假山、池塘、亭臺樓閣那是應有盡有,這傢伙過的竟然不比自己這個皇帝差!

範府中院就是此時範永鬥等七人商議的地方,先前翟堂在代州被周遇吉捕殺,這種事兒範永鬥聽見了也是極爲震驚。

不過畢竟不是發生在自己頭上,剩餘七家自身利益都沒有受損,還樂得少了個競爭對手,根本不會去管什麼。

可如今,崇禎皇帝攜大捷之威,聖旨上寫的清楚明白,那是要把他們七個人斬草除根,從頭到腳給擼的乾乾淨淨。

迫於生死存亡的壓力,平日明爭暗鬥的七個人竟然破天荒的聚在一起,誠心誠意的在商討應對辦法。

首先開口的是黃雲發,這位晉商之中的佼佼者此時卻是滿頭虛汗,緊張異常地看着範永鬥幾人,說道:

“你們要拿個辦法出來啊!前些日我送到京城的書信有如石沉大海,就連孝敬銀都給原封不動的退了回來,怎麼辦?”

王登庫緊跟着叫道:“我家也是如此,送東西的人還沒回來,莫不是京城出了什麼問題?”

範永鬥看着幾人慌亂的模樣,卻是顯得鎮靜異常,說道:

“慌什麼,亂什麼?那崇禎小兒向拿咱們的家產,他還要看自己有沒有那個本事!”說到這裡,範永鬥冷哼一聲,陰陽怪氣的說道:

“任指揮使大人,養了你這麼久,也該要派上用場了?”

聽了這話,黃雲發、王登庫等七人都是面面相抵,不知範永鬥什麼意思。

不多時,從屏風後走出一個身穿衛指揮使官服的人,此人便是時任宣府右衛指揮使的任綱,只見他滿臉堆着笑說道:

“那高傑剛到任,飛揚跋扈,各衛的弟兄早就對他不滿,這種時候,自然是要替諸位討一個公道!”

王大宇是個莽漢,搞的是與關外的騾馬交易,直接哈哈大笑上前幾步,指着範永斗大聲嚷道:

“你要怎麼替我們討公道,高傑可是帶着幾千兵馬來抄家!”

“可借崇禎之手,除掉高傑!”說到這,任綱冷冷一笑,說道:“諸位,可曾知道那楊嗣昌是怎麼死的?”

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一些相關通知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二章沒了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
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一些相關通知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二章沒了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