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

金陵城是江南一切的大本營,東林黨倒是其次,這裡那些較大一些的商戶財閥們,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尤其這蔣、李、趙幾家,更是韃清入關後各處商會商幫的代言人。

這些大商人沒幾個不做如八大晉商那般通敵賣國的生意,只不過八大晉商做的比較絕,根本不把朝廷當回事兒,他們還有顏面上的顧慮,不敢放開了手腳。

在歷史上,這批人平時給關外的蒙古的韃清輸送糧食等各種物資,幫助他們渡過各種難關,每當到了韃清入關前夕動員的時候,只要肯出錢,管他韃虜還是漢人,那更是要什麼有什麼。

所謂大發國難橫財,說的就是時下這一批賣國賊,可崇禎皇帝這麼一穿,這些賣國賊可就倒了血黴。

偌大個金陵城,小商小販數之不及,當然朝廷這次要抓的也不是他們,粗略的算上一算,此次被抓走那些有頭有臉的商戶,三十四五家總還是有的。

說來趕了巧,錢謙益什麼時候過壽不好,在這個節骨眼上搞了這麼一次,剛好被廠衛和神武軍來了個一鍋燴,東林中但凡來的,基本上一個都沒跑掉。

如果說上次崇禎皇帝是一怒之下把北直隸的東林屠了個乾淨,這次就相當於直接把全天下的東林都給殺的差不多了。

其實崇禎皇帝殺別人還沒有那麼狠,論起屠東林,自甲申年以來,每隔幾月都要來上這麼一次。

歷史上甲申年之後,南明小朝廷,也就是眼下在金陵城被抓被殺這些人這個時候正在忙於內爭,如今雖然北京城好好端端立着,崇禎皇帝也沒上吊,他們卻依舊爭的你死我活,可見這輩子也就這麼點大的出息了。

崇禎皇帝不按套路出牌,逮住一個過節就要直接要了你的命,這次也差不多,直接下旨讓廠衛和神武軍協同,就算沒有地方衙門的協助也能隨意抓人、殺人。

誰都明白,如此大規模的清洗,勢必造成社會動盪,無故被牽連的一定也不在少數,但崇禎皇帝卻清楚地明白,無辜牽連那些人固然可憐,但自己日後可以儘可能的予以補償,但此時若不加緊改革,自己會沒命不說,華夏也就完了。

起碼來說,自己想要在明末推行自己的新政改革,權、兵、錢,三者缺一不可,前兩個目前都達到的差不多,可是至今還沒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施行商稅對眼下的大明朝來說,最顯著的效果就是能拿到真金實銀,但要是想達到這幾個效果,對這些東林黨和百般阻撓的財閥就必須見一個殺一個。

只有自己權威定下了,政策才能施行下去,自己才能活下去。

錢謙益畢竟還是東林魁首,財閥們多年來也是借的東林名聲,這個最起碼的面子還是要給的,說起來,這事兒就壞在錢謙益那老不死的壽誕上了。

他們各地都有數不清的買賣和熟人,平日打聽消息的渠道也不少,但凡朝廷稍有風吹草動,立馬就會以跑商的名義逃之夭夭,就算逃到日本和韃清那邊也簡單得很,想抓回來哪有那麼容易。

可是如今他們剛分好龐氏的產業,還沒來得及回去把剛到手的地皮和鋪子捂熱乎,殺氣騰騰的廠衛就來了,並且在李有成的調動之下,幾乎鳳陽、南直隸一帶所有的廠衛都在向這邊集結。

眼下再怎麼後悔也無甚用處了,落到番子手裡,已經算是死了一半。

最先被拿下的,是那些正在樂顛顛給錢謙益慶生的東林黨,緊接在活剮錢謙益的同時李有成也沒閒着,立馬帶人去抓瓜分龐氏家財的大小財閥。

這時候也不用想什麼產業的事兒了,東廠番子四出,到處抓人,據說他們名下不少產業都已經被強行轉移到崇禎名下了。

說不行,那好使嗎?

且不說東廠令人見則變色的標準裝束,就是各處軍兵和衙門,在神武軍的彈壓之下,也根本不敢有什麼異動。

再者說了,如今朝廷命令打擊財閥和東林,自大明立國以來還是頭一次,金陵一帶還算穩定,在這種時候,誰特麼願意爲了你跟朝廷作對,所以誰也不用再想這些有的沒的了。

當消息傳回北京城的時候,崇禎皇帝倒是淡定的很,這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自己手裡刀把子和權利都有,錢也還沒花完,拿下這些只知道耍嘴皮子的狗東西還不簡單得很。

下面的人本以爲報上去了皇帝聽到會驚喜異常,崇禎卻興致缺缺的打了個哈欠,擺手表示他知道了,讓下面的人加緊捉拿欽犯。

正在那小太監一臉懵的時候,只見崇禎隨口吩咐幾句,居然就轉頭走回到柔妃的寢宮裡接着耕耘去了......

這事兒還有個比較有趣的後續,其實崇禎當時只是猴急回宮繼續爬上託婭的牀,卻被這眼冒金星的小太監誤以爲天子心性難循。

這一傳十,十傳百的,倒是有了三人成虎的故事。

一個晚上過去,昨天夜裡發生的事已經成了當今天子心性遠超常人,難以捉摸、帝王心術云云此類,誰知道再過去幾日傳到民間會成什麼樣子。

第二天早上崇禎召集衆人商議後續的時候聽到這個消息,當下也是無奈的笑了笑,心道身份不同,就是回去睡覺都能被吹上天。

崇禎沒在意,下面的人卻不能不多想。

王承恩聽到後立即找來當日報信那個直殿監的小太監,直接把他提拔到自己名下,收爲乾兒子,並且將其調到宮外,專門負責添油加醋的宣傳這件事。

直殿監掌印李春雖然深得聖寵,每日都在崇禎近前侍候,但畢竟和王承恩地位差距天南海北,就算被挖了牆角也只能打碎了牙嚥下去。

不僅如此,由於王承恩跟隨崇禎時日甚久,在三廠督公之中,地位甚至還在曹化淳和方正化之上,按規矩,李春得賠笑着恭送那個王督公新收的乾兒子離開。

這事對他來說,倒是難受的很。

話說回來,如果前幾日在金陵抓的這些財閥在歷史上和八大晉商一樣有名,崇禎皇帝還有興趣親自處理。

自己如今手底下已經有了一批忠實敢戰的軍隊,甚至還組建了禁軍、神武軍和西北大營新軍,只要不要臉,在這個時候是相當無敵的。

眼下這批人雖然在江南財力不小,但他們都是面子工程,拿不上臺面也更沒什麼力度,和朝廷一比,那就是胳膊和大腿的區別。

崇禎皇帝興致缺缺,下面的人對這種差事卻眼紅得很,尤其是東廠、西廠和一些帝黨成員,對他們來說,這種差事簡直完美。

既可以堂而皇之的公報私仇,又可以在皇帝默許的範圍內吞一筆,何樂而不爲呢?

三廠一衛,雖然在監察天下文武臣民,但是崇禎在設立之初就考慮到一處過大難以節制的問題,暗自也有制衡存在。

在三廠一衛之中,崇禎給了東廠對臣民的緝拿權,撤銷了他們對勳戚的動刑權,免除了錦衣衛持駕貼才能拿人的祖制,卻讓他們專事負責勳戚和皇族。

內廠雖然在平日主要負責宮禁大內的各種雜事,但總的說來說權利最大,既可以緝拿臣民,又可以直接對勳戚和皇族進行抓捕、審訊。

除此之外,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都是隻能監視其餘兩處之一,內廠卻可以監視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全部,畢竟是在宮禁之內,自然有方便之門。

不過一般來說,如今內廠的事務還是侷限於宮禁之內,若非其餘兩廠一衛處置不了的大事,崇禎皇帝是根本不會讓內廠出動的。

對於東廠、西廠和錦衣衛來說,三者雖相輔相成,卻也是各自掣肘。

曹化淳身爲東廠提督太監,自然明白如今在三廠一衛中東廠權勢較大的情況,王承恩的地位也遠非自己可比。

不甘心的他,自然有意從王承恩手中搶過這個差事。

崇禎皇帝明白下屬們心中小九九,現在說來,自己在朝中幾乎已無掣肘,而東廠如今在各處的確比西廠和錦衣衛要知名得多。

崇禎皇帝聽到之後,也很是由於了一小會兒。

曹化淳和王承恩兩人對自己的忠心無可置疑,但畢竟本質不同,無論是否忠心,一家獨大總不是什麼好事兒。

再者說了,金陵有神武軍看着,人也都抓到了,應該不會再出什麼大亂子,讓西廠的番子們表現表現也好。

想到這裡的崇禎皇帝,直接點頭準了曹化淳的請求。

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
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