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

崇禎十七年,崇禎皇帝乾綱獨斷,特諭召還流放戍邊的陳奇瑜,拜他爲五省總督,朝野震驚。

到達山西后,陳奇瑜認爲遼州重地,關通京喉,調派了新的守備王永安屯守遼州,這種情況纔得到改善。

王永安,此人一直比較神秘。

他曾歷任通州衛小兵,密雲把總,香河百總等職,後在良鄉之役戰前從徵,屬新建伯王先通帳下。

那戰,他擒殺敵首一名,敘二等功,雖沒有救上官一名,斬殺賊副總兵那殷雙選的驕人戰績,終究也算是混出了頭。

實際上,現今很多的人才,都是良鄉之役、固關大捷等崇禎皇帝御駕親征時凸顯出來的,如今也多是各地的屯備將官。

經王先通推薦,繼任山西巡撫的練國事又向陳奇瑜提起,後者考察以後再向崇禎皇帝上疏舉薦,王永安這才被擢爲遼州守備。

畢竟還是靠戰功一步步升上來的,與那些世職的有本質區別,王永安的到任,直接讓雷家在起家之地‘遼州’的地位產生動搖。

在雷家作威作福二十幾年後,一名如此戰功勇武的守備到任,似乎朝廷的意思也已經很明白了。

這王永安善使一把橫刀,又弓馬嫺熟,到任幾日之內,便在軍中建立起了威信,衆人信服。

雷老大起初故技重施,想要滅滅他的威風,沒承想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賊匪們見到的遼州城,早不再是前幾任守備時軍備廢弛的模樣了,據說守備王永安立於城頭,臨陣射出三箭,三名賊首應弦落馬。

這戰以後,王永安記四等功一次,因而名震一方,很快人人都知道了,遼州調來一位勇武過人的新任守備官。

打退了雷家糾集羣賊的進攻,遼州本地官軍揚眉吐氣,加緊訓練,意在徹底收拾了這顆毒瘤。

雷老大也知道,多年以來,自己一直都是在刀尖上跳舞,一個變故,就有可能萬劫不復。

如今自己並沒有能力再威脅官軍,有王永安的鎮守,遼州軍備廢弛的境況日益改善,雷家遲早都要成爲他建立軍功的墊腳石。

他不打算坐以待斃,所以決定向太原府甚至更遠的方向發展,方家是太原府的豪強,衝突便由此而起。

可雷老大萬萬沒有想到,他運氣實在是背到了極點,竟然一頭撞上了崇禎皇帝率領的親征大軍。

......

狂風呼嘯,夾着小顆的砂石。

崇禎皇帝策馬走在衆人最前面,聽迎駕前來的太原總兵王光泰說完,冷笑一聲,道:

“地方不平,何以平天下,傳詔下去,半月之內,朕不想在山西境內再見到一戶結寨自保的豪強和一處賊匪。”

吳啓華與王光泰精神一震,都是抱拳道:“末將遵旨!”

有了皇帝的聖旨,一切就都變得簡單很多。

文武官員此時最該注意的,是如何在接下來的除賊大業中分一杯羹,得到功名和戰績,而不是拘泥於此前那毫無意義的文爭武鬥。

首先要對付的敵人,就是多次糾集各路悍匪圍攻遼州的雷家。

吳啓華率領一萬禁軍進入遼州境內,向守備王永安了解情況之後,分兵五路,約定在同一時間一齊出兵,徹底搗毀賊巢。

禁軍畢竟都是跟隨崇禎一路刀山血海摸爬滾打過來的,王永安也是戰功升任來此,麾下兵將雖然經驗不足,但士氣極銳。

對上禁軍,所謂的悍匪們,終究還是不夠看。

不一會兒的功夫,雷老大集中羣賊防守的雷家寨就邊成了修羅場,滿地都是屍體,寨中的木板地面上,溝溝壑壑地都流淌着濃稠的血跡。

當然,攻山時畢竟對方佔據地利,有一名兵士恰巧攀登途中被流矢擊中左眼,當場身亡,餘的還有五人各是不同程度損傷。

所幸禁軍隨軍有不少來自太醫院的醫官,在他們精心調養下,這五名輕重傷員,不日就將繼續上陣殺敵,都無性命之虞。

戰後,吳啓華冷冽地看着眼前這一幕,多年戎馬生涯,早就讓他對這一切心生免疫。

雷家這種窮兇惡極的悍匪,若不徹底誅殺以儆效尤,後續又怎能起到震懾宵小,穩定地方的效果。

所以,吳啓華的軍令很簡單,一個不留。

雷家寨抵抗的人都被毫不留情地殺掉,剩下這些,要麼是投降賊匪,要麼就是藏在後面的老幼婦孺。

忽然間,禁軍千總李世遙提着染血的鋼刀上前,面對一幫無助的婦孺,他有些猶豫。

“千總,這,動手嗎......?”

聽到這話,他的眼中便又亮起一抹精光,率先上前,拎起一名披頭散髮的賊人家眷女子,一刀由她喉間割了過去。

“執行總兵大人軍令,一個不留。”

“是。”

數日之間,盤踞遼州多年雷家被連根拔起,五處賊巢,無一存活,朝廷對作亂賊匪清剿之力度,由此可見一般。

這還沒完,崇禎皇帝詔旨一發,山西本地官軍都在同一時間展開行動。

因爲有了皇帝的詔旨,就連內閣都無法說三道四,這使得大多數行動都很順利,只有少部分遭到了當地勢力的反抗。

但東廠和錦衣衛的分司也很快派人聯絡各方勢力,在一番威逼利誘之後,行動也都變得順順利利。

半月以後,盤踞山西多年的各地山賊、馬幫和土匪基本上被清掃一空,山西爲之一清。

所有掃尾工作在五月中旬全部結束,收繳來的石糧與各種物資全部裝上大車,由一千名士卒護送,緩緩向山西各府的治所在地進發。

這些物資,將作爲很長一段時間內山西各府安定流民,治理地方或積極備戰的儲存物資。

當然,地方官員想要趁機中飽私囊也根本不可能,因爲朝廷非常重視這批繳獲來的物資,有廠衛的存在,尋常官員是根本不敢伸手染指的。

要知道,廠衛的情報網可不是說着玩的。

而崇禎皇帝則一面將包括雷老大、雷老二等一些有名賊首的頭顱傳示九邊,一面也正式將官軍在山西剿匪的戰果昭告天下。

至於屢屢挑起禍亂的雷家,已經被崇禎皇帝定性爲‘謀逆’大罪,依大明律,誅殺九族。

此次之所以懲處得如此絕情,意在以儆效尤,安定後方。

日後,凡有在各地佔山爲王或攔路劫道的賊寇之流,皆以此例論處,士民官商、販夫走卒凡有敢於包庇匿藏者,盡皆斬首示衆,子孫納入賤籍,永不脫籍。

對此,民間稱之爲‘戊子殺匪令’。

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二章沒了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隨便說說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
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二章沒了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隨便說說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