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

這次六局和洋人之間交流是很全面的,除了技術方面,也在所需用料特別是鋼鐵方面交換了意見。

刺刀如果要做成可以真正在戰場上發揮出威力的,就必須要用到鋼鐵和少部分更稀缺的原料。

現今禁軍、城防軍及各地明軍的手中刀槍刃口、槍頭,都可以更換成更加鋒利耐用的鋼鐵材料去做。

這個工程一旦提上日程,朝廷在軍械方面的花銷又要與日俱增,因爲鋼鐵屬於消耗品,而眼下大明內部還沒有完備的鍊鋼法。

所以刀槍刃口、槍尖,還有火槍的刺刀,鑽槍管的鑽頭如果想投入生產,這第一批的鋼鐵,很可能要從西方購入。

在這方面,南懷仁和湯若望,甚至澳門的卜加勞鑄炮廠都可以擔當中西方溝通的橋樑。

他們可以幫助大明的官員從葡萄牙、荷蘭等國買入鋼鐵及在大明還提取不出來的那些更加稀缺的原料。

只是不知,這一方法不能不能爲大明的皇帝所接受。

“大量採購鋼鐵和稀缺原料?”暖閣中的崇禎皇帝看了看眼前站着的洋人和幾名六局官員,沉吟片刻,卻是搖頭道:

“朕看不行,鑽頭所需的鋼鐵等原料,六局可以去和他們談談,至於這些改裝各地兵馬的,就不用急着去進。”

“大明地大物博,國內的稀缺原料和鋼鐵儲量並不比西方低,今年和明年,六局就重點研究自制水力鑽頭和鍊鐵鍊鋼。”

“我們不能總靠從國外買進,要儘快形成自給自足,等水力鑽頭可以投入使用了,還要進一步研製與西方持平的自動鑽頭。”

“發展刻不容緩,朕不吝惜錢財與人力,六局任重道遠,要爭分奪秒!”

“焦大人,如果商談過程中對方坐地起價,獅子大開口,那就不要強買了。”

說着,崇禎冷哼一聲,“朕已經下旨從澳門調器械來京,用去年改進過的車輪運輸,三五個月也就到了,這幾個月,朕還是等得起的!”

“陛下聖明,臣明白了。”焦勖渾身一肅,忙點頭說道。

六局的事情之後,崇禎皇帝讓他們各自去忙,命直殿監掌印李春去傳談和歸京不久的內閣大學士,工部尚書馮銓覲見。

待他來到殿外束手束腳的進來行禮之後,崇禎也只是一擺手,很隨意的道:“馮大人錦州和議,勞苦功高,坐吧。”

“臣謝過皇上,萬歲萬萬歲。”馮銓落座,還是很自然,不似一些剛入京的新官,暖閣內往往顯得十分拘謹。

“錦州條約,建奴是籤的不情不願,可即便再不情不願,他們如今終究也是成了我朝的入貢之臣,對此,馮大人怎麼看?”

馮銓聞言,腦門逐漸滲出細汗。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自重新被啓用以來有了快五年,他一路扶搖直上,左右逢源。

雖被萬人唾罵,卻仍舊坐到了如今一部堂官、內閣學士的位子上,這種人,沒點真本事是不行的。

除此以外,他在上朝與面聖時覺察聖意,又能規避麻煩,借力打力,這個本領亦是常人所不能及。

崇禎皇帝問這句出來,話本身是沒什麼毛病的,可這是在他主持議和之後問出來的,就發人深思了。

明清之間,真有和談的可能嗎?

馮銓不傻,根本沒有,要麼是清入主中原,要麼是明出關伐清,收復遼東,一方不被徹底消滅,這個戰爭就永遠不會結束。

既然已經是世仇,那麼這個和談是爲了什麼。

在馮銓看來,最主要的就是僞清取消皇帝稱號,向大明稱臣這一條,餘的那每年兩百萬兩貢銀和各種物件,都是可有可無的附帶品。

這一條,就相當於大明正式向天下人宣稱,韃清在戰爭中已經處於劣勢,而大明是天下正統,正在走向中興。

他回京的幾日之間,不僅鬧成街知巷聞,消息也順江直下,很快就將抵達南京以及更遠的福建等地。

這樣看來,條約簽署的消息很快就要在全國婦孺皆知,大明上下的四萬萬子民,人人都會知道,這些鳩佔鵲巢的化外蠻夷,早晚必將滅亡。

《錦州條約》對整個大明來說,是一劑強心劑,對關外的僞清來說無疑相當於一柄利劍,毫不留情地深深插入遼東。

可這麼歡天喜地的事情,對雙方簽署的主要重臣來說,都不是個好消息,或是大難臨頭,或成爲人生仕途上的一記重拳。

就比如那個董鄂碩,就是大難臨頭,回去就讓多爾袞找個理由給滅族了,皇上如今問出這句話,顯然也是在試探。

接下來這一句話,不僅決定着自己今後的仕途浮沉,更可能與自己家人、親族的性命都息息相關。

不知不覺間,馮銓已經是大汗淋漓。

當初接了這個苦差事,並非是馮銓沒看出來其中的利害,卻是他相信這位皇帝不會再像往常那樣往臣子身上甩鍋。

更何況,這位皇爺親自拍板定下來的事兒,你不去,能成嗎?

“聖上明鑑。”馮銓終究還是要開口,他面上雖是一副平靜無波的樣子,可藏在袖口中的雙手卻有些發抖,“僞清鳩佔鵲巢,天下人人得以誅之。”

“臣愚鈍,覺得逼滿虜稱臣之後,接下來,我朝可以全力剿匪,待天下戈定便揮兵伐清,讓建奴全族皆滅,就算是婦孺老弱,也絕不能留!”

聞言,崇禎有些驚訝,笑着問道:“婦孺不留,馮大人真是這麼想的,這樣會不會有些太過殘忍了?”

崇禎皇帝說是覺得殘忍,可看那言笑晏晏的樣子,哪裡有絲毫覺得他這話不對的地方。

既已經說了,就要堅持到底,馮銓深信,這位皇帝的心絕不僅僅是壓服滿清而已。

“昔年老奴酋努爾哈赤毀城棄地,強遷寬甸六堡幾十萬軍民,以致哀聲震天,遍地屍首,此豈是特例!”

“殘忍,那些滿虜隨意殺我遼東漢人時,可知自己禽獸不如?”馮銓越說越激動,上前伏跪在地,“聖上,臣懇請陛下,待日後戈定流賊,滿虜後患絕不能留,要連根拔除!”

他說着,一旁史官也在奮筆疾書,一字不落的全部記下,崇禎皇帝收起面上笑容,凝神看了他一眼。

這廝倒不像是在作假,不過以歷史上馮銓的尿性來看,這次也很有可能是覺察到自己的殺意,在搖尾乞憐的演戲。

“馮大人一席話,甚合朕意。”崇禎皇帝微微一笑,這話卻是令馮銓暗中鬆了口氣,他賭對了!

不過,下一刻崇禎卻又淡淡問道:“馮大人今年多大年紀了?”

聽這話,馮銓面色一僵,左臉一抽,卻是反應極快,從袖口中抽出一份昨夜擬好的摺子,躬身道:

“承蒙聖上垂詢,臣已過天命之年,自覺力不從心,老邁昏聵,無法擔待大任,早該退位讓賢了。”

“馮大人使蒙古,築歸化,議滿清,多年來可謂是勞苦功高,朕準了。”崇禎皇帝翻開象徵性的看了一眼,放到一邊,又道:

“傳朕旨意,馮大人以正二品原級致仕,除俸,令有司月給米兩石,修其身。”

馮銓連忙山呼叩拜,“臣謝過陛下,萬歲萬萬歲!”

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
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