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

金陵城是江南一切的大本營,東林黨倒是其次,這裡那些較大一些的商戶財閥們,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尤其這蔣、李、趙幾家,更是韃清入關後各處商會商幫的代言人。

這些大商人沒幾個不做如八大晉商那般通敵賣國的生意,只不過八大晉商做的比較絕,根本不把朝廷當回事兒,他們還有顏面上的顧慮,不敢放開了手腳。

在歷史上,這批人平時給關外的蒙古的韃清輸送糧食等各種物資,幫助他們渡過各種難關,每當到了韃清入關前夕動員的時候,只要肯出錢,管他韃虜還是漢人,那更是要什麼有什麼。

所謂大發國難橫財,說的就是時下這一批賣國賊,可崇禎皇帝這麼一穿,這些賣國賊可就倒了血黴。

偌大個金陵城,小商小販數之不及,當然朝廷這次要抓的也不是他們,粗略的算上一算,此次被抓走那些有頭有臉的商戶,三十四五家總還是有的。

說來趕了巧,錢謙益什麼時候過壽不好,在這個節骨眼上搞了這麼一次,剛好被廠衛和神武軍來了個一鍋燴,東林中但凡來的,基本上一個都沒跑掉。

如果說上次崇禎皇帝是一怒之下把北直隸的東林屠了個乾淨,這次就相當於直接把全天下的東林都給殺的差不多了。

其實崇禎皇帝殺別人還沒有那麼狠,論起屠東林,自甲申年以來,每隔幾月都要來上這麼一次。

歷史上甲申年之後,南明小朝廷,也就是眼下在金陵城被抓被殺這些人這個時候正在忙於內爭,如今雖然北京城好好端端立着,崇禎皇帝也沒上吊,他們卻依舊爭的你死我活,可見這輩子也就這麼點大的出息了。

崇禎皇帝不按套路出牌,逮住一個過節就要直接要了你的命,這次也差不多,直接下旨讓廠衛和神武軍協同,就算沒有地方衙門的協助也能隨意抓人、殺人。

誰都明白,如此大規模的清洗,勢必造成社會動盪,無故被牽連的一定也不在少數,但崇禎皇帝卻清楚地明白,無辜牽連那些人固然可憐,但自己日後可以儘可能的予以補償,但此時若不加緊改革,自己會沒命不說,華夏也就完了。

起碼來說,自己想要在明末推行自己的新政改革,權、兵、錢,三者缺一不可,前兩個目前都達到的差不多,可是至今還沒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施行商稅對眼下的大明朝來說,最顯著的效果就是能拿到真金實銀,但要是想達到這幾個效果,對這些東林黨和百般阻撓的財閥就必須見一個殺一個。

只有自己權威定下了,政策才能施行下去,自己才能活下去。

錢謙益畢竟還是東林魁首,財閥們多年來也是借的東林名聲,這個最起碼的面子還是要給的,說起來,這事兒就壞在錢謙益那老不死的壽誕上了。

他們各地都有數不清的買賣和熟人,平日打聽消息的渠道也不少,但凡朝廷稍有風吹草動,立馬就會以跑商的名義逃之夭夭,就算逃到日本和韃清那邊也簡單得很,想抓回來哪有那麼容易。

可是如今他們剛分好龐氏的產業,還沒來得及回去把剛到手的地皮和鋪子捂熱乎,殺氣騰騰的廠衛就來了,並且在李有成的調動之下,幾乎鳳陽、南直隸一帶所有的廠衛都在向這邊集結。

眼下再怎麼後悔也無甚用處了,落到番子手裡,已經算是死了一半。

最先被拿下的,是那些正在樂顛顛給錢謙益慶生的東林黨,緊接在活剮錢謙益的同時李有成也沒閒着,立馬帶人去抓瓜分龐氏家財的大小財閥。

這時候也不用想什麼產業的事兒了,東廠番子四出,到處抓人,據說他們名下不少產業都已經被強行轉移到崇禎名下了。

說不行,那好使嗎?

且不說東廠令人見則變色的標準裝束,就是各處軍兵和衙門,在神武軍的彈壓之下,也根本不敢有什麼異動。

再者說了,如今朝廷命令打擊財閥和東林,自大明立國以來還是頭一次,金陵一帶還算穩定,在這種時候,誰特麼願意爲了你跟朝廷作對,所以誰也不用再想這些有的沒的了。

當消息傳回北京城的時候,崇禎皇帝倒是淡定的很,這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自己手裡刀把子和權利都有,錢也還沒花完,拿下這些只知道耍嘴皮子的狗東西還不簡單得很。

下面的人本以爲報上去了皇帝聽到會驚喜異常,崇禎卻興致缺缺的打了個哈欠,擺手表示他知道了,讓下面的人加緊捉拿欽犯。

正在那小太監一臉懵的時候,只見崇禎隨口吩咐幾句,居然就轉頭走回到柔妃的寢宮裡接着耕耘去了......

這事兒還有個比較有趣的後續,其實崇禎當時只是猴急回宮繼續爬上託婭的牀,卻被這眼冒金星的小太監誤以爲天子心性難循。

這一傳十,十傳百的,倒是有了三人成虎的故事。

一個晚上過去,昨天夜裡發生的事已經成了當今天子心性遠超常人,難以捉摸、帝王心術云云此類,誰知道再過去幾日傳到民間會成什麼樣子。

第二天早上崇禎召集衆人商議後續的時候聽到這個消息,當下也是無奈的笑了笑,心道身份不同,就是回去睡覺都能被吹上天。

崇禎沒在意,下面的人卻不能不多想。

王承恩聽到後立即找來當日報信那個直殿監的小太監,直接把他提拔到自己名下,收爲乾兒子,並且將其調到宮外,專門負責添油加醋的宣傳這件事。

直殿監掌印李春雖然深得聖寵,每日都在崇禎近前侍候,但畢竟和王承恩地位差距天南海北,就算被挖了牆角也只能打碎了牙嚥下去。

不僅如此,由於王承恩跟隨崇禎時日甚久,在三廠督公之中,地位甚至還在曹化淳和方正化之上,按規矩,李春得賠笑着恭送那個王督公新收的乾兒子離開。

這事對他來說,倒是難受的很。

話說回來,如果前幾日在金陵抓的這些財閥在歷史上和八大晉商一樣有名,崇禎皇帝還有興趣親自處理。

自己如今手底下已經有了一批忠實敢戰的軍隊,甚至還組建了禁軍、神武軍和西北大營新軍,只要不要臉,在這個時候是相當無敵的。

眼下這批人雖然在江南財力不小,但他們都是面子工程,拿不上臺面也更沒什麼力度,和朝廷一比,那就是胳膊和大腿的區別。

崇禎皇帝興致缺缺,下面的人對這種差事卻眼紅得很,尤其是東廠、西廠和一些帝黨成員,對他們來說,這種差事簡直完美。

既可以堂而皇之的公報私仇,又可以在皇帝默許的範圍內吞一筆,何樂而不爲呢?

三廠一衛,雖然在監察天下文武臣民,但是崇禎在設立之初就考慮到一處過大難以節制的問題,暗自也有制衡存在。

在三廠一衛之中,崇禎給了東廠對臣民的緝拿權,撤銷了他們對勳戚的動刑權,免除了錦衣衛持駕貼才能拿人的祖制,卻讓他們專事負責勳戚和皇族。

內廠雖然在平日主要負責宮禁大內的各種雜事,但總的說來說權利最大,既可以緝拿臣民,又可以直接對勳戚和皇族進行抓捕、審訊。

除此之外,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都是隻能監視其餘兩處之一,內廠卻可以監視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全部,畢竟是在宮禁之內,自然有方便之門。

不過一般來說,如今內廠的事務還是侷限於宮禁之內,若非其餘兩廠一衛處置不了的大事,崇禎皇帝是根本不會讓內廠出動的。

對於東廠、西廠和錦衣衛來說,三者雖相輔相成,卻也是各自掣肘。

曹化淳身爲東廠提督太監,自然明白如今在三廠一衛中東廠權勢較大的情況,王承恩的地位也遠非自己可比。

不甘心的他,自然有意從王承恩手中搶過這個差事。

崇禎皇帝明白下屬們心中小九九,現在說來,自己在朝中幾乎已無掣肘,而東廠如今在各處的確比西廠和錦衣衛要知名得多。

崇禎皇帝聽到之後,也很是由於了一小會兒。

曹化淳和王承恩兩人對自己的忠心無可置疑,但畢竟本質不同,無論是否忠心,一家獨大總不是什麼好事兒。

再者說了,金陵有神武軍看着,人也都抓到了,應該不會再出什麼大亂子,讓西廠的番子們表現表現也好。

想到這裡的崇禎皇帝,直接點頭準了曹化淳的請求。

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一些相關通知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一些相關通知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
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一些相關通知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一些相關通知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