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

武德恭之亂,就這麼被崇禎皇帝輕而易舉的化解,又收取了一個與安南各地軍閥爲戰的急先鋒。

崇禎二十四年七月,崇禎皇帝在宣光鎮宣詔,曉諭安南十三道布政司。

在這道詔書中,大明宣稱以黎維祺爲安南之正統國王,令南方阮氏向其稱臣,並讓莫朝如今的所謂皇帝——“莫敬宇”速廢帝號。

接到詔書的同一時間,武德恭率兵進入莫朝安平四州境內,以言語厲害勸說莫敬宇。

說來奇怪,武德恭自歸附大明之後,戰力突然提高了數個百分點,絕口不再提自立爲帝這種事兒。

他將老家宣光鎮交予明軍手中,帶着部下南征北討,爲大明徵服安南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武德恭勸說下,已知無力抵抗的莫朝皇帝莫敬宇在同年九月十一日,宣佈退位,尊黎維祺爲正統。

莫朝的事兒解決了,下一步就是把那個黎維祺搞到手。

現在黎維祺也就是個名義上的國王,在鄭主鄭梉手裡捏着呢。

既然要扶黎氏爲傀儡繼續統治越南,鄭梉這樣類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勢力,還有南邊兒的阮氏也得該平平一下了。

反正大義在自己這邊,還不是隨便怎麼揉捏?

說破天了,現在安南國內相當於華夏的三國鼎立,只不過這三國都有點弱,這時候大明橫插一腳,幫助他們統一一下,那還不是輕鬆加愉快。

鄭梉一聽大明要他交出黎維祺,那可氣的夠嗆,這不是明擺着搶人。

可氣歸氣了,在崇禎皇帝這個真正的皇帝面前,莫敬宇和武德恭都服軟了,他難不成還能幹一仗?

這個時候,集結在鎮南關一年的白文選也剋期出師。

這部分明軍先是在莫敬宇的安平四州設置了安平府和南平衛,讓一部分兵力屯駐,然後到鄭主這邊和崇禎勝利會師。

看着面前的大軍,鄭梉無奈的表示,自己還是別上趕着送人頭了,莫敬宇和武德恭投了之後當狗不是也當的挺開心。

自己爲啥就不行呢?

不過鄭梉想的太美了,崇禎皇帝知道武德恭是個反骨魏延,也知道莫敬宇心不服,收留他們是爲了安穩人心。

告訴安南百姓,大明是王師入境,該殺的殺,不該殺的你們只要穩當的,肯定屁事兒沒有。

但是到了鄭梉這兒,崇禎打一入境就是奔着拿他立威去的!

啥叫威逼利誘,啥叫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當皇帝這麼多年,不把這套路玩明白,怎麼統一天下?

之前武德恭和莫敬宇人心已經收服的差不多了,鄭氏這邊就得給他們滅的一乾二淨,才能起到效果。

不然來了一趟都是名義上收服又有啥用處,走了之後人家再反你一波,你鬧不鬧心。

征討法蘭西不是重點,重點是路上順手把該捋的勢力都給捋順一邊,去歐洲試試水,看看那幫國家有幾斤幾兩。

這纔是主要目的,實話實說,法蘭西算個屁,在我統一後的大明面前,都是渣渣一般的存在。

在安南境內,很多都是靠威逼利誘拿下的領土,基本沒打幾仗。

說起來也是,就崇禎皇帝帶出來這個陣勢,再加上白文選從廣西來的明軍,誰特麼還敢跟你打,還沒打就知道輸定了。

要說真正打了一仗,也就是割據南方的阮氏見到鄭梉下場以後想要死守都城。

不過打下來也不是很難,各種重炮圍着給他們洗洗地,等差不多了大軍衝進去就完事了。

早在萬曆年間,黎莊宗就曾遣使京師,使者痛哭流涕的向嘉靖皇帝陳述莫氏篡位奪權,請求大明天兵入境討伐莫氏。

當時嘉靖皇帝本來不想管,本身人當時不是和現在崇禎一樣倚靠廠衛鬥東林,就是單純靠智商玩轉東林的。

沉迷碾壓東林的嘉靖,對於別的事兒自然沒啥心思。

不過黎氏說的真叫那個驚天地,泣鬼神,聞者傷心,見者落淚,就連朝中都說黎氏多年臣服大明,都是最乖的小弟。

莫氏這個白眼狼,要是讓他們繼續佔據大統,誰知道會生出什麼亂子?要防患於未然。

嘉靖一想,倒也真是這麼回事兒。

正是黎氏求救使者到達京師的第二年,嘉靖皇帝下定了征討莫朝的決心。

一道聖旨落下,仇鸞被任命爲都督,毛伯溫參贊軍務,屯兵鎮南關,準備入越攻莫。

大兵壓境之下,第二年三月份,莫朝所謂的太祖皇帝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及戶籍獻於大明。

不過這個莫朝對大明向來不如黎氏畢恭畢敬,人黎氏當國王這麼多年,也還沒想過稱帝,穩當的做一條小狗。

莫朝在大明那邊自稱都統使,但是國內卻一直自稱皇帝,足見其野心之膨脹。

這麼多年下來,大明內部戰亂不休,也沒啥能力去管黎氏又被鄭主欺負的事兒。

如今崇禎路過,像琉球似的也給處理乾淨了自然最好。

總之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朕崇禎皇帝和神羅那個鐵憨憨,誰稱帝老子就特麼打誰,不可能再有第三個皇帝。

就是法蘭西,朕不也親征了麼,你個眼皮子底下的莫朝能跑的了?

鄭主和阮氏勢力比較強,不安排明白了,崇禎估計就是走了黎氏也得被按在地上摩擦。

鄭主和阮氏都被滅掉以後,安南也就差不多捋順了,崇禎皇帝將原本十三道布政使司劃分爲十二道布政使司和四個府,每處至少要設一衛。

名義上,駐守在安南的明軍就和在琉球的一樣,是幫助兩位國王守土安邦,實際上到底是幹啥的,只有崇禎心裡才清楚。

大約再過個十幾年,這些地方基本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爲大明領土了,而不是現在這種名義上的劃入版圖。

崇禎花費了半年的時間才處理好安南國內事務,是因爲小小屁大點個地方實在是太亂,得一個個捋順。

再向前的大城和金邊王朝這一幫,本身國內啥事沒有就挺穩定。

這些國家本身就在一直向大明進貢,崇禎過去以後,根本用不着打仗,就在他們境內重新劃分了一個個布政司和州府,還設了衛。

現在大明本土境內除了九邊重鎮以外,衛所已經悉數裁撤掉了,但是在外境,還是設衛這種軍屯最容易施行佔領。

衛所,說白了就是個全方位的軍事基地,用來配合當地布政司和州府衙門管理的。

當然了,崇禎現在還說是幫助大城、金邊王朝這些渣渣先管着,具體行政啥的,還是你們這幫憨憨說了算。

這時候有人會問了,憑啥人家就這麼聽話,老老實實的讓你設衛和改地區規劃。

廢話,崇禎是帶着兵去的,不聽話順手滅了你是啥難事兒?

相對於英法那種慢條斯理的殖民而言,崇禎這種舉措相當的直接,帶着兵來在這裡駐兵劃布政司。

這不能說是殖民,這隻能說是明目張膽的搶地盤。

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六百章:得與失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
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六百章:得與失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