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

時間來到八月底,經過接近一月的修整和整頓,新收復地區總算是略微安穩下來。

各地的衙門已經重建,文官武將們走馬上任,百廢俱興的地方上,正有大堆的政績等着他們去建立,分守兵馬也在各軍將率領下分批次前往駐地。

兵將們在閒時,除了操典上的日常操訓以外,也和官差們一起行動,幫助百姓進行民房的復建和荒地的開墾工作。

各種物資源源不斷,匯聚到那些最爲貧苦的重災區,。

民心漸趨穩定,在五省總督堵胤錫的各種利民、惠民政策下,流民紛紛歸回原籍,各自忙於尋找失散家人,開始自己的嶄新生活的日子。

連年不斷的戰爭,還有集中的災荒,使得崇禎在率領一部分禁軍凱旋迴京途中的所過之處,基本都是看不到什麼人煙。

其實這也正常,連年的災荒和官賊戰爭,就連種地的農民也要依靠在城鎮周圍才能勉強活命。

流賊勢大的時候,陝西、山西全省都被攻陷,就如西安、太原這等重兵鎮守的大城都不再安全,官兵都守不住。

他們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面對流賊,更毫無抵抗之力。

這麼多年下來,就如三鄉守備李萬兩轄境的那個小村子一樣,中原各處的村鎮,在大饑荒和災難過後,幾乎都不剩下什麼人丁。

按理來說,流賊們本也是窮苦百姓出身,該對普通百姓有些許的同情和憐憫。

可事實證明,越是出身低劣的人,品行也就越是惡劣。

曾同爲赤民的日子,並不影響流賊、土匪們對其他百姓有什麼理解。

恰恰相反,在某些嚴重的時候,姦淫擄掠過後,整個村鎮的人也有可能被他們屠戮和強徵一部分。

在沒有一個真正朝廷來管理、約束的日子中,每個人都是度日如年,很多人直到原來日子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盼星星盼月亮,這纔等來了大明朝中興,殲滅李闖的這一天。

戰場上遺留下來那些物資,或許對各官軍而言算不上什麼好東西,但是對百姓來說,卻是連皮帶骨都能利用的。

馬皮、馬肉,還有破爛衣甲拆分後獲得的衣料,戰場木製長槍、衝車、雲梯之後的木料,樣樣都是百姓們新收入的來源之一。

率領禁軍回京,崇禎皇帝是走的與來時不一樣的道路,沿途走走停停,爲的就是多親眼看看下面的情況。

當走出陝西、河南,來到官軍已經收復有一陣子的京畿順德府一帶,崇禎皇帝很快感受到交通便利帶來的好處。

後世有句話,要想富,先修路。

順德一帶雖然是京畿中收復較晚的地區,但畢竟也算京畿,舊底子仍在,驛站如今也已經重新建起來。

可陝西、河南一帶,卻又是另一副光景,當地大多都是土路,也就只有西安這種省會大城外,才能見到石磚鋪蓋着的官道。

在一些非常偏僻,周圍沒什麼大城鎮的地區,土路都成了奢求。很多地方甚至沒有路。

這是極爲不方便的,百姓們來回趕路,還有商人們想到那裡去做買賣,都要受到天氣等各個方面因素的掣肘。

在崇禎看來,這實在是太耽誤恢復和發展的進程了。

在凱旋迴京師的路上,崇禎皇帝就定下了接下來陝西、河南兩省的方針,除與民修養,利民惠民的政策以外,也要在基層上多下功夫。

各個城鎮要建立基本的裝修隊,主要負責修路和蓋房。

這些地方上將來的裝修隊,從屬於各個衙門,由當地共推一名有名望的人帶領。

得到朝廷許可文書以後,他們就可以原地上任,招募有家有室的流民在地方上修路、蓋房。

裝修隊雖然很小,但朝廷上對這個事很重視。

如果讓一些無德之人掌握了裝修隊,不僅不能恢復,還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直觀點說,就是錢花了,效果卻完全朝相反的方向去走,要杜絕一切能讓流賊死灰復燃的誘因。

廠衛在各處都設有分署,會對此全程監控,他們的情報網也很容易探查出這些各地推舉出來隊長的真正底細。

至於開荒的事,兵將畢竟是要保家衛國的,也不能總去做,崇禎還打算成立墾荒隊,同樣從屬各個衙門。

既能讓許多流民找到工作養家餬口,也能利用羣體的力量,讓地方上迅速得到恢復。

當然,銀兩的事兒崇禎皇帝也有考慮,不過恢復問題關乎重大,這個錢不能省,錢就是要花到刀刃上,才能看到效果。

大約在九月上旬的時候,崇禎率領凱旋的這部分禁軍,終於來到了大明京師的郊外。

在將近五年前,這一帶還沒有什麼建築,可現在眼前卻立起一座浩大的園林,這是工部督建的諸多烈士陵園之一。

那是當時東征吳三桂之後,崇禎皇帝看着橫屍遍野的戰場有感而發,當場定下的一個政策,每個陵園都有戰亡將士家人組成的陵園留守司管理。

這個陵園留守司,並非是正經官派職稱,他們只是些拿着微薄薪俸,累世照料這些烈士的普通人罷了。

馮銓還在內閣的時候,這些大工程往往都要經由其手,他的那些小伎倆,全都在崇禎的眼中看了個仔細清楚。

但爲什麼崇禎皇帝一直遲遲不去動,而且最後還讓他功成身退了?

因爲馮銓貪的恰到好處,也聰明的讓崇禎沒法殺他。

他貪,但他同樣是對皇權忠心耿耿,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說什麼,時候時候不該做什麼不該說什麼,他都是恰到好處。

這樣的人,比那些僞君子要好得多。

東林黨們號稱‘清流’,可他們一樣貪,甚至貪的更厲害,更離譜。

他們卻早就對大明朝沒了任何君臣之情,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崇禎剛穿越過來的時候。

那個時候他纔剛顯露出整治東林的態度,這些賊子接下來做的,竟然是三番兩次,用各種手段弒君。

從悍然闖宮刀殺、深夜暗殺這些堂而皇之的手段,再到後來御醫投毒這等卑劣下流的暗中蠅營狗苟。

這些史書上的‘正人君子’們爲了搞死自己,那是無所不用其極。

因爲什麼,不就是崇禎動了東林黨這個晚明巨大利益集團的蛋糕?

不就是當時的崇禎以爲自己要去上吊,對他們一副魚死網破的樣子,而且復設廠衛,換人想要去抓軍權嗎。

馮銓不一樣,崇禎交代下去的差事,從最開始的民房復建,到眼前陵園督辦,再到塞外歸化城的重建,每一個大工程都是親臨現場。

甚至他還在工地風吹日曬,徹夜督辦,對待大事上的態度,不知比那些正人君子們好到了哪裡去。

說句實在話,就是那些個個自視高人一等的東林羣賢,哪個能像馮銓這般小人、奸臣一樣,到現場去盯着工期。

崇禎都曾派廠衛去暗中查過,馮銓督辦的這些絕非豆腐渣工程,都是經得起時間打磨,經得起多年使用,這就很說明問題。

其實馮銓在關鍵款項中貪的真不多,他甚至常常施粥救人,對崇禎所有的政策,全都如二五仔一樣去支持。

他貪的錢還不足以對這些政策造成影響,更不足以讓崇禎對他動起殺心,這就是那些東林黨口中所謂的‘閹黨’、‘奸臣’的可用之處。

即便偶有言行失措,崇禎提出一句,他們立即就會惶恐不知所措,用各種向皇權妥協的辦法去追求彌補。

在他們眼前,皇權至高無上,皇帝是上天之子,九五至尊。

可若是崇禎向東林表達了不滿之情,他們會殿上撞柱,會臨朝時聲嘶力竭的罵你昏庸,甚至會擡着棺材來上朝,與你鬥爭到底。

他們想法同樣美好,這樣做即使因此死了,也能留個萬世美名,成爲後世爭相談論的錚臣風骨。

說實話,身爲皇帝的崇禎,此時此刻最不需要的就是這種看似是‘忠’,實則巨‘奸’的肱骨之臣。

朝中留幾面如史可法、黃道周這樣的‘鏡子’沒事兒照一照,那是好事,但如果朝堂上全是這些人,那可就離亡國不遠了。

崇禎皇帝需要的,只是聽話且真正有能力的人。

至於貪與不貪,這個問題自然需要利用廠衛來對他們加以遏制,但便是後世都沒能徹底解決,遑論眼前呢。

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章沒了四發章推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
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章沒了四發章推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