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

那東廠檔頭聽到這些話就樂了,這些日從東林士子們嘴裡聽到冠冕堂皇的話可不少,但是到頭來沒幾個人能把說出去的話切實做到,結果還不是在牢裡痛苦的求饒。

“既然如此,那就休怪我等不尊孔孟之禮了,動手!”

檔頭眼見周圍的人越來越多,心道不能再繼續拖延,喊了一句後第一個抽出刀,其餘的廠役們眼看着就要跟着動手,看架勢要來真格的了。

正在這時,旁邊的人羣傳來一陣喧譁聲,一隊披掛着紅色皮甲的巡城兵丁趕來,爲首的是個巡城御史。

“兵馬司辦事,在城中動刀,你等難道是不想活命了不成!”

“五城兵馬司辦事,閒雜人等,速速退避!”

巡城御史身後跟着一隊五城兵馬司的巡城兵丁,將東廠和錦衣衛的人團團圍在裡面,生員們好像商量好的一樣成片跪倒在地,口中高呼:

“看來這天下還是有廢己爲公的明白人,劉御史不懼廠衛,我等後輩當效仿之!”

“民心所向,民心所向啊!我等今日就要替天行道,爲民請命,向君死諫,做那忠君爲國之事!”

“說的不錯!你等東廠的閹奴爪牙還不快鬆開手,難道要造反不成!”

生員和巡城御史裡裡外外將東廠和錦衣衛圍在裡面,本來一個小事卻鬧得愈發大了起來,東廠檔頭和錦衣衛百戶連連後退幾步,根本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

那檔頭臉色陰晴不定,良久才擠出一絲比哭還難看的笑容,上前想要拉着巡城御史走到一旁說點私話,周圍這麼多人看着,五城兵馬司的面子還是要給,未成想卻被那劉御史毫不留情的推開。

劉御史滿口唾沫的開始正義執言:

“放肆!拿開你的髒手,本官身爲巡城御史,自然要爲民做主,你等爪牙當街動刀,眼中全然沒有王法道義,還不快束手就擒!”

生員們大聲叫好:“束手就擒!”

“好,好樣兒的!”

東廠的檔頭臉色突變,自己這些人倒還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了,他咬牙切齒的看着巡城御史和生員們,良久,面色陰毒的道:

“劉御史,還有你們這些生員阻撓廠衛辦差,萬望你等在我東廠大牢裡時還能這般嘴硬,我們走!”

事情的發展出乎所有人意料,巡城兵丁和士人聯合在一起,硬生生把前來抄家的東廠和錦衣衛人員擠兌回去,的的確確是一樁奇聞。

不過很顯然這事還沒有完,生員們趁熱打鐵的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人流朝承天門方向蜂擁而去。

遠處的酒樓二層雅間,工部尚書薛鳳翔看着人流離去,嘖嘖稱讚道:

“好個龔鼎孳,今日給咱們上演了一出好戲啊!”

可見龔鼎孳是老早就安排好了這一切,就知道廠衛回來抄家,攥住崇禎皇帝不敢親自出面的把柄,用大義之名逼走廠衛,緊跟着順勢來一招進逼宮禁。

然而從始至終,這個龔鼎孳都沒有任何一次露面。

“老爺,這東廠和錦衣衛是奉了皇命辦事,他們如此頂撞過去,會不會......”聽到管家擔憂的話,薛鳳翔冷哼一聲:

“你管他那麼多,反正這事兒和咱們沒關係,顧好自己就行了!”

“不過話說回來,本部堂還真是想看看當今聖上面對這種場景會不會嚇壞,要是一次性再把東廠給關了那可再好不過。”

“好一個龔鼎孳,這小手段可是耍的滴水不漏啊,佩服,佩服啊”

......

坤寧宮內,崇禎皇帝聽到李若鏈的奏報是勃然大怒:

“飯桶,這麼點事兒都辦不明白,朕要你們何用!”

氣出完了,崇禎皇帝就要想一想解決的方法了,孝陵衛在南京,就算輕裝前來,速度再快也要十天半個月,不過以眼下京城的形勢來看,已經等不起這十天半個月了。

要是再等下去,這些東林黨甚至有可能聚齊一堆生員來逼宮,這些猴子佔着大義之名,暗地裡的勾當卻比誰都陰,就連東廠番子都比之不及!

“朕還就不信了,這龔鼎孳區區一個侍郎,難道比國丈府還難抄?李若鏈,你再派人去抄!傳司禮監擬旨,把那個巡城御史給朕撤了,鬧事的生員通通押到東廠大牢,一個也別放過,直接動刑,死一個少一個!”

皇帝震怒,宮內的人連大氣都不敢出,可偏偏此時李春從外面匆忙跑來,跪在地上喊道:

“不好了皇上,生員們跪在成天門外要見駕,還說......”

“說什麼?”崇禎皇帝皺了皺眉,“他們都說了什麼,朕要一字不落的聽完,說!”

李春跪在地上,惶恐萬分的說道:“他們說如果皇上不讓他們進宮,就是萬民唾罵的昏君!”

“好啊,好得很哪!”崇禎皇帝怒極反笑:

“既然他們這麼想見朕,朕就跟他們見見,有些事兒,朕若是不親自下旨,他們能一直鬧下去,擺駕!”

承天門外,董琦和一應京營兵將正在盡忠職守的攔着那些生員和士子,沒想到聚過來的文人越來越多,推推搡搡的想要強闖進去。

“咚、咚、咚......”

忽然間,一陣鼓聲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原來是一名芝麓書院的生員還有國子監的監生一起敲響了登聞鼓。

登聞鼓旁邊聚滿了生員和士子,人人都想上去敲兩下。

“來來來,趙兄下來,在下也上去敲一敲!”

“到我了到我了!”

明朝設立登聞鼓之初,就是鼓勵百姓有“大冤及機密重情”可以敲鼓直面皇帝,而且專門安排有值班的御史,只要敲,就必定立即受理上報皇帝。

所謂“擊即引奏”,而一旦皇帝對此有批示,錦衣衛的軍官就會拿着駕帖將當事人押到大牢處理,有敢拖延阻擋的,如上所言,一個字,“罪”!

這登聞鼓還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首創,身爲平民皇帝,朱元璋設立這樣的制度,一來是對漢唐宋傳統的迴歸,如他在洪武三十年所言:“朕仿古爲治,明禮以導民,定律以繩頑”,要恢復蒙元縱馳懈怠的法紀。

二來是朱元璋根本不信任以士大夫階層爲主體的官僚體系,是他爲後代皇帝留下的一種提防措施,登聞鼓是在正常司法管理之外的特殊通道,民情可以上達,以形成對官僚集團的監控和震懾。

然而到了現在,登聞鼓形同虛設不說,反倒成了東林黨威脅皇帝和手段之一,這些士子仗着人多,敲登聞鼓就像是在過家家,根本沒有一點懼怕之情。

衆所周知,崇禎皇帝好面子,你一個人敲登聞鼓他可能治罪,但你要是一羣人去敲,非但不會治罪,甚至有可能得到嘉獎。

想想看,老子可是敲過登聞鼓打皇帝臉的人,而且因此受到朝廷嘉獎,這是多麼風光無限的事啊!

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
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