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

在等待的時候,崇禎皇帝忽然覺得要是隻有保皇黨議事,自己是不是也太不把那些朝臣當回事兒了?

再者說,要是隻有保皇黨來,那可就太無聊了,還是把東林黨的官員叫來,這樣才刺激,裝起逼來纔有感覺。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又連續下了幾道手諭,把內閣首輔魏藻德在內的一些朝臣也叫來商議。

這些人在家中聽到消息後都是受驚不小,磨蹭半天才跟着廠衛趕來冬暖閣,到了的第一時間居然是清一色面色惶恐的請罪。

崇禎皇帝看着這個場面也是哭笑不得,擺手說道:“這次朕召你們來,是有幾件事朕覺着爲難,想商議出個章程來。”

“今日正好是立秋,但據廠衛回稟,京城之中的老百姓卻只有不到三成知道這個節氣的準確時日,這可不成,究竟是怎麼回事?”

崇禎皇帝把手邊的摺子放到一邊,第一件詢問的事便是節氣時日,這讓許多人都想不通。

不過在場的人還是以保皇黨的成員居多,說話間也就沒什麼顧慮,衆人暢所欲言的商議幾句後,還是由王承恩站出來說道:

“啓奏陛下,我朝現頒行民間的是前元郭守敬等人編制的《授時歷》,現名《大統歷》,這部曆書已施行了三百四十八年之久,誤差自然是逐漸增大。”

“...況且,我朝之《大統歷》已經多年未有編改、整發,民間尚存十戶未有五六,百姓自然是愈發的糊塗了。”

聽到這裡,崇禎皇帝‘嗯’了一聲,其實王承恩說十戶未有五六已經是樂觀的看法。

現在這個年頭,流民連自己的土地都沒有,手中肯定是沒有農曆的,舊曆的普及程度怕已經是不到四成。

崇禎二年的時候,欽天監對五月乙酉的日食預報明顯錯誤,而時任禮部侍郎的徐光啓依據西法的預報卻符合天象。

經過一陣黨政之爭,徐光啓等最終因勢提出改歷,得到當時的崇禎皇帝批准,同年七月,禮部在宣武門內的首善書院開設歷局,一樣是由徐光啓督修曆法。

在編纂過程中,歷局聘請來華耶穌會的意大利人龍華民、葡萄牙人羅雅谷、瑞士人鄧玉函負責短期編纂,又聘請神聖羅馬帝國來華傳教士湯若望主持全程譯書。

大明朝風雨飄揚之際,一批中西方官員同心協力,奉旨在京全力節譯哥白尼、伽利略、第谷、開普勒等著名歐洲天文學家的著作。

從崇禎二年到崇禎七年,《崇禎曆書》最終花費了五年的時間完成,並且陸續整編成書,就等着崇禎皇帝一紙詔令,然後頒行天下。

然而在崇禎七年並沒有立即頒行新曆,朝堂上的東林黨看不慣徐光啓等人的成就,立即掀起一次持續廣遠的‘新曆優劣之爭’。

在歷史上,這次黨爭一直持續了10年,直到這崇禎十七年仍然存在,期間包括了日食、月食等各個已發現星系運動的多方爭論。

原本頗爲簡單頒行新曆的行動由東林黨的門戶之見而變得一波三折,直到徐光啓病逝,大明滅亡的時候也沒能頒發出去。

剩下的事就非常有意思了,大明搞出來的東西,再一次讓我天下第一的韃清撿了個現成的。

順治二年的時候,韃清覺得這是好東西,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原樣照搬,怎麼辦?

順治小皇帝這左想右想,哎,好辦法就來了!

韃清先是給《崇禎曆書》換了個《西洋曆法新書》的名字,然後再稍微改些有的沒的,再頒行出去就是我韃清的歷法了。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對韃清的厚顏無恥深以爲然,更是下定決心要把這玩意給頒行出去,自己的逼當然要自己裝,當即點頭說道:

“新曆已成七年,且朕已深諳西學之精妙,傳朕旨意,此次由內閣牽頭,戶部協辦,廠衛督辦,將此歷在九月前頒行天下。發行之前,讓湯若望和歷局的官員仔細整理一下。”

“老奴遵旨。”

崇禎皇帝說這話的時候其實也在留意周圍東林黨的動靜,按歷史上來講,從崇禎七年開始的新舊曆法之爭到現在也還沒結束,應該是有人蹦出來找死纔對。

可意外的是,周圍那些東林黨官員都老實的很,縮成一團是一聲不吭,崇禎皇帝倍感無趣,正要說些什麼,這時候有人站出來,義正言辭的說道:

“啓奏皇上,我朝《大統歷》已頒行三百餘年,百姓熟知舊曆,倉促之間頒行新曆,未免造成民生動盪,社稷不安。”

“而西學雖精,但卻是奇技淫巧,終難登大雅之堂。”說着,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彎下腰,恭敬說道:

“臣提議,可責歷局將《大統歷》重新纂修,待編冊成書後再重發天下,如此以來,天下百姓必然感懷陛下聖恩。”

李邦華才說完,剛入職不久的右僉都御史史可法也站出來,高聲道:“啓奏陛下,李御史所言有理,臣附議!”

原來是這兩個人,崇禎皇帝雖然不爽,但心裡卻並沒有什麼殺心,他們兩個雖然迂腐,但卻比那些東林同僚強了太多。

況且這崇禎曆書乃是神人徐光啓畢生精華,盡得中西學法之巧妙,還讓朕用三百多年前元朝的歷法,是不是嫌大明亡的不夠快?

看崇禎皇帝面色陰晴不定,周圍的東林黨官員也是心思縹緲,李邦華當然是死了最好,這等人簡直是侮辱天下讀書士子的聲名。

但是對於史可法,東林黨的意思就不一樣,都覺得這廝是個聖人,私下裡甚至以‘史公’相稱。

要是史可法和李邦華一塊給這昏君給殺了豈不是可惜之事,正在羣臣胡思亂想之際,崇禎皇帝卻是呵呵冷笑一聲道:

“此事兩位愛卿不必再提,朕頒行新曆之意已絕。”

史可法見好就收,直接順坡下驢站回去了,一根筋的李邦華卻是不同意,看那意思似乎還要在朝堂上來個死諫。

“可是陛下,新曆......”

對此早有準備的崇禎皇帝也是壓根沒什麼由於,轉身朝方正化示意幾下眼色,這奴才反應倒也機靈,立馬給外頭的內廠番子打了個眼色。

李邦華話剛說了個開頭,門口就騰騰走進來幾個番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四腳朝天把他給擡了出去。

“陛下,請聽臣一言哪——陛下!”

不管這廝再喊些什麼,崇禎皇帝都是眼不見心不煩,鬆口氣拿起案最上面的摺子想換個話題,說道:

“這是戶部尚書倪元璐的摺子,是在爲主事治瘟的吳又可與袁班二人請功,衆位愛卿怎麼看?”

“啓奏陛下,擁有如此有能力之人,實屬大明社稷之服,實屬天下百姓之服!”內閣首輔魏藻德連忙出列,躬身喊道。

“魏閣老所言極是,吳又可與袁班治瘟,現今京師瘟病已除,京畿一帶也在轉好,百姓交口讚頌,倪尚書所呈奏摺臣附議。”

接下來出面表露心跡的便是工部尚書,閣臣馮銓。

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完結感言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二十四章:驚變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隨便說說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三十五章:整篩
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完結感言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二十四章:驚變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隨便說說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三十五章:整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