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

站在山海主關城上的吳三桂,此時只覺得眼前一片發黑,他粗糙的大手緊緊按住城頭堅硬城磚,臉上卻再沒了往常鎮守遼東時的意氣風發。

曾幾何時,吳三桂也算是朝廷新一輩軍將中的翹楚,提及他的鼎鼎大名,就連當時率領大順軍在關內連戰連捷的李自成,都是如雷貫耳。

二十歲任遊擊,二十三歲擢關寧軍前鋒右營參將,二十六歲爲前鋒右營副將,已經相當於副總兵。

因戰功升任寧遠團練總兵官之職時,吳三桂年僅二十七歲,當時的明軍三十歲以內的總兵幾乎屈指可數。

但是吳三桂此刻手握號稱天下最強兵馬的關寧軍,腳下便是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山海關,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心安。

他咬緊了牙關,隨着各衛城和關口探馬接連不斷傳回的消息,他反倒是愈發的心慌起來。

“爵爺,左翼城不見朝廷人馬!”

“啓稟爵爺,右翼城和北一衛沒有動靜!”

這些探馬傳回的消息亦如往常,看不見朝廷兵馬的一兵一卒,山海關衝向京師方向的平原上也是一望無際,空空如也。

就在昨日,剛剛平定城內唐部和高部叛亂的吳三桂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便聽到了令他震驚不已的消息,東羅城失陷了。

東羅城的失陷,標誌着朝廷已經拿下了除山海主關城防建築羣以外的所有吳軍關隘、城鎮、營地。

現在的他們,外面是多爾袞率領的滿清八旗軍,向內便是崇禎皇帝親率的明廷大軍,可以說是腹背受敵。

吳三桂緊急調動了三萬多關寧步卒和八千多關寧鐵騎,將山海主關城周圍的七座衛城和十座關隘防守的水泄不通。

除此之外,右翼城還有一萬多原屬高第下屬的山海衛官軍和三萬多關內鄉勇,現在他們都已經是吳軍兵馬,由高第舊時副將柏繼祖統御。

即便如此,吳三桂也還是覺得不夠。

據種種消息來看,朝廷兵馬已今非昔比,人數絕不下十萬,僅憑這點人馬,卻要守衛這樣一個龐大的城關建築羣,實在是有些不夠。

很多人都是吳三桂臨時招募,一旦哪個關城發生變故,山海關就有可能隨即崩陷。

“吩咐下去,就說緊閉關城,升起吊橋,抓緊時間在城外佈設拒馬,只要朝廷兵馬進入了火炮射程之內,立即發炮。”

看着抱拳離去的令兵,吳三桂還是覺得不可置信。

胡國柱可是自己的女婿,自己將女兒嫁給他,就是看中他忠義勇武的人品,長久以來也是對他深信不疑。

誰成想他不僅在東羅城背叛自己,更是掛了朝廷的先鋒將官印,說是要斬了自己的首級獻給崇禎那狗皇帝,好爲關寧軍正名。

想到這裡,吳三桂不屑地冷哼一聲,完全沒有把胡國柱放在眼裡。

在他的印象裡,關寧軍從來都是自己的私人財產,不是朝廷的,更不是胡國柱和夏國相的。

要論正名那也是自己來,何時輪到他胡國柱了?

“還是你對本爵爺忠心,那胡國柱原來是裝出一副忠義,骨子裡全然是奸詐小人。”

聽吳三桂朝自己這樣說,夏國相訕訕一笑,放在身側的手卻是伸出兩顆手指,向後搖了搖。

見到這一幕,後方一個關寧軍兵士二話不說掉頭就走,不多時,他來到城內一處極其隱蔽的民房,朝牆壁有順序的拍了幾下。

聽到聲音,牆壁聳動一陣,卻是蓬頭垢面的唐通從裡面鑽了出來。

此時的他,哪裡還有崇禎十七年頭一個率兵入衛勤王的英武模樣,看上去和普通乞丐一般別無二致。

“朝廷大軍可是到了?”

那關寧軍兵士從腰間拿出一口刀交給唐通,搖頭說道:“還沒有,四處城關都不見人馬,想必該是快到了。”

“我......,怎麼還沒到?”

唐通瞪大了眼睛,接過刀藏在一旁木箱下,又問道:“最近有沒有什麼消息讓我開心開心?”

“眼睜睜看着忠誠於我的部下被那吳三桂殺戮殆盡卻毫無作爲,我真是恨!”

那兵士想了想,說道:“胡國柱在東羅關反正了,正帶着八千關寧弟兄擔當前鋒,這個消息夠不夠?”

“夠了夠了,這吳三桂看來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日了!還有呢,夏兄弟叫你來總不是爲了專門給我這把刀的吧?”

唐通哈哈一笑,連忙問道。

“夏將軍說了,主關城周圍七衛城、十關口,有半數都是打算反正歸順朝廷的,還有東翼城的幾萬鄉勇和高部,一樣隨時準備起義。”

這兵士說的激動不已,不過話到這裡,他卻有些猶豫起來,眼中閃着不確定之色,說道:

“就是那把守東翼城的柏繼祖已是鐵了心要跟吳賊出關降清,到底會如何還不確定,夏將軍說到時候打起來城中定是四處起亂,給你這把刀防身。”

“將軍還說,他已是仁至義盡了,朝廷大軍即將臨關,不能再起波瀾,這是派我最後一次找你,接下來到底如何去做,就要看你了。”

“好兄弟,我全都明白,勞煩你回去告訴夏兄弟一聲,若是此次我唐通有命回去見到皇上,就算舍了渾身解數,也要在御前爲他正名!”

“有唐總兵這句話,我便放心了,不過關城即將大亂,到時候還能不能再見,便是兩數了。”

說着,唐通緊緊攥住這兵士略顯冰冷的手,忽然想起什麼似的,趕緊又問道:

“小兄弟長久以來給我傳信拿飯,也是將腦袋勒在褲腰帶上,還不知小兄弟姓甚名誰,家中有何人在京?日後也好報答!”

聽了這話,這關寧軍小兵腦海中出現兩道人影,他朝京師方向看了看,喃喃自語道:“也不知有多久沒見到翠娘了,臨走的時候女兒才這般大,現在怕是都能說門婚親了。”

“呵呵...我這個做爹的,這麼多年都沒能陪着她們娘倆,也沒能在軍中闖出個名堂,反而成了叛國賊,早已無顏面對...”

“唉,也不知道她們娘倆如今是不是還活着...不過聽說此時京內鄰里相安,皇上替民做主,我也便放心了許多。”

“我的名字無關緊要,唐總兵若是真的有心,拿上這個,回京之後替我到井陘街看看他們娘倆,我也就滿足了。”

言罷,這一再普通不過的關寧軍小卒從懷裡掏出半掌大小的玉佩,笑了笑,眼中閃出一絲爲了京內家人的堅定之色,毅然轉頭消失在街角。

唐通緊緊握着這尚存溫熱的玉佩,他一眼見了,就能知道這是隻賣幾文錢的地攤貨,但此時他卻神情動容,幾度哽咽。

“放心吧,老唐我福大命大,不查到你妻女的下落,親自將這玉佩交到她們手上,便絕不會死。”

同一時間的關內平原,地平線上赫然升起滾滾旗幟,無數官軍打着玄鳥大旗,正向山海關蜂擁殺來。

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
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